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游炸貴是什麼電影

游炸貴是什麼電影

發布時間:2022-12-26 14:54:06

⑴ 一部歐州電影講的是一個水手和貴夫人遊艇壞了流浪到荒島產生愛情片名叫什麼

《荒島驚魂》?
影片講述了富有的商人jack和妻子開船去度假,沒想到遊艇突然著火沉沒。妻子Jennifer與救生員Manuel流落到小島上,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沒想到後來Jack突然出現了,這三個人,只有一個人能活著離開……

⑵ 一部黑人警察追查游輪爆炸案的電影

時空線索
Deja Vu (2006)

全片播放導演: 托尼·斯科特
編劇: Bill Marsilii / 特里·魯西奧
主演: 丹澤爾·華盛頓 / 寶拉·巴頓 / 方·基默 / 吉姆·卡維澤 / 亞當·戈德堡
類型: 動作 / 科幻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7-03-20(中國大陸) / 2006-11-22(美國)
片長: 126 分鍾
又名: 超時空效應 / 時凶感應 / 似曾相識

⑶ 元華和周星馳演過的一部電影 元華把他親弟弟打了那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該影片是《情聖》,元華在影片中飾演貴利王親哥哥,最終將自己弟弟誤打成重殘。

《情聖》(The Magnificent Scoundrels)是一部由李力持導演,周星馳,毛舜筠等主演的經典喜劇電影,於1991年上映。

劇情介紹:程勝(周星馳 飾)乃一游手好閑之徒,終日坑蒙拐騙,無惡不作。一日裝瞎子行騙,遇遇女騙子(毛舜筠 飾)被追債的貴利工打手排骨(元華 飾)欺負,勝一時看不過眼出手相救,不料卻被債務轉嫁弄了自己一屁股債。

另一方面。老江湖凌萬蜂(午馬 飾)同樣欠下了貴利王(張耀揚飾)的債務,無力還清。他想辦法找到自己的舊情人生萍姐(恬妞 飾)和妓女Apple(葉子楣 飾)合謀冒充一富戶人家向一闊少詐騙。不料被騙的闊少正是勝所扮,他也想騙這一富戶。陰差陽錯的騙局,笑料百出。

(3)游炸貴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情聖》角色介紹:

1,周星馳

演員:程聖

情聖,小名「星星」,男主角。波波的青梅竹馬。

2,Apple

演員:葉子楣

簡介小名「波波」和程勝同一間孤兒院長大,歌廳小姐。

3,貴力王

演員:張耀揚

擁有三島由紀夫切腹用的刀。被哥哥誤傷成重殘。通稱「大弟哥」。

⑷ 飆升9.5分,港片這把炸了,全程無尿點

中國電影暑期檔過去幾年一向名副其實。

——火辣。

不信?

2017年夏,《戰狼2》55億。

2018年夏,《葯神》30億;《西紅市首富》25億。

2019年夏,《哪吒》47億。

2020年夏,疫情來了,但《八佰》最終還是拿下31億。

2021呢?

好像,似乎,可能。

救市大片,還得看最擅長「救市」的它

怒火·重案

香港電影、槍械、警匪、雙雄……

看片前Sir就思緒亂纏。

興奮,激動,這是一次盼了多久的重聚:謝霆鋒,這個曾被張國榮劉德華欽點為「接班人」的演員,轉身做廚子後 7年 首次回歸純港片;還是他和甄子丹兩位動作片頂流時隔 12年 再次合作。

感慨,擔憂,眾所周知,《怒火》是 陳木勝遺作。 他將燃盡血液里香港導演最後一絲榮光?還是再次驗證香港電影有心無力?

答案漸漸浮出水面。

真的爆了

貓眼開分9.5。

豆瓣開分7.7,昨天再漲至 7.8

暑期檔至今 最高分 ,華語院線片除春節檔今年 最高分 ,上一次香港電影拿到這樣成績是邱禮濤(《拆彈2》7.5)。

情懷分?感情分?

可能都有。

但看完片,Sir盡量刨去情緒,仍可以負責任說:

《怒火》的爆,不僅因它是一部質量上乘的港片。

更因它滿屏溢出來的誠意與堅守

香港電影人,換一塊銀幕。

依然過火。

依然狂。

01

一部電影用多久能抓住觀眾?

陳木勝告訴你: 十分鍾。

《怒火》的第一層「火」,開場便燃至沸點。

警與匪,本是貓和鼠

警方周密部署,包圍毒販,准備瓮中捉鱉。

一聲令下,沖。

進去才發現,這群賊好像跟情報里不一樣?

身手凌厲,手段殘暴,頭戴詭異面具。

似乎,他們還預見了警察的包圍。

成噸火力輸出,瞬間碾壓沖進來的警方小隊。

前10分鍾廢棄貨倉這段動作戲,堪稱眼花繚亂:

燈亮,潛伏的短刃光速飛舞。

燈滅,眼前已躺倒一片。

誰還負隅頑抗?

機槍點射,擊倒。

然後切換第一人稱,肩扛式鏡頭——行刑般的補槍。

不是一槍。

而是瞄準頭,攤著手, 打完整梭子彈。

這程度,是警匪槍戰?

不,是不顧立場與利益的火並,是虐殺。

這水平,這暴戾,是毒販?

不,是專業的法外狂徒。

這幫人是誰?他們有什麼背景?又是怎樣得知警方部署?

10分鍾,貓與鼠,身份互換。

10分鍾,場面炸裂,懸疑布局完成。

——這便是港片的高效。

如此抓人的血腥,我們見過嗎?

見過,17年前。

也是陳木勝的《新警察故事》。

不僅是自我致敬,這次火爆升級。

動作戲過後,故事主線開啟:當晚因故缺席的重案組 張崇邦(甄子丹 飾) ,趕到現場目睹慘況後,誓要報仇,親手逮捕這班由昔日戰友 邱剛敖(謝霆鋒 飾) 帶領的亡命徒。

游戲 繼續,節奏一點沒緩下來。

怒火肉眼可見,隨著故事深入層層加碼。

雙方怒火不僅燒向對方。

更燒向自己。

謝霆鋒飾演的悍匪,有兩個細節。

一個,對手下始終重復著的台詞:

「誰要是出差錯,老天爺都不給面子。」

另一個,他臉上的刀疤,類似「小丑」,暗示讓他瘋魔的往事。

所以你能看到

這幫悍匪殺人不眨眼,也不惜命,甚至,他們早就把求死當做最後的挑釁。

這哪是什麼警匪 游戲 。

這就是「比誰更不要命」的獸性血戰。

02

場面以外,《怒火》第二層火。

這團火,燒向對方,燒向自己,可最終燒向的。

是那高高在上的權與貴。

警察的動機當然好理解:不忿同僚慘死,怒火中燒,拚命追凶。

悍匪的憤怒來自哪?

電影其實早就引出真正的敵人。

張崇邦因故沒有參加第一次行動,看起來是運氣好。

實際呢?

他被打壓了。

就因為他不願同流合污,不願討好大富豪,不願喝下那一口60萬一斤的鐵觀音,卻甩下200塊轉頭離開權貴飯局。

某程度上,《怒火》雙雄,並不對立。

——而更像是普通人的一體兩面。

張崇邦堅持公平正義,堅決不低頭,卻被腐敗官僚欺壓,還面臨開除警隊的危機;而邱剛敖曾經也是張崇邦,但後來被高層蒙騙,背了黑鍋,決定逆反一切。

這還是表面。

扒開電影種種細節,導演的諷刺才叫辛辣。

舉個例子, 打光

更衣室里,被告席上,電影的打光始終是黑暗中留有一線光明,暗示邱剛敖在黑化與否的邊緣。

然而正是張崇邦的證詞,打碎所有希望。

再舉個例子, 倒放

張崇邦開車前往邱剛敖當初誤殺現場,下一幕, 記憶倒放,他的車又倒退離開。

張崇邦多麼希望,當年自己去晚一步,沒有目睹兄弟殺人,就不用去法庭指證。

硬幣兩面,一面扔向光明,一面扔進煉獄。

這些「閑筆」,一幕幕都在深化導演的表達意志:

它嘗試接近一群邊緣的反派,尋找他們走向瘋狂的深層原因。

——這是港片內在的鋒利

那些經典香港警匪片,為什麼可以刻在我們腦子里,流傳至今?

首先,當然因為滿屏不節制的火葯。

其次,還是它背後給平凡人的共鳴。

像一把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

一側是鈍的,命運無常的捉弄,成為這些小人物的宿命,成為什麼樣的人,都由不得自己來選。

另一側是鋒利的,閃著海水鹽味洗過的寒光,是被選擇之後的選擇,在各自的站位里又將靈魂深處的情緒在戲劇規定里發揮到極致。

香港動作片的「不解之謎」,被陳木勝用兩個字一語中的:

怒火。

對於普世公義的渴望,才是小人物生而為人的精神支柱。

03

當然,《怒火》並不是全然無缺點。

一板一眼的敘事技巧和進展過快的故事節奏,擠壓了刻畫人物時,應該留存的細膩轉變的空間。

但無論如何理性地去評價電影,繞不過去的,還是導演。

陳木勝。

他去世時,Sir寫過一篇文章悼念。

如今《怒火》面世,Sir回想,這份悼念還是輕了。

——你越愛香港電影,就會對《怒火》越感性。

這是一部信息量龐大的電影,可這些信息量,不屬於這個時代。

是導演滿眼深情的回望

《怒火·重案》里藏著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記憶碎片,甚至可以說是近年來致敬梗最多的一部「情書」,從演員選角開始,層層遞進。

還不是門面的甄子丹謝霆鋒。

而是配角們。

繼續「奸」,繼續「匪」的是他們:

辛格·哈提汗·比托,林國斌,盧惠光……

上到下:《神探》《破壞之王》《a計劃續集》

被「洗白」,體面起來的是他們:

郭峰、任達華、譚耀文、呂良偉……

上到下:《創世紀》《黑 社會 》《野獸刑警》《跛豪》

一半沉淪,一半擠進上流。

藉以選角,《怒火》這團火最終燒向所有人。

這些配角們,拉開電影以外的一幅真實群像:

光鮮過後,爭斗過後,留給普通人的,只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隨機宿命。

除了人,還有景。

你能看見滿眼熟悉的「地標」

《追龍》里,「城寨」的人間魔窟,逼仄巷戰;

《狗咬狗》般,絕境撕咬,窒息的糾纏;

《無間道》式的憂郁目光,尋找身份認同;

《喋血雙雄》高潮處的血色玻璃,神聖教堂;

以及,標志性的「尖沙咀」大戰……

除了梗,還有真實的淚。

一個幕後花絮:《怒火》拍攝期間,吳彥祖、馮德倫、李燦森從世界各地買機票在香港聚集,找到謝霆鋒和陳木勝,勸說導演拍《特警新人類》續集。

結果?

謝霆鋒同意了,陳木勝拒絕了:你們找其他人,我都累了。

事後才知道,陳木勝已經知道自己的病情,不能分心,就想扛著拍好《怒火》。

同樣想法的還有成龍。

他想拍《新警察故事》續集,條件是只肯讓陳木勝執導。

還有吳京。

采訪中聽到陳木勝導演的問題,一度情緒失控,中斷采訪。

還有謝霆鋒、甄子丹。

還有還有……

好,打住。

Sir說這些,已經不是為悼念,緬懷。

反而,Sir誠摯敬佩陳木勝在遺作中所展現的 清醒與務實

這是獨屬於優秀香港電影人的特質。

滿眼情懷,卻不賣情懷。

一腔怒火,仍腳踏實地。

劉德華提到「無線五虎」,說自己是裡面最不起眼的。

我們五個人完全不一樣。

苗僑偉就是大俠,很 有智慧

黃日華就是那種 很穩重

湯鎮業是比較帥, 很精緻 ,所有漂亮的角色都是他的。

梁朝偉是最年輕的,也是 紅得最早的

《怒火》里,陳木勝也堅持了華仔式的拼勁。

你能看到,電影在狂轟濫炸接近2小時後,最後還是回歸最苦、最痛、最硬橋硬馬的單挑格鬥。

槍拼掉了,就用刀。刀拼掉了,撿起什麼用什麼,用錘,用棍……

都拼掉了,用拳頭。

而這種拼是會傳染的。

武打戲如家常便飯的甄子丹。

拍完一個近身搏鬥的鏡頭,原地癱倒,重重喘息十幾秒。

重回香港打戲的謝霆鋒。

推倒一切,變回那個專注的毛頭小子,在片場角落裡練動作,反復摔,反復打,跳幾層樓……

說到做到,「我這條命就交給他了」。

他們在拼什麼?

不是拼生命「最後一刻」,而是拼職業的「每時每刻」。

拼一部真正的「作品」。

不是自我感動的「遺作」。

而是一部足以讓觀眾起立鼓掌的香港電影。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

⑸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觀《海上鋼琴師》有感範文(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1

還記得那是20xx年1月底,我第一次走進藝考培訓學校,那是我接觸的跟廣播電視編導有關的第一節課——影評。老師推開門二話沒說為大家播放了這部電影,那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帶著專業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對於我來說是一種啟迪,更是一種對電影的渴望吧。時隔這么多年過去,我也走上過講台,每每都會把這部片子拿出來,同那些面臨藝考的孩子們,一起體會影片中那經典鏡頭帶來的視覺震撼,一起感受那靈魂音樂帶給我們的人性回歸。《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吉賽貝·托納多雷的作品。同《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合稱為"時空三部曲"或者說是"回憶三部曲",還有的稱之為"回家三部曲""尋找三部曲"。三部影片運用了同樣的敘事手法,在現實與過去不斷穿梭,在追憶與沉思中循環往復。而他的影片配角是特別的存在,貫穿始終,是引路者。吉賽貝·托納多雷導演作品不多,但每部都堪稱精緻,獲得的獎項也很多。有媒體評論他一如既往地精準:在很短的時間內,將主人公或主要行動做一個非常准確的亮相,雖然身為義大利人,卻比純好萊塢導演拍出的作品還要好萊塢。但在我看來,他的作品敘事結構雖然復雜,但情節清晰流暢,畫面精緻唯美,音樂婉轉纏綿。他總去描寫那些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而在其中我們能看到,愛情、夢想以及對未知的恐懼。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一艘穿梭在英美之間的游輪上。1900年的第一天,鏟煤工丹尼發現了遺棄在頭等客艙鋼琴上的男嬰,收養了他並取名"1900"。1900沒有出生證明沒有身份沒有歸宿,但他有海洋有鋼琴有音樂。那年,8歲的1900,推開"禁止入內"的大門,走進了他生命靈魂的深處——"Music"(音樂),鋼琴天才1990一曲感動眾人,一句"F the regulations"(去他的規定),開啟他人生篇章。海上波濤洶涌,船內暈眩晃盪,1900又是一曲,結緣終生的朋友——小喇叭樂手MAX。搖晃的音樂大廳,四處奔走的鋼琴,音樂的自由也隨之開啟。上天賦予1900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讓船上的各式各樣的人為之瘋狂,也給1990帶來了人生中第一次挑戰。來自爵士之父的挑戰。也是這次挑戰,又給了他新的人生際遇。愛情總是來得異常倉促,一張唱片,本可以流傳百世,卻被1900搶下。"I won』t let my music go anyway out me"(我不能讓我的音樂離開我),因為這音樂屬於愛情。為了這奇妙的緣分"一見鍾情",1900做了生命中唯一一次下船的決定,他決定為愛出走,或者是為了看看那未知的世界。但繁華世俗的世界讓1900退縮了,那從未踏足的領域可能並不適合1900。最終也未能走下那通往陸地的長階,他義無反顧的回到了船上,回到了這艘從出生就未曾離開的屬於1900自己的音樂世界。即使退役了的郵輪將被炸掉,他也選擇與船共存亡。2個小時的影片導演處理得很流暢,1900似乎是某種象徵,我不禁跟著人物的命運思考,思考人們生存現狀,思考未來命運。但每次我看完這部影片,我的大腦都會放空一段時間,不知該想什麼,不知該做什麼。好似想逃避這悲劇色綵帶給我的不安,或是這玄妙的音樂帶我短暫的抽離現實。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音樂能表情達意,它承載著電影中情感塑造的職能。它貫穿始終,每一曲都那麼耐人尋味。《海上鋼琴師》被譽為是最不容錯過的電影原聲帶之一。影片的配樂出自現義大利最有名氣的音樂大師顏尼歐?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由於樂思寬廣、質朴流暢、極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間滲透人心靈的強大感染力,包括《天堂電影院》,《索多瑪的120天》,都是來自這位大師的作品。而鋼琴,作為樂器大家族中的王者,鋼琴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精神生活不斷發展的狀態。鋼琴初始,因為其做工復雜並且價格不菲,最早只有皇室和貴族才能接觸到。然而僅僅300多年的歷史,鋼琴卻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樂器之王。它美好的聲音伴隨著整部《海上鋼琴師》,僅僅88個鍵,卻千變萬化,萬種風情呈現在我們眼前。《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中1900彈得第一首曲子叫做《莫扎特再生》,當時的1900稚嫩生澀,不熟練的彈奏卻引來了眾人的贊嘆。而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則是在游輪爆炸前,那時沒了鋼琴,只有1900靈動的手指。而音樂依舊那麼淳樸,好似1900的一生。1900的音樂生涯從它開始,由它終止。1900的人生也如這首曲子一般,簡單卻耐人尋味,如歌亦沁人心脾。再一首讓人記憶深刻的也是貫穿影片的曲子,就是那愛情的旋律。1900用他那自由純粹的心鐠出一曲靈魂深處的曲子,它被錄成唱片,流傳了下來。這首曲子是回憶的初始,是尋找的初始,是愛情的初始,更是回歸的初始。影片由這張唱片引入故事,也由這張唱片結束故事。曲終人散,1900不是個勇敢的人,他不懼怕挑戰、不懼怕死亡、不懼怕離別,可偏偏害怕未知,而未知的世界仍需要勇敢的`人去探索。

當然,《海上鋼琴師》中人們往往最記憶猶新的就是"斗琴"那段經典,就連周傑倫《不能說的秘密》也是有明顯模仿的痕跡。"斗琴"這段,鋼琴、音樂不再是1900的配角,而是與1900互為主角而存在的。這艘游輪名為"維尼吉亞號",這游輪可以說是1900的整個世界,船上的舞池是1900唯一展現他才華的地方,決斗就發生在游輪華麗的舞池。挑戰者是爵士樂的發明者,這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成名於妓女的舞會,他被金錢與名利所包裹。他選擇在舞會最高潮的時間點開始了挑戰。他要炫耀,他要在眾人面前羞辱這個外界傳說比他強的人——1900。 影片中大全景畫面很多,這樣的景別既交代了人物活動的環境空間,也將氣氛意境渲染到一個高度。與此同時,穿插呈現在觀眾眼前的人物或物體的近景合特寫。好似時空停頓,意境深遠。"斗琴"片段導演出神入化的表現了一段精彩場面調度。挑戰者先入畫面的是一高大的影子,長鏡頭定格在人物的遠景後平移至吧台,從畫面右下腳開始模糊,畫面只剩清楚地酒杯,然後拉近。使觀眾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讓原本同一空間的人與物產生了一種空間跳躍的錯覺。之後,導演大量運用仰攝、俯攝鏡頭並且通過推拉鏡頭並加上淡入淡出疊化等電腦特技完成大全景與特寫的鏡頭切換,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觀感。這樣的拍攝手法以及剪輯技巧,成功的將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被攝對象。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鏡頭角度,再配上三段精彩絕倫的鋼琴表演,音樂,鏡頭,聲畫完美合一,塑造了1900神話般的形象。這里還要談到的是那根"香煙",第一段斗琴,挑戰者借點煙錯過1900善意的握手。一根煙的時間彈完挑戰曲,顯示自己對音樂的控制,也是給1900下了戰書。挑戰者離開,舉著燃盡但為掉落的煙走回吧台,熄滅在酒杯中。1900一曲聖誕去回應,激怒了挑戰者。第二段斗琴,1900彈了挑戰者的曲子,徹底激怒挑戰者。第三段斗琴,挑戰者使出大招"快",而1900俏皮的問好友要來一根香煙。兩只手彈出四隻手的音樂,速度之快讓琴弦的溫度點燃了這根香煙。此後有長達10幾秒的無聲,同時全場目瞪口呆的畫面,把觀眾的情緒帶到了一個興奮的頂峰。同樣是"香煙",第一根是炫耀,第二根是回饋,1900優雅的打敗了自負盛名的挑戰者。

《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擁有音樂天賦,畫面美,音樂美,意境更美。1900集萬般寵愛,然最終,他放棄了陸地、城市、名利、愛情,選擇與生他養他的游輪共存亡。雖然1900一生沒有離開過這艘承載著他音樂與命運的游輪,但游輪上形形色色的人早已讓他已看盡世界百態。"生於斯,死於斯,銘於斯,其魂氣無不之也,其死而有不澌者矣。"我不禁會想,那是否是一種落葉歸根的情感。落葉雖死卻也是新生。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2

在蒼茫的海上,是誰將心深埋於波瀾?是誰譜一曲傳奇與絢爛?是誰奏響海洋的心跳?是一位孤獨的行者,一位執著的追夢人,一位海上鋼琴師。1900不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個開始,一個起點,一篇樂章的前奏。高潮的悠揚,是他內心的禱告,是從海洋深處呼喚天際的歌聲。他如海一般寧靜深遠,也如海一般變幻莫測,大陸的紛繁擾亂了他的眼,所以他選擇留下,用黑白的旋律與浪花共舞,譜下屬於自己的傳奇。

義大利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德羅。巴里科的獨角劇本《十九世紀》上演成功後,被改編成電影《海上鋼琴師》,讓人永遠記住了那位非凡而孤獨的鋼琴家T·D·林蒙,人們喜歡稱他為1900。

一位小號演奏家麥克斯回想起當年海上浮城遇到的音樂知己。當年,麥克斯就是吹奏著一首爵士小號曲登上船的。他滿懷希望,就像去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一樣,但是,很快他就嘗到顛簸大海的痛苦滋味。正巧,他遇上了1900,邀請他坐在鋼琴邊聽他演奏,隨著大海的波瀾自由滑動,他們享受著這顛簸中帶來的美妙時刻。從那以後,船上的貴客們在1900鋼琴聲的伴奏中度過海上時光。有時,他也會來到下層客艙,為那些貧窮的歐洲移民者演奏。他手在琴上,心在海上。只要有人給他幾個音符,他就能演奏塔蘭台拉的舞曲。人們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美國到了,曲終人散,所有人都踏上了新大陸,只有1900一人孤獨地留下。他為什麼不上岸呢?世界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可是1900認為,陸上的人總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許多光陰,就像冬天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總是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他並不羨慕。

1900是獨一無二的,他認為,就像鋼琴一樣,琴鍵有始有終,有限的琴鍵可以奏出無窮的音樂。他的音樂不僅給凡人演奏,還給上帝演奏。上岸後,該何去何從?太多選擇讓他無所適從。他來自海上,也必將回歸於大海。這艘船不僅載著人,也載著他的夢想。他生活的范圍離不開船頭和船尾,在有限的范圍內,他習以為常,他自得其樂。陸地對他來說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無從彈奏的樂章。所以,他無法舍棄這條船,他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

這真的只是傳奇,屬於1900一個人的傳奇。他從不奢望在陸地上開始新的生活,用他至美的琴聲征服驚艷的世界,他只是默默地在海上,在漂泊中譜寫自己的音樂人生。他的生命始於此,也終於此,1900永遠地享受著世間少有的孤獨,他把弗吉尼亞號船視為永恆的家,他的搖籃,他的精神的寄託,他的音樂的歸宿,孤獨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傳奇。

世界宛如一座舞台,音樂是一束閃亮的聚光燈,能射入我們內心深處,也能給我們一線光明。「為升進天堂而努力,當然是壯麗而崇高的,但是活在這可愛塵世同樣是美好無比!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做人吧。」能在每分每秒中,以開闊的心來演繹世界,是一門藝術,一顆心永遠向未來開啟的海上鋼琴師。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3

《海上鋼琴師》不愧為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為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對於這艘船的愛戀不舍,可能類似於我們對於故土的一種眷戀。生於斯,長於斯,故土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願離開他的故土,縱然那土地貧瘠,荒涼,甚至充滿危險,縱然外面的世界紛繁多彩,金銀遍地,他們從不離開故土一步。對於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是這艘船,那裡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能夠說他對於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所以即便是最後一刻,他仍然不會選取離開。

片中最後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說他不走,不是因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築讓他感到畏懼,而是因為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能夠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能夠駕馭這種「有限」,在那裡,他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復雜的街道,星羅棋布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能夠選取,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取他能夠選取,能夠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我想這也許是他不選取離開的第二個理由。

他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說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著,鋼琴隨著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著音樂的節拍,乎左乎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彷彿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齊。他說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發布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裡,也必須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彷彿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系在了一齊。音樂,船,他,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為了必然。這也許是他不離開的第三個理由。

對家的深深眷戀,對生存方式的抉擇要求,以及早就融為一體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這真的是杯具嗎?就像戲曲在最高潮處嘎然而止,人生在顛峰時刻隱退,情人們相擁著步入婚姻,我們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後呢?看戲曲漸漸索然無味,人生逐漸走向低谷,感情繼婚姻之後埋葬在數不清的家庭瑣事里,這就是最真實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們誰也無法想像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樣開始他平凡的人生,開始變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們不忍心看到那裡,導演自然也不會忍心拍到那裡。所以從某種好處上講,這也許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我想說,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取,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取。這個選取必須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沒有經歷他所經歷的,你沒有了解他所想的,那麼我們唯一能夠作的事情,不是述說我們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著說一句,Good luck!

喜歡這部電影,喜歡1900,喜歡音樂,喜歡這一片湛藍的大海。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4

重溫電影《海上鋼琴師》,又有了些許體會,這是一部關於音樂、關於命運、關於困境中成長的影片。

《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被拋棄在「弗吉尼亞號」頭等艙鋼琴上的棄嬰「1900」在蒸汽船上成長成為一名以海為家的天才鋼琴師,並最終殉船於海底的故事。這看似虛構了一名悲劇的藝術家的人生,其實電影充滿了對生命和存在意義的思考。他在海上出生,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他隨著弗吉尼亞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他有著非凡的鋼琴天賦,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1900」從出生到船被爆破拆除的時候至始至終未曾離開大海,一生與鋼琴相伴,他認為外面的世界非常不著邊際,上岸的話怕迷失了自我。

雖然有人看過後會說,這是一個懦夫,但我不這樣認為,反而被主人翁的那份信念所打動,現在社會太過浮躁,很多人忘記自己當初的夢想,能堅持信念的人是偉大並需要偌大勇氣的。也許有人會覺得「1900」有點固執,不懂變通。要是他下船了,以他的才華,肯定能有很好的生活,幹嘛非得和一艘船共存亡呢,這不正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嘛?縱使外面的世界有著千千萬萬的誘惑,他依舊追隨著自己的內心,一生都只為自己熱愛的事情而活。

「1900」寧願離開自己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初心,帶著音樂與船共存亡,讓我感觸萬分——生命不在於長短,有的人活了一百年,但卻像只活了幾十年一樣唯唯諾諾,可有些人,雖然只活了幾十年,卻勇敢的活成了一百歲的樣子。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5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現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思緒紛飛卻不知從何整理的。《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令人慾罷不能卻欲言又止的電影。也許多年之後,人們會忘記那場驚艷的鋼琴決斗,會忘記他心愛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號,會忘記……但在維吉尼亞號殘骸中他與麥克斯最後的對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獨、決絕而溫柔,始終會出沒在心底,帶來生息。

這個故事的開頭到結尾,始終是以倒敘的手法由邁克斯陳述而來的。所以,有人說,邁克斯和1900其實就是「一個人」,因為除了邁克斯,沒有人能作證,我們並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種境界,是和外界紛擾不一樣的存在狀態。

對於這樣的結尾,我一開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為什麼不能試著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為什麼不能在喧囂繁鬧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為什麼非要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捍衛一生的夢想呢?

對於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題。當然,如果一部電影只能從單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經典之作。

從追求夢想的角度來看,當時的人們都朝著美國夢不斷努力,世界充滿了慾望、利益和關系的紛爭,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沒有獲得想要的成功,最終走向窮途末路。邁克斯為了生計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號賣掉,為了生存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了夢想他可以放棄一切,甚至於面對死亡,他依然無所畏懼。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態,如果結尾沒有這么悲劇性的一幕,這部影片就沒有了升華的價值,在我看來,它反映了很多現實世界與理想主義的東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擁有了和平常人一樣的家庭和財富,也許他就無法彈奏出在大船上那種純凈、自然的音樂了。所以,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頌了一種遠離世俗喧囂的純潔夢想。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6

電影是我休閑時光不可缺少的夥伴,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可以陪伴你打發時間,更能給你以啟迪。曾經朋友給我推薦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但因無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終於有空閑,坐下來好好欣賞了這部電影。

影片全部內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於是人們就叫他1900。從此後,他留在弗吉尼亞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不是他不願意去追尋夢想,而是這艘輪船是他人生的起錨地,是他生命的載體,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棄所有登陸的機緣。

在他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那就是1900彈奏出來的。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麼規則、標准之類的東西,但是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以超強的觀察力去審視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人生百態,可惜的是他最終無法脫離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海上鋼琴師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間里的人們的縮影。他們熟識於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熱衷於彈奏屬於自己的音樂,一旦環境有變,就會感到無所適從,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們需要時間、精力來重新適應,或者無法適應。他們在自我封閉中要麼頹廢無功,要麼創造奇跡,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內心的孤寂落寞,展現心靈深處一直嚮往的世界。

試想,如果1900放棄所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呢?當然,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會選擇與命運抗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選擇逃避,放棄生命,走向絕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暫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躍的音符,轉瞬即逝,我們只有敞開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適應一切,才能演繹出精彩樂章。

觀《海上鋼琴師》有感7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一個人,一艘船,一架鋼琴,一輩子的光陰,一段傳奇的故事。「只要你還有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目前為止我在海上體驗的時間很短,我總是在期盼著,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輪,在大海上航行幾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體驗在海上的感覺。一艘船孤獨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環境,如果沒有陽光和星空,四周幾乎沒有分別,可以學著放鬆,讓晃動的船體帶我回到嬰兒時代,感受對周圍的未知,對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無所事事。也許最初幾天我會到處溜達,保持亢奮和好奇的勁頭兒。然而也許十天,也許二十天,當這種新鮮的感覺一天天消散,厭倦、疲憊、無聊、焦慮、憤怒、恐懼… … 隨之而來!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運!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須和孤獨長時間相處。幸運的是在我看來,他有充足的時間、空間和自己交流,船上來往的旅人,正好給了他多元化的感官體驗,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給了他無懼生命的力量。而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思考,也為他的演奏注入了靈魂。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學習,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獨有的,是任誰也無法奪走的!人類的偉大就在於我們開啟了自主意識模式,並擅長用意識創造和體驗生命。我們工作、生活、旅行、學習等等行為模式的意義是為了打開我們的意識框架:藉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藉由體驗到的去創造更多可以體驗的。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從不期盼那個目的地的到來,開船的瞬間,他為同行的旅人開啟一場音樂盛宴,驅散陸地帶上船的霧靄。沒有分別心,卻更願意在有夢想的人群中抒發自己的夢想,沒有評判心,更純粹的傾聽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過思考把感受融入靈魂,融入夢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體可以說被禁錮在船上,可並不影響他的心靈在宇宙間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沒有瑕疵,生於船上,死於船上,短短人生所有傳奇也都在船上創造,而他的音樂,卻擁有法式愛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訴說,美式激盪的吶喊… …

他用意識走遍了千山萬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圍的一切,名利對於他的音樂執著,對於他的創造守護,卑微而膚淺。生命的意義!深奧的話題,卻有著無數簡單的回答,可誰也說不清哪個更為貼切… … 我願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義的過程,也許這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

閱讀全文

與游炸貴是什麼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天堂馬達加斯加何炅 瀏覽:523
電影奮斗音樂 瀏覽:995
8d兒童電影有哪些 瀏覽:91
重復過一天國產電影有哪些 瀏覽:579
有關於尼克的微電影 瀏覽:193
最新吉吉電影網站唐人街探案2 瀏覽:683
斗羅大陸1到144集免費天天電影院 瀏覽:985
我的世界破碎大電影完整版合集 瀏覽:652
有牛的電影名有哪些 瀏覽:22
關於母親電影叫什麼 瀏覽:662
一部關於龍的電影動畫片 瀏覽:333
2020香港最新道士電影 瀏覽:337
戰爭登陸電影 瀏覽:98
歐美今年新電影有哪些2021 瀏覽:383
女朋友喜歡和我一起看小電影 瀏覽:553
格林兄弟電影完整版西瓜 瀏覽:576
狂怒坦克電影全集 瀏覽:121
古代電影的美男有哪些 瀏覽:801
托博爾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122
怎麼跟女朋友討論電影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