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龍主演的哪些電影比較好看
成龍,國家一級演員,大中華區影壇和國際功夫影星。幾十年摸爬滾打的演藝生涯,讓他從一名武打學徒逐漸轉變成一位責任感與事業心兼備的平民英雄,接著又一躍成為一名國際功夫巨星。成龍這個名字代表著繼李小龍之後又一個真正能在好萊塢獲得全世界影迷承認,以正義和勇敢塑造華人形象的國際巨星。從出道起成龍共出演了上百部電影,博主把其中最經典的十部(系列)電影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第十名:《快餐車》
導演: 洪金寶
編劇: 鄧景生 / 李炯佳
主演: 成龍 / 洪金寶 / 元彪 / 勞拉·福納 / 張沖 等
上映日期:1984年
成龍、洪金寶與元彪三名師兄弟繼《A計劃》之後合演的動作喜劇,外景遠征西班牙拍攝,歐式古堡成為主要的故事場景。全片內容雖然並無新意,但三兄弟配合無間,全片拍得爽朗熱鬧,符合成龍電影一貫的 娛樂 觀眾需求。
片中的打鬥場面可謂精彩紛呈,其中成龍三兄弟間的三人對打讓人印象深刻,三人靈巧的身手、無間的配合, 搞笑 的戲劇場面堪稱經典。而反派中以賓尼·尤奎德茲扮演的黑幫打手最為引人注目,尤奎德茲曾是世界自由搏擊輕量級冠軍,在《飛龍猛將》與《快餐車》中有精彩的對打場面,其中和成龍在《快餐車》中結尾處的一場打鬥。被評為《黑帶》雜志 歷史 上最精彩的影視劇打鬥場面第2名。僅次於李小龍和恰克.諾里斯在《猛龍過江》中的打鬥表演。
第九名:《龍兄虎弟》或稱《飛鷹計劃》系列電影
《龍兄虎弟》(1987年,香港 / 南斯拉夫)
《飛鷹計劃》(1991年,香港)
《十二生肖》(2012年,大陸 / 香港)
這三部看似沒有什麼關系的電影,其實可以說是一個系列。很多影迷容易混淆,其實1987年的《龍兄虎弟》是第一部,英文片名叫《Armour of God》,而《飛鷹計劃》的英文片名叫《Armour of God II》。美國98年引進《龍兄虎弟》並發行DVD 用的是《飛鷹計劃2:龍兄虎弟》 的名字發行的,但其實《龍兄虎弟》才算第一部。
而《十二生肖》的別名也叫《飛鷹計劃3》,英文片名叫《Armour of God III》。還有一些雜志稱之為《龍兄虎弟3之十二生肖》。因為版權、發行等一些原因,所以片名和內容上的變動使得這三部電影有著這種有些奇怪的「系列」關系。
《龍兄虎弟》:是龍成第一次拉隊伍去國外拍攝,這受電影《快餐車》啟發,因為在國外拍片,可以讓電影更具國際質感。
《飛鷹計劃》:影片類似於哈里森.福特主演的《奪寶奇兵》,全片在非洲沙漠拍攝,成龍在幫助伯爵前往撒哈拉大沙漠尋找二戰時德軍的一個秘密基地時,發掘出了裡面埋藏的黃金,冷艷女郎鄭裕玲奉命協助成龍,沿途則有各種身份神秘人施以突擊,驚險百出。
《十二生肖》:近年的新作,是一部動作冒險類電影,是成龍的第101部電影,影片並不算經典,因為是一個系列才寫在一起。影片也有亮點,但是敗筆也不少,個人覺得叢林 搞笑 那種老套段子看著有點無聊。
第八名:《奇跡》
導演: 成龍
編劇: 成龍 / 鄧景生
主演: 成龍 / 梅艷芳 / 歸亞蕾 / 午馬
上映日期:1989年
《警察故事》是成龍拍過的電影里最喜歡的一部動作片,而《奇跡》則是他所有電影里最喜歡的一部,該片講述一個以君子手法處理幫會事務的黑幫老大為了一位賣花女人導演一出善意的謊言。這個故事來自好萊塢電影1933年的《一日貴婦》和1961年的《富貴滿華堂》。
《奇跡》不像《警察故事》那樣因為動作取勝,成龍感到很驕傲的是他在片中導演和表演的成績,在最後一場發生在繩索工廠內的武打,繩索不是變成武器便是陷阱,體現出成龍對道具和場地令人嘆為觀止的運用。在拍攝時他又做了一些實驗,使用寬鏡頭和搖鏡頭,有一個一分鍾的長鏡頭便花了整整三天用水平攝影機拍成。
第七名:《寶貝計劃》
導演: 陳木勝
編劇: 袁錦麟 / 成龍 / 陳木勝
主演: 成龍 / 許冠文 / 古天樂 / 蔡卓妍 / 高圓圓 / 陳寶國 / 元彪 / 余安安
上映日期:2006年
《寶貝計劃》講述了一對小偷在偷到了一個小孩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而又感人的故事。宣傳里介紹成龍終於演了一個反面角色,這自然還是噱頭,成龍飾演了一個「善良的賊」。
影片笑意盎然,整體輕松,又頗多逗趣之處。在《寶貝計劃》里我們得以重溫了《A計劃》式的場面:諸多來路不明的人物、「偶遇」在一個狹小空間里,所產生的高濃度的戲劇沖突和喜劇意味。另外的諧趣就是對白寫得還算不賴,讓多數觀眾樂不可支。不過說到底這次《寶貝計劃》的成功,關鍵作用恐怕並非成龍起到的,而是那個片名和海報里的「寶貝」起到的。
最具殺傷力的還是超級迷人的「小帥寶」Matthew。Matthew是七個月大的混血男孩,據傳是八國混血兒,是成龍和導演陳木勝選了一千多個嬰兒後在地鐵里偶爾發現的。孩子的母親是哥倫比亞人,來香港遊玩,一聽要在成龍的戲里出鏡,馬上答應了。
第六名:《新宿事件》
導演: 爾冬升
編劇: 爾冬升 / 秦天南 / 劉永平
主演: 成龍 / 竹中直人 / 吳彥祖 / 徐靜蕾 / 范冰冰 / 加藤雅也 / 高捷 等
上映日期:2009年
成龍作品中最能反映 社會 現實題材的電影,把偷渡、日本華人黑幫等展現在觀眾前面,可以說是中國人在日本生存現狀的真實寫照。影片講述了一代黑幫大佬的崛起及覆滅過程。雖然片中的人物是虛構的,但每一個事例都來自日本華人 社會 的真 實事件。
《新宿事件》取材華人涉黑人員在日本東京的地下斗爭,涉及很多不為人知的黑幫惡行。成龍飾演的鐵頭以偷渡客身份來到日本,做黑工、被警察追捕,後來決定「撈偏門」博上位。於是經歷了用假信用卡消費、偷賣假電話卡、對電子 游戲 機動手腳等等。最後更是為了生存,成為日本黑幫利用的殺手、賣毒者……可謂一部華人涉黑 人員在日生存大全。
第五名:《醉拳》系列兩部
《醉拳》(1978年,香港)
《醉拳2》(1994年,香港)
《醉拳》:雖然成龍以《蛇形刁手》成名,但要到《醉拳》才成為明星,《醉拳》沿襲《蛇形刁手》的成功模式,緊抓住最重要的元素,如顛覆傳統的師徒關系,和大反派黃正利的精彩打鬥等。也加了更多幽默與特技式打鬥,《醉拳》挑戰了一個嚴肅的神聖傳說,對黃飛鴻作出一種全新詮釋,不去表現他成年後的英雄事跡,而是他在成為神話傳說之前的少年時期,當成龍以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詮釋方式來飾演淘氣的少年黃飛鴻時,觀眾們都感到驚訝,一方面覺得對黃飛鴻似乎有些不敬,另一方面又覺得很有趣、新鮮。
《醉拳2》:《醉拳2》堅持80年代以來「成龍電影」逐漸形成的導人向善、弘揚正義的母題,和《醉拳》相比,對人物做了很大修正。成龍扮演的黃飛鴻盡管保留了一些少年天性和無傷大雅的缺點,但對自我的道德約束則明顯大大地增強了。影片還有意加強了父親黃麒英的形象,增加了滿洲武舉人福民祺這一人物,作為黃飛鴻的精神引導者,他除了向黃飛鴻講忍讓、講寬恕、講正直這些個人行為准則外,還要黃飛鴻深明國家和民族之大義。《醉拳2》不但上映時受到好評,而且還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1994年世界十大佳片」以及「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之一。
第四名:《紅番區》
導演: 唐季禮
編劇: 馬美萍 / 鄧景生
主演: 成龍 / 梅艷芳 / 葉芳華 / 董驃 等
上映日期:1995年
1980和1985年成龍分別以《殺手壕》與《威龍猛探》進軍好萊塢,但都以失敗告終,直到1995年的《紅番區》才成為他重回好萊塢的漂亮開場,這部電影之所以成為成龍打開好萊塢市場的敲門磚,原因在於電影的背景完全設在美國,片中的反派和配角也都不是亞洲人,而且有許多英文對白。新線公司在發行電影的同時也將成龍作為國際紅星來宣傳。《紅番區》成本超過一億港幣,最終在美國收獲3200萬美元票房。從此之後,成龍才真正找到國際化大製作的門道。
《紅番區》是成龍電影轉向國際化的一個標志。該片不僅奠定了成龍在國際上的地位,更是成龍成功打入美國主流電影市場的里程碑之作。1995年初,成龍的《紅番區》被引進中國內地市場,依靠著成龍的知名度,該片在內地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這無疑對於當時正處於低迷狀態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是一次巨大的沖擊,而《紅番區》更讓中國內地電影人學到了一個新名詞——「賀歲片」
第三名:《A計劃》系列
《A計劃》(1983年,香港)
《A計劃續集》(1987年,香港)
《A計劃》可以說是成龍從好萊塢受挫歸來後的發憤及野心之作。《A計劃》脫出成龍以往影片格局,背景雖然仍是清末民初,劇情卻講述香港水警打海盜的傳奇,影片風格詼諧,堆砌不少 搞笑 橋段,然故事完整、兼具正劇元素,開辟了1980年代成龍電影的全新劇情模式。
《A計劃》比成龍之前的所有電影都更具現代感,它有一個經典好萊塢電影的外觀,想拍出和《聖戰奇兵》同樣的東西:槍、暴徒、虛張聲勢的武打片段。從《A計劃》起,成龍開始把重心放在大型特技運用和驚險的動作場面上,而將故事背景放在世紀之交,成龍表示那是對英國將香港交還給中國的間接回應,影片寓意香港人管自己的事情比英國人更勝任。
《A計劃續集》:繼早年前作《A計劃》掀起商業巨瀾,開創成龍動作喜劇新紀元之後,嘉禾影業在1987年推出了這部續作。作為《A計劃》的續集,該片與前集基本已沒有太大聯系,只有一幫殘余海盜找馬如龍報仇還能讓人想起它和《A計劃》的淵源。成龍80年代的影片給人留下的印象歷來以喜劇和打鬥為深,《A計劃續集》雖然也學徐克的《刀馬旦》加進了革命起義的元素,但還是在這兩方面的成就最高。
第二名:《我是誰》
導演: 陳木勝 / 成龍
編劇: 成龍 / 陳淑賢 / 李·雷諾茲
主演: 成龍 / 法拉美穗 / 山本未來
上映日期:1998年
只要有成龍出演的電影,無論導演是誰,都有明顯的成龍印記。本片也不例外:窄巷打鬥,壁虎功式攀岩和亡命特技以及一個完完全全的好人好事。主景是在非洲,基本上是以獵奇、驚險、追殺情節為主。
這部由成龍在香港回歸後拍攝的第一部作品,讓觀眾第一次在香港電影里看到紫荊花區徽,然後他卻直接以片名強調港人和港片的身份迷思,流露出港人對自身地位和角色產生的疑問。
回歸前後,香港出現了大批以失憶為主題的電影,但是特工間諜片里的男主角失憶,《我是誰》則是第一部。片中男主角的出身和背景已經非常含糊,失憶在某種程序上更抹去了其香港身份與國際身份的不兼容性,使其香港身份和中情局這一國際元素相結合,以便男主角加入國際舞台,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
第一名:《警察故事》系列 《警察故事》(1985年,香港) 《警察故事續集》(1988年,香港)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1992年,香港) 《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1996年,香港 / 美國 / 澳大利亞 / 俄羅斯) 《新警察故事》(2004年,大陸 / 香港) 《警察故事2013》(2013年,大陸 / 香港) 《警察故事》被視為成龍的關鍵代表作,也是香港動作片的里程碑。經過《A計劃》的過渡到《警察故事》,成龍從民初功夫小子成長為當代正義英雄。這個系列電影從1985年到2013年拍了六部之多,下面就一一介紹。 《警察故事》:1982年成龍出訪美國,想利用幾部迎合西方口味的影片打開好萊塢市場,其中就有《炮彈飛車》、《威龍猛探》、《殺手壕》等。但是功敗垂成,這些影片並沒有給他帶來好的市場,與當年的李小龍一樣,不到30歲的成龍潛心在香港發展。雖然影片《威龍猛探》票房慘淡,但是成龍從中得到了警匪動作片的啟發,於是在1985年《警察故事》橫空出世,技驚四座。影片從頭到尾都是毫無冷場的打鬥與真材實料的特技,充滿挑戰人類身體和膽色極限的亡命動作場面,製造出以後招牌式的成龍作品模式。成龍也第一次在動作片里飾演個性完整的角色,有復雜的生活,有私生活甚至還有羅曼史。 《警察故事續集》:1988年又是成龍自導自演的《警察故事續集》登場,雖然情節有些復古,但是新穎的打鬥,同樣玩命的特級表演仍然火爆。影片仍然極受歡迎,在香港和台灣都創造了很高的票房收入。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這部時隔5年的續集與前兩集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原因就是導演和女主角的更換。導演換成了新銳動作導演唐季禮,這也是之後和成龍合作最多的導演,而前兩集一直扮演龍女郎的張曼玉許是成名已久,只在裡面客串了一個角色,而真正的女主角換成了馬來西亞華裔女星楊紫瓊。女主角不再像前兩集那樣只是受保護對象,而成了大陸的女特警,楊紫瓊打功了得,搶了成龍很多戲份,這也是前兩集沒有的。成龍也不怠慢,傾力演出,其中跳直升 飛機的鏡頭成為經典。 《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第四部《簡單任務》(也叫《白金龍》),影片成了成龍的獨角戲,片中女主角是台灣女星吳辰君,也和前兩集一樣 是成龍拚命保護的對象,所以這一部與前兩部反到有些相似。成龍孤身一人與俄羅斯黑手黨周旋,盡顯《警察故事》系列的孤單英雄的本色,一段雪地打鬥鏡頭堪稱本片經典。 《新警察故事》:2004年又推出了《警察故事》番外篇《新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可以說是對老版本《警察故事》的顛覆,片中的主角從無所不能的陳家駒換成了歷經磨難的落魄警督陳國榮。成龍演的是一個人性化的警察,完全不同於以前的「超級英雄」形象。大家將首次看到成龍大哥在銀幕上也有受制於人、跪地求情的委屈時刻,在《雙雄》中有出色表現的陳木勝導演信心十足地表示:我不僅要通過這部戲展示成龍的功夫,還要挑戰成龍的演技。 《警察故事2013》:該系列電影最新的一部,其內容與風格都是成龍電影前所未有的新嘗試,是一個全新演繹的警察故事,一部嶄新視角的警匪片。成龍也由香港警察變身為內地警察。成龍飾演的警察改了名字,也改了風格,他不再是大殺四方的超級英雄,更多時候他只是一個束手無策的父親。世界在變化,電影風格、觀眾口味也在變,這部最新的警察故事所謂的新嘗試並沒能像老版《警察故事》那樣成為經典,反而成為了整個系列中評價最差的一部。
成龍
在電影事業上,成龍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有著「史上20位最偉大的動作影星第一位」(2012年,《紐約時報》評)的地位 ,並於2016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他拍了無數電影,而且一直高產。今天日記妹根據自己的觀影經驗找出了成龍最好看的八部電影,並依據豆瓣評分做了排名,不知道哪部才是你心目中的第一?
第八名:《英倫對決》
英倫對決
近幾年來,成龍出了不少電影,如最近上映的《機器之血》,去年賀歲的《功夫瑜伽》,還有《絕地逃亡》、《鐵道飛虎》等,但都算不上是好電影,只有2017年這部《英倫對決》,似乎還差強人意,得到了豆瓣7.1的評分。《英倫對決》中,成龍突破以往的喜劇風格,用陰郁的形象詮釋一位失去女兒的父親的憤怒和失望,盡管打鬥少了趣味,但動作依然精彩。故事來自史蒂芬·萊瑟的小說《中國人》,因此劇情成熟完整,曲折離奇,很有看頭。
第七名:《寶貝計劃》
《寶貝計劃》是成龍與古天樂、高圓圓等合作的一部經典之作,電影上映於2006年,輕松逗趣表演和幽默感人的故事,讓這部電影在全亞洲獲得1億5千萬元的票房回報。
第六名:《新宿事件》
這是成龍2009年的作品,講述了日本一代黑 社會 老大的崛起和覆滅的過程,片中每一個事件都源於發生在日本當地華人 社會 的真實事件。除了成龍,片中還有帥到癱瘓的吳彥祖和美到窒息的范冰冰。另外,很自豪的一件事是,這部電影大部分場景需要在日本取景拍攝,因為是成龍大哥的電影,日本政府非常支持,就連從來都沒有對外開放過的禁地,都破例讓大哥的劇組進去拍攝。
第五名:《醉拳》系列
這一系列電影包括《醉拳》(豆瓣7.3分)和《醉拳2》(豆瓣7.5分),前者完成與1978年,後者上映於1994年,都是成龍早期的電影作品。總體而言,《醉拳2》要比第一部更加出色,梅艷芳和劉德華的出演使得這系列電影重獲新生,讓一代洪拳名家黃飛鴻的故事家喻戶曉。
第四名:《警察故事》系列
這系列電影包括1985年的《警察故事》(豆瓣7.7分)、1988年的《警察故事續集》(豆瓣7.3分)、1992年的《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豆瓣7.4分)、2004年的《新警察故事》(豆瓣7.2分)、2013年的《警察故事2013》(豆瓣5.7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景甜出演了,警察故事拍到最後居然爛尾了,令人唏噓。
第三名:《飛鷹計劃》
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日記妹還沒有出生,但這並不影響日記妹對它的喜愛,成龍在電影中飾演的Jackie,經歷一系列事情後,從一名大盜轉變為一位願意為了國家犧牲的英雄是最令人欣喜的事了。豆瓣7.5的高分也是當之無愧。
第二名:《A計劃》系列
這一系列共有兩部:《A計劃》和《A計劃續集》,第一部上映於1983年,警匪、喜劇以及動作元素使得這部愛恨交織的電影格外精彩。1987年上映的續集,集結了張曼玉、盧惠光、關之琳等人,成龍飾演的馬如龍正氣凜然,讓人心生敬畏,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成家班獲得了1987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第一名:《龍爭虎鬥》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1的經典之作,是一部由李小龍主演的電影,雖然在影片中成龍只是扮演了一個被李小龍花了十幾秒就解決了反派打手的小角色,但我們都無法否認這十幾秒的經典,它更像是一種無聲的傳承——當功夫巨星李小龍逝去後,成龍這顆新星又冉冉升起,將中國功夫帶到全世界面前,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傲骨的硬氣。
《A計劃》——最典型最標桿化的成氏喜劇,無低潮,無過度煽情,明星多且氣質青澀,有別樣的美好《醉拳2》——狄俠,劉師父,最帥「少帥」,阿梅,郭靖,盧惠光的腿,痛快無比的決斗,驚喜不斷《奇跡》——成龍導演才能大爆發,通篇彩蛋目不暇接,長鏡頭玩得游刃有餘
2010之前的都可以
⑵ 了解一下這部電影
1989年11月,中共中央軍委確認了毛澤東、朱德等33位軍事家,羅炳輝名列其中。
1897年,羅炳輝出生於雲南滇東北的彝良。家境的貧寒,羅炳輝只讀過兩年私塾便被迫輟學。而社會的不公,造就了羅炳輝倔強的性格。而改變羅炳輝的命運的,還是11歲那年發生的事。那年,一個鄉村惡霸從他家門口走過,恰巧被他向外潑的臟水弄濕了衣服,惡霸乘機刁難,少年羅炳輝上前論理,惡霸不由分說,揪住羅炳輝父子大打出手,從此,羅家便與鄉村惡霸結下了仇。次年,一名惡霸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敲詐羅家,羅炳輝氣 不過,一紙訴狀將惡霸告上法庭。然而,那是一個有理無處說的年代,縣衙一紙判令,判羅家敗訴,血氣方剛的羅炳輝想要伸理,向惡霸討回公道,於是,他萌發了當兵的念頭。
就這樣,他以驚人的毅力,用12天時間,徒步數百公里走到省會昆明,尋求發展。在昆明的那段日子,他先後做過木匠、伙夫、馬夫,一次偶然的機遇,羅炳輝終於在當時的雲南王唐繼堯部當了兵,實現了他多年來的從軍報仇的願望。由於他吃苦耐勞,不久就被提升為三等中土。
1920年,羅炳輝當上了唐繼堯的隨行軍士。次年,滇軍軍長顧品珍發表通電,逼靖國軍總司令唐繼堯下野,已身為副官的羅炳輝,跟隨唐繼堯來到了香港。此時的羅炳輝對軍閥割據,塗炭百姓的軍人生涯早已厭惡,他開始接受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影響。於是,他留下一封信,悄悄離開了香港。第二年參加了朱培德的討逆軍,前往廣州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斗。北伐戰爭中,已身為營長的羅炳輝,總是沖鋒在前,愛兵如子,深得官兵的擁護。
1927年,可以說是羅炳輝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這年3月,他參加在南昌舉行的被國民黨殺害的贛州總工會領導人成贊堅的追悼會上,聽到了曾為滇軍高級將領,現已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朱德的講話,羅炳輝第一次聽到"工農革命"這個新名詞,他多年郁悶的心胸一下子豁然開朗。朱德語重心長的對他講,工農兵要聯合起來,才能打倒軍閥、土豪劣紳。只有革命成功了,大家才有工做,有田種,有飯吃,中國才有希望。這時的羅炳輝才真正看到了光明和前途。
1929年4月,羅炳輝任江西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中共中央派滇籍中共黨員趙醒吾到吉安對他做教育爭取工作。
隨後的日子,羅炳輝開始利用靖衛大隊長的特殊身份,在"剿匪"中暗中幫助共產黨人。十多年的血雨腥風,使他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有希望的黨,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幫助中國廣大的窮苦百姓脫離苦海,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將中國引向和平與富強。1929年7月,羅炳輝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為尋求真理而走遍天涯的農民兒子,走上了革命的征途,實現了由三民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偉大轉變。
1929年秋,遵照黨的指示,羅炳輝指揮了以吉安為中心的贛西數縣武裝起義,隨後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江西獨立第五團團長。之後,他同紅軍將士-道打下萬安,又在富田地區,殲滅前來圍剿的國民黨唐雲山部,轉戰湘贛,指揮戰斗數百次,對贛西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立了大功。由於羅炳輝卓越的指揮才能,1930年的長汀會議後,被任命為紅十二軍的代理軍長、軍長,後又被任命為紅九軍團軍團長。
1933年,蔣介石調集50萬大軍對新生蘇區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連續幾個月的封鎖,使中央蘇區和紅軍吃不上鹽,兵工廠沒有黑色火葯,面臨彈盡糧絕的危險境地。這時,紅軍在尤溪繳獲了4000箱炸葯和食鹽。軍委急令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一部火速將這批物資搶運回蘇區,羅炳輝臨危受命,親自挑擔上路,途中遇上敵軍就打,敵軍一敗,挑上擔子就走,半個月的時間,紅軍將士每人挑著六七十斤重的擔子,走了300多公里山路,終於將軍需物資安全運回蘇區。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開始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羅炳輝率紅九軍團突出重圍,搶渡湘江,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進入西南地區。當時的《雲南民國日報》上刊登消息,提高所謂捉拿中國共產黨和紅軍主要領導人的"賞格",對羅煩輝的"賞格"由原來在江西中央蘇區的三萬元,猛增到"生擒者八萬元,獻首級者獎五萬元"。
1935年,羅炳輝率領紅九軍團渡過金沙江,從西昌進入涼山彝區,由此徹底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賂意圖。在彝區,羅炳輝認真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與彝族同胞交朋友,取得了彝族兄弟的信任,彝族兄弟抬來羊肉、牛肉和酒,送給紅軍,在彝區,彝族同胞連稱"紅軍瓦瓦古" (意思是紅軍萬歲)。 沿途有不少彝族同胞積極參加紅軍,就這樣,在彝族同胞的帶領下,羅炳輝率領的紅九軍團順利地通過了涼山彝族地區,與中央紅軍主力勝利會師。
抗日戰爭爆發後,羅炳輝告別延安,奔赴華中抗日前線。1938年,羅炳輝被任命為皖南新四軍第一支隊副司令員,與司令員陳毅並肩戰斗,打擊日寇。
1939年5月,隨葉挺北渡長江。7月,任新四軍第五支隊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皖南事變後,為了打擊日軍對根據地的掃盪,羅炳輝根據多年游擊戰的經驗,制定了伏擊與運動游擊為特色的包括伏擊、糾纏、阻擊、擾亂、殲滅等內容的所謂"梅花樁戰術"。這一戰術的特點是:一方面,部隊宿營時按三角形的駐地部署,以分散敵人的火力,減少我方傷亡,還可對敵實施反包圍。另一方面,一旦敵人進入梅花樁式陣地,則可從多個側面極大地殺傷敵人。1941年4月,日偽軍掃盪儀征,羅炳輝在儀征以北12公里按梅花樁式設伏。15日拂曉,敵人進入設伏圈,羅炳輝指揮部隊,不到30分鍾解決戰斗。以後,擁有重型裝備的700多人的日軍又在金牛山再 次嘗到了梅花樁式戰法的苦頭。此次戰斗,新四軍以劣勢裝備斃傷日偽軍500多人,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葯,創造了梅花樁戰法以少勝多的成功範例。
然而,多年艱苦的戰斗環境,使羅炳輝患上了嚴重的高血壓病。當抗戰勝利的消息傳遍全中國的時候,羅炳輝卻因高血壓而處於昏迷狀態。直到第二天神志清醒時,人們才把這一喜訊告訴了他。當聽到毛澤東發表的《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時,病魔纏身的羅煩輝再一次振奮了。他堅決要求重返前線,參加受降工作。於是,羅炳輝抱病,坐著擔架繼續向前進發。
1946年4月,羅炳輝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
1946年6月9日,在羅炳輝的指揮下,我軍向盤踞棗庄的敵軍發起進攻,全殲敵軍,解放了棗庄。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1946年的6月21日,羅炳輝卻因腦溢血而猝然長逝。棗庄戰役由此成為這位將軍32年軍旅生涯的最後一仗。
"戎馬三十載,將軍滇之雄。"陳毅軍長親筆揮豪,痛悼與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總司令朱德也為這位當年從雲南走出來的戰友題詞:革命到底死而後已,精神不死萬古長存。
的確,羅炳輝將軍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他對黨的最後誓言:"我受黨長期的培養和愛護,這次重上前線為黨為人民捐軀,也是完全值得的……我畢生沒有打過敗仗,在我犧牲前,我還要再打一次勝戰,作為我對黨的最後一次獻禮
⑶ 德國用火車運畫的二戰電影叫什麼名字
戰斗列車 還是黑白片,美國拍的 盟軍攻佔 解放巴黎前夜,德軍上校拚死糾集 一列火車,妄想把一列車的法國名人收藏畫 運回德國,中途巴黎工人,游擊隊,火車勇士各種 攔截這輛列車,此片相當優秀,各方面表顯了德軍士兵的素養,以及法國工人,法國勇士的無畏堅毅精神,德軍上校 想在背後開槍對不服從他命令是德國戰車運輸隊營長,身邊的德軍中尉用手按住了他的槍,暗示無論如何作為德國軍官是不能向自己人開槍的,德軍上校又恢復了理智,這片對德軍軍官,法國鐵路工人 各種心理刻畫,相當到位哦,一位想拚死偷運名畫,另一位拚死想各種辦法阻擋列車行駛,阻擋國寶被運出法國,後來破壞鐵軌,列車出軌,德軍上校還想用沿途撤退的德軍運輸車隊 轉運列車上的一車名畫,最後放棄了,因為德軍已經戰敗,盟軍主力窮追不舍,軍隊只能撤退,放棄那一列車畫,德軍撤退前還用機槍掃射了列車上的鐵道工人和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