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影指南 > 如何介紹美國電影業

如何介紹美國電影業

發布時間:2022-08-26 21:26:19

1. 美國十大電影公司的介紹

1.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20th Century-Fox Film Corp.)
2.環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
3.派拉蒙影業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Inc.)
4.華納兄弟影業公司 (Warner Bros.)
5.米高梅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6.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 Corp.)
7.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 (RKO)
8.迪斯尼電影公司(Disney pictures)
9. 哥倫比亞 (Columbia)電影公司
10.夢工廠電影公司(DreamWorks SKG)

2. 講座的內容是簡要介紹美國電影業的歷史英語

作文吧

3. 好萊塢電影工業概況是怎樣

好萊塢位於美利堅合眾國第二大城市洛杉磯市。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市區面積1204.4平方公里,人口348.6萬(1990),黑人和墨西哥合眾國人約占總人口的17%和15%,約1/3居民講西班牙語。大市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餘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僅次於紐約大市區。 城市座落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開闊盆地中,除局部為丘陵外,地面平衍,平均海拔84米;東北和東南面是聖加布列爾山和聖安娜山,森林茂密。氣候溫和宜人,1月平均氣溫13.7℃,7月23.4℃;多晴朗天氣,年降水量僅357毫米,以冬雨為主。

原為印第安人牧區村落。1781年西班牙殖民者在此建鎮。1822年起由墨西哥管轄。1846年美、墨戰爭後歸屬美利堅合眾國。1850年設市。城市在美利堅合眾國向西部移民開發過程中逐步發展。19世紀70-80年代,橫貫大陸的南太平洋鐵路和連接中西部的聖菲鐵路先後通達,加以附近地區石油資源的發現和開發,使城市獲得較快發展。20世紀初,通過長距離管道引水,解決了城市的供水問題,城郊農業興旺;人工港的建成,巴拿馬運河的通航和好萊塢電影業的興起,加速了城市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現代工業倔起,商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繁榮,移民激增,城區不斷向四周擴展,成為美利堅合眾國新興的特大城市。

好萊塢街道的路面上刻有很多明星的名字,以及這些明星們曾有過的夢想。

好萊塢的商業團體從1950年起開始為這些明星建立此名人堂。現在,這個地方已做宣傳之用,出新片或新專輯的明星們都會在這舉行宣傳活動。這里是好萊塢的象徵,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往。

日落台

日落台一條商業街,它距離市中心1小時車程,位於Sunset出口和Fairfax大街附近。

這條街地處西好萊塢,時髦的服裝店,飯館及咖啡廳鱗次櫛比。而一到晚上,這里又是另外一番景像,各種夜總會,迪廳吸引了成群結隊的年輕人來到這繁華的霓虹燈下。在這條街,你能見到很多的好萊塢明星,但各個營業場所離得比較遠,你有必要打的或借一輛車前往。

Sunset Plaza位於離日落,一區半的地方,這里有很多飯館和時裝店,是一個繁華的貿易街。這里不僅有高級商店,還有一些價格適當的咖啡廳和冰淇淋店。而且就是在街旁的小桌上,你也可以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

Frederick's

這條繁華的街上有一個醒目的黃顏色建築,那就是全美最有名的Frederick's。店員不僅有年輕貌美的小姐,還有中年婦女,這里的顧客也並不局限於少數階層。雖然會有些文化人因看不慣那些刺眼的內衣裝而不光顧此店,但這的確擁有全美獨有的設計和尺寸,還是頗受歡迎。

好萊塢野外劇場

建於1922年的這個圓形劇場位於好萊塢北端,是一個百色的演唱會專用場所,你經常都會在電視或電影看到這個圓形劇場,甲克蟲樂隊也曾在此演奏。

每年7月初到9月初這里有一個野外音樂會,由洛杉磯樂團和好萊塢野外劇場交響樂團共同演奏。到了周五和周六,你還可以在這盡情欣賞電影音樂,流行音樂以及爵士音樂等多種音樂的演出。

在棒球賽季中舉行的4場焰火晚會也很是受人歡迎。所以在焰火晚會期間去這個地方不失為一個明智選擇,但需要提前一個月預訂訂票。演唱會一般在晚上8:30開始,這時天上已是繁星閃爍。如果沒有演唱會,你可以免費進入,並在此享受一頓野餐。

"好萊塢"大標志

這兒一個字的高度就達13.7米,是洛杉磯有名的建築物,經常可以在電影電視上看到它的身影。原來這是為發展好萊塢地區而修建的。1960年,當 Hollywood Land變為Hollywood時,這個標志就成了好萊塢的象徵物不得不提的是,1932年一個新女演員因經受不起失敗的打擊,曾在這個標志的"D"字上墜崖自殺。現在禁止接近這個標志,你只能在天文台上通過望遠鏡進行攝影

派拉蒙電影城

卓越(派拉蒙)電影公司所擁有的這個好萊塢僅存的片場位於Melrose大街上。

這里有為一般人提供的游覽路線。這條路線需時兩個小時,你無需預訂門票,只要在Gower街上的入口處購得門票按指定時間進行參觀即可。15人左右為一個參觀組,10歲以下兒童不能進入。

由於片場並不大,所以採取步行參觀的方式。通過導游的介紹,你可以看到很多電影里曾看到過的背景裝置,例如電影(Forest Jump)中的長椅子。這里到處貼有公司摩下明星的照片,以及他們的電影學術辦會獎以及艾美獎。如果你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目睹明星們拍片的場面。

這擁有先進的TV洞鞋,錄音室多32個操縱室採用先進電影技術,可以為電影配上生動一逼真的電影原聲。派拉蒙的預映室耗資巨大,在好萊塢數一數二,這里向人們展示著派拉蒙的電影史和電影精典回放。最後你可以去一下派拉蒙的禮品店,這里有印有派拉蒙標志的各種帽子,T-Shirt,名片紀念品,任你選購。

美利堅合眾國西部最大的工業中心,製造業產值約佔加利福尼亞州的二分之一,居全國第三位。重化工業發達。飛機製造業居突出地位,大市區1.6萬余家工廠企業中,約有2000家從事飛機及其零部件製造;美利堅合眾國三大飛機製造公司中的洛克希德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分設在市區北面的伯班克和西岸的聖莫尼卡。其次是石油開采、石油加工及電子儀表、鋼鐵、汽車、造船、化學、橡膠等工業部門。輕工業以服裝、食品、印刷等為主,罐頭食品、女式服裝和運動服生產馳名於世。工業分布比較分散。大型飛機製造廠建在市區西北和南部;聖佩德羅灣沿岸的長灘是以煉油、造船等為主的綜合性重化工業區;市區以東為輕紡工業區,南郊為電子儀表工業區;東部為鋼鐵工業區,並有不少大型發電廠。市區西北的好萊塢集中600多家電影和電視製片廠。城郊農業發達,盛產蔬菜、柑類水果及乳、蛋、肉類等畜產品。商業和金融、保險業集中大市區從業人員的29%,銀行、儲蓄和信貸機構、保險公司等遍及全市。批發、零售額僅次於紐約和芝加哥。

好萊塢是當今聞名於世的電影名城。但鮮為人知的是,它的奠基人卻是與電影毫無關系的兩個人。

100多年前,好萊塢還是美利堅合眾國加州地圖上一片空曠的田野。已年屆50,因在堪薩斯州做房產生意而成為巨富的威爾科克斯先生,在一次去西部旅行的火車上巧遇上了芳齡21歲的黛依達。兩人一見鍾情,很快結成連理,隨後移居洛杉磯。

1887年2月的一個假日,夫婦倆前往郊外踏青,威爾科克斯夫人一眼愛上了一片長滿無花果樹的肥沃土地,想在此「安營紮寨」。對嬌妻寵愛有加的威爾科克斯先生立馬掏錢買了這塊面積120畝的土地。這塊滿眼的無花果樹,黛依達似視而不見,偏偏取名為Hollywood,英語意為「冬青樹林」。原來,威爾科克斯夫人的老家在伊利諾伊州,在那裡她曾擁有一座四周環繞冬青樹林的庄園。在她移居美利堅合眾國西部同丈夫共築愛巢時,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16年後,當這里變為市的時候,參加投票的177位有選舉權的居民一致贊同以「冬青樹林」作為市名。以後的10年裡,電影業迅速而蓬勃地發展起來。好萊塢陽光明媚、依山傍水,既有草原,又有沙丘,溫和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優越的地理條件,是進行電影創作的理想環境。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從影人員。

除自然條件外,在主觀原因方面,好萊塢成名的最主要因素是來自發明大師愛迪生所創辦的電影托拉斯公司的強大壓力。愛迪生是著名的發明家。他在電影器材方面也有許多的發明設計革新,並擁有相應的專利權。1897年至1918年,愛迪生在美國挑起電影專利權之爭,和眾多電影製造商對簿公堂。同時,他看準了電影事業的發展遠景,利用手中的電影器材王牌,將當時在美國東部的九大電影公司合並成為他的電影專利公司,由此控制了電影市場。那些不甘從命的製片人,紛紛尋找新的出路,以擺脫愛迪生的壟斷,另起爐灶。這時候,在愛迪生成立電影專利公司之前已到好萊塢拍片的一家小製片廠(長老電影公司)提供了好萊塢的信息。這家原在美國東部新澤西州的電影廠,在好萊塢廉價租得廠房,快速地拍出了第一部好萊塢電影《她的印第安英雄》,這部片子給好萊塢擴大了知名度,那些欲尋自己出路的電影製片人,為好萊塢優越的自然外景和發達的交通條件所吸引,紛紛來到好萊塢開創基業。愛迪生的死對頭卡爾·雷穆也在好萊塢大興土木,並創建了環球公司,成為新的影業大王。與此相反,作為好萊塢催生劑的愛迪生的電影專利公司,僅僅風光了10年,就被美國法庭宣判為非法的托拉斯而破產倒閉。

1907年,導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帶領他的攝制組來到洛杉磯,拍攝《基督山伯爵》。他們發現,這里明媚的自然風光、充足的光線和適宜的氣候是拍攝電影的天然場所。

從1909年開始,著名的製片人格里菲斯在好萊塢以天然背景拍攝了好幾部影片。

1911年10月,一批從新澤西來的電影工作者在當地以為攝影師的帶領下,來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棧,他們將租到的客棧改裝成一家電影公司的樣子。這樣,他們創建了好萊塢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內斯特影片公司。

1912年起,許多電影公司在好萊塢落戶,著名的電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華納兄弟(Warner Brothers)、雷電華公司(Radio�Keith�Orpheum,簡稱RKO)、環球公司(Universal)、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倫比亞公司(Columbia Pictures)。

如今,好萊塢在美利堅合眾國文化中已經具有了重大的象徵意義。可以說,好萊塢的發展史就是美利堅合眾國電影的發展史。好萊塢生產的影片不僅滿足美利堅合眾國電影市場的需要,還出口到世界各地,不僅輸出了美利堅合眾國的文化,更為好萊塢投資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4. 美國電影業發展基本態勢

美國電影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並成為美國的支柱性產業,除了美國政府與電影市場主體之間良好的互動之外,還得益於各種電影行業組織發揮的橋梁作用。重要的行業組織主要有美國電影協會(MPAA)、美國影院業主協會(NATO,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等。
美國電影協會成員由美國六大製片巨頭的負責人組成,為保證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最大收益,該協會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制定了一系列面向海外市場的政策,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版權政策。該政策規定,任何國家上映好萊塢電影,都必須先獲得好萊塢的同意,交納一定的版權費以購得放映權。如果一家公司反對某個國家的購買,那麼好萊塢其它幾家大公司也會對這個國家關上大門。這樣的政策讓好萊塢各大公司在對外策略上相當一致。
美國電影協會每年向貿易署提交美國電影在世界各國遭遇的貿易壁壘報告,以便政府有針對性地採取保護性、支持性措施。該協會還在世界各地招募人員,協助其發現各國、各行業對美國影視的盜版行為。由此可見,美國電影協會在某種程度上充當著好萊塢電影業有力保護者的角色。
回顧2015年的北美電影市場,5000多家影院在365天里放映了來自160間發行公司的689部新片,影片數量較2014年的702部有所回落。其中,大規模(指同一時期在超過600家影院放映)發行影片164部,超過2014年的153部,創下歷史新高;年度總票房則比2014年的103.6億美元上漲近7.4%,達到創紀錄的111.22億美元,北美市場大盤在100億美元至110億美元的區間內徘徊了7年之後,終於首度突破了歷史性的110億美元大關。同時,2015年全年還售出了13億3360萬張電影票,觀影人次停止了連續2年的下跌態勢,止跌回升。
2015年年內共有27部影片票房超過1億美元,比2014年少了4部;10部影片票房破2億美元,數量上雖持平2014年但卻不敵2013年的13部;但票房超3億美元影片方面,2015年卻達到7部之多,為歷年之最,與2014年的2部相比簡直堪稱「大躍進」;而票房破4億美元的影片,2014年一部也沒有,2015年卻有三巨頭《復仇者聯盟2》、《侏羅紀世界》和《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不過,超級大片雲集的代價,卻是大量的中小型影片嚴重被「吸」。
年內五大電影檔期,不僅暑期檔在《侏羅紀世界》、《復仇者聯盟2》、《頭腦特工隊》和《小黃人》等四駕馬車的協力推進下以44.86億美元的大盤成績創下歷史紀錄,冬季檔、春季檔、秋季檔和假日檔的大盤表現,也均處於歷史前列水平。同時,傳統上的七八個小檔期之中,馬丁•路德金紀念假期、總統日、復活節和聖誕節四個周末,均有影片刷新相應檔期的開畫票房紀錄,並帶動大盤創下新高。可以說,在年內大大小小的所有重要檔期中,2015年不僅實現了零失誤,更不乏創造紀錄者。
分月來看,2015年的北美票房分布相對而言十分均勻。盡管只有9月刷新了歷史紀錄,但由於其他月份的大盤成績均位居歷史前茅,年度總票房終於攀上了歷史最高峰。也就是說,如果只看單月票房,2015年的北美市場給人的印象便是一個「穩」字,這應該是好萊塢片商最樂於看到的情況。但是,如果將全年大盤分解成52個周來看,問題就出現了:2015年在周末大盤紀錄被兩度打破、有8個周末的大盤成績刷新歷史同期之最的同時,竟也有另外5個周末逼近了歷史上的最低谷;全年大盤成績最高的周末是《原力覺醒》君臨的第51周,票房3.13億美元,這個數字比它的前一周竟然高出了3倍以上!然而,周末票房大盤的大起大落只是2015年北美影市的一個表象,背後的真相則是好萊塢大片票房號召力的兩極分化。

5. 美國電影業發展迅速的原因

商業化、市場化、產業化、類型化,應該是美國電影的幾個典型特點。
發展快的原因是他們極為重視觀眾需求或觀眾效應。很多公司專門做觀眾調查,他們會為觀眾定製他們需要的電影,所以出來的電影很有市場。
再有就是,他們的電影每個鏡頭多少格都有嚴格的比例和控制,播放出來時間不長不短,讓觀眾看了很是舒服,不會有時間過長而乏味的感覺。這個可以看我們國家電影學院的一名老師的書(基本是拉片案例)《榮譽》講得很清楚。
最後是大投資大製作,這個中國沒法比,電腦科技也相當發達,所以對人的視覺刺激也相當強烈,呵呵。電影的本質就是娛樂,我覺得美國很好得抓住了這一點,美國影片也多是相對比較輕松的感覺,不像歐洲很多探討人性善惡的電影,經常用於電影實驗,不大考慮觀眾和市場。所以美國電影有比較高的全球觀影群。
至於美國電影究竟能發展多快,會發展多好,這要看觀眾個人的品味。就本人來講,歐洲的電影更符合電影的性格,用鏡頭展現內心等等。而不是僅僅用鏡頭取悅觀眾,最後意味深長的可能是你當時看了不怎麼舒服的。畢竟生活不是總盡如人意,電影反映生活中的情緒,印象深刻指出也在於此。

6. 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優勢在哪

我覺得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它最大的兩個優勢就是第一,它的品牌優勢非常明顯,就是現在全世界的各國基本都清楚,好萊塢電影基本上代表著電影界的就是比較優質的比較好的一個電影招牌,然後就是他們的特效做的非常棒。像美國的很多動作大片或者科幻大片都是通過好萊塢的特別的技術才能夠做出來的,因為國內的話拍不出來那麼科幻的或者動作那麼大的科幻片。

7. 美國電影的特點

美國電視電影的特點
閱讀次數:480
電視電影與普通系列劇在形式方面的另一個重大不同是,它沒有技術結構方面的嚴格要求。雖然時長是固定的,不論什麼樣的故事都必需正好放進一個90分鍾的框架里,但在其內部卻不必像系列劇那樣一定要分成每段十來分鍾的若干幕。在播出時,一部電視電影會被打斷八到十次來插播廣告,但劇作家和導演不必像拍系列劇時那樣,要事先考慮好在適當的時候被打斷,並且要為能夠在廣告後繼續抓住觀眾而設置懸念。這就意味著,電視電影的作者比電視系列劇的作者有著更大的自由,他們可以按照自己認為需要的節奏,而不是插播商業廣告的節奏來安排故事的進程。傑克•紐曼在談到《藍騎士》(Blue Knight )的寫作時為此興奮不已,他說:「我寫的全部東西從『淡入』起到『淡出』止,四個小時一氣呵成,他們願意從哪裡打斷都行。……這意味著已經發生了一些事情,另一些事情將要發生,或是你嚇得要死,或是你被吸引了,你笑了,或是其他什麼情況,但總之你是一直在看。我不用費一點心思去考慮在哪裡打斷插播廣告。」(註:(美)湯姆•斯坦普爾《向全國講故事的人們——美國電視寫作史》,紐約康提紐姆出版公司1992年英文版,第126頁。)當然, 無論如何這些節目在播出時總要被商業廣告打得七零八落。
電視電影同一般影院故事片在形式方面的不同,則表現在它更具有的電視特點上。首先在製作成本上就有極大區別。好萊塢商業影片動輒幾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的製作費用是商業電視網很難承受的,一部電視電影的投資規模大約為500萬至800萬美元,以每小時節目的平均成本計算,要高出一般的情境喜劇和普通系列劇一倍以上,但比好萊塢商業片卻低得多。低成本製作以及電視不太清晰的小屏幕播放的限制,使得電視電影很少追求宏大的場面和壯觀的視覺效果,也很少使用耗資巨大的高科技特技,而是更注重敘事本身的趣味和台詞語言的魅力。
此外,雖然電視電影的製作方式與普通影片沒有什麼區別,但為了更適合電視小屏幕播出的特點,這種影片樣式還是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形式規范。最明顯的是鏡頭景別的運用。電視電影更驅向於使用近景、特寫等近距離的景別,而較少使用場面遼闊的大全景。這一方面是由於在清晰度不高的小屏幕上難於分辨特別細微的事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特寫甚至大特寫在電視中表現出來並沒有影院銀幕上那樣強烈的沖擊力,多用無妨。當然還有一個特別突出的特點,就是美國的電視電影從來不採用寬銀幕的方式,而總是規規矩矩地用標准四比三畫面拍攝,這似乎與我國目前大多是用磁帶錄制的遮幅式電視電影恰好相反。
在剪接節奏上,電視電影在總體上偏慢,在同樣時長的情況下鏡頭數量一般明顯少於普通影片。這既是為了適應電視觀眾在日常環境中觀賞的心理節奏,同時也是因為在小屏幕上看片所感受到的速度與大銀幕有所不同。(阿里洪在其《電影語言的語法》一書中曾經談到:「當你以正常速度拍攝一場戲,然後在一幅小銀幕上放映時,銀幕上再現的速度是同拍攝這場戲時的速度相符的。但同樣是這部片子,放映在供大量觀眾觀看的大銀幕上時,那場戲的速度就慢下來了。」(註:(烏拉圭)丹尼艾爾•阿里洪《電影語言語法》, 陳國鐸等譯, 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版,第164頁。)說的正是這樣的情況。)
在敘事方面,電視電影不但更為明暢易解,更依重於語言本身的敘事功能,而且對於各種視覺的敘事因素也很注意提高其清晰度。例如對於一份起著敘事重要作用的報紙新聞標題的特寫鏡頭,電視電影可能會比普通影片多給一兩秒鍾,以便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能看清它的內容。在夜景場面中,電視電影通常會採用比普通影片強得多的照明,用較強的輪廓光勾出主體內容的清晰形象,以適應電視收看環境光線較亮的需要。以上這些特點綜合在一起,讓人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些是影院故事片,哪些是電視電影。
如果說在外部形式上電視電影的電視特點還不算十分突出的話,那麼在題材內容方面,美國的電視電影的電視特點就更為鮮明了。與肥皂劇、情境喜劇和普通系列劇絕大多數是原創作品不同,現在的電視電影極少是劇作家原創的,它們大都由流行的傳記、小說、歷史著作、報告文學或新聞報道改編而來。電視電影的製作者大概很少想到要拍出成為經典的傳世之作,但大多數這類作品卻希望能同時事熱點結合起來。電視是一種即時傳真的現代媒介,即使是娛樂性節目也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即時傳真這一媒介特徵的制約。一部電視電影在商業上是否成功主要取決於它在電視網中第一次播出時的收視率,而在觀眾對其藝術狀況一點都不了解的情況下,能吸引觀眾收看的因素,主要就是其內容與公眾熱點的吻合。
所以,每一個熱門話題差不多都能夠引發出一部甚至幾部有關題材的電視電影。本文開頭所說古巴男孩的故事被拍成電視電影,就反映了這種狀況。由於這種影片製作周期很短,它又總能趕在熱點還沒有冷卻的時刻播放出來。例如黛安娜公主結婚、婚變和不幸逝世等幾次大事件,都引出了好幾部質量不很高,但播出非常及時的電視電影。1995 年1月末,著名前橄欖球星兼影視明星辛普森的謀殺案即將開庭,福克斯電視網就及時推出了《辛普森的故事》(The O.J.Simpson Story), 講述辛普森從童年直到成為犯罪嫌疑人的全部過程,包括他在取保候審期間乘車出走,在高速公路上被警方和各電視網進行追擊而這場大追擊在幾個月前才被各大電視網進行了實況轉播,美國公眾都記憶猶新。。同年4月,為了配合拳王泰森強奸案引起的社會熱點,HBO有線電視網也推出過一部泰森的傳記片《泰森》(Tyson)。
而另一些電視電影,則配合著熱門暢銷書的上市,對某些一度引人注目的事件舊話重提。1992年,美國陸軍醫院護士長瑪格蕾茲•坎默梅耶上校同軍方的一場官司引起了美國社會的廣泛注意。這是一位在越南戰場上得到過銅星勛章的老資格護士在美軍中地位頗高,可望被提升為將軍並成為陸軍總護士長。但她卻是一個同性戀者(雖然有過4 個子女),離婚後與一位女藝術家同居。軍方本來默認這個事實,但在一次例行的填表中瑪格蕾茲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使得軍方最後作出決定讓她退役。她為此同美軍對簿公堂,要求保護自己的權利,並且在一場馬拉松式的審判中最後獲勝。到1995年 2月,這個事件雖然早已煙消雲散,但瑪格蕾茲新出的一部自述書籍,卻顯眼地出現在所有書店的新書陳列中,再度引起公眾的關注。就在新書公開發行的同時,全國廣播公司的紀實性電視電影《瑪格蕾茲•坎默梅耶的故事》(Serving inSilence:The Margarethe Cammermeyer Story)應時播出,再次把同性戀者權利這個美國社會的熱門話題,形象地演示了一番。
看一看最熱衷於電視電影這一節目類型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近期的節目單,可以對電視電影的題材特點得出一個總體印象。
在2000年2月的最後3周中,哥倫比亞電視網總共安排了3 部電視電影,共播出時數是10小時。2月13日(星期日)和2月16日(星期三)先後分兩集播出《薩莉•海明絲:一個美國丑聞》(SallyHemings: AnAmerican Scandal ), 講述美國前總統傑佛遜同他家的女奴薩莉之間38年的戀情關系。之所以播出這樣一部影片,是因為近來美國報刊上沸沸揚揚,正在炒作一個新聞:最新的基因技術證明,薩莉的後裔同傑佛遜總統有著無可置疑的血緣關系。這是歷史事件與現實熱點密切配合的一個典型範例。
2 月20 日(星期日)播出《給奧傑隆的花》(FlowersforAlgernon)。這是一個虛構故事,講述一個既是天才又是傻瓜的麵包師的心路歷程,而這個故事的藍本則是一部現代經典小說,丹尼爾•柯耶斯的同名作品。
2月27日(星期日)和3月1 日(星期三)先後分兩集播出《完美的謀殺,完美的小鎮》(Perfect Murder,Perfect Town), 講述的也是一個真實故事,是1996年聖誕夜發生的一起謀殺案,至今仍未結案。同時這部影片又是根據新近著名作家勞倫斯•謝勒的一本暢銷書改編的。就像前面提到的瑪格蕾茲的故事一樣,把幾年前的熱點新聞和一本新暢銷書結合起來正是商業電視電影的通常作法。
實際上在電視電影中,即使是一些完全虛構的純娛樂性故事,也常常會盡可能地同公眾熱點聯系起來,突出電視特有的即時性。在辛普森案件審判正在烏煙瘴氣,控方和辯方爭吵不休的時候,全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一部叫做《亨特歸來》(The Return of Hunter,)的影片。亨特是80年代一部流行的動作型警察系列劇中的主角,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亨特的扮演者弗雷德•德里耶卻與辛普森一樣,是由橄欖球明星轉入影視圈的,兩個人的年齡、出道時間和知名度都差不多。而在這部影片中,德里耶出演的亨特與辛普森一樣,被捲入一場謀殺案中,被害者正是他的未婚妻(在辛普森的案子中,被殺的是他的前妻)。因此,盡管這只是一部非常普通的驚險犯罪片,但它對現實事件的影射卻顯而易見。有了這樣一個噱頭,這部本來稀鬆平常的影片也就很容易引起注意,成為應時之作。
從數量上來看,電視電影中講述浪漫故事、怪異故事,特別是驚險犯罪故事的純虛構作品並不少(大都由暢銷小說改編),但給人留下比較深刻印象的卻是那些反映真實事件的「紀錄劇」。這個特點正是電視與電影這兩種現代大眾媒介相結合而產生的。
總起來講,由紐約的商業電視網和好萊塢的製片商聯手創造出來的電視電影這種節目樣式,在美國的電視節目中不論藝術質量還是思想內涵相對都要算是比較出色的。它既吸收了電影傳統中用精緻的聲畫語言、進行敘事的各種技巧,又適應了電視媒介的特點,在形式,特別是題材方面自成一格,至今對美國電視受眾產生著重大影響。美國是最大的電影生產國,也是電視電影的誕生地,了解美國電視電影的生產流程、播出方式和內在特徵,對發展我國的電視電影事業應該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8. 美國電影介紹

關於美國電影(不好意思只有部分...)
長期以來,美國只把電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把好萊塢當成生產故事和幻想的工廠,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業價值。但是,70年代前後,美國電影學術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1967年,在華盛頓和洛杉磯兩地成立了美國電影研究院(AFI)。電影資料館遍布全美,其中重要的有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羅切斯特的伊斯曼電影數據館、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伯克利太平洋電影資料館等。8大影片公司於60年代先後解體或轉產之後,影片和檔案大量捐贈給上述資料館和各大學的電影研究中心,對研究本國電影傳統、保護本國電影文物起著很大作用。

英譯:For a long time, the United States only to the film as a means of entertainment to Hollywood as a story and fantasy proction factories, so first of all note that the movie business value. However, after 70 years, the American film has been great development in academic research. In 1967, both in Washington and Los Angeles have established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 Film Archive,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ing important ones are the New York Museum of Modern Art, Rochester's Eastman Film Archive,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Berkeley Pacific Film Archive. 8 large film company has disintegrated or converting 60 years after the
A large number of film and archives donated to the museum and the University Film Studies Center, the study of national film traditions, protect their heritag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ilm.

二十世紀的好萊塢:到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張報紙、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只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1903年,此地升格為市,參加投票的177位有選舉權的居民一致贊同以「好萊塢」為之命名。當年下的兩條命令是:除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及不準在街上驅趕數量多於200的牛群。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1907年,導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帶領他的攝制組來到洛杉磯,拍攝《基督山伯爵》。他們發現,這里明媚的自然風光、充足的光線和適宜的氣候是拍攝電影的天然場所。1910年代初,導演大衛·格里菲斯被Biograph公司派到西海岸來拍電影,他帶著麗蓮·吉許、瑪麗·璧克馥等演員來到了洛杉磯。他們後來想尋找一塊新的地盤,於是向北出發,來到了一個熱情的小鎮,那就是好萊塢。Biograph公司發現此地條件不錯,於是在回紐約前又陸續拍了好幾部電影。漸漸許多業內人士都知道了這塊寶地,到好萊塢的電影劇組越來越多,美國電影業移師好萊塢的大轉移開始,好萊塢向成為電影之都邁進。
1911年10月,一批從新澤西來的電影工作者在當地以為攝影師的帶領下,來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棧,他們將租到的客棧改裝成一家電影公司的樣子。這樣,他們創建了好萊塢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內斯特影片公司。
從那以後,許多電影公司在好萊塢落戶,著名的電影公司有:米高梅電影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簡稱MGM)、派拉蒙影業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Inc.)、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電華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簡稱RKO)、環球公司(Universal)、聯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倫比亞影業公司(Columbia Pictures)。

英譯:By 1900, Hollywood has a post office, a newspaper, a hotel and two markets, its residents number 500. 100,000 population in Los Angeles in the city, 11 kilometers east. In Hollywood and Los Angeles have only a single-track tram. 1902 Hollywood hotel, now known as the first part of the opening. In 1903, here upgraded to the city's 177 voting residents of the right to vote unanimously endorsed by the "Hollywood," named after whom. That year under the two commands are: In addition to pharmacies in other stores outside the prohibition, and no amount of driving in the streets more than 200 cattle. 1904
A new so-called Hollywood Avenue streetcar opened, so that between the Hollywood and Los Angeles round-trip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In 1910, Hollywood residents voted to join the Los Angeles. The reason is so that they can be in Los Angeles drinking water and access to adequate drainage facilities.
In 1907, director Francis Burgess led his crew arrived in Los Angeles, filming "Count of Monte Cristo." They found that, wher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plenty of light and suitable climate is the natural place for filming. The early 1910s, director David Griffith Biograph company was sent to the West Coast to make a film, he took Lillian Gish, Mary-bi g-fu and other actors came to Los Angeles. They were then looking for a new site, so proceed north, came a warm small town, and that is Hollywood. Biograph company found here in good condition
So back to New York before they filmed several movies. Graally many people in the instry know that invaluable piece of land, to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Hollywood movie crew, the U.S. film instry moved to Hollywood's big movement started, Hollywood movies have to be forward.
October 1911, a group from New Jersey to film-makers on the ground tha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hotographer came to a small Inn called Bu Lang, they will rent the inn converted into a studio look. In this way, they created Hollywood's first film studio - Ernest Pictures.
Since then, many film companies settled in Hollywood, the famous film companies: MGM (Metro Goldwyn Mayer, called MGM), Paramount Pictures (Paramount Pictures, Inc.), Twentieth Century Fox (20th Century Fox), Warner Bros. (Warner Brothers), RKO (Radio Keith Orpheum, referred to as RKO), Universal (Universal), United Artists Corporation (United Artists), Columbia Pictures (Columbia Pictures).

水平有限,只能這樣了,不知能不能幫到你...

9. 關於好萊塢電影業的一些歷史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十年中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乃是一個征服全世界的興盛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家電影院的上映節目中已經完全消滅。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占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每年約有兩億美元被用來生產800多部影片。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美元,這樣大的資金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了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製造汽車、罐頭、鋼鐵、石油、紙煙這些美國最大的工業相比擬。派拉蒙、勞烏、福斯、米高梅、環球這些大製片公司,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發行。它們和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如柯恩·洛埃伯銀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德·奈莫爾、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自從格里菲斯失勢之後,金融資本家所重視的已不是導演,而是電影明星。後者成了製片公司的一種工具或者商標。從這時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製片人,也就是那些被華爾街的銀行家所賞識與選定的企業家。電影導演和照明技師、攝影師、布景設計師一樣,只不過是每周領取一定報酬的受雇者而已。製片人利用解除合同這種暗中威脅的辦法,把導演過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實權,如對主題、明星和技師的選擇、劇本和蒙太奇的仔細推敲、布景和服裝的監督等等,全部奪取過去。

這樣一來,製片人便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關切的乃是怎樣多賺錢,他的董事會也只根據影片的利潤率來估量他的價值。因此攝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為指導原則。他們對獨立的影評家的評論,滿不放在眼中,而事實上,這種影評在美國當時可說幾乎全未存在。

但製片人自己只在幕後指揮一切。在好萊塢露面的乃是電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為好萊塢征服世界的基礎。觀眾對電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幾百萬張簽名的照片來維持的,廣告和宣傳在這些偶像周圍創造一種傳奇的氣氛。明星的戀愛、離婚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化妝品、住宅、他們喜愛的動物,在某些國家成了一般人關心和津津樂道的題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魯道夫·范倫鐵諾、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麗亞·史璜遜、華萊士·雷德、約翰·基爾伯特、梅·茂萊、瑙爾瑪·塔爾麥琦等人變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團體對這種競爭深感不安。清教徒對好萊塢展開了一起起攻擊,這些攻擊又因一些明星醜事的傳播(如:華萊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亞布克爾參加的一次宴會上遭到了謀殺,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謀殺或因戀愛犯罪等等),而變得更加猛烈。

此時資本家成立了一個名叫「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的機構,這個機構是由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共和黨領袖威廉·海斯負責組織起來的。按照海斯的說法,電影變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後面,凡是美國影片深入的地方,我們一定能夠銷售更多的美國貨物」。

當好萊塢了解到這種國際使命時,美國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發生了變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時曾幽默地扮演一個強壯、天真、樂觀、為女人所喜愛的美國英雄,但到後來卻在墨西哥的《佐羅的標記》、法國的《三個火槍手》、英國的《羅賓漢》、東方的《巴格達竊賊》及《黑海盜》中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大力士,一個無所畏懼和無可指責的騎士和保衛正義而且總是獲得勝利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極端的豪華和神秘的力量。

拒絕把自己附屬於明星的導演為數可說極少。隨著好萊塢的建立,電影先驅人物不是日趨沒落就是銷聲匿跡。托馬斯·英斯已經故世;麥克·塞納特雖然還在繼續攝制一些優良的作品,但他的聲譽卻並未因此增長;至於格里菲斯此時則正在逐漸走下坡路。標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極的作品,在美國乃是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在歐洲乃是他的《被摧殘的花朵》,在電影藝術方面則是《黨同伐異》。但是,商業上的失敗終於註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慘命運。這位被列入製片廠黑名單的偉大藝術家,在他以後殘余的二十幾年生命中,再也沒有機會導演一部影片了。好萊塢的拜金主義把它的創始人都毀滅了。

格里菲斯的沒落,正好和西席·地密爾的興隆形成鮮明的對照。後者的庸俗的商人氣息和浮誇的作風,成了好萊塢影片四十年以來的特徵。他拍了各種樣式的影片,從浮華喜劇《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麗亞·史璜遜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場面豪華的反蘇宣傳片《伏爾加的船夫》和反對無神論的鬧劇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對兒童監獄的傑出描寫),凡是能夠賺錢的影片,他都加以攝制。地密爾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帶有濃厚游藝場氣氛的大型片,在這些大型片中,地密爾除了取材於聖經上的故事以外,還加進了一些色情的描寫。好萊塢給他一筆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資金來攝制場面浩大的影片《十誡》和《萬王之王》。地密爾由於承襲了義大利電影的老傳統,結果成了最能賣座的商業性影片的導演之一。弗萊德·尼勃羅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溫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賓虛傳》的巨片,這部影片花去了600萬美元的攝制費,雖然風行一時,可是收入卻不過400萬美元。

好萊塢這個驟然之間交了紅運的城市,具有暴發戶們的那種低級趣味,他們建造的豪華的別墅,硬把羅馬的露天劇場和洛可可式的堡壘,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樓結合在一起。這種建築上東拼西湊的誇張趣味連同那種說教式的象徵趣味,在根據勃拉斯哥·伊巴涅茲的原作改編的影片《啟示錄四騎士》里表現得最為突出。這部由雷克斯·英格蘭姆導演、使范倫鐵諾因此成為明星的超級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紀錄。英格蘭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無聲電影末期他將結束電影生涯時在尼斯攝制的那些影片中——也顯示出這種講究形式的作法。

好萊塢在成為國際上的強大勢力以後,它攝制的題材也變成國際化了。在它最賣座的無聲片中,以美國為背景的為數很少。在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魯茲導演的那部極著名的《篷車》直接取材於美國歷史,是一部歌頌開拓西部地區者的史詩。 西部片由於托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勞,曾提高到藝術的水平,但此時的西部片,除了象約翰·福特的《鐵騎》這樣極例外的影片以外,又變成了一種廉價影片的同義語,由一些專門迎合平民觀眾的導演和無名的演員粗製濫造地攝制出來。美國電影這種「失去本國特性」的傾向成了極其普遍的趨勢。亨利·金雖然還能按照托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傳統,導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寫美國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衛》,可是人們不但不鼓勵他沿著這一方向前進,反而導使他去攝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說(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後在羅馬攝制的那些影片那樣,向著義大利那種場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發展(如《羅莫拉》、《白修女》等)。

由於金融資本的國際聯合、審查制度的嚴格、流行小說被有系統地搬上銀幕、明星制度、專為賣座的打算和製片人的拜金主義這些原因,使得美國電影藝術日趨貧乏,這種貧乏和物質的豐富相形之下,顯得更為突出。但美國電影中至少還存在著一個作品豐富的喜劇學派和幾部例外的作品,這些影片幾乎都是由外國籍的導演攝制出來的。萊昂斯·彼雷給美國人培植了對浮華喜劇的愛好,加斯尼埃則是系列影片的創造者之一。除這兩人以外,還可以舉出肖塔爾、阿爾倍·卡普拉尼,以及協助卓別林導演《巴黎一婦人》的阿巴迪·達拉斯特。

1920年以後,好萊塢為了打倒它的競爭者,大量吸收外國籍的優秀導演和演員前往美國。 莫里茨·斯蒂勒帶著葛麗泰·嘉寶來到美國。但他專門為從德國來的演員波拉·尼格麗和強寧斯導演影片。他導演的《帝國旅館》和《罪惡之街》這兩部影片,無論在藝術上或商業上來說,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與斯蒂勒相反,嘉寶在美國卻大走紅運。這位著名的女悲劇演員,確實是好萊塢一棵搖錢樹,同時也給好萊塢的攝影棚帶來了藝術。廣告宣傳使嘉寶成了傳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種宣傳性質,如:《誘惑的女人》、《肉與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蘭花》、《接吻》等等。她在傳奇式的故事中表現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寶以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移民,對好萊塢幾乎沒有帶來什麼貢獻。但從德國來的移民,特別是斯特勞亨、劉別謙、馮·斯登堡,卻對美國電影有很大的貢獻。歐洲電影的示範作用,使幾個美國導演傾向於攝制一些藝術性超過商業性的影片。他們之中有幾個確實達到了藝術的水平。有聲電影興起的前夕,美國出現了一批有才能的新電影導演,這些導演在某種程度上開始接替了先驅者的地位。

好萊塢在它歷史上最繁榮時期,它的電影先驅者和歐洲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與其說是加以利用,毋寧說是加以排斥。隨著好萊塢的世界霸權的建立,它大部分生產就陷於毫無意義和追求豪華場面的停滯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蘭·克勞斯蘭德攝制的有聲響、對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標志著電影已進入了它的歷史的一個新時代。有聲技術的運用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然而,《正午》雖然在很多方面有著經典好萊塢的影子,但它決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經典好萊塢電影。事實上這部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在好萊塢發展史中扮演著新舊兩時期轉折點的角色。《正午》中最明顯異於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莫過於對凱恩這個形象的塑造。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著絕對的正義與公理,而凱恩在影片中卻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於小鎮居民不肯幫助這個曾經保衛他們的警長,使得凱恩的對立方不僅是惡棍,甚至還包括了小鎮居民。影片對凱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行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過於類型化,對以往的警長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顛覆,影片還放棄了西部片一貫的大團圓結局,選擇了凱恩扔掉警徽離開小鎮作為結束,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

《正午》拍攝於1952年,而這恰是好萊塢黃金時期剛剛結束的時間,好萊塢隨之進入了一段困頓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社會後工業化、後社會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會藝術思潮泛濫。這些新思潮激盪著人們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於藝術的欣賞取向和接受程度。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的風格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五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沖擊和影響了當時的美國影壇,加速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於是以亞瑟•佩恩的《邦尼與克萊德》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應運而生,也拉開了新好萊塢時期的序幕。

新好萊塢時期描寫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惡分明的類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復雜的內心世界。新好萊塢注重人物的立體化與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層次與深度。新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特點,即在繼承好萊塢善於講故事傳統的基礎上,將影片的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為影片融入真實性與社會性,使好萊塢電影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會意義與深度。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

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

從70年代到80年代的過渡時期,新好萊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時間,美國每年生產200部左右的影片,電影與電視爭奪觀眾的競爭已達到平衡。電影保持著10到12億的觀眾,並且有了自己的越來越廣闊的海外市場。據1993年的統計證實,美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達52億,發行收入26億。視聽產品的貿易順差僅次於飛機製造出口業,為美國第二大行業。在全年世界銀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國影片佔88部。
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通過對好萊塢的全面考察,有助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電影的思考,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民族電影的判斷。對一般觀眾來說,可以作為娛樂方式看待好萊塢電影;對電影創作者來說,可以學習好萊塢式商業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的規則;對於製片人來說,可以從好萊塢式的商業規則中,學習好萊塢的電影理念和運作方式;而對理論家來說,可以通過對好萊塢特性的認識反思的歷史和問題。考察好萊塢的電影史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可不說是有所裨益。

閱讀全文

與如何介紹美國電影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史上的第一部彩色 瀏覽:523
2017閃光少女電影高清完整版 瀏覽:372
筆記本里看電影哪個軟體好 瀏覽:436
小野麻里電影在線 瀏覽:641
韓國電影鏈接資源 瀏覽:71
一部叫塞爾維亞的電影百度雲 瀏覽:26
電影片怎麼剪輯抖音 瀏覽:518
電影上海倫巴 瀏覽:932
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及理由面 瀏覽:136
怎麼在酷貓看原版電影 瀏覽:545
能看收費電影的網站 瀏覽:136
瑪蓮娜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657
世界是平的電影百度雲 瀏覽:620
加奇緣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30
素媛電影在哪個軟體上可以看 瀏覽:436
母親傳染給孩子的一部電影 瀏覽:67
功夫女神電影全集 瀏覽:334
乘風破浪電影的票房 瀏覽:192
北京新冠電影院 瀏覽:286
2020世界大電影 瀏覽: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