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視劇
淞滬會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的電視劇《八佰》。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劇情簡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1)四行倉庫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劇本創作:
該片的故事背景選擇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正是民族經歷最為慘痛的災難的時期,導演希望不計代價拍好這個故事。
拍攝過程:
該片於2017年9月9日,在蘇州開機,2018年4月,歷時230天的拍攝,該片正式殺青。為了形態上更加接近1937年的將士,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統一進行7個月的軍事訓練。
場景道具:
該片的工作人員用一磚一瓦建起佔地200畝的建築,不僅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還對兩岸建築進行1:1的實景搭建,確保畫面真實感的同時凸顯美學價值,攝影指導曹郁在片場架設2000多台燈來配合不同的鏡頭。
㈡ 電影《八佰》將為建黨100周年獻禮,這部電影的原型是什麼
電影八佰的真實原型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相信大家在看到這部作品時一定有所淚目吧。這部作品中堅守的戰士和犧牲的戰士,以及他們奮勇頑強抵抗的時候,都讓大家非常的感動。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戰士的存在,才讓我們現在擁有這么美好的生活。
相信大家在看這部作品中每一個場景都引起了大家的落淚,我覺得這真的值得大家好好的觀賞,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很多時候都向我們呈現了這部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看完這部作品,大家一定心中激起了更強烈的愛國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知道戰士們的難能可貴。同時也相信在現在發達的情況下,我們依舊能夠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㈢ 四行倉庫電影叫什麼
有關四行倉庫的電影叫《八佰》。
四行倉庫位於我國上海蘇州河北岸,歷史上,四行倉庫保衛戰發生於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結束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場重大戰役淞滬會戰的結束。
參加這場保衛戰的中國士兵被稱為「八百壯士」,他們抵住了日軍的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的評價:
不同於以往同類型的影片,《八佰》沒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從片名開始,導演就將焦點設定在「人」身上「古時行軍,五人為伍,十人為什,百人為佰」。
人,才是最重要的。該片從人性出發,既描繪了投身戰爭中英勇無畏的戰士,也刻畫了怕死畏戰的普通人。
㈣ 《八佰》上映引發眾人討論,四行倉庫會戰究竟有多慘烈
《八佰》上映引發眾人討論,四行倉庫會戰竟有這樣慘烈。
電影“八佰”火爆上映。電影中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點燃了所有人的愛國熱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淞滬會戰中的這段歷史。一條蘇州河,一座四行倉庫,在電影《八佰》之中,一邊槍林彈雨,一邊歌舞昇平的畫面,讓觀眾記憶深刻。因而上海的四行倉庫也被電影帶火了旅遊。位於蘇州河邊的四行倉庫原址,更是引來了很多市民的參觀。年輕人帶著鮮花,鄭重地放在紀念館外,紀念當年同樣年紀的年輕人;父母們帶著孩子,在紀念館中,給孩子講述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㈤ 一部講述謝晉元堅守四行倉庫的電影
電影的名字叫做《八百壯士》。
《八百壯士》是丁善璽執導的劇情影片,於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
劇情簡介: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為牽制日軍,掩護國民黨軍隊後撤,率領四八零青年軍官號稱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達三個月之久,軍人英勇殺敵,女童子軍楊惠敏(林青霞飾)冒著生命危險給守軍輸送食物、醫葯等物資和國旗,當牽制任務完成,守軍越過蘇州橋後撤。
(5)四行倉庫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影片評價
就影片本身而言,明星雲集的電影,自然帶入了濃厚的商業氣氛。但就歷史本身來說,無論是八百壯士的史詩壯舉,還是電影中那激越的雄魂,都是我輩當頂禮致敬的楷模。
此片曾經獲得多項國際大獎,如1976年在韓國首都漢城第22屆亞太電影節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女主角兩項大獎。
㈥ 《八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到底在保衛什麼
《八佰》中四行倉庫保衛戰保衛的是上海不淪陷,不向日軍低頭的態度。在政治上的策略,四行倉庫保衛戰其實是一場向西方國家爭取同情與支持的秀,因為在四行倉庫隔著蘇州河的對面就是租界,說白了就是打給租界裡面人看的。其實當時上海整體的情況,再苦守四行倉庫,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但是卻是當時戰場中博弈的一個節點。
在電影里,最讓人覺得驚心動魄的,是一個個戰士身上綁著炸葯包,直接跳入敵人的陣營。這個場景是相當驚人的, 也是看出了戰士們的英勇。
犧牲是必然的,但是能夠在對抗日軍這件事上,我們從電影看到的,遠比現實要殘酷。在這場戰役中,裡面的戰士其實更多的是像小湖北這樣稚嫩的孩子,不過十七八歲。放在現在,那還都是個孩子,卻要肩負起了國家重任,是相當了不起的。
《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在這場毫無勝算的守衛戰背後,這些士兵也是知道最終結果的,但是他們還是選擇了服從,選擇了留下。甚至在這場守衛戰中最高指揮者謝晉元,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
㈦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到底擊殺了多少日本士兵
四行倉庫保衛戰底擊殺了日軍200多人。
謝晉元在中國國軍軍營接受中外記者采訪時,中國國軍共為四百二十名,撤退時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餘名已殉難外,余者受傷入醫院治療中。
這一役,中國國軍軍堅守最後陣地,力戰四日夜,擊退日軍六次圍攻,日軍死約200餘,中國國軍軍傷亡37人,營長楊瑞符少校彈穿左胸,負重傷。楊瑞符彈穿腿部。
(7)四行倉庫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參加這場保衛戰的國民革命軍第88師262旅524團第1營將士,被稱為「八百壯士」(又稱四行孤軍),實際四百餘人,他們抵住日本軍多番進攻,掩護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及其他國民革命軍向西撤退。保衛戰成功振奮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士氣。
四行倉庫與上海公共租界只相隔一條蘇州河,因此整個戰斗展現在西方世界面前,進一步吸引國際社會注意,然而沒有如蔣中正期望給中國抗日戰爭帶來實質的國際支援。
㈧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實歷史是什麼
八佰四行倉庫保衛戰的真實歷史是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佰故事原型為1937年10月底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該營本來有近800人,但在淞滬會戰的前期戰斗中犧牲了許多戰士。
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第88師524團一營420餘人,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四天四夜中,抵擋住日軍的猛烈進攻。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倉庫內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斗意義
從戰略角度來看,保衛戰帶來的影響不大,但它所產生的意義是巨大的,榜樣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它重振了全國軍民的士氣,也吸引了國際社會的注意力,是中國人民抗戰史上不可抹去的深刻回憶。
在四行倉庫最後一塊陣地死守向全世界進行現場戰事廣播,有利於擴大影響。1937年11月,上海華界全部淪陷。由於租界的存在,客觀上也暫時阻擋了日軍全面佔領上海的步伐。
廣大愛國民眾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進行著不屈不撓的反日斗爭。也正是由於中國人民不畏強權,英勇抗戰壯舉,贏得了全世界的同情與尊重。
㈨ 《八佰》電影講的故事是什麼
《八佰》電影講的故事是: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電影評價: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