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24孝分別是什麼
中國的24孝分別是:
一、孝感動天
二、戲綵娛親
三、鹿乳奉親
四、百里負米
五、嚙指痛心
六、蘆衣順母
七、親嘗湯葯
八、拾葚異器
九、埋兒奉母
十、賣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親
十二、湧泉躍鯉
十三、懷橘遺親
十四、扇枕溫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聞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筍
十八、卧冰求鯉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飽血
二十一、嘗糞憂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棄官尋母
二十四、滌親溺器
1、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嚚,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孝行至淳脫險境,感象化鳥點生靈。動君擇婿續天命,天下歸心新賢英。
2、戲綵娛親(又名老萊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
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嘗取水上堂,詐跌卧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不小心摔倒,為了不讓父母擔心,裝作假裝摔倒的樣子,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❷ 二十四孝圖主要內容
1.
孝感動天
2.
親嘗湯葯
3.
嚙指痛心
4.
百里負米
5.
蘆衣順母
6.
鹿乳奉親
7.
戲綵娛親
8.
賣身葬父
9.
刻木事親
10.
行佣供母
11.
懷橘遺親
12.
埋兒奉母
13.
扇枕溫衾
14.
拾葚異器
15.
湧泉躍鯉
16.
聞雷泣墓
17.
乳姑不怠
18.
卧冰求鯉
19.
恣蚊飽血
20.
扼虎救父
21.
哭竹生筍
22.
嘗糞憂心
23.
棄官尋母
24.
滌親溺器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一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御覽》等書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動標准出爐。
俗話說百善孝當頭,「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順父母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後,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在傳統的木雕、磚雕和刺綉上,常見這類題制的圖案。
《二十四孝》
謹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礎上,增補了主人公的部分遺事,以便於讀者全面、正確理解古人的孝道。俗話說:「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廟上的菩薩,沒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薩是不喜歡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薩才歡喜。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薩,那就更好了。為人子女者,如果能學習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計較父母的錯誤,那麼孝道就能完全了。社會風氣也會逐漸扭轉了,和諧社會指日可待。倘社會已經父慈子孝,人世間的真情必然感天動地。天地神靈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報、消除他們的災禍。和諧社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