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還是有很多的,畢竟那個時代是紅軍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紀念那一段歷史,國內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來作為紀念。
《長征》
在渡過了赤水河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金沙江這個天險了。而大渡河又是最為緊要的一環。在這條河上有一座鐵索橋,橋的另一邊就是重機槍把守的要塞。說是橋,不過是十幾根鐵鏈相連接而已,而用於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險要的地勢,才有了後面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威名。
『貳』 電影《長征》的梗概
劇情簡介
1934年,江西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保存實力,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經過艱苦的戰斗,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三道防線,兵臨湘江。敵人利用天險加重兵力,設下第四道防線,紅軍處境險惡。當時的最高領導核心三人小組之一李德是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他不顧敵我雙方力量的懸殊,一味要紅軍正面迎敵死拼。
毛澤東在沒有兵權、沒有領導地位的情況下,分析了當前形勢,提出避實就虛,甩掉敵人主力,到敵力量薄弱的貴州去,得到政治局多數成員的贊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增選了毛澤東為政治局委員,確立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領導核心。
從此在毛澤東的正確判斷和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聲東擊西,運動敵人,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向北挺進。長征路上,紅軍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
許多女同志克服了失去孩子等個人情感,同男同志一樣經受住了考驗,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成為了女英雄,像賀子珍、鄧穎超、蔡暢、王彩秀等人。毛澤東率領紅一方面軍堅持北上抗日,抵制張國燾的右傾逃跑主義錯誤路線。
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終於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 毛澤東伏案疾書: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賞析
《長征》以嚴格的歷史真實和豐富的藝術加工,激情地展現了這段共產黨人用生命、鮮血、意志和智慧書寫的歷史篇章。凸現了中國共產黨人靠徹底的實事求是精神反敗為勝,創造歷史奇跡的氣概和精神品格。
既有氣勢,也頗見扣人心弦的情節和故事,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尤其是革命領袖形象塑造上更顯示出新的突破。
『叄』 長征電影簡介 長征電影的內容是什麼
《長征》是一部描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程的歷史戰爭劇情電影。其主要內容如下:
背景:電影講述了1934年江西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為保存實力,中央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的歷史事件。
突破防線:紅軍在艱苦的戰斗中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三道防線,但在湘江面臨敵人的第四道天險防線,處境險惡。此時,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不顧敵我力量懸殊,堅持正面迎敵,而澤東在沒有兵權和領導地位的情況下,提出了避實就虛的戰略,得到政治局多數成員的贊同。
遵義會議: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路線,確立了澤東、朱德、周恩來為新的領導核心。這次會議對紅軍長征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長征路上的艱難困苦:在澤東的正確判斷和指揮下,紅軍四渡赤水,順利通過彝族地區,向北挺進。途中,紅軍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許多女同志也同男同志一樣,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勝利會師:經過兩萬五千里的長途跋涉,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終於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澤東伏案疾書:「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句詩也成為了對長征精神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