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神話體系中夜叉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樣的起源
隨著電影《哪吒》的火爆,巡海夜叉又一次成為令大家記憶深刻的神話形象,其實從各版本的《西遊記》大流行時,夜叉就已經成為了神話中反面人物里一種不可或缺的形象。那麼夜叉到底是什麼?這種神話形象又是怎麼來的呢?
還有的形象中你會看到它背上有翅膀一樣的"魚鰭",其實在印度神話中,原本就有空行夜叉和地行夜叉兩種,空行的本就長著一對翅膀用以飛行,身體會在紅、黃、藍三色中隨機變換,頭會在人、牛、馬中變換,對待人類比較喜歡惡作劇。地行的則醜陋至極,眼睛一個長在頭頂上一個長在下巴上,鼻孔也一個朝天一個朝地,有時還能伸出臉龐,有時又縮入臉龐內,可以說不僅醜陋,而且令人惡心。在受點化之前,地行夜叉是喜歡害人的。
雖然在其最初形象中陸、空都有,唯獨沒有"海行夜叉",但咱們神話中其實把陸空兩種形象融合了,並且只有海夜叉。其實這一形象存在的必要性在於,咱們神話中"非黑即白"的兩大陣營形象太多,需要幾個像夜叉這樣的,身份既是神仙里的官兵,長相又一點兒都不正義,除了忠實的完成龍王的命令外,其他不設置任何優點,這就促成了作者想要的結果,即哪吒打死它違反了天條,卻又不被人們所憐憫,不會因此而覺得哪吒太狠。
『貳』 浴火牡丹紅牡丹結局
《浴火牡丹》中紅牡丹的結局是:歸來後的神君不僅忘了她,還愛上了白牡丹。她只能默默地祝願神君幸福就好。
《浴火牡丹》是由宋海波導演,賴雨濛、賈征宇、楊凈如、符騫文聯袂主演的古典玄幻仙俠電影。
電影講述了代花王遙君在眾仙眼前遇害,陸續又有多位仙家被奪壽而亡。傳說昆侖山巔有神殿雲煙渡可典當一切換取萬物,花仙白牡丹為求取真相前往雲煙渡,遇到了辟邪神君。冬日開花命令在即,白牡丹不願逆時開花,遭受天罰,神君化作神獸貔貅吸江河湖海之水滅掉白牡丹身上的天劫雷火,二人因此相戀並一同擊敗幕後真凶的故事。
劇中角色介紹:
1、白牡丹
容貌明艷高傲,性情看似冷淡,實則單純簡單,正直剛烈。因花王遙君中毒而死一心追查兇手,雲煙渡巧遇渡衡後心生熟悉之感,經過一些事情被渡衡所吸引,在模糊之中對其產生特殊的情感。
2、紅牡丹
長相聲音和白牡丹一樣,容貌明艷高傲,成熟理智卻為愛痴狂。花王紅牡丹愛上辟邪神君,可神君已典當情愛。她仍守著雲煙渡等待神君歸來。
3、渡衡/辟邪神君
生為辟邪神君,心懷慈悲,不忍凡間塗炭,借天道之力建雲煙渡,以心為押禁錮世間怨念。機緣之下救了花王紅牡丹,不想徒惹一段情緣,辟邪神君無法在感情上回應。因凌澈尋仇失憶,再度歸來,受傀儡指引重回雲煙渡,與替身白牡丹相遇。因沒有記憶,忘記了自己要贖之物,後因與白牡丹相處逐漸生出朦朧感情,一直維護著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