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911事件為背景的電影有哪些
獵殺本拉登、從心開始、世貿中心、93航班、華氏911
、國土之上、巨大的驚喜
⑵ 求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故事
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搶救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死了,是被垮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那一堆廢墟的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救援人員從廢墟的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她已經死亡,又在沖著廢墟喊了幾聲,用撬棍在在磚頭上敲了幾下,裡面沒有任何回應。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築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變喊「快過來」。他又來到她(gw9080.com公文有約提供) 的屍體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有人,有個孩子 ,還活著」。 經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個月大,因為母親身體庇護著,他毫發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 隨行的醫生過來解開被子准備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里,醫生下意識的看了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簡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卻在這一刻落淚.
-------------------------------------------------------------------------------------------------
11歲少年背著妹妹逃生 步行達12小時
核心提示:昨日下午5點,記者在北川發現一個11歲的少年背著3歲半的妹妹,非常吃力地走著。同行的爺爺、奶奶已經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萬就勇敢地擔負起小男子漢的責任。早上5點出發,已經走了12個小時了。
昨日,當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的妹妹出現在記者鏡頭前時,這個小哥哥已經背著妹妹走了10多個鍾頭,在記者幫助下,將他們帶到綿陽收容點。
這名四歲的兒童在地震中失去雙親,在聽到救援人員的呼喊聲時,容身房屋牆角的他大聲呼應,救援人員都說:「這娃兒可聰明,會自救」!
昨日18時27分15秒,在廢墟中呆了整整100小時的51歲楊德雲終於被救了出來。洪奕宜沈玲攝影報道
南方日報5月17日報道雖然不是震中,但北川災情卻非常嚴重!面對震災,北川人民承受著難以想像的苦痛。但在生死邊緣,他們也被真情所包圍、所溫暖。胡錦濤總書記昨天一到災區就來到北川看望受災群眾。這真情還來自親人、朋友、鄰居、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山河可以阻斷,房屋可以摧毀,道路可以毀壞,但這份大愛卻永遠不能阻隔。
北川縣城所在地曲山鎮,城區面積0.7平方公里。城左邊是王家岩山,右邊是景家山。地震引發的山體塌方幾乎覆蓋了整個縣城。縣城大多數房屋坍塌,基本上被夷為平地。
城內外到處是被砸壞的扭曲的汽車。城裡依然餘震不斷,當地民眾非常警覺,甚至周邊的車子一動,都會引發緊張反應。
親人之愛
災難中的親情流露總叫人感動!
------------------------------------------------------------------------
昨日下午5點,記者第三次深入北川縣城核心現場,發現一股從背後深山逃出的人流。他們的眼神充滿對親人的依戀,生怕再次分開。11歲的張吉萬背著3歲半的妹妹張韓,非常吃力地走著。同行的爺爺、奶奶已經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萬就勇敢地擔負起小男子漢的責任。早上5點出發,已經走了12個小時了。小吉萬說,他很愛妹妹。
主震之後,餘震不斷,危險仍然存在。但對於前來搜尋親人的群眾來說,這根本不算什麼。多數人在外工作,聽聞噩耗後,立即出發,爭取寶貴的時間救人。交通不好,難有汽車。但在綿陽至北川的路上,記者看到令人感動的一幕:不少人從綿陽騎著單車,甚至步行回家。
在北川縣城狹窄危險的廢墟間,記者看到太多滿臉焦急的尋親者。有人用最大的聲音,撕心裂肺地在喊著親人的名字,直至喉嚨喊破。
在樂山讀書的陳小藝與哥哥前天趕回。爸爸在縣糧食局上班,回龍街附近。他們就趕到現場尋找,但糧食局的六層大樓已徹底垮塌,連具體位置都難以判斷。鋼筋交錯,磚塊搖擺,仍有極大危險,但他們顧不上這些,仍在廢墟間不停呼喊,以血肉之手刨著殘磚碎瓦。
用血肉之手刨開生死路,不僅是陳小藝,幾乎每個尋親者都作過這樣的努力。王儀和她妹妹都在縣保險公司上班。地震時,她們都在同一間辦公室上班。王儀突然感覺到房子在晃動,又看到外面黃沙彌漫。辦公室所有人都往外沖去,辦公大樓瞬間夷為平地。已經沖出去的王小姐返回身,拚命在人群里搜尋妹妹,可是,她只找到妹妹的一隻鞋。餘震不斷,附近倒塌的建築物不斷有水泥塊倒下。但王儀仍沖回去,用雙手奮力刨著廢墟,直至雙手鮮血淋漓……
「我一定要找到家裡人,死也要死到一起。」在綿陽市開計程車司機胡女士說。出事後,她開車前往北川找她的愛人。當天下午5點多,她趕到時小縣城已面目全非。胡女士徒步來到愛人上班的新城區,在廢墟上大聲叫著丈夫的名字。終於,丈夫有了回應:「我在這里,背上有塊大石頭!」胡女士蹲下來說:「不要怕,很快有人來救我們了。」為了讓愛人不因為恐慌和失血過多昏睡過去,胡女士跪在地上和愛人談起往事,不斷鼓勵、安慰他。半小時後,巡邏人員發現他們,胡的愛人獲救。而胡女士本人,則因為長時間跪在一塊碎玻璃上,被割掉一大塊肉。
中國一救災志願者救出700人 卻失去了妻子
法新社16日北川報道:中國一救災志願者救出700人,但沒有他的妻子
5月16日,在四川省北川縣縣城的救援部隊經過艱難努力,營救出一名被埋在廢墟中達97個小時的倖存者。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中國不知疲倦地投入到被鋼筋和混凝土包圍的北川縣的救災工作中,劉文博幫助救助了700人,但沒有他的妻子。
在12日7.8級地震摧毀這座位於中國西南的縣城之前,34歲的劉文博做茶葉買賣。從13日開始,他穿上軍用服裝,帶上口罩和一個紅十字臂章,以示他現在是一名試圖從先前居住的地方發現生還者的志願者。
他說他已經帶隊救出了700人。但到目前為止,這其中都沒有他的妻子以及他們的父母。
「我妻子沒了,家也沒了。我現在只有這身衣服。」他的雙眼透過橢圓眼鏡空洞地望去。
他曾經徒勞地給妻子撥打手機。「沒希望了。」他站在一堆衣服上,和來自曾經的快樂生活中的一些物件上,其中包括他與妻子的照片。
「他們都在下面。」他說著他的妻子和親人們,朝下面望了過去。
⑶ 早幾年有一部關於一個美國退伍兵獨自在911事件中救災的電影
世貿大廈
2001年9月11日,位於美國紐約的世貿雙子大廈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的兩架航班猛然撞向兩座高聳的大樓。爆炸、坍塌接踵而至,紐約市內所有的消防隊員以及警察等都參與到這場驚天動地的大營救當中。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參與營救的人在如此嚴重且危機四伏的災禍面前也時常變成了被救者。
許多救險隊員都被困在了轟然而降的廢墟中。其中就包括紐約市港務局的兩位警官約翰·邁克勞林(尼古拉斯·凱奇)和威廉·吉梅諾(邁克爾·佩納)。身處險境的兩人牽動了許許多多的關注,特別是他們的家人,當然還有其他身處安全境地的救援人員。一方面,是家人和搶救人員通力合作,在積極尋求有效的營救方案,早日救出兩位警員;另一方面,被困廢墟內的兩人,身處在氧氣漸漸稀薄的絕境,想盡一切辦法並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尋找著可能還生的一線希望。
然而,所有的恐懼、彷徨、傷心、絕望無不從四面八方甚至從地獄中緩緩襲來。營救與自救在這驚心動魄且頗顯漫長的24小時內同時展開了。廢墟內兩個旺盛的生命在備受煎熬……
影片主演:愈發瘋狂的老凱奇
想必很多國人觀眾都是在上個世紀末的那股強烈的好萊塢動作風之中認識這位面容凝重、眼神深邃的傢伙的,《勇闖奪命島》、《空中監獄》、《變臉》等強勢襲人,《8毫米》、《急速60秒》接踵而至。然而,當始終擺進了新世紀,凱奇的傳統動作之風卻漸漸失去了風采失去了市場。
因此,他也開始更多地嘗試略顯溫和且溫情基調的其他類型的劇情片。《火柴男人》、《戰爭之王》以及《天氣預報員》讓尼古拉斯·凱奇有了更多的時間靜下來體會純表演的享受。而在忙碌的2006年,他更是做出了很多「大膽」且全新的嘗試:動畫片《別惹螞蟻》中激情獻聲;《世貿中心》讓他與個性大師奧利弗·斯通有了激情的碰撞;《異教徒》更是讓他繼兩次「吸血鬼之旅」之後的再次恐怖加驚悚的雙重考驗。
然而,愈老愈瘋狂的尼古拉斯·凱奇在進展工作了兩年之後,似乎毫無倦怠之意。次年與後年共接下了八部影片(目前已經公布的)。其中包括,嘗到甜頭的《國家寶藏》續集,頗引人注意的《鬼靈騎士》等。顯然,這位已進不惑之年的「老」動作明星在愛情與家庭的滋潤下愈加散發出無窮的魅力與十足的乾勁。
回到本片,凱奇為了能更加形象地表現災難中艱難求生的營救警察角色,特意早早地花時間留起了很鬍子,和搭檔佩納一起吃盡了苦頭,劇組在洛杉磯搭建的影棚里,給兩人的周圍傾倒了無數水泥、磚塊,現場塵土飛揚,被困在20英尺的兩人天天灰頭土臉。凱奇的先期准備工作,除了在形象上力求瘦削滄桑之外,還包括和導演奧利弗·斯通一起走訪當事人,積累資料。在銀幕上叱吒風雲慣了的凱奇,此番再次在平凡角色上挖掘英雄色彩,新意少了一些,好在有很多誠意來補充。
影片幕後:奧利弗·斯通不關心政治
個性導演奧利弗·斯通就已經放話說,《世貿中心》「無關政治」,而是反映更宏大的人性主題。想想曾經轟動一時的邁克·摩爾執導的《華氏9·11》,就以其立場鮮明的立場征服了大洋對岸的戛納。都說在《華氏9·11》中,主演小布希比他任何新聞片中的亮相,都來得「生動」。然而已近中年且為影迷們奉獻過諸如《野戰排》、《刺殺肯尼迪》、《生於七月四日》等多部政治色彩鮮明的影片的老斯通,卻突然對政治漠不關心。
並開始弘揚起他一向反感的美利堅式的英雄主義,著實令業內外人士驚訝不已。他的此番選擇顯得異常謹慎。「9·11」雖是美國人心中的一塊沉痛的傷疤,但如果僅僅把它作為一個背景事件,用來宣揚其它災難片同樣可以升華的英雄主義主旋律,顯然有點浪費資源。放棄了深挖掘、放棄了尖銳的奧利弗·斯通徹底轉向了溫和平常地方式去撫慰更多的美國民眾們脆弱的心靈,大打「煽情」牌的套路。
首先,《世貿中心》在前期籌備階段,便做足了和家屬的溝通工作,四位主演通過和故事原型的溝通,在充分把握故事情節細節和角色心態的同時,也得到了他們的首肯。
和同樣不談政治、不作政治分析的《93航班》類似,斯通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世貿中心》,講述的是兩個普通的營救人員被困廢墟以後,世貿大廈內外共同的營救活動,世貿被襲後有2600多人喪生,而這兩個人卻幸運地活下來,這顯然是一個「充分探索美國英雄主義」,同時又是立足小人物命運的電影。
此外,斯通還保持了對9·11歷史事實的最大程度的尊重,為了保持影片的准確性,他採取了一種最為異端的拍攝方式,即嚴格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拍攝,不止如此,影片在洛杉磯拍攝的最初一個多月里,他還邀請一些9·11倖存者、目擊者等親臨現場監督,務必每個細節都和事實來絲合縫。《亞歷山大大帝》在部分史實的處理上普遭人詬病,此次愈發考據狂的斯通,如此謹慎也就情有可原了。
對於大眾十分關注的雙子倒塌情節會否重現的問題,斯通在反復權衡後,決定把這一摧毀性畫面通過影片中的電視新聞畫面來展現。同樣地,很多同類題材的影片,在處理這一幕上同樣謹慎行事。《華氏9·11》是用黑屏配以爆炸聲、喧嘩聲和痛苦聲的方式,來間接傳達了又子塔倒塌的慘狀。顯然,《世貿中心》的處理走得純粹是保守路線。
一切跡象表明,「年邁」的奧利弗·斯通雖然著實被安德里亞·貝爾羅夫的劇本深深打動,卻也丟棄很多他自身鮮明的特點。「回歸正途」也好,不關心政治也罷,如此頗具話題性的影片依然值得包括美國人在內的所有世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