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給我推薦幾部八九十年代好看的港產電影!!!
1.《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2.《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3.《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4.《最佳拍擋》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擋》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擋》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擋》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5.《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6.《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7.《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8.《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9.《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B. 作為經典影片中的經典,《英雄本色》這部電影有哪些淚目的瞬間
提起經典的港片,《英雄本色》一定佔有一席之地,這部影片開啟了香港槍戰片的新時代,至今還有無數影片向此片致敬,在片中重情義有責任感的宋子文,滿腔熱血充滿正義的宋子傑,瀟灑不羈有情有義的小馬哥,這三個經典的角色為觀眾們留下了許多的回憶。這是一部小編時常觀看的影片,影片中的情節觀看無數次還是會讓人感動。
影片成功的給一代人留下了記憶,絕對是香港電影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
C. 85版八仙過海東海三太子演員是哪個
85版八仙過海東海三太子演員是黃曙光
黃曙光(1960年10月17日-1985年6月2日)1978年進入『邵氏』電影公司武打訓練班,與錢小豪等為同期學員
黃曙光,曾在「邵氏」多部武打影片中做武師,八十年代初期因相貌出眾開始在一些影片中出演小角色。這之後因為香港盛行以成龍為代表的新式動作片和槍戰片,傳統武俠片已經趨於沒落。而此時新成立的『亞視』急需專業的武打演員,於是『邵氏』公司便將他和錢小豪等人轉借給『亞視』
在亞視期間(1984-1985年)黃曙光拍攝了幾部電視劇,但基本都是戲份很少的小配角,《霍東閣》中的王建、《萍蹤俠影錄》中的沙無忌、《戰神》中的布堯將軍等,《八仙過海》中的龍太子是他這個時期戲份最多的一部電視劇。
1985年6月2日凌晨黃曙光因一次裝修意外從高處跌下來身亡年僅25歲!
D. 香港經典電影介紹
1.《白金龍》導演:湯曉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粵語有聲電影,邵氏的前身「天一」電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粵劇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覺先演出(另一位是馬師曾)。沒有《白金龍》,就沒有今天的邵氏電影公司。當年《白金龍》打破廣東、東南亞、歐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初到星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憑著《白金龍》,開創了邵氏在星馬的娛樂王國基業。也正是《白金龍》,開創了粵語片的潮流。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製作了近3000部粵語片,形成了香港電影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2.《獨臂刀》導演:張徹1967
《獨臂刀》是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票房過百萬的影片,張徹憑此片成為「百萬導演」,王羽開始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電影公司的「武俠世紀」也從此片正式開始。《獨臂刀》影響了香港電影的形態和歷史。之前,香港的電影仍舊停留在老上海電影的文化形態下,多拍攝以家庭婦女為觀眾的苦情劇,武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飛俠,男性則是需要保護的文弱書生。《獨臂刀》之後,男性開始成為影片的主角,電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嬌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壯有力的男明星。
3.《俠女》導演:胡金銓1972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最高綜合技術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在5大電影節上獲獎。胡金銓是香港電影史上的第一個「作者」導演,也是香港電影界最接近大師的一位。他一生致力於拍攝「俠」文化的武俠電影,並以《俠女》登上了中國武俠電影的最高峰。胡金銓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國電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無疾而終。
4.《蝶變》導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製片廠制度對香港電影界的影響逐漸開始弱化,電影的文化形態也開始以多元化的形態出現。在這段時期,香港電影界出現了一次驚人的藝術運動「香港電影新浪潮」,徐克的《蝶變》正是這一運動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變》直接導致了香港電影以後的兩個發展方向:一是藝術電影的出現;二是特技的迅猛發展,80年代以後香港電影特技的發展幾乎都與徐克有關。
5.《最佳拍擋》導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開始,香港電影票房連續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擋》及其續集,而黃百鳴、麥嘉、石天的「新藝城 」公司也統領了80年代整個時期的電影。《最佳拍擋》開創了香港電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開拍之初,許冠傑的200萬片酬已經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而該片的拍攝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來塢,在片中大量出現多輛汽車連續碰撞、最新007式先進武器等噱頭,弱化故事情節、強化視覺場面。《最佳拍擋》對好萊塢電影製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電影國際化的最初嘗試。
6.《A計劃》導演:成龍 1984
香港近20年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是誰?成龍。這是香港各界都比較認可的一個答案。成龍以自己的功夫喜劇成為李小龍之後最具世界影響力的香港演員。早期京劇劇班的訓練,使成龍嫻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點的動作造型。這種表演方式成為了他的招牌,他的這種表演在世界影壇上也是獨此一家。《A計劃》正是早期成龍電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從鍾樓上墜落的鏡頭,一鏡直落,不加任何剪輯手段。之後《A計劃》風格的電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龍電影也由此成為香港電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7.《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 1986
當冷兵器換成熱兵器,張徹電影就變成了吳宇森電影。吳宇森曾經是張徹的「文膽」,做過張徹的副導演,是典型的製片廠出身的工徒導演。他把張徹電影的特點傳承下來,把刀劍片改變成了槍戰片。《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8.《阿飛正傳》導演:王家衛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轟動的電影莫過於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了,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王家衛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本片中凸顯無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國際性電影大師的出現。
《阿飛正傳》是一部對香港身份進行反思的本土電影。《阿飛正傳》的影像、敘事方式都是原創的,堪稱香港電影藝術的奇葩。結尾中梁朝偉的一段「獨角戲」,至今被奉為經典。
9.《甜蜜蜜》導演:陳可辛 1996
1997回歸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選擇,在這個歷史時刻來臨前的一年,陳可辛的《甜蜜蜜》橫空出世,在藝術和商業兩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就。文藝片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種類型,早期就有李晨風、秦劍等著名前輩,而70年代後因為武俠功夫片的盛行,藝術電影始終難以成為主流。《甜蜜蜜》是對早期文藝片的回歸,它以細膩而真實的心理描寫,展現了歷史的進程。
10.《喜劇之王》導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電影業進入蕭條期以來,香港電影中能夠具有票房保證的演員越來越少,周星馳是其中的一個。香港的喜劇演員,早期有梁醒波、新馬仔、許冠文,而周星馳是近10年來最傑出的喜劇演員。《喜劇之王》中有著對香港早期電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鵑兒是60年代著名粵語武俠片《武林聖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員基本修養》是早期長城、中聯等電影公司的訓練班手冊。這種引用掌故的喜劇電影成為周星馳電影發展的軌跡,新片《功夫》中再次對火雲邪神、九龍城寨引用,並取得了迄今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這些電影真的很好看,我給你推薦的,望你能夠喜歡!
E. 李連傑系列,30年前一部電影能賣出16.1億張電影票
李連傑,1963年4月26日生於北京,華人新加坡籍電影演員、功夫明星、武術家、慈善家、企業家。 1980年,李連傑在導演張鑫炎的邀請下出演動作電影。
李連傑《少林寺》,他在片中飾演武功高強、匡扶正義的武僧覺遠。
《少林寺》是一部在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影片一反舊式武打片中那種純表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賣弄,通過李連傑和他的一班武術隊員們樸素真實的功夫讓觀眾真正欣賞到了中國功夫。《少林寺》的轟動,使光頭和尚覺遠的形象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1983年,與丁嵐、劉家輝共同主演武俠電影《少林小子》,在片中飾演武藝高強的三龍,該片在香港地區的最終票房達到2229萬港元,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三位;讓觀眾著迷的是,李連傑的一招一式剛柔相濟,於海的螳螂拳出神入化,胡堅強的地趟拳騰落舒展,於承惠的醉劍游龍似鳳。
邵氏電影時期
1984年,主演動作片《南北少林》,在片中飾演富有正義感的北少林武僧智明。1.李連傑假扮姑娘那一節比較生動。李扮起姑娘來也這么水靈.那時他太年輕了。尤其坐在地上撒嬌揚沙子那段.誰說年輕李連傑沒演技。扮姑娘沒得說。濃眉大眼小巧玲瓏。
1986年首次擔任導演,自導自演了動作電影《中華英雄》該片是李連傑第一次自導自演的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後,身經百戰的退伍軍人小傑英勇反抗橫行霸道的駐華美軍士兵,為親人報仇、維護民族尊嚴的故事。
《龍在天涯》,他在片中飾演認真刻苦、為人仗義的武術奇才李國南 。影片講述的是中國武術團出訪美國,威哥叛逃,而師弟阿利也被扣留在了美國。威哥憑借自己的功夫加入了黑社會,誰知在一次百萬美金的毒品交易中威哥失手了,最終沖出重圍的故事。
凡是成功之前,必有一番艱難拼搏的歷史,而如果不是因為喜歡,現在看來這些並不是經典的作品或許早已淹沒在浩瀚的歷史當中,而我從這些歷史當中,漸漸了解了他的成長足跡,是因為他曾經努力奮斗過。
嘉禾電影時期
1992年4月16日,與關之琳、莫少聰、甄子丹共同主演的動作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上映。
徐克以新手法包裝舊人物的《黃飛鴻》大受歡迎,在拍攝這部續集時更進一步指出古老中國積弱不振之因,乃在於像白蓮教的愚昧無知和清廷官員的腐敗無能,因此乃有孫文和陸皓東等革命志士提倡西洋文明救中國。
編導大膽地以歷史演義方式和武打片類型來議論這種嚴肅主題,卻仍使影片的外觀顯得燦爛好看,實在很不簡單。
同年,在動作電影《龍行天下》中飾演以精湛的中國武功和醫術征服對手的香港青年阿傑;
票房大賣1992年,嘉禾公司借著《黃飛鴻》的勢頭,順勢將3年前就已經拍攝完成的電影《龍行天下》改名為《黃飛鴻92之龍行天下》在影院上映,想繼續大賺一把。其實影片本身與黃飛鴻並無直接關系,只是影片中出現了寶芝林。
同年,結束與徐克的電影合作,並與元奎合組了正東電影公司。
正東電影時期
1993年,主演動作片《方世玉》方世玉在近代武林中享有盛名,尤為老一輩拳師們所津津樂道。連史書類的《乾隆游江南》也有關於他的描寫。方世玉為何能有這么大的名氣,其原因有:一,本人武藝高強,拳勇過人。
尤其是李連傑演的最為精彩,其餘如錢小豪--功夫略差,搞笑不少,有街頭混混之樣。)四,也是最能說明其功夫驚人的例子--雖然方世玉年紀很小,但卻是少林的傑出人物,是"少林十虎"之一
7月,主演動作片《方世玉續集》,他擔任了該片的製作人,並在片中飾演武功高強、行俠仗義的好漢方世玉 ;
同年,與楊紫瓊、錢小豪、袁潔瑩共同主演動作片《太極張三豐》,他在片中飾演歷盡磨難的武當派祖師張三豐,並在表演功夫時加入了展現太極拳功夫的設計手法 ;《太極張三豐》的製作和上映時間雖然在功夫片的數量和熱度都有所降低的時期,但仍算是一部好作品。長久以來,該片一直是功夫片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12月18日,主演的動作片《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上映,他在片中飾演寬厚善良、為人隨和的明教教主張無忌 。電影故事情節緊湊清晰,並在原作的基礎上加以適當改編,為觀眾劇照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一代人心中的武俠經典。
這部電影無論是動作場面的酣暢淋漓還是搞笑場面的葷素搭配,《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是經典的香港電影。
劇中人物性格鮮明,一身真工夫的武打明星李連傑扮演的張無忌,小昭、周芷若、趙敏幾個性格各異的女主角無疑成為該片的另一大看點。
同年,在與鍾麗緹、鄭則士合作主演的動作片《中南海保鏢》中飾演武藝高強的保鏢許正陽 ;
《中南海保鏢》的槍戰戲多,加強了電影的節奏感,極好地滿
劇照足了觀眾「英雄美人」的觀影心態。雖然從格鬥設計上算不得李連傑電影中的上品,但氣氛渲染卻格外出色,片中倪星七分張揚狠辣加上三分邪氣的動作風格與李連傑的迅捷沉穩對比鮮明,緊張與危險的情緒幾乎溢出屏幕,很好地彌補了動作本身的不足。
12月22日,與錢小豪、蔡少芬合作主演的動作片《精武英雄》上映。《精武英雄》上映後,成為世界功夫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式作品,超越前作並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在全世界成為公認的功夫片教科書。
《精武英雄》深得影評人的喜愛,因為該片代表了香港功夫片的一個新高度。李連傑在這部嘔心瀝血的影片中,融合了多年來研習的中國功夫和西洋拳法,讓功夫迷們看得如痴如醉。
1995年,主演警匪動作片《給爸爸的信》。同年,在動作 喜劇片《鼠膽龍威》中飾演為報殺妻之仇而與歹徒搏鬥的李傑 。張學友模仿李小龍雖是搞笑成分居多,但這個裝模作樣、貪生怕
劇照死的"龍威"最後還是使出了真功夫,不但與周比利打得天翻地覆,更拳腳神鞭雙截棍齊出,最後還來個肘擊解決大BOSS。張學友本非打星,電影里卻將猛龍仿得神形皆備,實在難得。
1996年7月12日,與關之琳、金城武、楊采妮等主演的動作片《冒險王》上映,他在片中飾演智慧和勇氣兼備的冒險王周時傑;
同年,主演動作片《黑俠》,在片中飾演不懂人際 ,常遭同事白眼的徐夕。《黑俠》選擇以都市超級英雄為題材,其舉止和力量雖嫌誇張
劇照化甚至神化,但無疑能夠滿足普羅大眾頻受各式壓力下的超現實幻想而至對社會矛盾的「精神反抗」;此外除拳腳實戰。
黑俠》還增添了高科技武器如槍械及爆炸,加上黑俠式的後現代造型,令觀感極似蝙蝠俠等美國都市奇俠。或許《黑俠》尚未能妥善權衡香港與海外市場的口味,但勝在能讓本土英雄保留精髓的同時為之披上「國際化」的外衣,相比一味飛天遁地、賣弄功夫的傳統英雄而言,至少能為更多西方觀眾接受。
1997年2月1日,李連傑與關之琳、陳國邦、吳耀漢等主演的動作片《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徐克和李連傑合作的《黃飛鴻》使兩人的事業都達到了巔峰。分劇照手後,各自發展得都很不理想。96年,永盛公司將兩人再度聚在一起,拍攝了又一部「黃飛鴻」電影。但該片除了打鬥一如既往的精彩之外,其他方面卻沒能給人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該片在香港地區的票房達到3027萬港元,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5位。
不服就踢走。
上期回顧:
《終結者》的主角阿諾德·施瓦辛格電影系列,英雄巨星的代表
下期預告:
李連傑系列2,請點贊收藏。
F. 什麼是邵氏功夫電影誰能給我介紹一下。
邵氏功夫片,這個大名許多人都是如雷貫耳,但是還真沒人能系統的介紹一下,我也只能大概跟你說下。簡單地說,邵氏就是邵逸夫(國內很多大學都有他捐贈的教學樓和圖書館)和他兄弟,邵氏電影就是他們創辦的電影公司所拍的電影,因為他們出品的功夫片數量足夠多,質量足夠上乘,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開創了一個電影的時代。可以說沒有邵氏電影,就沒有今天香港電影在世界上的地位,香港電影屆也就不可能發掘出後來的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他們的功夫片都是延續了邵氏功夫片的血脈並且突破創新發揚光大了。
不看邵氏電影,不能說了解香港電影;不看邵氏電影,研究香港電影歷史的朋友,研究也會出現斷層。邵氏電影記載的不僅僅是它在香港最輝煌的10年歷史(60年中代到70年代末),也是記錄了香港電影50年發展史的一個方面。
1930年,邵逸夫與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先後購入多間戲院;更到歐美搜羅西方的先進電影及器材。發展到1961年,邵氏已經是世界上擁有最大私人電影製作室的電影公司。
邵氏的掌門人--邵逸夫和鄒文懷
邵逸夫1907年生於上海,浙江寧波鎮海人,父親是漂染業商人,家中排行第六,故有「六叔」的稱號。1924年,他與兄弟成立上海「天一影片」,並負責外埠發行工作。1926年他從上海青年會中學輟學,往新加坡協助三哥邵仁枚管理電影業務。
在新加坡,他結識了南洋華僑富豪余東璇及其女友黃美珍,及後更與黃美珍情投意合,可幸余東璇不但沒有動怒,而且成人之美,並送了數十萬元給邵逸夫創業,邵逸夫遂於1937年與黃美珍在新加坡結婚,並誕下2子2女。這段婚姻維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黃美珍85歲時於美國病逝。這一年,邵氏公司也宣布停產,同時,邵逸夫的4個子女陸續淡出邵氏的管理層。
邵氏由盛而衰,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邵逸夫的舊部鄒文懷另立爐灶,成立嘉禾影業公司。
現在是嘉禾影業公司老闆的鄒文懷,是香港乃至世界電影圈無人不知的人物,在電影圈內,他的知名度甚至比邵逸夫還要高。
鄒文懷在邵氏工作了12年,由宣傳部主任干起,直至升任總經理,他因與邵逸夫意見不合,遂帶同何冠昌、蔡永昌等部下,另謀出路。
在電影圈流傳最廣的一段故事,是說鄒文懷一邊給邵逸夫打工,一邊將以《獨臂刀》而出名的邵氏影星王羽撬過檔,為了避過禁制令,把《獨臂刀大戰盲俠》安排在台灣拍攝。邵逸夫知道後大怒,該片上映時,邵逸夫指「嘉禾」侵犯版權,兩人都是親自上法庭對簿公堂,官司打了足足一年,花掉的律師費超過100萬港元,直到電影映期結束還未完結,足見兩人的水火之勢。
鄒文懷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施行的獨立製片制度,他把與演員的僱傭關系改為合作關系,電影的利潤與演員分賬,從而網羅了大量的優秀演員。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創下香港電影史625萬元票房空前紀錄,與鄒文懷的用人政策不無關系。80年代,鄒文懷發掘出成龍,為嘉禾創造了另一個高峰。但令嘉禾名利雙收的,其實是一套西片——《忍者龜》,該片破了2億美元的票房紀錄,4隻可愛的會打中國功夫的小龜在小孩子中得以風靡。鄒文懷在國際影業市場的地位,從此奠定。
邵氏功夫片的大師們
香港功夫片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些開拓者,又很多來自於邵氏。那麼讓我們看看這些功臣的名字——
導演:張徹、胡金銓、程剛、楚原、劉家良、劉家榮、鮑學禮、王羽、孫仲、午馬、張曾澤、桂治洪、徐增宏等等。
武指:劉家良、韓英傑、唐佳等等。
演員:鄭佩佩、王羽、姜大衛、狄龍、劉家輝、傅聲、李修賢、王龍威、白彪、戚冠軍、陳觀泰、汪禹、谷峰、詹森、爾東升、岳華、宗華、劉永、鹿豐、羅烈、鄭雷、楊志卿等等。
以上這些功臣都是邵氏功夫電影的中堅力量,他們代表邵氏功夫電影的最高成就,在邵氏經典的功夫電影之中,幾乎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這些人或已仙去,或者是退休已久,只有少數人活躍在影壇。狄龍大家都很熟悉,最近有些印象的是他在《還珠格格3》中演乾隆皇帝,都認不出來了,老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往日玉樹臨風的姜大衛和秦沛、爾東升是哥兒三個,他們是同母異父。姜大衛最近的一次表演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雛菊》,在裡面演鄭雨盛的老大,那個扮演殺手組織老闆的就是他。從1967年《獨臂刀》上映之後,張徹就帶領著他的夥伴和干兒子們一起在功夫片領域打天下,張徹一生拍攝過100多部電影,今天看到的很多電影的題材,都是他首先發掘的,他的電影代表作品有:
《金燕子》、《雙俠》、《大刺客》、《新獨臂刀》、《保鏢》、《獨臂刀王》、《刺馬》、《水滸傳》、《盪寇志》、《報仇》、《八國聯軍》、《方世玉與胡惠乾》、《少林寺》、《少林五祖》、《殘缺》、《馬永貞》、《惡客》、《拳擊》、《十三太保》、《叛逆》、《年輕人》、《射鵰英雄傳》三部曲、《雪山飛狐》、《仇連環》等等。反正是今天的人能想到的功夫題材,張徹幾乎是拍光了,他也夠狠的,都沒給後人留下什麼發展空間,後人之後模仿他走過的路,翻拍他的作品了。作品多了自然參差不齊,有好有壞。張徹的作品個人認為有珍藏價值的是——《獨臂刀》、《新獨臂刀》、《獨臂拳王》、《十三太保》、《馬永貞》、《報仇》、《雙俠》、《少林五祖》、《殘缺》。當然,這只是個人意見。我最喜歡的是《新獨臂刀》和《雙俠》還有《十三太保》,姜大衛的表演是絕了!這三部電影都是他與狄龍搭檔演出,兩人號稱張徹電影的「雙角」,是和張徹並稱「鐵三角」的組合,三人創造了華語功夫片的神話。狄龍那時可真夠帥的,尤其是《刺馬》和《新獨臂刀》中的扮相,集陽剛與溫文爾雅於一身,是個不可多得的演技派明星。這些電影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觀看,畢竟還是那句老話「百聞不如一見」。
張徹下面就要說說楚原,張徹是邵氏首席功夫片大師是沒錯,但是張徹不可能永遠吸引觀眾,邵氏這樣巨大的電影製片廠還需要更多不同類型的導演來加入,楚原就是另一位引起廣泛關注的武俠片導演。楚原的武俠片基本都是改編自古龍的小說,這里也有個鐵三角——楚原、古龍、狄龍。楚原導演,古龍原著,狄龍主演,在後期的邵氏是票房的保證。楚原導演的古龍武俠片有《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劍》、《決戰前後》、《綉花大盜》、《蕭十一郎》、《多情劍客無情劍》、《三少爺的劍》、《楚留香》等等,部部精彩,都值得一看。看到這些名字,也不用我多說了吧,武俠小說迷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了。
最後要說說劉家良,這一位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成龍的《醉拳Ⅱ》他扮演那個滿洲最後一個武舉,在《七劍》中扮演付青主的就是他。他是邵氏最後一位台柱級導演,邵氏後期的經典功夫片幾乎都是出自他的手,《少林三十六房》、《神打》、《十八般武藝》、《陸阿采於黃飛鴻》都是他的代表作,片中展示的都是他硬橋硬馬的真功夫。他的父親劉湛就是他的師父,他父親是林世榮的弟子,林世榮大家該知道是誰了吧?論武術的賞心悅目而言,劉家良的武打設計是最好的,他有真功夫,曉得怎麼樣在鏡頭前面表現的最好,各位看看他在《醉拳Ⅱ》中的表現,就可以知道他的身手不凡。
可以說邵氏的成功不是一兩個人的功績,而是在那個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集中了無數具有開創精神和天賦以及孜孜不倦的投資人、製片、導演、編劇、演員、幕後工作人員等,再趕上香港經濟的騰飛,電影市場的繁榮,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才給我們留下了至今堪稱經典的好片子,時至今日,還在影響著包括好萊塢在內的世界電影,眾所周知對邵氏功夫最崇拜的就是昆廷達倫蒂諾,他的很多片子都有向邵氏致敬的影子。
邵氏top10
1. 大醉俠(1966)
2. 十三太保(1970)*
3. 星際鈍胎(1983)
4. 流星蝴蝶劍(1976)*
5. 香江花月夜(1966)
6. 江山美人(1959)*
7. 成記茶樓(1974)
8. 傾城之戀(1984)
9. 大軍閥(1972)*
10. 愛情的代價(1970)
G. 求一部電影名字,好像是個香港日本合拍的黑幫槍戰片,演員有誰都不記得了,只記得女主是個殺手,用狙擊槍
不死情謎
外文名
Bat sei ching mai
出品公司
邵氏
製片地區
中國香港
導 演
劉偉強
類 型
劇情 / 愛情 / 驚悚 / 犯罪
片 長
107 分鍾
上映時間
2001年9月27日
色 彩
彩色
影片基本信息
【外文別名】Bullets of Love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中 文 名】不死情謎(不死情謎、狂情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