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電影曾經出品過哪些經典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告成立。由於伶任廠長,鍾敬之任副廠長。1950年,上影拍攝完成了建廠後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由多家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司組成)。期間,上影創作了一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優秀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家》等影片,為新中國電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B.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發展簡史
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宣告成立。由於伶任廠長,鍾敬之任副廠長。1950年,上影拍攝完成了建廠後第一部故事片《農家樂》,195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由多家公私合營和私營公司組成)。期間,上影創作了一批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優秀影片,《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家》等影片,為新中國電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C. 不思議游戲和怪盜聖少女
鏈接: https://pan..com/s/18zCY-rzuR9pDo4lqj2ueqg
《聖少女/怪盜聖少女》為1995年改編自日本漫畫家立川惠的少女漫畫作品的同名電視動畫。後來由動畫導演鍋島修監督執導,古典音樂作曲家松尾早人配樂。該動畫曾於1997年在香港有線電視兒童台及亞洲電視本港台首播。中國內地於2000年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以《聖少女》為片名引進,上海廣播電視台譯制部譯制,不過刪減為38集。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中學生羽丘芽美受到自己好朋友、見習修女深森聖良之託,在夜裡變裝為怪盜St.Tail(聖少女)替失主拿回丟失的寶物,伸張正義的同時又要逃脫同班同學、初級偵探飛鳥二世的追捕,由此展開一的一系列的冒險故事。
D. 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概述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作為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工商業最繁榮的城市,上海為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896年,中國第一場「西洋影戲」的放映在上海舉行;1913年,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製作完成;1921年,中國第一部正式意義上的電影故事片在上海誕生。從此,電影在上海迅速發展,並逐漸形成了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傳統和民族風格。
1949年以前,中國電影的主要生產地便在上海,這使上海具有著大量的電影生產經驗、人才和物質實力。例如亞細亞影片公司、上海影戲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聯華影業公司、藝華影業有限公司等等一系列中國最早期最有影響的電影製作機構都建在上海。因此,把上海視作中國電影的發源地並不為過。上海電影製片廠正是在這個傳統上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的。第一任正、副廠長為劇作家於伶和戲劇家鍾敬光。電影藝術家、劇作家陳白塵和張駿祥出任了藝術委員會的正副主任。
E.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發展歷史
正式建廠前,美術片組攝制美術片94部。建廠後,1957~1982年攝制美術片 187部、紀錄片9部、共計220部。建廠前攝制的動畫片《驕傲的將軍》、木偶片《神筆》在探索民族風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對美術片的民族化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1958年,萬古蟾帶領一批青年美術片工作者,吸取中國民間皮影戲和剪紙片的藝術特點,成功地拍攝出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偉、錢家駿的指導下,一批青年美術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傳統的水墨畫搬上銀幕,攝制了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兒童手工折紙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紙片《聰明的鴨子》。
1960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北京、上海等6個城市舉行了美術電影展覽,受到觀眾的歡迎,並得到國家領導人的稱贊。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熱烈歡迎,1963年,周恩來總理曾贊揚美術電影部門在中國電影事業中,是具有獨特風格、比較優秀的部門。
中國美術片在國際享有盛譽。從東影時期到1985年底共生產美術片275部,有22部獲國內31次獎,有29部獲國外45次獎;木偶片《神筆》和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均5次獲獎。
1980年6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創辦了以介紹美術片為主要內容的兒童雙月刊《孫悟空》,發行量最高達40多萬份。 50多年來,《大鬧天宮》、《牧笛》、《三個和尚》、《寶蓮燈》、《大耳朵圖圖》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
美影不斷推出影院動畫片引領電影市場。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嶽奇童〉,票房突破300萬,並受到市委常委、宣傳部王仲偉的贊譽:動畫片有此業績,實屬可喜可賀。望很好總結,並乘勢而上,深化改革,促進轉制,提升原創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風。
2007年美影廠又創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詩影院動畫片〈勇士〉。該片是美影廠繼〈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寶蓮燈〉之後又一部動畫長片。全片83分鍾,歷時4年,斥資1500萬人民幣打造而成。國際著名導演呂克.貝松也曾親臨〈勇士〉劇組,被〈勇士〉流暢的線條、創新的三維技術及堅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無比欽佩地感嘆道:〈你們的人物造型是別人畫不出來的!「並表示要做」「牌推銷員」,把〈勇士〉帶到歐洲去。〈勇士〉繼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動畫片獎」、「常州最佳中國長片獎」之後,還獲得了電影屆學術影響很大的「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和「金熊獎」國際動畫作品——最佳影院動畫片獎。
此外,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還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等,又新增動畫卡通藝術長廊,同時美影廠下屬上海美術專修學校是一家為動畫片創作提供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校,在卡通動漫領域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藝術產品。 1993至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全年拍攝動畫片約500分鍾左右,數量上不能滿足播放的需要,而且這500分鍾的動畫片並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場白白拱手讓了人。而動畫片生產數量直線上升,僅僅2000年一年,就完成創歷史紀錄的5000分鍾。到7月10日為止,已經完成劇本6049分鍾,分鏡頭4278分鍾,原動畫2147分鍾,樣片2560分鍾,再創新紀錄指日可待。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畫片加工國。
盡管動畫產業無論從產量和參與的製作單位都處在一個急劇膨脹的時期,但是在其市場運作方面,卻仍然停留在「小兒科」的階段。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市場化的運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鍾的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一次只能賣到100元人民幣,成本卻高達30萬元。作為國內老資格的動畫製作單位,該廠2000年全年的銷售額為2279.6萬元。
F. 上海電影製片廠歷年的電影有那些
上海電影製片廠
中國電影企業。以生產故事片為主 。1949年6月 ,中國共產黨接管了國民黨在上海的中央電影企業總管理處及其一廠、二廠,中國電影製片廠攝影場和上海實驗電影工場等機構,由夏衍等負責在此基礎上籌建電影廠。1949年11月16日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立 。1950~1952年 , 上海長江電影製片廠、昆侖影業公司 、文華影業公司 、國泰影業公司等8家私營電影企業聯 合組建 為國營 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 。1953年 2月上海電影製片廠與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合並 ,仍沿用上海電影製片廠廠名。此後它成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 ,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 》、《女籃五號》、《林則徐》、《聶耳》、《紅色娘子軍》 、《 枯木逢春 》、《 李雙雙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
G. 五、六十年代上海有幾個電影製片廠
昆侖影業公司、文華影片公司、國泰影業公司、大光明影業公司、大同電影製片廠、大中華影業公司和華光影業公司等8家私營電影企業合並成了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然後,又和上海電影製片廠合並,也就是現在的上海電影製片廠了。
H. 上海電影製片廠都製作過哪些影片
作為中國影片生產基地 ,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許多優秀影片,如《51號兵站》、《羊城暗哨》、《女籃五號》、《紅樓夢》、《聶耳》、《李師師》 、《 枯木逢春 》、《 李雙雙 》、《舞台姐妹》、《白求恩大夫》、《苦惱人的笑》、《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秋天裡的春天》、《芙蓉鎮》等。1957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曾一度改為上海電影製片公司,下設3個電影製片廠 :江南電影製片廠 、海燕電影製片廠和天馬電影製片廠。不久,撤銷江南廠,上海電影製片公司改建為上海市電影局。 1973年後,海燕廠(當時名為紅旗電影製片廠)和天馬廠(當時名為)重新合並為。補充:上美術電影製片廠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成立於1957年4月。她是融美術片、兒童片的製片、製作、發行、放映及圖書、雜志、音像製品、多媒體產品的出版、發行、銷售;版權授權經營與開發:兒童卡通服裝、玩具、文具禮品的開發與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影視文化機構。這里匯集了蜚聲動畫影壇的編劇、導演、美術設計師、攝影師、作曲家和技術專家,具有較強的影視動畫片創作、製作和衍生產品研發實力。 50多年來,《鐵道游擊隊》、《牧笛》、《南征北戰》、《雞毛信》、《渡江偵察記》等優秀作品享譽國內外,獲得了包括丹麥歐登塞童話電影節「金質獎」、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童牛獎」等在內的200多個獎項。在致力於發展中國民族動畫片的同時,還和法國、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合作拍攝了《狐狸列那》、《諾亞方舟》、《不射之射》、《環游地球八十天》、《番茄醬》、《鴨子偵探》、《天才發明家》等影視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具有較完善的影視發行網路。 所創作的影視動畫片發行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片電視播放欄目《卡通王》在全國近30家電視台播出。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擁有上海億利美動畫有限公司、上海卡通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卡通王》雜志社和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等實體,以動畫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影視片、廣告片的製作、形象設計、卡通產品的研製開發、製作和動畫片創作人才培養等服務。
I.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2000年至今(2009年)出品的動畫作品
2000 寶蓮燈(1-7) 動畫 154'
2000 封神榜傳奇(1-100) 動畫 1100'
2000 可可的魔傘 人與動畫 89'9"
2000 應該靠自己(1-26) 動畫 125'52"
2001 哎喲媽媽 動畫 21'
2001 雛鷹在行動(1-19) 動畫 209'
2001 風塵小游俠(1-26) 動畫 572'
2001 怪城(1-26) 動畫 286'
2001 紅孩兒傳奇(1-26) 動畫 572'
2001 家有開心果(1-13) 動畫 286'
2001 牛牛和西西(1-13) 動畫 143'
2001 氣球上的五星期 木偶 80'21"
2001 三十六計奇遇記(1-13) 動畫 286'
2001 我為歌狂(1-52) 動漫畫 1144'
2001 小草帽(1-26) 動畫 286'
2001 小和尚(1-52) 動畫 572'
2001 猩猩探長(1-13) 動畫 143'
2001 鴨子偵探(1-26) 動畫 624'
2001 鍾點父子(1-26) 動畫 286'
2002 白玉堂(1-52) 布袋木偶 1144'
2002 財寶小狐狸(1-13) 動畫 143'
2002 飛龍天降(1-13) 動畫 286'
2002 魔鬼晶元(1-26) 剪紙 572'
2002 土紅色的駱駝(1-26) 動畫 312'
2002 西遊漫記(1-18) 動畫 396'
2002 聖劍 動畫 20'
2002 誰的丈夫離得最遠 動畫 4'
2002 回想 動畫 2'
2002 小樂子 動畫 8'
2003 白鴿島(1-52) 動畫 1144'
2003 超級球迷(1-26) 動畫 208'
2003 大英雄狄青(1-52) 動畫 1144'
2003 沒頭腦和不高興(1-26) 動畫 572'
2003 水滸英雄秀(1-13) 動畫 143'
2003 隋唐英雄傳(1-52) 動畫 1144'
2004 大耳朵圖圖(1-26) 動畫 312'
2004 天才發明家(1-52) 動畫 624'
2004 中華美德(1-100) 動畫 1100'
2004 淘氣的小夥伴(1-52) 動畫 624'
2004 魔力畫板(1-13) 動畫 286'
2004 小鼠一家親(1-39) 動畫 858'
2004 梁山伯與祝英台 動畫 91'
2004 二十六個秘密(1-26) 動畫 572'
2004 BRAVO東東(1-52) 動畫 1144'
2005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木偶 85'
2006 西嶽奇童 木偶 90'
2007 勇士 動畫 90'
2007 甜與酸 動畫 16'
2007 百變寶貝(1-26) 動畫 286'
2007 禮儀大學堂(1-62) 動畫 372'
2007 大耳朵圖圖(27-52) 動畫 312'
2008 葫蘆兄弟 動畫 85'
2008 運尼小子(1-26) 動畫 286'
2008 奧運奇聞(1-40) 動畫 200'
2008 豬豬吉利小財神(1-52) 動畫 572'
2009 馬蘭花 動畫 85'
外灘520 2006 ?
J. 為什麼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不復曾經的輝煌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真正沒落原因,就是在九十年代歷經市場經濟的強大沖擊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出品了一些質量低下的動畫,久而久之,很難再製作出優秀的動畫影片。
這樣的經歷一直延續到2000年後,幾乎看不到該廠做的優秀作品,從此以後,該廠才真正走上了沒落,無聲無息的消沉下去了。
該廠如今動畫的質量開始走下坡路了,在近20年的時間里,很難再製作出像當年經典的美術動畫影片來。令人對此遺憾不已。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簡稱上美影),成立於1957年4月,前身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卡通股。是中國歷史悠久、片庫量豐富、知識產權眾多的美術電影製片基地。
建廠後共攝制美術片500多部,創作了《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黑貓警長》《葫蘆兄弟》《寶蓮燈》等伴隨了幾代中國人成長的經典作品,獲得了400多項國內外大獎,以動畫「中國學派」享譽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