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藍蛇傳說電影完整版

藍蛇傳說電影完整版

發布時間:2022-06-24 17:36:00

『壹』 中蠱是什麼

器皿中毒蟲竟食、最後剩下的集百毒於一身的至毒之毒蟲,這條毒蟲被用來作蠱種,它產下的卵將被用於下蠱。蠱女施蠱多是下在飯菜中,而且多放在第一塊食物上。下蠱有的是下蟲本身,有的下蟲糞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時不經食物也可施蠱。

下蠱者還需要將自身與蠱種在靈性上融為一體,這通過兩個生靈的信息交融來實現,祈禱和咒語是必不可少的,氣血的交融也不可或缺,比如,苗族女子會用自己的經血喂養蠱種。下蠱者與蠱種在靈性上融為一體之後,蠱種的後代就也會攜帶下蠱者的靈性信息,就會聽命於下蠱者的驅使。

(1)藍蛇傳說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先殺一隻大公雞,扔到山上,七天後去取。那時公雞肉已經沒有了。被蜈蚣,百腳,蠍子、毒蛇、螞蟻給吃光了。把雞骨架拿回家,晾乾,碾成粉,就成為蠱。中蠱的人根據下蠱的分量多少,少則兩周,多則三年,會突然死去。(下蠱就是對別人施巫術,使他聽受自己控制或者倒霉死亡)

凶惡的蠱,而且不畏火槍,最難除滅。它是一種無形的蟲靈,它能替人做事,最勤於衛生,大凡室內很乾凈的人家便認為是養金蠶的人家。

金蠶的製作方法是:選用蛇、蜈蚣等12種毒蟲,埋於十字路口,經49日(或另一個神秘日數)取出存於香爐中,成為金蠶。在信仰金蠶的人心目中,金蠶是有靈性的,既能使飼養者發財致富,但富起來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蠶虧欠多少,否則金蠶要求花錢買人給它吃,不然則作祟。

『貳』 藍蛇是什麼習俗

藍蛇或稱南蛇,是中國古時傳說中的蛇類,蛇頭有強烈的毒性,而其尾部則有解毒功能。在印度,也有關於藍蛇的傳說,相傳世界上最毒的蛇是印度藍蛇,據資料記載到目前為止,被該蛇咬過而存活的僅一人而已。但在人們心目中,雖然對蛇總還有幾分害怕,也難免有些神秘之感。

『叄』 什麼是蠱師

傳說放蠱是我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秘巫術;過去,在中國的南方鄉村中,曾經鬧得非常厲害,談蠱色變。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也儼然以為有其事;一部分的醫葯家,也以其為真,記下一些治蠱之法。

制蠱法:多於端午日制之,乘其陽氣極盛時以制葯,是以致人於病、死。又多用蛇、蠱、蜈蚣之屬來制,一觸便可殺生。

蠱之種類有十一種:蛇蠱、金蠶蠱、篾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

其餘有些特殊的,分說如下:

癲蠱:傳說多是壯族所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蠱:又謂之「放疳」、「放蜂」。據說,兩粵的人,多善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螞蟻、蟬、蚯蚓、蚰蠱、頭發等研末為粉,置於房內或箱內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為毒葯了。

泥鰍蠱:用竹葉和蠱葯放水中浸之,即變有毒的泥鰍。

石頭蠱:用隨便的石頭,施以蠱葯而成的。

篾片蠱:將竹片施以蠱葯後便成。

金蠶蠱:據說這種蠱不畏火槍,最難除滅;而且金蠶蠱還能以金銀等物嫁之別人。《嶺南衛生方》雲:制蠱之法,是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它們自相殘食,經年後,視其獨存的,便可為蠱害人。金蠶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攪痛,腫脹如瓮,七日流血而死。

據說,篾片蠱害人,是將竹篾一片,長約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過之,篾跳上行人腳腿,使人痛得很厲害。久而久之,篾又跳入膝蓋去,由是腳小如鶴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會一命嗚呼。

石頭蠱的害人:將石頭一塊,放在路上,結茅標為記,但不要給他人知道。行人過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內,初則硬實,三四月後,更能夠行動、鳴啼,人漸大便秘結而瘦弱,又能飛入兩手兩腳,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鰍蠱的害人:煮泥鰍與客吃,食罷,肚內似有泥鰍三五個在走動,有時沖上喉頭,有時走下肛門。如不知治,必死無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後,額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見邪鬼形,耳聞邪鬼聲、如犯大罪、如遇惡敵,有時便會產生自盡的念頭。

疳蠱的害人:將蛇蟲末放肉、菜、酒、飯內,給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著即入人身。入身後,葯末粘在腸臟之上,弄出肚脹、叫、痛、欲瀉、上下沖動的症狀來。

腫蠱的害人:壯族舊俗謂之放「腫「,中毒後,腹大、肚鳴、大便秘結,甚者,一耳常塞。

癲蠱的害人:取菌毒人後,人心昏、頭眩、笑罵無常,飲酒時,葯毒輒發,忿怒兇狠,儼如癲子。

陰蛇蠱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則吐瀉,然則肚脹、減食、口腥、額熱、面紅。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蠱行動翻轉作聲,大便秘結。加上癲腫葯,更是沒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蠱的害人:中毒的情況,與陰蛇蠱害人相似,但也有些異點。即腫起物,長二三寸,跳動,吃肉則止;蠱入則成形,或為蛇、或為肉鱉,在身內各處亂咬,頭也很痛,夜間更甚;又有外蛇隨風入毛孔來咬,內外交攻,真是無法求治。
——————————————————————————————
蠱毒的製作方法

殷墟甲骨文用觀物取象的思維方式已對蠱毒的製作,作了 象形的「圖示」,即在一「皿」形容器中放有多種毒蟲。後世 的造蠱之法,多與此相類似。綜合典籍及民間流傳的方法,蠱 毒的製作方法有下面幾種。

1.取諸毒蟲密閉於容器中,讓它們當中的一個把其餘的 都吃掉,然後,就把活著的這個蟲稱為蠱,並從它身上提取毒 素 如《隋書•地理志》謂:「其法以五月五日聚百種蟲,大 者至蛇,小者至虱,合置器中,令自相啖,餘一種存者留之, 蛇則曰蛇蠱,虱則曰虱蠱,行以殺人,因食入人腹內,食其五 臟,死則其產移入蠱主之家。」《本草綱目》「蟲部四」李時珍 集解引唐代的陳藏器原話說:「……取百蟲入瓮中,經年開之, 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此名為蠱。」宋代的鄭樵《通志》也記 載說:「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 同一時代的嚴用和《濟生方》中也記載說:「經書所載蠱毒有 數種,廣中山間人造作之,以蟲蛇之類,用器皿盛貯,聽其互 相食啖,有一物獨存者,則謂之蠱。」宋以後的史載,凡記載 有蠱毒的,多襲用了此說,如明代的樓英在《醫學綱目》中所 謂「兩廣山間人以蛇虺、蜈蚣、蜒蚰、蝦蟆等百蟲,同器蓄 之,使其自相食啖,勝者為靈以祀之,取其毒雜以菜果飲食之 類以害人妄意要福,以圖富貴,人或中之,證狀萬端,或年歲 間人多死」。及在《赤雅》卷下所記壯婦畜蠱的情形和宕�?陸次雲《峒溪纖志》所記仲苗遺蠱的情形。 金蠶蠱術在宋代尤為盛行。宋蔡絛說:「金蠶毒始蜀中, 近及湖廣閩粵浸多。」 ① 清張泓《滇南新語》也雲:「蜀中多畜 蠱毒,以金蠶為最,能戕人之生,攝其魂而役以盜財帛,富而 遣之,謂之嫁金蠶。」傳說金蠶蠱形狀像蠶,通體金色燦爛。 唐代人認為金蠶蠱「屈如指環,食故緋錦,如蠶之食葉」,故 又稱之為「食錦蟲」 ② 。

●個案33 金蠶蠱的製作方法: 用12種有毒動物如蛇、蜈蚣等埋在十字路口,經過49天 以後取出來,貯在香爐內,這就是金蠶蠱。據說這種蠱養成之 日,不畏火槍,最難除滅。福建的龍溪縣有這樣的傳說,金蠶 是一種無形的東西,它能替人做事,譬如你要插秧,你先插一 根給它看,它便把整畝的秧插好。它勤於灑掃,養金蠶的人屋 子是很乾凈的,你一進家門,用腳在門檻上一踢,回頭看見門 檻上的沙土忽然沒有了,你便可知道這家養著金蠶蠱。據當地 的傳說,金蠶蠱喜吃人,若干年定要吃一個人。年終歲暮時, 主人須和它算賬,若有盈餘便須買人給它吃,因此算賬時,主 人打破一個碗要說打破20個,對它說無息虧本,明年再買人 飼它。而南靖人的說法,則與此大同小異,他們把養金蠶說成 養挑生,金蠶蠱一般放在尿缸邊或沒人到的地方,不要讓人知 道,否則便要敗露,招致殺身之禍。金蠶能變形,有時形如一 條蛇,或是一隻蛙,或是一個屋上地下到處跳走的穿紅褲的一 尺來高的小孩。養金蠶的人家,很少疾病,養牲畜易長大,沒 有死亡之患,而且能聚財暴富。每年年底,主人要在門後和金 蠶算賬,說今年打破了碗匙若干,虧本很多,若你說今年得 利,家中的人就漸漸死亡,養金蠶的人都沒有好結果,這叫做 「金蠶食尾」。遇到這種情況人們就要及時嫁金蠶了,其做法是 以布包一包,內放銀子、花粉和香灰(即金蠶蠱)放在交叉路 口上,見銀眼開者自然拾去,誤取了銀包的,金蠶蠱則會跟了 他去 (惠西城:《中國民俗大觀》,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 1989年)。■
●個案34 壯族蛇蠱的製作方法: 選擇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到野外捕捉老鼠、蝴蝶、蜥 蜴、蠍子、蜈蚣、毒蜂(由山上樹林間的毒菌經雨淋後腐爛而 化為巨蜂,全身黑色,嘴很尖,有3厘米長)、馬蜂(在樹上 築巢的那種)、藍蛇、白花蛇、青蛇(毒蛇之一種,青色,經 常在青草中或樹上居住,又叫竹葉青)、吹風蛇(毒蛇之一種, 身有黑斑,頭呈三角形,又稱眼鏡蛇)、金環蛇(俗稱金包鐵, 身上有黃黑兩色環斑相間)等許多有毒動物(而明張介賓的 《景岳全書》則說,僅取3種毒物便足夠:「世傳廣粵深山之人 於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蝦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食, 俟一物獨存者則以為蠱,又謂之挑生蠱」),均放在一個陶罐 內,讓它們互相咬打,吞食,直到剩下最後一個活的為止,把 最後剩下的這個活動物悶死,曬干,外加毒菌、曼陀羅花等植 物及自己的頭發,研成粉末,製成蠱葯。如果最後剩下來的活 動物是蛇,就叫蛇蠱,以此類推,有蝴蝶蠱、鼠蠱、蜂蠱、蠍 子蠱、蜈蚣蠱、蜥蜴蠱等。把這些蠱葯粉貯存在一個大碗里, 平時放置在飼養者的床頭底下,飼養者也須於農歷每個月的初 九晚上夜深人靜後,在床頭點一支香插在大碗里(或用一個盛 米的竹筒插香在裡面),然後面對蠱碗叩頭作拜,且微閉雙目, 口念咒語: 告訴你聽呀阿公,雙膝下跪向你拜, 恭敬之心時時有,他日有難請相助。 如是,反復念三次。月月如此,不得有誤,以示誠心。蠱成之 日,取之以害人,十分可怕 (根據筆者在廣西武鳴縣、馬山縣 一帶所作的田野調查筆記,時間為1989~1992年)■

●個案35 普米族制蠱的方法: 將蛇、蜂、蝴蝶等,均放在一個陶罐內,任其互相蠶食, 最後剩下什麼,就以它製成蠱葯,有蛇蠱、蜂蠱、 蝴蝶蠱等, 取之施人則令人下瀉、腹痛,最後死去 (宋兆麟:《巫與巫 術》,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231頁)。■
●個案36 僳僳族制蠱的方法: 於每年的端午節日去野外捕捉毒蟲百蟲,置舊陶器中,讓 這些小蟲子自相殘殺,最後剩下來的一個即可拿來飼養。飼養 者將死去的毒蟲丟棄,將所養之物置於陶器皿中,並以五色線 繞紅布蓋好罐口,每天以主人的唾沫飼養它,經年余後,便成 了蠱 (《雲南僳僳族及貢山福貢社會調查報告》,西南民族學院 圖書館,1986年編,鉛印本)。■

在雲南的金沙江畔的部分少數民族及漢族地區,也到處流 傳有一些養蠱的傳說:

●個案37 雲南金沙江畔制蠱的方法: 他們對於養蠱的心情是十分的虔誠,據說,在養蠱之前, 要把正廳打掃得乾乾凈凈,所有家人,都要凈身吃素,跪在祖 宗神位前向鬼神禱告之後在正廳中央,挖一個大坑�癲匾桓?口小腹大的大瓮缸下去。等到農歷五月初五那天,就到野外里 任意捉12種爬蟲回來,一般是毒蛇、鱔魚、蜈蚣、青蛙、蜥 蜴、蚯蚓、大綠毛蟲、螳螂……但要注意會飛的動物不能要, 四腳會跑的動物也不要,只要一些有毒的爬蟲,而且一定要在 端午節的那天捉回來,否則養不成蠱。把這12種爬蟲放入瓮 內以後,主人家所有大小,要早晚各一次向鬼神禱告,而且在 禱告時,絕不可讓外人知道。要是讓外人知道了,自己養的 蠱,就會被巫師用妖法收去,為巫師使用,養蠱的人家就會全 家死盡,即使不被巫師收去,成蠱以後,就立即加害主人。一 年之中,那許多毒蟲在瓮缸之中互相吞噬,毒多的吃毒少的, 強大的吃弱小的,最後只剩下一隻,這只毒蟲在吞了其他毒蟲 之後,自己也就改變了形態和顏色。傳說這里養的蠱主要有兩 種:一種是龍蠱,形態與龍相似,大約是毒蛇、蜈蚣等長爬蟲 所變成的;一種是麒麟蠱,形態與麒麟相似,大約是青蛙、蜥 蜴等短體爬蟲所變成 (惠西城:《中國民俗大觀》,廣州:廣東 旅遊出版社,1989年)■
●個案38 四川彝族蠱毒的製作方法: 四川彝族傳說中蛇蠱的製法,是把烏梢蛇倒吊在樹上,用 細棍撣,任其擺動,下面用9個土碗重疊接起,蛇口裡流出弦 涎、泡沫和血水入碗中,取滲透到第9個碗的毒液晾乾為末備 用。放在冷飯、冷水、冷煙桿或酒里給別人吃。一旦吃入蛇蠱 後,兩天即感腹脹,繼而腹隱痛(此時表明小蛇已初步形成), 兩月後腹痛劇(表明許多小蛇已長大,咬人吸血為生,半年後 可長到筷子粗、五六寸長,可把人的肝吃完),吃了雞蛋後痛 減(表明小蛇不再咬人的腸子,而是在吃蛋,故痛減)。病人 特別想吃青菜,吃不得飯,劇烈嘔吐,吃了酸、冷、豆告水、 炒麵、雞肉、母豬肉、綿羊肉後,腹痛、腹脹、嘔吐更劇,人體消瘦,臉色變黃,神差、脈慢、體溫低,大便時干時瀉,血 水不治者,半年內可死亡,也有拖至一年多才死的。 螞蟥蠱的製法是殺一隻雞,剖開放在螞蟥最多的地方,螞 蟥就會自動集中在雞身上來(身扁而黑黃色者為佳),然後把 螞蟥曬干研末備用,放在冷水、冷飯、冷煙桿、冷酒中給人 吃。也有人傳說,螞蟥末里還要加血烏、雞蛋殼、人耳屎。意 思是螞蟥源於血烏根部,而有相輔相成之功;雞蛋殼因含酸 鈣,可制約減緩血烏毒;人耳屎則主要是增強毒性。一旦吃進 螞蟥蠱後,7天內就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有弦稀,或血樣 便,嘔吐,吃進酸、冷、豆告水、雞肉、母豬肉、綿羊肉、炒 面後,腹脹、腹痛、嘔吐更劇,症同蛇蠱。三四十天後,人 瘦、神差、口乾,三四年後可死人,病程可達10年。牛皮蠱 的製法,傳說一是以干牛皮用水泡爛,待生蛆後,把蛆曬干研 末備用;二是切下牛身上幾個旋毛部位的皮子深埋土中,待腐 爛後取出曬干研末而成。放在冷食中給人吃。吃進牛皮蠱後, 嘔吐白泡,腹脹、腹痛、瀉弦血。嚴重的兩月內可死,病程可 達10年左右。 ■
————————————————————————————————
中毒後的辨認之法
蠱或有形或無形,中毒極易,但辨認之法,是應該萬分注意的。中毒後的辨認之法:(1)以生黃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聞腥臭,是中毒。(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是中毒。(3)插銀針於一已熟的鴨蛋內,含入口內,一小時後取出視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蠱毒非常厲害,能使人惹病喪生,雖有方法醫治,也不應輕易去嘗試。據說預防之法有:(1)凡房屋整潔,無灰塵珠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2)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3)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有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連累,當然不敢下蠱。(4)大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干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縱入蠱家,也可免害。(5)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
解除毒蠱的方法,最普通的,是用雄黃、蒜子、菖蒲三味用開水吞服,使之瀉去惡毒。金蠶,最畏頭嘴似鼠,身有刺毛似蚝豬箭的刺蝟,故刺蝟是專治金蠶蠱的特殊葯品。其他如蜈蚣、蚯蚓,每每也可以治蠱。



病名。
①泛指由蟲毒結聚,絡脈瘀滯而致脹滿、積塊的疾患。《赤水玄珠·蟲蠱》:「蠱以三蟲為首。」「彼蠱證者,中實有物,積聚已久,濕熱生蟲。」《證治匯補》卷六:「脹滿既久,氣血結聚不能釋散,俗名曰蠱。」參見蟲臌條。
②少腹熱痛,溺白濁的病證。《素問·玉機真藏論》:「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
③指房事過度成疾。見《左傳·昭公元年》:「晉候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蠱。」「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在《周易》,婦惑男,風落山謂之蠱。」
④古代用毒蟲所制的一種毒葯。《諸病源候論·蠱毒候》:「多取蟲蛇之類,以器皿盛貯,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獨在者,即謂之為蠱,便能變惑,隨逐酒食,為人患禍。」

『肆』 藍蛇好還是黑血普好

藍蛇好。
藍蛇是綠蟒蛇的藍化變異體,是世界上非常罕見的變異物種,成年藍蛇價值50萬玩左右,有市無價。在中國古時傳說中佔有不低的地位,據說其蛇頭有強烈的毒性,而期部則有解毒功能。而且有很高的葯用價值。

『伍』 藍血蛇介紹

藍蛇,也叫藍血蛇,是綠樹蟒藍色變異的一種,屬於綠樹蟒的變異,無毒,藍蛇這個地球上非常罕見的一種變異蛇, 成年藍蛇售價接近50萬美元,約合350萬人民幣,而且是有價無市,即使有錢也買不到,絕對算的上是世界上最貴的蛇。分布在印尼、新幾內亞及澳洲的雨林,藍蛇蛇身上密布藍斑點,而且每次褪皮後藍斑點都有增多和擴大,非常漂亮、非常詭異。

『陸』 藍蛇的典故

藍蛇的典故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亦有敘述。在文獻中藍蛇出自梧州陳家洞,其頭部有劇毒,尾部能解毒。當時的南方人會以藍蛇之首合成毒葯,並稱為「藍葯」,毒性極猛,服葯者須臾即死。

但只要立即吃下藍蛇的尾巴,便可以解除毒害。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為圖騰的氏很普遍。據摩爾根《古代社會》中的記載,在美洲印第安人裡面,就有9個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響尾蛇作為氏族的圖騰。

藍蛇或稱南蛇,是中國古時傳說中的蛇類,蛇頭有強烈的毒性,而其尾部則有解毒功能。藍蛇在文獻中藍蛇出自梧州陳家洞,其頭部有劇毒,尾部能解毒。但只要立即吃下藍蛇的尾巴,便可以解除毒害。

(6)藍蛇傳說電影完整版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是最早認識和利用蛇類資源的民族,早在2000年前的中國醫葯學著作《神農百草》就記載了部分蛇類產品的葯用功效,《本草綱目》(李時珍,明代)記載的葯用蛇類達十餘種。中國民族樂器中使用蟒皮的除二胡外,還有三弦、手鼓等。

二胡的歷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三弦和手鼓的歷史也可追溯到500年以前。在蛇類資源利用上,不單單是中國的蛇類資源利用歷史悠久和需求巨大,而且其他一些國家對蛇類資源也有著相當大的利用量。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是蛇類出口大國之一,這也從另一方面影響著中國蛇類野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柒』 藍蛇的簡介

藍蛇或稱南蛇,是中國古時傳說中的蛇類,蛇頭有強烈的毒性,而其尾部則有解毒功能。
藍蛇在文獻中藍蛇出自梧州陳家洞,其頭部有劇毒,尾部能解毒
但只要立即吃下藍蛇的尾巴,便可以解除毒害。

『捌』 藍蛇真的有蛇首有毒,蛇尾解毒的說法嗎,有什麼科學依據

我國是一個極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大國,在這些文化中也融合著各種各樣傳說異聞,藍蛇的傳說便是在其中比較小眾的一個。據傳說,藍蛇棲息在梧州陳家洞地區,藍蛇行動詭秘,身體和其他毒蛇有著本質的區別,通體為藍色,小蛇長三寸左右,大蛇可以長到四丈左右,最令人驚奇的是,它除了有著毒牙和毒腺以外,在它的頭頂部的皮膚上還有劇毒,觸之即死,一擊斃命。

『玖』 藍色的蛇叫什麼蛇有圖!

藍蛇或稱南蛇,是中國古時傳說中的蛇類,蛇頭有強烈的毒性,而其尾部則有解毒功能。典故:藍蛇的典故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太平廣記》亦有敘述。

在文獻中藍蛇出自梧州陳家洞,其頭部有劇毒,尾部能解毒。當時的南方人會以藍蛇之首合成毒葯,並稱為「藍葯」,毒性極猛,服葯者須臾即死。但只要立即吃下藍蛇的尾巴,便可以解除毒害。

閱讀全文

與藍蛇傳說電影完整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操盤手微電影下載安裝 瀏覽:188
成都電影免費門票時間表 瀏覽:258
深水區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320
電影戰爭之花 瀏覽:182
壽命發到手機上電影 瀏覽:393
農村題材微電影 瀏覽:449
電影槍戰片二戰 瀏覽:291
秋霞電影網移到哪裡了2019 瀏覽:466
電影最火免費 瀏覽:939
中國電影人物票房 瀏覽:295
武藤蘭電影哪裡下載 瀏覽:686
父子情完整版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232
金錢韓國戰爭電影 瀏覽:665
小學生微電影蛻變 瀏覽:402
金剛2005電影高清免費 瀏覽:126
颶風復仇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77
蜘蛛俠2電影免費國語西瓜影 瀏覽:409
二戰電影工兵 瀏覽:297
電影天堂用戶名注冊 瀏覽:361
一個戰爭電影一個軍醫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