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大浪淘沙什麼意思
這部電影也許很多人都看過,是以前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大浪淘沙》,電影里的主人公叫靳恭綬,是民國時山東的一個農民青年。電影剛開始的時候,正是他逃命在外之日。
原來他的父親和當地的地主有某種債務糾紛,因他父親到期未還,和地主發生了爭執,也許是地主要債要得急了點,也許是靳老爹心路窄了點,到了晚上靳老爹居然上弔死了。氣得靳恭綬撫屍大哭。
「我也不是好惹的!」電影里靳恭綬向朋友們回憶往事時咬牙切齒地說道:「當晚我就去地主家放了一把火,還把地主一家給殺了。」
從此他浪跡江湖,結識了幾個類似的江湖朋友,悠閑之中還認識了謝暉、劉芬等漂亮MM。經謝暉介紹,幾兄弟一同去濟南報考了軍閥張宗昌的公費師范學校。張宗昌雖說是大字不識的軍閥,卻對知識分子格外敬重,學費全免外,還全額資助師范生讀書。說來也怪,這種學校不僅連我們現在政治審查都沒有,連身份證都不看,根本不管考生是不是在逃殺人犯就錄取了這些人。
按說靳恭綬等殺人犯被張宗昌收留,有吃有喝有錢花,擺脫了流浪生活,總該對人家感恩戴德了吧。可是恰恰相反,靳恭綬業余時間除了和漂亮MM謝暉談情說愛——「談人生,談理想,談宇宙」以外,都花在各種反對軍閥的政治活動上,甚至多次組織參與反對當局的油行四威,每當與前來驅散「不明真相的群眾」的警察搏鬥的時候,他總是沖鋒在前。最後這幾個人還嫌鬧得不解氣,乾脆一跺腳去了湖南報考軍校,穿上軍裝扛起槍,痛痛快快地干起了大事業,直到跟著毛主席上了井崗山。
影片從未對靳恭綬因債務糾紛殺人的事情有過任何指責和歧視,也不提倡什麼「殺人償命」、「依法治國」、「普法教育」,更未象現在某些自以為自己多麼理性網友那樣,動不動就很麻木地樣子說什麼:「凡是生命都應該珍惜」,「為什麼不去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啊?」要求被壓迫者單方面去體諒壓迫者,以換取所謂的「和諧」。相反,這部影片卻用這樣一個個情節證明了一個偉大的道理並大為贊揚,那就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以此說明靳恭綬作為勞動人民的代表,天生覺悟就那麼高,用刀子去處理債務糾紛,去報仇,處理得很對!
除了他的結義三弟余鴻奎而外,影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接受靳恭綬這么做,認為這么做「很正常啊」。只有那被塑為反面角色的三弟余鴻奎在和靳恭綬吵架時,忍不住罵了他一句:「殺人犯」。而靳恭綬被罵時不僅不懺悔,反而覺得受了污辱,反而覺得自己理直氣壯,氣得兇相畢露,動手打了余鴻奎一拳。最後這個反對報私仇的余鴻奎在影片當了叛徒,被兄弟們打死,而當過殺人犯的靳恭綬從未為那些被他殺掉的人去抵命,因為他後來已經從政了,刑事責任一筆勾銷。
靳恭綬在影片中被塑為英雄,可見,因一些小事去殺人放火報私仇,起碼在舊社會,乃至在拍攝該影片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是廣為傳頌並廣為提倡的,是一種英雄的象徵。我就不知道這事情要是發生在現在,民間和官方是怎麼看的?是否也一致認為,在受到冤屈時可以不經法律途徑自己殺人解決,或者在尋求法律要求賠償而不能如願後提倡這樣去自我解決呢?
我不知道人類的觀念在短短時間里怎麼會變得這么快?反正我是很羨慕以前的那種生活的,你看,江湖有那麼多供各路好漢的容身之所,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你看,國家有那麼多可以施展抱負的地方,不需戶口不需身份證,更沒聽說過暫住證,流竄犯也可以報考大學甚至軍校,由國家花錢供流竄犯讀書,流竄犯還可以隨時攜槍潛逃去「起義」。這在我們現在感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那時是那樣的簡單……
而現在的青年人呢?好象生活在籠子里,辦任何事情都要先辦好無數的證件,得被人審查無數遍才能考試,就是考上了還不一定有錢去讀,只好在家當「宅男宅女」。要是發生流竄犯考取大學隱藏起來的事情,會被當成奇聞登在新浪搜狐網易的首頁。
想到這些,我越發感到困惑了,我們這個社會是在前進呢?還是正好相反呢?難道活動范圍越來越小,才算是發展嗎?難道自由越來越少是前進嗎?難道法律越來越多,多得律師也記不住,一不小心就算犯了法才算是進步嗎?難道受了冤枉,法律解決不了,還不允許採取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公正,才算是文明嗎?
② 電影里有薛之謙、於洪奎、金弓獸、老大哥趙教官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伊琳導演,於洋、王蓓、史進、劉冠雄等出演,於1965年出品[1],1977年3月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根據朱道南的回憶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通過靳恭綬、顧達明、楊如寬等青年知識分子在革命大潮中的追求、奮斗和分化再現了大革命前後中國風雲變幻的歷史畫面[2]。
③ 紅船劈波初心不忘,《大浪淘沙》用細節讓人物飽滿,你會去看這部電影嗎
引言:《大浪淘沙》這部電影塑造的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共產黨人的青年群像,從人物的命運來折射出歷史進程。鮮活而立體的人物形象,不僅貼近生活,更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當下的觀眾看到不一樣的歷史,熱血沸騰,令人印象深刻,堪稱是一部好劇。
《大浪淘沙》故事情節
在建黨100周年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點,作為獻禮劇的《大浪淘沙》為當下的年輕人弘揚了時代精神,該劇是由王雯那、孫立石主演,在2021年的5月11日,正式與觀眾們見面。作為理想照耀中國的重點劇目,該電影自啟動以來就頗受觀眾們的關注。該部影片以陳啟航的視角還原1919年到1945年,這整整20多年期間,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從小到大,從初創走到成熟的辛苦歷程。以人物命運為主線,深刻的呈現了期間每個關節點和重大事件,如五四運動、七大召開等等。
向百年風華致敬
《大浪淘沙》除了在塑造人物上費了心思,此次作品從年輕人的視角出發,以當下祖國未來的審美方式來講述歷史。不僅能夠拉近了當下年輕人與歷史之間的距離,也深刻的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了解歷史的同時,也激發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於理想和信念的思考,而這也是當下歷史題材系列的影視作品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