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津湖主要內容
影片以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志願軍連隊在極度嚴酷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殺敵,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感人故事。
電影《長津湖》劇情簡介
1950年,中國志願軍部隊與美軍在朝鮮長津湖地區交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將美軍1個多師分割包圍於長津湖地區,殲敵1.3萬餘人,扭轉了戰場態勢。這次戰役收獲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是扭轉局勢的關鍵一戰,而中國人民志願軍也付出了慘痛的犧牲,在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極端天氣中,很多先烈是以端著槍的姿勢被凍僵,志願軍戰士服從命令視死如歸、凍成冰雕也不退縮的革命精神。
其時長津湖主要講述的是我國1950年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戰役的狀況鮮有知,在近年來,許多自媒體博主還有相關媒體的宣傳報道當中,我們也可以得知長津湖地區當時發生了一些極為震撼的事例,呈現了當時我國的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戰場上,所作出艱苦卓絕的抗戰斗爭精神,和不懈的努力。
一,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戰爭,作為我國的立國之戰,在我國的近代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因為當時的抗美援朝戰爭,我國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並且逼迫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談判桌上簽字停戰,才有了我們後面幾十年來平穩和平的發展歷史,抗美援朝戰爭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任何的歷史時期來看待,都是一場非常偉大的衛國人民戰爭.
二,冰血長津湖
在我國的抗美援朝戰爭當中有許多悲壯慘烈的戰役比如比如說松骨嶺戰役、上甘嶺戰役,都是我國偉大的戰役事例。其中電影裡面的長津湖地區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抗美援朝戰爭的戰役,當時震撼全國的著名的冰雕連,就是發生在這個地方。當時的長津湖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冰雪災害,許多人民志願軍戰士為了不延誤戰機,隱藏自己,長時間匍匐在雪地當中,身體嚴重被凍傷。
三,人民英雄功勛永垂不朽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建設的發展,這些戰爭事例慢慢的離我們遠去了,但是我們更不應該忘記這些革命先輩當時所付出的犧牲,和所做出的努力。正是因為有著他們的努力拚搏頑強抵抗,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人民功勛將永垂不朽。
看《長津湖》前,你需要知道的7個故事
關於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朝鮮戰場上的長津湖戰役,吳京曾透露他在第一次讀到劇本時數度落淚。這並不奇怪,在導演陳凱歌看來,當年的長津湖戰役本就是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下面我們就通過七個關鍵詞來重溫這場值得國人銘記的戰役,帶著這些背景知識去看電影,相信到時會有更多的收獲。
王牌對王牌
1950年9月15日,在300多艘軍艦和500多架飛機的掩護下,美第10軍成功登陸仁川,朝鮮人民軍被攔腰斬斷,朝鮮戰局生變。10月7日,美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向中國邊境逼近。
應朝鮮方面的請求,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擔任司令員兼政委。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很快將西線北進的美軍壓制至清川江一線並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勝利。
眼看西線受挫,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命令東線的第10軍向北推進,戰前還信心滿滿地給士兵們打了一針雞血:「你們這些孩子將在聖誕節前回家。」為此,美軍派出了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集結於長津湖,而這兩個師都是武裝到牙齒的王牌部隊,其中陸戰第1師更是號稱不敗之師。與之鮮明對比,幾乎是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選擇揚長避短,採取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策略,在長津湖地區形成對美軍的分割包圍圈,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宋時輪的9兵團。
9兵團麾下的20軍、26軍、27軍原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著名的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打出威名,同樣是作戰經驗豐富的王牌部隊。於是,中美兩國的王牌軍團開始了一場載入史冊的殊死決戰。
志願軍行軍奇跡
由於當時戰事緊急,突然被命令北上的9兵團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在沈陽換裝,因此士兵們入朝時身上穿的還是駐守華東地區時的薄棉衣,大部分人沒有棉鞋和棉帽。同時為了躲避美軍飛機的轟炸和偵查,戰士們不得不白天潛伏,夜裡行軍。
彼時朝鮮恰逢50年不遇的寒冬,最低氣溫達到零下四十度,因為衣著單薄又無法生火,9兵團的凍傷人數急劇上升。補給跟不上,戰士們只能自力更生,從被子里抽出棉絮,做成耳套和手套,用玉米須裹腳,抱團取暖,很多戰士就在睡夢中凍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雪寒嶺、荒山嶺、死鷹嶺、劍山嶺,9兵團的戰士們跋涉在連名字都透著寒氣的一個個山嶺上,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悄無聲息地到達了作戰地點。事後美國人也承認,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㈡ 曾遭廣電禁播的《冰血長津湖》將翻拍,能否超越八一製片廠的效果
就現如今而言,戰爭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是導演圈內的一大痛點,想要拍的真實一點,那麼場面就會存在血腥暴力的場景,雖然觀眾都很喜歡看,但是卻又要迎合國家市場環境,導致各種鏡頭刪減,或者不過審的情況常有發生。拍的不好就會被網友冠以神劇的稱號,可謂是進退兩難!
但是戰爭類型題材的電影,彷彿都是各路出名導演的墊腳石,只要他們的事業名聲到達一定程度,就會選擇打磨一部好的戰爭題材進行拍攝, 比如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管虎和姜文的《八佰》和《鬼子來了》
但是,仍然有大部分人對上世紀50年代由八一製片廠拍攝的《上甘嶺》《英雄兒女》等系列經典戰爭片格外懷念.
其中口碑最好的無疑是根據真實場景拍攝的《上甘嶺》,其中大部分參演演員其實都是戰場上下來的士兵,選址也是在當年發生決戰的上甘嶺,雖然說當時的攝影設備不算太過精良,畫面不夠完美,但是時隔多年在進行觀看,依然能夠讓觀眾感受到當時戰爭的慘痛,戰役的宏大,讓人熱血沸騰。
在上甘嶺戰役中,在一塊僅僅只有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雙方僵持了四十餘天,雙方共投入兵力超過十萬人,雙方交火奪地高達五十餘次,擊退敵方九百餘次沖鋒,戰況激烈,雙方死傷慘重!
不過,在中國這一系列的戰爭中,最慘烈的大概就是發生在長津湖的那一場戰役,那是一場敵我雙方25萬餘人的交鋒,在冰天雪地之中展開的殊死搏鬥,最終以全殲對方一整個團的記錄獲勝!
當時為了隱蔽我方的行軍行跡,我軍在冰天雪地零下四十餘度的夜晚行軍,在埋伏敵軍時,長時間匍匐在冰天雪地之下,這一撲至少也是幾個小時,導致很多士兵凍傷了雙腿,也導致了很多士兵「一伏不起」。
由於天氣的惡劣,後方補給又無法及時到達,雙方的裝備差距,導致了地面與天空火力的嚴重缺失,這也間接造成了在殲滅陷入我軍包圍圈的敵軍時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我方因戰斗減員一萬四千餘人,因天寒地凍導致傷殘死亡三萬餘人!
長津湖戰役的過程太過殘忍,這也導致了很多當年參戰的士兵對這場戰役閉口不提的態度,也可以說成不願意去回憶當時的慘狀!
曾有一位敵方士兵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過這么一段話:「長津湖的冰天雪地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軍隊一往無前的氣勢,他們不顧自身的傷亡,不顧天寒地凍,匍匐在雪地中一動不動,他們每一次的進攻就像是我們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一般」。
每當看到這些時,除了感動還有對長津湖戰役中英勇的戰士們感到無與倫比敬意與民族的榮耀感。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么好的一部戰爭題材的故事,卻沒有在觀眾的大熒幕上播出,沒有一部電影來紀念這場戰役,沒有人國人真真的了解到這一段艱難刻苦的 歷史 !
這場戰役曾被八一製片廠製作為了一部紀錄電影,用最真實的場景,讓觀眾看到了那場悲烈慘痛的 歷史 ,並且在當時還獲得了不少的榮耀獎項。
回顧此片,不論在拍攝手法,還是影片中所採用的背景音樂,都顯得有些粗糙,但是也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向觀眾傳達了最為真實的戰爭現場,還原了當時長津湖戰役的激烈與殘酷,雖然說全片並沒有太多的言語,但是每一位參演的戰士身體上所流露出來的肢體語言也依舊讓人落淚!
遺憾的是,當初《冰血長津湖》在拍攝完成之後,卻並沒有在院線播出,也沒有出現在觀眾的熒幕之下,由於當時的國際形勢緊張,此片一直遭遇封禁狀態,甚至在網路上也不曾有資源。
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在19年5月,由於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冰血長津湖》才得以解封,並且當時還在CCTV6頻道播出。
由於這是一部拍攝於五六十年代的紀錄片,在很多事物上都存在著很明顯的缺陷,但是大部分觀眾都能表示理解:「尊重影片,因為他的拍攝真實,之所以感動,是因為看到先輩那無謂犧牲的氣勢所打動,缺陷可以忽略不計,只要有那份直擊人心的真實就夠了」。
而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當初的長津湖戰役的慘烈,讓人銘記當初的那一段 歷史 ,博納影業於2019年正式籌備《冰血長津湖》的拍攝!
根據國家電影局網最新的消息稱,2019年電影精品專項資金擬資助項目(第三批)已經對外進行全面公示,在公示的結果中,博納影業的《冰血長津湖》被放置在「資助優秀國產電影攝制」一欄,有很大幾率得到專項資助。
長津湖戰役看起來題材是十分不錯的,很吸引大眾的眼光,並且還由博納影業負責拍攝,畢竟博納影業曾經拍出過《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優秀的主旋律大片,從經驗上來看非常豐富。
這些影片獲得了超高的票房和不錯的口碑,並且博納影業通過拍攝主旋律類型片 探索 出一個套路模式——用商業化的形式方式來包裹主旋律大片。像《智取威虎山》等三部影片,主要包含三個共同點:
No.1題材、事件均為真實;No.2 好萊塢大片視覺感,場面帶勁;No.3 愛國情調、打雞血。
然而長津湖這場戰爭過於慘烈,並且整個故事的基調是十分悲壯的,因此《冰血長津湖》起初不提倡被拍成類似《紅海行動》那種的火熱的大片,所以需要用冷靜克制的手法來展示,因此能夠給觀眾呈現出當時戰爭的殘酷。
《冰血長津湖》並不需要拍成《戰狼2》那種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感覺,也不需要抱著雖遠必誅等標簽來發出倡導,畢竟這是一部由 歷史 真實事件做背景的影片,,因此要以尊重先輩為目的,更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得到了這么棒的題材,博納影業抱著認真的態度對待,所以《冰血長津湖》的口碑應該會比較高的,不會辜負每一位觀眾的期望,票房火爆應該是差不多定型的。不過它的口碑能否超過《上甘嶺》這部佳作,還要看這三點的處理:
No.1導演要給力
根據博納影業以往的作風,《冰血長津湖》可能繼續會邀請香港導演執導,因為香港導演在執導這一類型的影片經驗豐厚,還要以大局為重。但當然了,馮小剛導演也是最佳人選之一。他之前拍的《集結號》口碑也是非常高的。
至於最後到底是由徐克、林超賢,還是劉偉強、陳國輝導演來指導,目前無法做出結論。畢竟每一位導演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優勢,但最後不管是誰,他們都會以人在戰爭中的遭遇作為出發點,從而慢慢展開,凸顯出戰爭的慘烈和所想表達的觀點。
No.2 劇本要扎實
劇本是整個影片的靈魂,如何來闡述這段悲慘的 歷史 情節是非常重要的,這無非對編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般人可能都會選擇放棄,因為這段 歷史 已經過去了數十年,要考慮到如何去講能夠讓觀眾們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接受,這是一門技巧。
國家電影局立項公示表中表示《冰雪長津湖》的編劇是賈燕江,她曾經是萬達影視副總經理,而且網上基本沒有涉及她關於編劇方面的資料,所以很多人覺得她並不能勝任《冰雪長津湖》編劇的工作,因此她可能會邀請許多資歷較深的編劇寫稿。
No.3 演員要選好
老話說得好,導演決定電影下限,演員決定電影上限。題材哪怕再好,情節哪怕更打動人心,這一切都是需要演員表演出來的,所以針對《冰血長津湖》而言,演員的選擇至關重要,如果選錯,無非就是網路上的一頓吐槽。
根據 歷史 來看長津湖戰役是在零下三十四度的環境下發生的,所以《冰血長津湖》的整個拍攝工作會比較艱辛,而且也能看得出演員是否具有敬業精神,在這種環境下也能更好地看出他們的表演功底,因此這部劇不能選擇那些只有顏值演技平庸的流量明星。
從題材上看《冰雪長津湖》比《上甘嶺》更「硬核」,堪稱史無前例的最激烈的一戰,博納能否成功勝任此作品?你看好么?會有多大的幾率呢?另外你希望哪些演員適合出演呢?
㈢ 冰血長津湖觀後感
《冰血長津湖》客觀的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下面是我精心為您整理的冰血長津湖觀後感,希望您喜歡!
冰血長津湖觀後感篇一
昨晚與學生共同觀看了《冰血長津湖》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感觸頗深。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這場出征對新中國來說是首次出境作戰,但卻並非是中國人第一次入朝作戰。縱觀中國歷史,能夠基本實現統一的朝代大都會在朝鮮半島打一仗,但這一次的出境作戰卻那麼地特殊,不論是毛澤東還是任何中國領導人事前大概都不會想到,新中國剛剛建立便要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當時的中國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的經驗,更遑論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幾乎意味著要同大半個世界進行戰斗!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是唱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出發了,雖然在當時人的眼中,這歌聲更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六十三年轉瞬即逝,人們對朝鮮戰爭的了解也與日俱增。松骨峰戰斗、上甘嶺戰役等等都因各種文學或影視作品而為人所熟知,但論艱苦殘酷,論敵人之強大絲毫不在它們之下的長津湖之戰卻鮮為人知。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戰長津湖》所彌補,它將六十三年前那場超越人類想像的殘酷戰役展現在了所有讀者的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長津湖發源於長津江,是朝鮮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在這里作戰的志願軍第九兵團是當時中國預備解放台灣的王牌部隊之一。這樣一支擁有超強戰鬥力的部隊,卻在戰役准備階段就遭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後勤混亂。從戰役准備階段,到入朝作戰都可以說極不充分。對此書中是這樣形容的,“在1950年這個朝鮮50年間氣溫最低的冬天,9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床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攝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以至於在這個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
天氣中,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斗就被活活凍死。這樣的極限嚴寒對於他們的對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來說同樣印象深刻,書中引用的美軍士兵回憶錄形容道:“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溫在零下20多華氏度。盡管有禦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但美軍畢竟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當志願軍連吃個土豆都必須用腋窩暖化之後一層層地硬啃之時,美軍卻可以在感恩節肆意地吃火雞大餐。這樣後勤上的巨大差距換了其他任何一支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
哲學家薩特曾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亘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旦懷抱信仰,相信未來,就會無所畏懼,創造奇跡。因此,擁有堅強信仰的志願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跡。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後來更為慘烈的戰斗中讓世界震驚!
相對於志願軍,美國軍隊的戰鬥力往往被誤認為是現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帶來的,他們的自身的戰鬥力似乎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少爺兵,怕死且膽小罷了。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書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支與以往宣傳中截然不同的美國軍隊,在戰斗中,美軍與志願軍一樣,都有著不顧一切的決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他們陷入重圍卻並不慌亂,雖然在撤退卻井井有條。他們的殿後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志願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起兇猛的沖鋒。在一條橋邊,志願軍捨生忘死兩次炸掉了這座橋,但都被美軍修好。但沒成想,神一般的志願軍敵後偵察兵第三次炸毀了這座橋,這次連橋基都沒給美國人留下。可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梁。記錄展示了這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赤裸裸的工業暴力之美。這兩支軍隊用鋼鐵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這酷寒的冬天,迸發了一場足以閃耀整個世界戰爭史的戰斗。
實際上,對這場戰斗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不論是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擊退美軍還是美軍陸戰1師進行了一場成功地“敦刻爾克大撤退”,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雙方軍隊因為堅定的信仰而表現出的鋼鐵般的意志。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撐起民族的脊樑!
冰血長津湖觀後感篇二
關於長津湖,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地方,上網查了一下,了解了關於長津湖的許多知識。
長津湖——位於朝鮮蓋馬高原東北部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地的長津江,在柳潭裡與碣隅里之間匯聚而成的。長津湖周圍高山叢立,平均海拔約1300米,幾乎全是崇山峻嶺和連綿不斷的崎嶇山路,山上林木繁盛,山間道路狹窄,偶有幾處村落也是人煙寥落,極其適合大兵團伏擊作戰。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電影實則是一部記錄片,通過回憶令人深思。
大家應該對愛國影片並不陌生,這些影片能夠讓我們回到歷史,去見證那些烈士們用鮮血沾染的大地,能夠讓我們通過這些影片變得更加勇敢,更加頑強,不惜一切做到最好嗎?電影《冰雪長津湖》讓我學會了很多。
1950年11月27日,潛伏在長津湖周圍山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15萬人,與挺進中國的美軍陸戰隊1師及美軍步兵7師第34團近3萬人,在這里展開了一場改變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殊死戰斗。交戰的雙方在冰雪交加,天寒地凍的蓋馬高原上,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上難以想像的輸死搏殺,雙方戰士在零下三十度的嚴酷環境下,經歷的卓絕艱苦戰斗以及所表現出的極致頑強精神,給世界戰爭
史上留下了驚心動魄的一頁。
我想大家對愛國影片並不陌生,但我們能通過這些影片變得更加勇敢,更加頑強,不惜一切做到最好嗎?電影《冰雪長津湖》讓我學會了很多。
這場戰爭太過殘酷,以致以雙方是都不願去過多回憶。
長津湖戰役------美國站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交鋒的對手來自英勇無畏的志願軍,志願軍戰士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狠命進攻打退美軍王牌部隊,為了隱蔽,零下四十多度的夜晚行軍,埋伏時,許多戰士長時間成進攻匍匐姿勢,就在也沒有能夠站起。
拋開政治,為了祖國利益而英勇獻身的每一位志願軍戰士都是不朽的,作為志願軍的每一個勇敢的個體都是值得國人永遠尊重和緬懷。 要是沒有志願軍,就沒有如今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和他們一樣堅強勇敢,努力克服困難,一腔驍勇,勇往直前,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冰血長津湖觀後感篇三
抗美援朝是我國對世界和平所做出努力的重要體現,抗美援朝和戰爭中體現了我國人民的愛好和平,積極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精神,更體現了我國人民不怕犧牲,無畏強權的尊嚴。
在抗美援朝中長津湖之戰對整個戰爭來說具有重大意義,志願軍兵團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將美國人徹底轟出了朝鮮東部元山平原地區,在戰略態勢上的了分。志願軍成功地將聯合國軍驅逐出了北朝鮮的東北地區,所以此役在西線的勝利,是中國軍隊對西方國家軍隊在主要戰役的一勝利,一舉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大局,並擊敗了當時世界聞名的戰爭指揮家:阿爾蒙德這個被稱為“不敗戰神的人”。可以看出我國將領對戰術的運用以及我國熱愛和平的另一方面的體現。
1950年11月27日,潛伏在長津湖周圍山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15萬人,與挺進中國的美軍陸戰隊1師及美軍步兵7師第34團近3萬人,在這里展開了一場改變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殊死戰斗。交戰的雙方在冰血交加,天寒地凍的蓋馬高原上,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上難以想像的輸死搏殺,雙方戰士在零下三十度的嚴酷環境下,經歷的卓絕艱苦戰斗以及所表現出的極致頑強精神,給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驚心動魄的一頁。
長津湖戰役------美國站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交鋒的對手來自英勇無畏的志願軍,志願軍戰士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狠命進攻打退美軍王牌部隊,為了隱蔽,零下四十多度的夜晚行軍,埋伏時,許多戰士長時間成進攻匍匐姿勢,就在也沒能站起來。
長津湖之戰也稱為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一場決定性的戰斗,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東線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介入沖突以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兵團悄悄地渡過鴨綠江進入北朝鮮東北部之長津湖包圍聯合國軍,一場歷時17天殘酷的戰斗在嚴寒氣候的條件下隨即展開,我國的軍隊憑著驚人的執著的精神,以及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勇於斗爭的奮斗精神,最終將“不敗的戰神”阿爾蒙德以及美利堅之劍的軍隊打得鬥志全無,為時間戰爭史上添上了濃厚的一筆。
㈣ 抗美援朝電影
抗美援朝電影:
1、《長津湖》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