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檔最大「黑馬」《你好李煥英》票房破33億元,賈玲在裡面能賺多少錢
春節檔最大“黑馬”《你好李煥英》票房破33億元,賈玲在裡面至少能夠賺一個億。
春節期間,電影院瘋狂的上映各種新的電影。其中有您好李幻一,刺殺小說家以及《唐人街探案》等各種影視大片,您好,你換音成為了其中最大的黑馬,而它的票房也是其中最高的,現如今已經突破了33億元,這個數據顯示出了我國近一年來在電影事業上的一個新的突破點。但是它相比於其他的電影來說,花費的成本也相對較少,所以從中賺取的利潤就會相對而言更加高一些。
《你好李煥英》我們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女兒對母親的感謝和感情,在我們有時間陪在母親的身邊一定要好好的孝順她,因為時光一去不復返!
2. 春節檔,華誼打出一張爛牌!名利皆無,《侍神令》票房僅2億
2月18日,不僅是A股牛年首個交易日,也是春節檔後的首個交易日。
不過,身為A股影視板塊明星企業的華誼兄弟,卻迎來高開低走,最終僅微漲0.24%,報4.19元/股,總市值116億元。自2020年8月高點的7.2元/股算起,華誼兄弟股價半年來大跌42%,市值蒸發超83億元。
實際上,在斬獲78億的春節檔中,華誼兄弟雖派出原名《陰陽師》的《侍神令》參戰,但無奈被《唐探3》與《李煥英》搶了風頭,基本沒有掀起太大風浪。 截至發稿,《侍神令》僅收獲2.17億票房,不及上述兩部影片的零頭,甚至不如《熊出沒》的4.38億元,這無疑讓2020年預虧近10億元的華誼兄弟,再度雪上加霜。
此外,《侍神令》的口碑同樣不理想,在豆瓣上僅拿到5.9的不及格分數,只比《唐人街探案3》高出0.2分。如果說至少斬獲37億票房的《唐探3》,是在罵聲中把錢揣進褲腰帶的話,那《侍神令》無疑是名利皆空了。
不僅如此,《侍神令》還背上了「掛羊頭賣狗肉」的罵名。這主要是因為,在官方的宣傳海報中,周迅與陳坤兩人的位置十分顯眼,占據了畫面的較多位置。而在演員名單中,兩人同樣排在最前面,可網友觀影後卻發現,兩人的戲份並不多。
因此,有網友直言,「有陳坤和周迅,這電影能這么無聊也是厲害」、「掛羊頭賣狗肉,我願稱你為今年最爛」、「海報和宣傳沒有屈楚蕭,結果電影里他是主演,比陳坤周迅戲份還多,這不是虛假宣傳嗎?」甚至還有人調侃道,「周迅的戲份都在預告片里了,好美」。
可能誰也不會想到,自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後,連續三年缺席春節檔的華誼兄弟,會交出這樣一部飽受爭議的影片。不過,2021年的影視戰才剛拉開序幕,知緩廳3年巨虧近60億元的華誼兄弟,並非完全沒有機會,在餘下幾個月中完成自我救贖。
市界查詢華誼兄弟2019年年報發現,除《侍神令》外,哪如其在報告期內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且未上映的還包括,搭隱陸川導演的《749局》、李玉導演的《陽光不是劫匪》,以及「喜劇之王」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2》等,一系列被看好的影片。
在打出這張爛牌後,下一張,華誼兄弟會出啥?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編輯 | 朗明)
3. 為什麼從馮小剛電影《1942》失利之後,華誼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我覺得是因為華誼兄弟有點太過於依賴馮小剛導演了,因為馮導的一些電影有太多的文藝色彩,而對於現在的電影行業來說一般都是商業化,電影題材更加新穎更加有看點,因此自從《一九四二》之後其實華誼兄弟就應該去思考如何去使電影題材與模式多元化,但是在這之後除馮小剛以外的依然是不理想,因此才會一直虧損。
華誼兄弟也看到 「馮氏依賴症」問題,因此這些年與徐克、管虎所代表的導演加大合作,並培養田羽生、程耳等年輕力量。可惜除了狄仁傑和前任系列,其他作品乏善可陳。華誼兄弟在電影題材和模式上的創新明顯不足,近年來北京文化、博納影業等影視公司大膽起用新人,題材上也突破創新,《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我不是葯神》等高票房作品涌現。還希望華誼可以早日找到方向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電影。
4. 周星馳經紀人辟謠《美人魚2》2024年春節上映:假
豆瓣顯示,周星馳執導的電影《美人魚2》定檔春節檔上映,引發網友熱議。
豆瓣顯示,電影《美人魚2》上映日期是2月10日,對應了2024年大年初一。目前頁面已經改成2024年,沒有了具體的日期。
對此,有網友在周星馳經紀人陳震宇微博評論區發問,得到的回復是:假。
《美人魚》第一部曾斬獲34億票房,讓觀眾非常期待《美人魚2》,《美人魚2》早在2018年3月就已開機,同年6月殺青,距今已有5年有餘。
去年11月除,華誼兄弟表示,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2》已經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但未給出上映計劃。
據了解,《美人魚2》的主題仍是講述人魚和人類之間的相處,情節涉及太空、五維空間,男女主角分別是艾倫、林允。
該片講述了龍天娜和龍劍飛帶著能任意穿梭太空的蟲洞計劃出現,劉軒因此復出商場,人魚珊珊誤打誤撞成了太空員,糾纏不清的四角關系背後,還藏著驚天陰謀的故事。
5. 不僅缺席春節檔還向阿里影業借款7億,華誼兄弟到底多缺錢
不僅缺席春節檔還向阿里影業借款7億,華誼兄弟到底多缺錢
2018年,華誼兄弟不論是聲譽方面還是業績方面都不算好。除了「陰陽合同」風波之外,華誼兄弟的負債問題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1月24日,華誼兄弟和阿里影業都發布公告稱達成合作,而關於這次合作大家關注的焦點都在「華誼兄弟借錢7億」。
借錢7億
1月24日,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阿里影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時為公司實際經營的需要, 擬向阿里影業申請人民幣7億元借款,借款期限為五年。
華誼兄弟與阿里影業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在公司主控影視項目、藝人發展、衍生品開發、營銷服務等領域開展合作。
雙方合作內容包括華誼主控項目合作、華誼集團保證在協議生效之日起5年內,華誼集團應 至少完成主控並上映10部院線電影的產能。
在合作期限內,阿里影業對於華誼主控項目享有優先投資權,且阿里影業可自行或通過其關聯方行使該等優先投資權等。
也就是說,阿里影業、阿里旗下的優酷電影、優酷、淘票票,都可以優先拿到華誼的電影。
此外,華誼兄弟以馮小剛旗下公司東陽美拉70%的股權和華誼兄弟旗下全資子公司華誼兄弟互娛享有的某投資公司合夥份額收益權作為擔保,並關聯王忠軍、王忠磊及二人妻子提供連帶責任保證。
公告披露,本次貸款方阿里影業與華誼兄弟存在關聯關系。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合計持有華誼兄弟5%以上股份。
本次擔保後,華誼兄弟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對外擔保累計擔保總額約為 71.43 億元(均為對公司或子公司提供的擔保),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 67.69%。
阿里影業發布公告稱,其附屬公司北京中聯華盟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已同意向華誼兄弟授出一筆7億元人民幣的借款,借期為5年,按中國人民銀行五年期借貸的貸款基準利率(截至公告日期為4.75%)。
公告稱,與華誼兄弟的戰略合作可在上述計劃下,促進電影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夥伴的連結,觸達更海量的用戶,打造更多元的業務場景,創造更多的商業變現機會,以實現提升股東價值的目標。
缺席的春節檔
除了借錢7億引人注目之外,華誼缺席春節檔也成了關注的焦點。
在2014年以前華誼兄弟參與出品發行的電影票房不俗,《建黨偉業》、《畫皮》分別躋身當年票房第五名和第二名。
《西遊降魔篇》,更以12.47億元的票房登頂當年電影票房榜。
而 今年春節檔,華誼兄弟不僅沒有主投主控電影,甚至連聯合出品發行的作品都沒有, 其參與的賀歲檔影片《雲南蟲谷》目前已在元旦檔上映。
今年的春節檔既有光線傳媒、北京文化等擅長製作出品的民營企業,也有阿里巴巴、貓眼、愛奇藝這樣的互聯網巨頭。
華誼兄弟成為五大民營電影公司裡面唯一不參與春節檔競爭的電影公司。
關於春節檔節目,華誼兄弟1月23日曾表示,管虎導演的戰爭巨制《八佰》、田羽生導演的兩部作品《美人魚2》和《偉大的願望》都已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但還未透露具體上映時間。
事實上,過去的一年華誼過的並不風光。
出品了《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找到你》、《胖子行動隊》、《雲南蟲谷》、《江湖兒女》、《遇見你真好》,參與了兩部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念念手紀》,及一部美國電影《颶風奇劫》。
從票房分賬來看,多數都是處在盈虧邊緣,華誼沒能押中一個爆款。
面對電影業務的不確定性,早在2013年末華誼兄弟20周年慶典上,王忠軍和王忠磊就確立了「去單一電影化」,轉向實景 娛樂 業進軍的思路。
布局實景 娛樂
早在2011年,華誼兄弟就開始布局線下實景 娛樂 板塊,其中包括房地產業務,主要通過子公司華誼兄弟(天津)實景 娛樂 有限公司來進行持股控制。
迄今為止,華誼兄弟已與恆大、建業地產等多家房企合作開發, 重點擴展文化 旅遊 綜合體。
華誼兄弟執行總裁王中磊曾表示,「和地產商開發的實景 娛樂 項目將落地20個城市,未來每年為華誼貢獻180億美元的收入。」
然而,華誼兄弟年報顯示,2017年,其在品牌授權及實景 娛樂 板塊實現業務收入2.58億元,僅佔全部營業收入的6.5%,與180億美元相差甚遠。
去年,華誼兄弟曾披露,蘇州、長沙、南京、鄭州四地的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和電影世界項目預計將在2018年陸續開業。
不過,日前華誼兄弟方面透露,當前已開業項目包括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華誼兄弟(長沙)電影小鎮。
南京和鄭州的電影小鎮將陸續開業,暫未披露開業時間。
而7月份開業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蘇州),並沒有給公司業績帶來太多亮點。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品牌授權及實景 娛樂 板塊營業收入1.55億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57.11%。
據不完全統計,華誼兄弟實景 娛樂 項目所涉總投資或已超500億元,全國各地可查所涉土地儲備或近1.4萬畝,隨著項目的陸續進展進行華誼將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
一方面,隨著經營重心的改變,華誼兄弟影視 娛樂 業務反而每況日下。2014~2017年華誼兄弟國產片市場份額徘徊在6.3%~15.9%之間,較此前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實景 娛樂 行業不掙錢,給上市公司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
負債累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華誼兄弟的負債總額為92.4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5.57%,在A股79家文化傳媒公司中位列第14位。
資料顯示,華誼兄弟於2016年1月28日發行了金額為22億元的「16華誼兄弟MTN001」,發行期限為3年;2018年4月9日發行了7億元「18華誼兄弟CP001」,發行期限為365天。
以上2項債券分別將於2019年1月29日和2019年4月11日到期,合計規模達29億元。
2018年12月24日,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決定將該債項評級列入觀察名單,原因是認為「華誼兄弟面臨較大的債券到期償付壓力」。
消息披露後,「華誼兄弟到底能否按期償債」成為投資者關注的話題。當日午間,華誼兄弟在互動平台火速作出回應,稱公司一直在積極與多家金融機構進行良好洽商,有信心全力籌措資金進行償付。
1月初,華誼公告提及向五家銀行申請授信,分別為浙商銀行、平安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授信金額總計25億元,期限均為1年,金額能夠基本覆蓋1月29日到期的中票。
在華誼兄弟幾乎「傾家盪產」式的質押後,其大概率能順利兌付。1月22日晚,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將於1月29日如期兌付總額為22億元的中期票據。
而如今阿里提供的7億元則能夠覆蓋2019年4月將要到期的債券本金償付。
(以上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財聯社、新京報、中國網 財經 等)
6. 網上報道《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製作成本需要4個億!我怎麼也看不出她需要4個億拍攝!都是不用搭景!
成本不光是拍攝成本呀,還有宣傳成本等等。
《你好,李煥英》票房破40億元,位列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5名。
超乎預期的票房成績使得各家出品方從中收獲豐厚的票房收入,很巧的是,這些出品方不少都是上市公司,而這些公司按證監會要求公布了他們從《你好,李煥英》中獲取的這筆收入。
其中,截至2月17日,《你好,李煥英》票房達27.25億元時。華誼兄弟從中獲得的營業收入約為860萬到1031萬元,北京文化源於該片的營業收入約為6000萬到6500萬元。
截至2月18日,影片票房約為31.68億元時,華錄百納參股公司北京精彩時間獲取的營業收入約為9000萬到1億元。除此以外,華錄百納還透露,公司從中獲得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200萬到1300萬元。
依據這些營收和凈利潤數據,作為保底發行方的貓眼和儒意,是否能夠享有多數票房收入,成為今年春節檔的大贏家呢?
結論是《你好,李煥英》的製作加宣發成本在3.08億元到4.92億元之間。不感興趣後面計算過程的也可以不用看了。
3到5億元製作與宣發成本
由於華錄百納既公布了營業收入,也公布了凈利潤,我們便可從中大致推算出影片的成本。
從華錄百納對北京精彩時間的持股比例為46%,及華錄百納公告所示公司目前從影片中獲取的凈利潤為1200萬元到1300萬元,可推算,截至2月18日,北京精彩時間從《你好,李煥英》中獲得的凈利潤區間(數據1)為:2608萬元-2826萬元。
與此同時,北京精彩時間獲取的營業收入(數據2)為9000萬到1億元。
由營業收入減去凈利潤可得,北京精彩時間投入《你好,李煥英》中的營業成本(數據3)約為6174萬元-7392萬元。由於該公司不僅屬於影片出品方,還是影片宣發方之一,可推測這個營業成本應該同時包括影片製作成本和宣發成本。
此外,北京精彩時間佔有的該片投資份額(數據4)應該在15%到20%之間。
那麼就很簡單了,成本和份額佔比都知道,那麼《你好,李煥英》的製作加宣發成本在3.08億元到4.92億元之間。
保底方VS出品方,誰才是大贏家
那麼在這次保底中,究竟是片方獲得的分賬比例高,還是保底發行方獲得的分賬比例更高呢?這就得細說了。
此前媒體報道過,2017年《戰狼2》中,北京文化和影聯傳媒為其保底的票房收入為8億元。上映前,兩家保底公司支付保底費用約2.2億元(其中北京文化1.4億元,影聯7759.42萬元),占保底票房收入的27.5%。而後的分賬,則按保底方與片方約定的比例進行。(註:後文中提及的所有分賬比例都是減去專項基金、稅費、院線與影院分賬和宣發費用後的分賬比例)
從上表統計的分賬比例看,《戰狼2》的保底發行中,保底發行方要求的分賬比並不高,出品方仍舊是票房收入的最大受益者。
針對不同影片,片方和保底發行方的分賬比例其實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在《西遊·降魔篇》中華誼兄弟就獲得了高達70%的分賬比例。
從北京文化、華誼兄弟和華錄百納公布的公司從《你好,李煥英》票房收入中獲得的營收來看,該片使用的應該也是階梯式的保底分賬比例,即票房收入在不同區間時,片方的分賬比例隨之變化。
那麼《你好,李煥英》中,片方的分賬比例到底是高還是低呢?
按照此前情況,保底發行方向片方支付的保底費用通常占保底票房收入的25%到30%之間,取中位數即27.5%來看。
《你好,李煥英》所有片方在影片上映前收獲的保底費用大約為15*27.5%=4.125億元。
在此前提下,再讓我們來看看當《你好,李煥英》票房為31.68億元時,可供片方和發行方分享收益的部分有多少呢?
眾所周知,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中,需要向專資辦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以及向稅務部門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這部分屬於「不可分賬票房」。
扣除「不可分賬票房」後,《你好,李煥英》可分的票房約為29億元。
這些可分賬票房中的1%,需要由院線交給「中影數字」作為發行代理費,剩餘部分的57%分給電影院和院線,43%分給片方和發行方。
如此算來,片方和發行方實際能分得的收入僅有:
29*(1-1%)*43%≈12.37億元
按照上述保底費用比例的假設,在2月18日影片票房達31.68億元時,片方和發行方可分配的12.37億元票房收入中,最多隻有12.37-4.125-1.5=6.745億元可供片方和保底方共同分賬,其中扣除的1.5億元為保守估計的影片宣發費用。
如果此次貓眼和儒意兩家保底方如果支付的保底費用比例為27.5%,那麼很可能《你好,李煥英》中,保底發行方貓眼和儒意在超過15億的票房中,享受更高的階梯比例,也就是超過了27.5%。
那麼保底方將享有影片票房收入中的算式為6.745*x%=y(億元)。其中他們的利潤為y-4.125=z(億元)
片方截止到2月18日,一共可分得的票房收入為6.745*(1-x)%+4.125=k(億元)。
其中x大於27.5%。
因為我們不知道是否《李煥英》會如《戰狼2》一樣再做倒階梯式的分賬比例(也就是當票房超過一定的值,反而獎勵出品方),所以目前根據現有情況已無法計算。
但毫無疑問,奔著50億去的《李煥英》,養肥的肯定不只北京文化,而是包括貓眼在內的保底方、發行方和華錄百納這樣的出品方。
7. 《你好,李煥英》票房破48億!賈玲和投資方能分多少誰才是大贏家
關於中國電影,過去有這么一句評述:十賭九輸,九死一生,80%的電影都賠錢。今年春節檔票房,誰到沒有想到的是,《你好,李煥英》竟然爆冷奪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還是喜劇演員賈玲的導演處女作。
對於投資方來說,投資賈玲這一部電影是「賭對了」。當然了,還有《唐人街探案3》這樣穩賺不賠的電影,因為此前有《唐人街探案》第一、二部電影做了良好的鋪墊,這兩部都是中國電影史票房前十的電影,第三部繼續賺錢基本不成問題,再加上上映前就有10億的預售票房。
同時,北京文化大跌7.9%,市值一天被蒸發44.24億元。而貓眼娛樂一天大跌7.89%,市值蒸發13.35億元,新麗傳媒股價下跌6.84%,一天蒸發50億元,阿里影業暴跌6.67%,市值蒸發掉18.4億元。
《你好,李煥英》的多家出品方在股市上大跌,最大的原因是,一部《你好,李煥英》還不能左右這些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漲跌。不過,這些出品方已經通過這部電影拿到不少的分紅,可以說賺得盆滿缽滿。
而賈玲、張小斐可謂是名利雙收,更是大贏家,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