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留守兒童的電影
米花之味
米花之味
單身媽媽葉喃從城市回到家鄉展開新生活,常年在外工作讓她與家人之間在生活方式與思考方式上產生了一些不同。他們需要以新的方式重新融入彼此的生活,而在融入女兒生活的過程中,修補關系的過程卻不是那麼順利。有一天,女兒和小夥伴因為偷走寨子里最神聖寺廟中供奉的錢花被抓起來,村民們認為孩子們被「惡魔附身」,為了「拯救」她們,村民們決定潑水節期間去祭拜一尊藏在具有1.2億年歷史溶洞中的石佛。
B. 《蜻蜓少年》,回不去的童年夢
晚上偶爾看到電影《蜻蜓少年》,一部以農村留守兒童為題材的電影,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雖然時代不同了,但片中的點點滴滴似乎都有兒時曾經的影子,讓人感慨每個人都有的那美好的童年時光和如今回不去的故鄉。
電影里的江西方言格外親切,雖然一時什麼都聽不懂,只能看字幕才明白劇中人物所說的話語。但這顯得更加真實,尤其是小孩們的演出,幾乎沒有半點做作,應該是本色演出。電影的主線是圍繞著自行車而展開。
電影的主角是雷家村的雙胞胎,雷凱文和雷凱武,他們的父親在廣州打工,農村家務活全由他們的母親一個人操勞。作為農家子弟的他們,雖然淘氣頑皮,但也能幫母親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和家務。
整部電影沒什麼大的沖突,近乎是白描的形式,展現了江西農村的風貌。有成片的稻田,藕塘,盡顯農村夏日風情。由於鄰村陳家村小孩子的淘氣,在雷家村偷生梨,雷家村的孩子騎車想去阻止。未料兄弟倆的自行車太破舊,騎到半路車胎沒氣,趕不上大家的速度導致沒有及時阻止鄰村小孩的偷梨行為。對於雙胞胎來說及時的更換自行車已經迫在眉睫,他們以絕食的行為要求母親能給他們買自行車。
村裡楊主任家的牛生病,需要蘇之之(鄰家城市來的小姑娘)外公及時醫治,可他人在山裡,需要蘇之之去把外公找回。蘇之之求助於鄰家小哥倆。這一段是整部影片的引子。
電影里男孩子對女孩子的朦朧好感,演繹得是那樣的真實。最單純的情感如此美好,凱武去取自行車載之之去找她外公那一段讓人捧腹又動容。凱武去取自行車的時候,順便換上了干凈的衣服,還把發型整了整,自行車後座墊了軟軟的毛巾。喜歡一個人就是讓自己變得更美好,讓對方感覺舒服。童年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在喜歡的人面前表現美好,做更美好的自己。可後來長大了,怎麼反而就迷失了?反而把最壞的脾氣最不堪的一面在愛的人面前表現?愛你,就是要讓你感覺世間美好。
載上自己喜歡的女孩,那種感覺是那樣的美好。此時的凱武感覺全世界就數他最幸福,這種朦朧青澀的感覺引起觀影人會心的微笑。可偏偏在此時,舊自行車斷鏈子了,沒法再帶著喜歡的女孩去找她爺爺。反而被鄰村的康康奚落,眼看著自己喜歡的女孩坐在人家的自行車上,那種失落、憤怒、怨恨一並發泄在舊自行車上。一生氣,凱武就把舊自行車推進了水庫。
自行車的更換如箭在弦,晚上凱武就纏著母親要買新的自行車。
父親從廣州寄來的兩輛帶變速的自行車,凱武心靈手巧,一會兒就裝配完畢,去找自己喜歡的女孩。
車子是新的,引來小夥伴的羨慕。但也受到鄰村康康的挑戰,自行車「雙脫把」,挑戰的代價就是輸的一方不能和城裡女孩蘇之之說話。從沒有試過雙脫把的兄弟倆,為了戰勝鄰村的康康,勤學苦練雙脫把技術。尤其是凱武,從早上到晚上,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以至於為了練車,忘記幫母親幹活,更顧不上身上摔破的傷疤。
為了練膽,躺進鄰家老人的壽材。
最終,凱武練成了雙脫把。在和鄰村男孩康康的比賽中戰勝了對手,那種興奮溢於言表。展開雙手雙脫把騎行在道路上,那種感覺就是像小鳥「飛」一樣。曾經的你我是否也曾雙拖把騎行在道路上,引來路人羨慕的目光?
電影中蘇之之的情商很高,這就是農村和城市的差別,她能在凱武和康康兩邊左右逢源。看到為康康畫畫的凱武一時難以接受,賭氣不理之之。作為哥哥的凱文其實也想學會雙脫把取悅之之,但終究未成。但畢竟是小孩子,凱武最後也原諒了之之,摘著她喜歡吃的蓮蓬,依依惜別,相約明年暑假再見。
電影里媽媽的責備,外婆的教訓以及母親拿著棍子想揍孩子,可又捨不得。這些都讓我依稀看到自己童年挨批評的樣子。同一片天空下,一樣的媽媽,一樣的恨鐵不成鋼,一樣的愛之深,責之切。兒時不明白的道理,只有自己當了爸爸媽媽後彷彿全都明白了,真的是養兒方知父母恩。
雖然是雙胞胎,但是兄弟兩個的脾氣性格相差很大。哥哥凱文懂事,雖然也頑皮但時常會想到家裡母親的艱辛,幫助干農活,體諒母親的不易,但他的性格脾氣較為軟弱。而不服輸、倔強的弟弟凱武卻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男孩。為了練好雙脫把,摸爬滾打永不服輸的勁頭很好演繹了他的性格。凱文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讀書肯定比凱武讀的好。學習的知識面也廣,電影中兄弟兩個在院子里乘涼,凱文講起牛郎織女星的天文知識頭頭是道。電影最後他自己也體會到:每個人的能力有限,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最重要,不要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較。可在現實生活里有多少人卻喜歡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去比較,結果永遠始終不會快樂。
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想笑,有時又難免落淚。這電影太真實了,在農村獨自操勞的母親就是那樣的辛苦,她身上就有我母親的身影。當年父親在外跑船,家庭前前後後的農活都是母親一個人照顧。不懂事的我還時不時和母親頂嘴反抗。那騎車少年的身上有著自己的影子,我是凱文還是凱武?我想我在凱文身上能找到更多我童年的影子。雖然年代不同,但農村的風土人情似乎和我們那個時代相似,引起我心裡更多的共鳴。
看著電影自己童年時光就會浮現在腦海,想念那時身邊的爺爺奶奶爸爸姑姑……那麼多人曾經在我的生命里,可現在卻一個一個的不見了?難免動容落淚話凄涼。
2020.2.1晨匆匆
C. 留守兒童電影
1.《念書的孩子》豆瓣評分:7.9
劇情簡介:影片將父母進城打工,病重的爺爺在家照顧年僅九歲的開開,並且與一條流浪狗相依為命的故事被搬上銀幕。影片朴實無華,雖然並沒有發生什麼引人深思的重大事件,但都是生動真實的事例。
事實上,該片反映的不僅僅是中國留守兒童的問題,它的價值正如一位美國博士所說,已經擴展到了洋留守的兒童及家長群體,能給所有相關群體以心靈的撫慰。這的確是一部很有公益性的電影。
2. 《天那邊》豆瓣評分:7.2
劇情簡介:一個進山支教的志願者,一群樸素的孩子,一個淳樸的老師——一些幾乎可以在這類電影中所找到的元素,我們都可以在《天那邊》這部電影中看到。許曉萌大學畢業和他的大學戀人江可可一起報名,志願去了山村支教。最初一切都是那麼新奇,讓人感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
3. 《留守孩子》豆瓣評分:8.5
劇情簡介:留守兒童問題一直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4. 《八十一枚金幣》豆瓣評分:8.0
劇情簡介:父母為了生活,為了更好的明天不得不去工作遠離家人在外打拚。所以小朋友只好與家中老人一起生活,變成為留守兒童。奶奶善良的謊言,稱小朋友攢夠八十一金幣,媽媽才回家。小朋友為了實現媽媽會回來的心願,決定攢金幣通過自己的撿廢品,礦泉水瓶賣給一位老爺爺後賺取金幣。情節峰迴路轉,穿插著收廢品的老爺爺直至後來老爺爺不顧自己生病身體每天都回來收小女孩的礦泉水瓶子。
D. 電影梗概|天籟童聲(又名希拉穆仁的炊煙)
手風琴基底的合唱共鳴與心靈啟蒙
嚴厲語文老師與文學之美的復雜情感
希拉穆仁炊煙升起時對遠方媽媽的思念
留守少年學習騎馬逐夢草原的夢想
同類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再見,我們的幼兒園》
一句話梗概:
貧民少年的尋親與逐夢之旅
三句話梗概:
生活在塞外草原的留守兒童格日勒和南迪一心盼望著媽媽能盡快回到身邊,於是偷了鄰居的手機,跑到秘密基地里試圖聯系媽媽。然而計劃失敗,被前來尋找手機的喬亞爸爸追趕後,躲到草原深處的一個大土坑裡。音樂老師和爺爺奶奶將他們接回家中,並為新年趕回老家過年的父母們准備了一台合唱晚會,孩子們渴望父母能留在身邊,鎮上大人們也開始積極想辦法,最終願望能實現嗎?
角色介紹
格日勒:9歲,留守兒童。圓墩墩的小臉,黑亮的眼睛,嗓音童真明亮,唱起歌來很有感染力。他富有正義感,但也有這個年齡孩子的活潑與好奇心。
南迪:9歲,留守兒童,格日勒的好朋友。胖嘟嘟的身材,濃眉大眼,善良,熱情,富有同情心。他很喜歡幫助別人。
喬亞:10歲。瘦高身材,小眼睛,小平頭,性格比較急躁。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父母親是鎮上的公務員。
班主任:50多歲,處於更年期。身材微胖,頭發捲曲短發,眼神凌厲,對孩子們非常嚴苛。
音樂老師:30多歲。面容姣好,聲音甜美,擅長手風琴演奏和唱歌。愛孩子,喜歡用音樂的方式啟發孩子們體驗到生命的感動與草原的美好。
三千字梗概
開場
9歲的蒙古族小男孩格日勒和爺爺奶奶生活在內蒙古希拉穆仁大草原上。格日勒自打出生就沒有見到自己的父親,母親外出尋找父親未果隨即留在城市裡打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媽媽常常在電話中哭泣起來,除去城市中的生活艱辛,最讓她記掛的就是遠在塞外的孩子。
10mins
格日勒常常幫助爺爺奶奶放羊,打掃,偶爾跟小夥伴們在操場上踢球嬉鬧。
在上學的年紀,他走好幾里地山路去鎮上求學,對於很少進城的格日勒來說,這是一趟新奇的旅途。
ACT-1
開心的是,格日勒的好朋友喬亞跟他在同一所學校就讀。不幸的是,他們遇到一位脾氣暴躁,要求嚴格的更年期女老師。開學的第一天,格日勒感受到老師嚴厲的眼神和認字書寫的困難。他上課時想上廁所卻不敢告訴老師,尿褲子遭到同學們的嘲弄。班主任訓斥了格日勒。
難寫的漢字讓格日勒頭痛無比,疲勞之下他竟然趴在課桌上睡著了,老師用粉筆頭將他砸醒,並站在教室後排接受體罰。格日勒和一同接受體罰的南迪趁著老師不備做鬼臉嬉戲打鬧,嬉鬧聲聲再次引來老師的粗暴批評,結果兩個孩子打鬧的更凶了,不小心抓破了格日勒的小手,血流不止。老師驚慌失措,趕緊帶著格日勒去就醫。
第一次來到醫院的格日勒緊張而興奮,忘記了小手的疼痛。老師仍在不斷指責他的淘氣,醫生在為格日勒包紮。老師借用醫生的電話通知格日勒的嘎查,聽到嘎查廣播後,爺爺奶奶趕緊來到醫院,爺爺看到格日勒的傷情,質問老師。奶奶卻擔心得罪老師,阻攔著脾氣火爆的爺爺。
ACT-2
修養幾日後,格日勒如常回到學校,大白紗布小手常常被同學們嘲笑,特別是又胖有壯的小霸王白潔總是帶頭欺負她,唯獨喬亞和南迪對他關心有加,想辦法保護他。上課鈴聲一響,學校里的孩子們猶如一群關在籠子里的百靈鳥。一邊聽講一邊按捺著焦躁貪玩的心。班主任講到拼音和漢字之美時總是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語氣溫和起來。但是總有一些大膽的淘氣包在桌洞下疊飛機,玩玩具,常常被老師飛來的書本砸中。格日勒緊張得護著受傷的耳朵。
音樂課是孩子們的最愛,外來支教的音樂老師常常一邊談手風琴,一邊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孩子們初嘗音樂的快樂,稚嫩的心靈獲得片刻的喘息。班主任看到孩子們在音樂課上的自由,訓斥他們行為散漫,紀律混亂,並到校長辦公室告狀。年輕的音樂老師倍感尷尬而委屈。
ACT-3
音樂老師常常誇獎格日勒歌聲悅耳,安排他作為領唱。孩子們還學習了分聲部合唱,有時候甚至學習課本上沒有的流行歌曲,比如《又見炊煙升起》。校長幾次在音樂教室外觀望,也被孩子們純潔無瑕的童聲感染。
放假時,孩子們常常見到來自大城市的遊客,他們習慣了從遊客那裡獲得小恩小惠,給遊客們講述悲慘的家庭故事,成為暑假的主要任務。格日勒也因此獲得很多文具、衣物,甚至還有捐款。夜裡,他們去捉螢火蟲和蟈蟈,賣給旅遊商店的小販。每逢碰到深圳來的遊客,格日勒都會拿出媽媽的照片,詢問他們是否認識媽媽,並在心中深深的為母親感到驕傲。音樂老師常常去旅遊接待處表演,下馬酒歌和敬酒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們被老師的歌聲吸引,躲在不遠處圍觀,慢慢學會了很多好聽的蒙古族歌曲。
有一天,格日勒聽說喬亞家買了一部小靈通手機,於是請求南迪帶他一起去喬亞家裡玩耍。三人玩兒捉迷藏時,南迪將喬亞引得遠遠的,格日勒在家中四處翻找,並拿走了小靈通,他想給媽媽打電話請她回家。
ACT-4
回到家中的格日勒,折騰了半天也不會使用手機,焦急中等來氣喘吁吁的南迪。他們帶著手機來到秘密基地——一個河岸邊的大樹洞里。好不容易撥通了媽媽打工工廠的電話,卻被告知查無此人。 南迪也是一位留守兒童,他跑回家去跟爺爺奶奶要爸爸的電話號碼。丟失了手機的喬亞一家人,氣勢洶洶的來到格日勒家,逼問他的爺爺交出手機,正在激烈的爭執中,格日勒和南迪垂頭喪氣的回來了。 雙方家長嚴厲拷問,兩個孩子竟然一口否認偷了手機。他們始終未能與父母親成功通話,下定決心一定要留著手機。喬亞一家三口只好離去。
ACT-5
隨後,兩人總是神神秘秘的來到秘密基地,嘗試撥打電話,卻一直找不到爸媽。有時手機里會傳出英語來,兩個孩子被這奇怪的語言逗得哈哈大笑。突然,電話鈴響了,原來是喬亞爸爸到鎮上的通訊功商店用公用電話打來的找手機。兩個孩子嚇了一跳,接聽電話時,手機突然沒電了。難道這是媽媽打回來的電話?一個更大膽的念頭在他們心中醞釀,他們回家偷偷拿了一些錢後向鎮上走去。來到鎮上唯一的通訊商店,不巧的是,孩子們與喬亞爸爸撞個正著!格日勒和南迪嚇得撒腿就跑。音樂老師正在附近買東西,看到此情此景有所不解。喬亞急匆匆跟老師解釋了原因後,兩人一起追了過去。
兩個孩子再擁擠的集市中逃出眾人的追趕,奔向荒無人煙的草原。氣急敗壞的喬亞爸爸向警察報告了事情經過,音樂老師一直為二人求情,卻被喬亞爸爸拒絕。
ACT-6
夜幕降臨,格日勒和南迪在草原上迷路了,躲在一個土坑裡哭了起來。
夜裡,喬亞爸爸來跟格日勒和南迪的爺爺奶奶理論,訓斥他們偏袒孩子的行為。夜深了,孩子們遲遲沒有回來,爺爺奶奶們四處呼喊,尋找孩子的下落。音樂老師和更多牧民們都加入進來,喬亞的爸爸有些懊悔,也加入尋人的隊伍。
整整一夜,眾人無果而返。爺爺奶奶費盡周折聯繫到外出打工的孩子媽媽們,圍著草原高處的敖包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乾脆跪倒祭拜,請求蒼天保佑,說著話老淚縱橫。
天色暗淡,第一場冬雪洋洋灑灑,尋找孩子的大人們更加焦急,不懂事的小孩大聲詢問:他們是不是被狼吃掉了。孩子爸爸一個巴掌打過去,小孩痛哭起來。
這時候格日勒平時飼養的小狗突然跑過來旺旺直叫,爺爺趕緊跟著小狗,一路向東方走去。不知走了多少路,終於在一個土坑裡看到兩個有冷又累的孩子,眯著眼睛睡著了。
爺爺讓奶奶回去請求支援,自己跳下去緊緊抱著孩子們,為他們溫暖身體。
音樂老師和喬亞的爸爸一起來接孩子們回家。
「我想用手機找回媽媽」。
「我想請媽媽參加家長會」
孩子們的言語戳痛了老師的心。喬亞爸爸也不再追究兩個孩子的責任,要求他們不得再次偷東西。
ACT-7
得知孩子失蹤後,孩子媽媽們趕緊回到家鄉。她們看見勒勒車上的孩子,一把摟在懷中,孩子們痛哭起來,媽媽們也將所有的委屈與辛勞化作了眼淚。
新年快要到了,音樂老師正式組建了合唱團,孩子們天籟般的童聲飄盪在草原上空。
從祖國各地趕回來的父母們,聚集在學校禮堂中觀看孩子們的新年演出,開心之餘在孩子們的歌聲中流下百感交集的淚水。幸福的歌兒唱起來,歡快的節奏響起來,禮堂中孩子們和大人們一起,沉浸在短暫的快樂時光中。
格日勒抱著媽媽,擔心一不小心媽媽就會跑掉。「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夕陽有詩情,黃昏有畫意,詩情畫意雖然美麗,我心中卻只有你。」格日勒唱起最喜歡的歌。媽媽兩行熱淚流了下來。
最終,鎮政府成立了草原文創產品工廠,媽媽們在鎮上開心的工作,同時還能承擔起陪伴孩子們的職責。在國家的大支持下,鄉村逐漸振興,孩子們的合唱團終於走出草原,代表著鄉村走向了城市的大舞台。
End
E. 感恩媽媽的愛電影是多長時間
電影《媽媽的愛》21分鍾。
導演:冬楓。
主演:文靜,李凌,楊正琴,周昌雯。
地區/類型:內地/微電影。
上映時間:2015-03-04(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片長:21分鍾。
劇情介紹:
影片講述了一個留守女孩「盼弟」,父母生下她妹妹後就離家外出務工,留下奶奶和兩姐妹相依為命。盼弟生日的到來,遠方的父母答應盼弟今年要回來陪她過生日。
可是,父母臨時又因事難以脫身,盼弟的願望將再次落空,眼淚奪眶而出,盼弟最終是怎樣過的生日,她爸爸媽媽回來了嗎?據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我國14歲以下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以及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