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響樂在中國如何發展
從無到有的根本轉變
1949年建國時,各行各業都開始從百廢待興的狀態中恢復和發展起來,作為音樂文化中高品位代表的交響樂,同樣受到了新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特殊重視,建國不久,一些後來在中國交響樂發展史上起到過重要作用的樂團先後成立,如北京的中央樂團和中央廣播交響樂團分別於1953年和1956年成立,再加上1953年正式成立的新影樂團以及由老區中央管弦樂團演化而來的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等,組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首都交響樂演奏陣容。而在上海,除了早在1879年就已成立的上海交響樂團(1956年正式命名)外,上海電影樂團、上海廣播樂團等,也都在上世紀50年代中陸續成立,與此同時,在祖國南方的廣州,也於1957年成立了當時的廣州樂團(現廣州交響樂團的前身),上世紀70年代後,北京市也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樂團——北京交響樂團。這些交響樂團的成立,為新中國交響樂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做出了極其有益的貢獻。
新中國創建後,隨著國家建設的高潮迭起,各個交響樂團都在自身的范圍內發揮了重要作用。那個時期,交響樂團的專業起點低,演奏員的水平參差不齊,樂器的質量也很一般,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老一輩音樂家們本著艱苦奮斗、刻苦學習、勇於實踐的精神,在很短的時間里就使我國的交響樂演奏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而當時以前蘇聯為首的部分音樂發達國家所派來的援華專家,亦對我國交響樂演奏整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紀50年代,國家為了加快培養交響樂方面的藝術人才,先後選派了若干批優秀音樂家赴前蘇聯以及前東德等國家留學,用以強化優秀音樂人才的專業素質。這其中,李德倫於1953年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黃曉同於1956年赴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韓中傑於1957年赴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學習,鄭小瑛於1960年赴莫斯科音樂學院學習,袁方於1956年入柏林高等音樂學校學習,這些指揮家學成回國後,迅速成為中國各主要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並很快發揮出了他們各自的重要作用。而除指揮家外,亦有許多其他方面的演奏人才分期分批公派出國留學,他們學成回國後也立即成為國內各大交響樂團中的業務骨幹。
深入實踐與提高的有益步驟
新中國交響樂事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廣泛的藝術交流和深入的藝術實踐,當時一批批國外援華專家,以他們的辛勤努力,將世界先進的技術理念和藝術經驗傳授給年輕的中國音樂家,為剛成立不久的各個國家級樂團打下了交響樂演奏的基礎,並在這種基礎上逐漸發展和建立起系統化的演奏體系。以中央樂團為例,上世紀50年代,這個樂團曾在前東德著名指揮家戈斯林教授的指導下接受東歐學派的嚴格訓練,這段時期樂團掌握了一大批歐洲古典和浪漫樂派的經典作品。上世紀70年代末,指揮大師小澤征爾又給中央樂團帶來了全新的藝術氣息,他那嚴謹熱情的指揮風格和高精尖的指揮技術,使中央樂團的音樂家看到了當時世界先進的交響樂演奏技術並感受到了全新的藝術表現理念。進入80年代後,中央樂團又在美國指揮家大衛·吉爾伯特的一段集中訓練下獲得了新的提高,這期間,他們開始接觸到更加廣泛的曲目,其中包括巴托克、科普蘭、斯特拉文斯基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這三位只是無數外國專家中的最有代表性的)。正是因為有了嚴格系統的專業訓練和不斷的藝術交流,中央樂團在上世紀的數十年中,一直以國內最高水平的演奏而活躍在交響樂藝術的領域中,當時它舉辦的星期音樂會吸引了大批音樂愛好者,而作為國家樂團的代表,它亦在幾十年中陸續出訪過美、日、韓以及歐洲各國。
創作的碩果成為交響樂事業發展的催化劑
新中國交響樂事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各地交響樂團的誕生以及演奏水平的提高上,而交響樂創作上的累累碩果業已成為這項事業發展的催化劑。建國後成立的「國」字型大小交響樂團,在經過若干年的技術訓練和演出實踐後,已經能夠將莫扎特、貝多芬、德沃夏克等歐洲古典及浪漫作曲家的經典作品系統完整地演奏下來,這就使其具備了演奏創作作品的技術實力和經驗。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專業作曲家的作品開始頻繁出現在各大樂團的節目單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李煥之的《春節組曲》,馬思聰的交響組曲《山林之歌》、《第二交響曲》,施詠康的交響詩《黃鶴的故事》,辛滬光的交響詩《嘎達梅林》,丁善德的《長征交響曲》,何占豪、陳鋼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羅忠鎔的第一、二交響曲,《十三陵水庫落成典禮序曲》,瞿維的交響詩《人民英雄紀念碑》,陳培勛的《第二交響曲》(清明祭),朱踐耳的《節日序曲》,王西麟的交響套曲《雲南音詩》呂其明的管弦樂《紅旗頌》等。「文革」期間雖然作品很少,但卻出現了日後被奉為經典的交響音樂《沙家浜》、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以及鋼琴協奏曲《黃河》。改革開放後直至近代,交響樂的創作更是欣欣向榮,一批批傑出的青年作曲家脫穎而出,他們的創作大膽新穎,很多優秀作品已接近和達到世界水平,如陳怡的管弦樂《多耶》,陳其鋼的大提琴協奏曲《逝去的時光》,郭文景的笛子協奏曲《愁空山》,瞿小松的交響組曲《山與土風》,劉湲的管弦樂《土樓回響》等。還有一批老當益壯的前輩作曲家,更是寫出了他們的時代絕筆,如朱踐耳的全套十部交響曲,羅忠鎔的《暗香》,杜鳴心的鋼琴協奏曲《春之采》等。
新時期的轉型帶來的巨變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交響樂事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交響樂藝術領域也吹響了改革的號角。1996年,原中央樂團被改編為中國交響樂團,2000年,中國愛樂樂團又在原中央廣播交響樂團的基本建制上,通過廣泛的社會招聘而組建起來。隨後,深圳、廣州、青島、廈門等地,都先後完善和創建了新型的大編制交響樂團,這些交響樂團(包括中國愛樂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都在努力追尋一個新的目標,那就是交響樂團的職業化,將原來由國家統管的專業化樂團改成國家與贊助團體共同參管的職業化樂團,樂團在形式上借鑒西方標准職業化樂團的模式,採用藝術總監管理制和業務人員聘用制,創建音樂會演出季,努力使藝術水準得到全面的提高。十幾年的時間里,中國各職業交響樂團的演奏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很多樂團的演出季完整、突出而富有特色,這其中,中國愛樂樂團的業績最顯著,他們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完成了中國交響樂演奏藝術的巨大跨越,幾次高水平的世界巡演,在國際上展示了中國新一代音樂家的獨特風采。而中國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廈門愛樂樂團,也分別在各自的出訪演出中為祖國爭得了光彩。
如今,祖國神州大地上已經誕生了17個職業化交響樂團,這個數字若比起音樂發達國家還差得很遠,但對我們來說,它已經很有吸引力了。然而,中國職業化交響樂團的發展仍有著很多不足之處,每個樂團的固定聽眾群體還尚未完全成形,而自身建設中又存在著許多方面的弊病和缺憾,最重要的是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牢固而寬泛的音樂藝術氛圍與環境,這一切都有待我們在今後的發展中不斷去認識、提高和完善。
2. 2007年上海交響樂團維也納金色大廳交行之夜專場音樂會中演奏的美國著名故事片的電影主題音樂叫什麼
給你個網址,這里有從1954年一直到2007年的維也納新年演奏會的壓縮包
http://www.verycd.com/topics/82820/
但是,你問的這首曲子,我也不知道
3. 侯潤宇的個人經歷
1981年10月,經選拔,他獲得獎學金前往聯邦德國科隆音樂學院留學,師從沃爾克·瓦恩海姆(Volker Wangen Heim)教授和娣妮·威爾茲(Tiny Wirtz)教授深造,分別攻讀指揮和鋼琴專業。
1984年2月,侯潤宇以優異成績通過了科隆音樂學院的「藝術家考試」,此後,他又在法蘭克福歌劇院隨音樂總監米歇爾·基倫(Michael Gielen)實習。
留學期間,他曾於1983年獲科隆市瓦格納協會頒發的獎學金,在拜羅伊特市參加瓦格納歌劇節,同時,隨著名指揮家索爾蒂(George Solti)學習,同年8月在奧地利薩爾茨堡莫扎特音樂學院參加著名鋼琴家韋森貝格領導的大師班。
1985年5月,他在德國科布倫茨參加由萊茵管弦樂團舉辦的第一屆國際指揮工作周,並指揮該樂團舉行音樂會。 1985年11月,侯潤宇結束學業回國,任上海交響樂團副團長,上海交響樂團副總監,常任指揮、首席指揮。
1987年2月侯潤宇在香港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出,盛獲贊譽。他曾擔任中國中央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中國電影樂團、上海歌劇院及香港管弦樂團客席指揮,並在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士、西班牙、奧地利、南斯拉夫、瑞典、比利時、日本及美國指揮。
1990年侯潤宇作為上海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率團訪問美國,在美國巡迴演出16場,其中尤其是在舉世聞名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成功演出,深獲好評。
1992年,侯潤宇隨上海交響樂團訪歐,在著名的萊比錫格萬德豪斯音樂廳成功地舉行了音樂會。
近年來,他曾任德國西南廣播樂團、紐倫堡交響樂團、匈牙利交響樂團、以及比利時列日交響樂團客席指揮。自1987年起,侯潤宇被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入世界名人錄,1988年被接收為德國科隆「瓦格納」協會名譽會員。
2002年9月任廈門市音樂學校校長,同年被聘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
2004年9月被任命為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2005年7月被聘為上海愛樂樂團副音樂總監和常任指揮。
4. 費城交響樂團2008上海音樂會上,郎朗加演的曲目什麼
很羨慕樓主,能見識到朗朗的演出。
我同樣去聽了費城交響樂的,不過是6月8號那場。
其實朗朗的那個,不過是甜點,真正的大部頭是肖斯塔科維奇的五號。
怎麼樣??過癮不?
5. 問問 2010.9.10倫敦交響樂團上海音樂會的幾首曲目名稱
第一首是蕭邦的夜曲,第二首曲目不知道
6. 09年中國會有久石讓的音樂會么,即使本人不回來,只要是他的音樂。求大神幫助
據說是有中國巡迴音樂會 因為本人由於經濟原因看不了 所以沒太留意 不過還是看見了不少貼 北京的是有的 我都聽說了 好像要1200來著一張票 像我這種學生階級是不能腐敗的了! 不是道會有視屏不! 以下摘自 天文在線 討論區 自2008年1月在北京保利劇院成功首演以來,《千與千尋――久石讓-宮崎駿動漫原聲視聽大型交響音樂會》就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創造了場場一票難求的票房神話。出品和主辦單位北京天利時代國際演出策劃有限公司已經先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長沙、武漢、天津等大城市演出了二十多場,將宮崎駿的代表作品中最為大家喜愛、最優美動聽、最令人感動的經典音樂呈現給熱愛宮崎駿久石讓的影迷和樂迷,屆時,《天空之城》、《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風之谷》、《貓的報恩》、《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幽靈公主》、《再見,螢火蟲》以及宮崎駿的最新力作《懸崖上的金魚姬》中的一幅幅精彩畫面伴隨著溫馨、浪漫而又大氣磅礴的交響音樂的震撼效果迎面撲來,對於喜愛「宮崎駿電影配樂」的觀眾來說,無疑是一次視覺和聽覺的絕佳享受。 出品方應國內眾多喜愛宮崎峻動畫的樂迷們的強烈要求,於2009年正式啟動了《千與千尋――久石讓-宮崎駿動漫原聲視聽大型交響音樂會》的全國巡演。除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長沙等地再次加演以外,還安排了在成都、重慶、南京、青島、濟南、沈陽、哈爾濱、中山、西安、貴陽、鄭州、蘇州、南寧、福州、廈門、珠海、佛山等地的巡迴演出,以滿足全國各地宮崎峻和久石讓的樂迷們。在以往的演出過程中,出品方只選出了八部電影配樂。為了讓音樂會更加完美,讓宮崎駿迷在一夜之間將經典影片的精彩配樂一網打盡。特意從2009年9月6日在南京人們大會堂的演出開始以及以後的所有演出中加入了《再見,螢火蟲》以及宮崎駿的最新力作《懸崖上的金魚姬》的原聲音樂。十部最經典的電影,十首氣勢磅礴的交響組曲,七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八十人的交響樂隊,超大屏幕精彩電影畫面的的視覺享受。一次絕對超值的視聽盛宴。 時間:2009年9月6日19:30地點:南京人民大會堂曲目:《天空之城》、《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風之谷》、《貓的報恩》、《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幽靈公主》《世界的約定》、《青春永駐》、《再見,螢火蟲》、《懸崖上的金魚姬》。 指揮:范燾(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常任指揮) 演奏:上海愛樂樂團演出 票價:80 180 280 380 480vip 699套票(380×2) 《千與千尋――久石讓 宮崎駿動漫視聽大型交響音樂會》開啟巡演之旅久石讓:被譽為「東方威廉姆斯」的日本電影配樂大師 宮崎駿:日本動畫電影的領軍人物 十部最經典的電影,十首氣勢磅礴的交響組曲,七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八十人的交響樂隊,超大屏幕精彩電影畫面的的視覺享受絕對超值的視聽盛宴 視聽音樂會精彩看點: 一、音樂完整:久石讓在電影中根據劇情所做的配樂,有時僅僅只是幾個樂句,不能形成完整的段落,此次編配把散落在電影里的主題音樂和樂句整合編配成一首首完整的交響組曲,就像把棵棵珍珠穿成一條美麗的項鏈,更加絢麗奪目! 二、配器豐富:八十位演奏家組成的超大的演出陣容,完美的演繹了音樂會不同情趣的豐富內容,木管樂器的輕柔,歡快與俏皮,弦樂器的優美、哀怨和急速的緊張,銅管樂器的雄渾與壯麗,將每一首樂曲都表現的多姿多彩!當《天空之城》里的空中城堡出現在大屏幕時,交響樂團百樂齊鳴,與畫面完美的結合震撼了每一位現場的觀眾。 三、音畫俱佳:《天空之城》中的愛爾蘭民謠;天真、充滿童趣的《龍貓》音樂;《小魔女宅急便》中糅合吹管樂與美國鄉村音樂的民謠風格;極具日本傳統音樂的《幽靈公主》;音樂色彩斑斕又不失大和民族的特色的《千與千尋》……經過交響樂團的演繹,彌散著時代的空靈與神秘。精彩的電影畫面讓你重溫一個個曲折的故事,震撼心靈的優美音樂把你的思緒帶入一個浪漫且充滿夢幻色彩的童話世界。 四、輕松易懂:這場音樂會每次演出都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通過音樂和畫面的結合,使得大家重溫了八部經典,通過精心剪輯的精彩畫面,加深了觀眾對片中音樂的理解,有位年輕的觀眾說:她是第一次現場聽交響音樂會,還生怕自己聽不懂,沒想到不但完全聽懂了,而且一下子喜歡上了交響樂。 五、歌曲動聽:《天空之城》《千與千尋主題歌》《世界的約定》《青春永駐》《幻化成風》《幽靈公主》溫馨感人 與動漫電影里的氣勢宏大的交響配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首溫馨感人的歌曲《天空之城》《千與千尋主題歌》《世界的約定》《青春永駐》《幽靈公主主題歌》《幻化成風》。音樂會還特別邀請了專業歌手為現場觀眾深情演繹熟悉的經典歌曲。重溫影片里的浪漫情結。 唉。。。 九月的 以上摘自 網路問問 久石讓中國三地音樂會即將於12月召開!這場巡迴演出將在上海、北京、香港三地舉行,演奏曲目包括眾人耳熟能詳的《幽靈公主》、《千與千尋》、《風之谷》等等。上海地區音樂會召開的時間為12月15、16號,地點為上海大戲院。指揮、鋼琴獨奏:久石讓,樂團:上海交響樂團。 演出曲目包括: .Princess Mononoke 幽靈公主 .Last Summer~from spirited away 千與千尋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wind 風之谷 .Symphonic Variation of Howl's Theme 哈爾的移動城堡 .My neighbor, TOTORO 龍貓 .Kids Return 野孩子的天空 .Summer 菊次郎的夏天 .HANA-BI 花火 .Asian Dream Song 「Asian X.T.C.」久石讓06年10月4日最新專輯選曲 .A Chinese Tall Story 《情顛大聖》 .The Post Modern Life of my aunt 許鞍華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Welcome to Dongmakgol 韓國電影《歡迎來到東莫村》 .Asian X.T.C. 我想你這時候一定很亂吧 其實 我比你還亂 都糊塗了 最近改聽李斯特的了 不過去年久石讓是有個 《久石讓在武道館與宮崎駿動畫一同走過的25年 演唱會》的不知道你看過沒?
7. 2013新春祝福世界經典圓舞曲集錦」--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音樂會購票地址
您好,2013新春祝福世界經典圓舞曲集錦」--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音樂會,2013-01-11在國家大劇院 音樂廳演出,購票地址:http://www.228.com.cn/ticket-11662052.html?source=zd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幫到您,預祝觀演愉快^_^
8. 今晚交響音樂會指揮是誰
余隆。
今晚,指揮家余隆將執棒上海交響樂團,攜手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和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演繹馬勒和丁善德的作品。
9. 宮崎駿交響音樂會
我是5月2日在北京音樂廳聽的這個音樂會。每場不一定一致,我這場是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演奏的。音樂會裡面需要的樂器很多,只有「弦樂四重奏」恐怕遠遠不夠,應該不是女子弦樂四重奏演奏。
感覺很好,或許是因為和喜歡的人一起去的緣故吧。找知音一起去欣賞,效果很不錯的。
10. 上海音樂廳的大事年表
1930/3/26,由南怡怡公司大股東何挺然創辦,範文照設計的南京大戲院開張之喜,首映美國歌舞片《百老匯》
1932/11/1~5,工部局樂隊(即今上海交響樂團)在音樂廳有記錄的首場演出
1932/12/13~16,放映《銀河雙星》,這是音樂廳廳上映的第一部國產影片
1933/6/16,莫色維支鋼琴獨奏音樂會,工部局交響樂隊協奏
1937/6/24,鋼琴家米羅維樞、大提琴家皮亞斯特羅、低音提琴家約瑟蘇斯特與工 部局弦樂隊聯合音樂會
1941/9/18,為紀念9.18事件而停映一天
1943/9/18,日本寶冢歌舞團演出歌舞8、 1946/4/5,梅蘭芳京劇團來院演出 主要演員:梅蘭芳、俞振飛等
1949/8/25~30,越劇演出 主要演員:袁雪芬、范瑞娟、徐玉蘭、戚雅仙、王文娟、金采鳳等
1950/4/22,為救災演出歌劇《白毛女》
1950/11/18,公私合營大眾影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南京大戲院更名為北京大戲院
1959/9/20,經過整修,正式更名為上海音樂廳
1960/5/10~18,第一屆「上海之春」音樂舞蹈節在上海音樂廳開幕
1961/5/20~31,1962/5/5~21,1963/5/11~19,1964/5/23~6/8,1965/5/8~16,1966/5/14~31,第二屆~ 第七屆「上海之春」主體演出在音樂廳舉行
1966/9月,上海音樂廳曾短暫更名為「革命音樂廳」
1980/5/19~29第九屆,1982/5/2~20第十屆,1984/5/14~28第十一屆,1986/5/17~30第十二屆,1988/5/7~17第十三屆「上海之春」主體演出在音樂廳舉行
1982/1/15,第一期星期廣播音樂會在音樂廳隆重推出
1982/5/9,世界著名長笛演奏家郎帕爾獨奏音樂會
1985/7/21,江澤民來音樂廳聆聽音樂會 貝多芬系列音樂會之四
1985/10~12月 上交「貝多芬系列」交響音樂會,引起巨大反響
1987/4/13,英國前首相希思指揮上交音樂會
1987/10/10~11,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與上交音樂會
1989/9/25,音樂廳被列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1/12/26~1993/4/14,進行較大規模技術改造
1993/5/1,預告音樂廳廳演出節目的「每月節目表」首期出版
1994/2/13,首期雙周免費星期音樂會隆重推出
1995/11/29、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社會活動家艾薩克·思特恩與上海廣播交響樂團聯合音樂會
1996/2/12,交響樂講解音樂會
1996/11/5,義大利小提琴家阿卡多獨奏音樂會
1997/4/2,小提琴家朱克曼獨奏音樂會
1997/11/21~23,爵士音樂節,著名爵士歌手貝蒂卡特登台引起巨大轟動
1999/1/23,主辦朱利亞弦樂四重奏音樂會
1999/4/30,著名小提琴家伊戈爾·奧伊斯特拉赫獨奏音樂會
1999/8/6~10,新民晚報連載六篇文章,為音樂廳經營發展出謀劃策
2000/8~12月,推出星期六學生樂團展演活動,22所學校,21場音樂會
肖邦作品專場 鋼琴傅聰
2001/3~2002/1,主辦肖邦鋼琴作品全集(12套)音樂會 37、2002/8/18~31,「再見我的珍愛」—暫別上海音樂廳系列音樂會
2002/9/1,暫時歇業,開始實施「平移和完善功能性修繕」工程
2004/10/1,上海音樂廳平移工程完工,首演迎來英國皇家愛樂樂團,兩場音樂會分別是柴可夫斯基和貝多芬作品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