⑴ 一部電影為什麼有十幾億票房,人都哪來的
比如泰囧,12億的票房,部分是因為一些城市只放這個電影或者優先放這個電影,或者把泰囧放到黃金時間點來播放,所以票房會這么高,不排除電影院炒作或者有分紅。
⑵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
中國電影總票房才600多億,這個什麼概念,中國餐飲總規模4.7萬億,汽車1.4萬億,連洗浴行業都有5000多億。如果整個中國電影是一個公司,基本等於中國500強第276位淮北礦業的營業額。
票房計算是根據票價計算的。因為網上購票一般在30-40元之間,取均價35元計算,《戰狼2》觀影人次在1.6億,1.6億*35=56億,《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影人次在1.39億,1.39*35=48.65億,《美人魚》觀影人次在9200萬,9200*35=32.2億左右。
中國14億人口。只需要14個人中有一個人觀看就有1億。1億*35=35億的票房。中國電影市場的狀況符合「二八定律「,即20%的影片瓜分了80%的票房,80%的影片只能靠剩下的20%勉強生存。
⑶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票房都是幾十億票房,以前我經常看到
首先是電影票的增加,還有部分刷票的存在。最主要的中國電影市場的日漸成熟,一部電影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小的雖然幾百萬,大的製作幾億幾十億都會有,一部真正好的電影才會有人看,但是票房高不代表好,只是很符合市場需求,現在電影院那麼多,網路也很發達。網路宣傳很到位,看的人自然多,加上小情侶總要去看看電影吧,就是盲目看電影的太多了。就像我,如果住的近,如果上映我喜歡的電影我一定會去看
⑷ 現在的票房動不動就過億,電影市場是真的繁榮還是有其他貓膩
電影市場是真的繁榮還是有其他貓膩?請看下面分析。
一:電影院票價水漲船高,平均票價40.1元,一線,二線城市票價高達130元~150元。
二,僱傭新媒體斷章取義大力宣傳,《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刺殺小說家》,《新神榜:哪吒重生》,《熊出沒,狂野大陸》
等,已經成為大街小巷人人知道的電影話題。
三:票房過多少億就是個噱頭!特別是當下大數據抓取的時代,數據壟斷不在老百姓這邊,所以不要對這些數據迷之響信。
四,政府呼籲就地過年,使得觀影人數比任何一年多高。
五,年青人與老一輩不同,春節期間他們願意走進影院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六,哪怕這幾部電影都不怎麼好,但後面短時間內沒有接棒的電影,全是小打小鬧。
電影院票價水漲船高的當下,重金打造的大片票房不過億意味著失敗!現在的很多電影,賀歲片也好,主題片也好,上線的時候總要炒作一番,僱傭新媒體斷章取義大力宣傳!說實話,如果不是某些媒體的相關影評,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該影片的存在。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如果不是媒體的大肆炒作,面對半張老人頭的票價,老百姓去電影院的動力不是很大!當然,年輕大學生以及情侶除外。 電影票價10元或者20元的前些年,票房過億的影片,肯定是叫好又叫座的精良之作!那個時候,自媒體還沒興起, 娛樂 活動沒有現在這么豐富,湧入影院的人是真心實意想去看的!票房的統計十有八九是真實的。 然而,當下炒作流量為王的當下,真的不要對什麼票房過億的宣傳信以為真,那是注水的宣傳!即使票房過億又如何,觀眾的評價才是王道!就像《唐探3》一樣,投資方的廣告震天響,然而聽信廣告進場看電影的老百姓發現不過如此,甚至有些上當受騙的感覺,以致評價分一降再降! 總之,票房過億就是一個噱頭!特別是當下大數據抓取的時代,數據壟斷不在老百姓這邊,所以不要對這些數據迷之自信!如果是好作品,像前段時間的電視劇《山海行》一樣,老百姓交口稱贊,評價分日漸上揚,觀眾甚至覺得劇終來得太早,看得不過癮! 還是希望製片方及相關團隊靜下心來,好好打磨作品,創造出優秀的文藝作品。
當今年輕人的消費觀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看電影已經成為了年輕人重要的生活方式,而且現在院線逐漸向中小城市擴張,四五線城市的票倉也已經被激活了,其實從十一年前的阿凡達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人不是不喜歡看電影,而是缺少看電影的契機和場所,現在契機有了,電影市場百花齊放,各類型片層出不窮,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到流浪地球再到哪吒,好故事一定有市場,我七歲的兒子刷了三次哪吒,一次是跟我,一次是跟他老姨,還有一次是跟他爺爺奶奶,所以說,票房有貓膩這事,捉妖記神馬的搞過,但是放在戰狼流浪地球哪吒這種體量的片子面前,只能說,不可能。
⑸ 為什麼現在電影票房動不動就好幾億,高的嚇人,票房記錄刷新的也很快
中國人多市場大,現在物質發達了,看電影的人多了,自然會比國外市場票房高
⑹ 為何現在隨便一個電影都能票房過億
因為現在的曝光度很高啊!要一有新的電影上映。再加上一些著名演員和導演賣力的宣傳。在電影剛上映的前幾天,票房會肯定會瘋的。許多人都會慕名而來前去觀看。如果電影內容好的話,可能還會叫上自己的家人一起去看看。為票房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⑺ 中國才十四億人,為什麼有的電影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
新片上映前幾天票房數據和好評一定要靠公關狠狠狠狠在公眾平台刷上去。
中美市場走勢在春節檔前走勢較為穩定,不過大年初一開始,春節期間中國單日產出基本都在2.5億以上,穩定性領先於北美市場。最終北美市場2月份產出了大概44.6億人民幣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場占據的10%的比例,美國影市2月約收40億元人民幣,比內地票房約少5000萬。
單月破40億首超美國: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項國產電影的紀錄。19日大年初一當天,7部新片同時上映造就了超過3.5億的單日最高成績,初一到初六的春節檔總票房更達到史無前例的17億。
而第三方數據統計顯示,2月內地電影市場高達40.5億,成為內地首個突破40億大關的月份,更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票房最高點。
⑻ 為什麼現在電影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票房,按40塊一張算近億人觀看
凡是聲稱超過十個億的就是耍流氓,這裡面洗錢的黑幕早已不是新聞,更何況拍一部電影真的有必要花那麼多錢嗎?那些由國家出於特殊需要投資的當然另當別論,這些投資人比你我都會算賬。別再傻傻相信那些宣傳了。
據說電影,拍賣,古董,書畫都是洗錢的重災區,特別是電影這行當,就沒幾個干凈的,經常半夜包場的影院,一個看電影的都沒有,票房蹭蹭漲。主演的片酬,特效的製作費猛漲。這幾年如果不是國家出手強力遏制,還會有更離譜的數據。
關鍵是有很多人不是看了一次,這樣一重復電影的觀看量就多了。
有疑問很合理,主要是票房收入的稅率很低,有些不法分子打著文化傳媒的晃子進行洗錢的犯罪活動,操作簡單風險小,國外很多,也不知國內有沒有,,,
告訴你個秘密,他就跟房地產一樣,泡沫太大
⑼ 為什麼現在的電影動不動票房就能過億
近兩年票房的井噴,最主要來源是銀幕數量的激增,去年一年增長的銀幕數量,比 03 - 09 過去七年還要多。從 10 年開始的加速增長,和國內城鎮化的進程和政策推動是密切相關的。 從 11 年開始,一線城市的院線建設已經趨於飽和,增長的銀幕多為二三線城鎮。以我老家,一個三線小城鎮為例,前年全城只有兩家影院,近兩年增長為五家,還有兩家正在投建。在這里,比起好萊塢大片,徐崢、趙薇等國內一線影星和更貼近生活的故事,吸引力要大得多。 11 年和 12 年這新增的近 7000 銀幕是今年票房的主要保障。所以你會看到,近期幾乎所有的電影,無論好壞,票房都比前幾年要翻番。這就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