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找一部老電影是黎明,吳孟達,好像有劉嘉玲
是不是這個
電影《都市情緣》是著名喜劇片導演劉鎮偉鮮有的以愛情和父子情為題材的正劇。「我從小就告訴自己不要喜歡別人,因為感受別人對你的感覺,是很痛苦的」。——黎明〈都
市情緣>.影片不但描繪出懦弱的父親對兒子的感人情懷;也刻畫出叛逆小子阿武內心的善良與無奈;JOJO對於愛情的勇敢和執著。這是黎明由浪子形象
轉變為紳士形象的最後一部作品,滿身都洋溢著青春和叛逆的氣息。影片在業內取得極高評價,是黎明的第一部電影經典。此外,這部半文藝電影在韓國上映後,取得了當年華語片票房冠軍的好成績。
『貳』 60、70年代有一個外國人在北京拍的記錄片式的電影叫什麼
找到了...不過你給的分數好低哦.
安東尼奧尼長達3小時40分鍾的紀錄片《中國》。安東尼奧尼此生註定是要死不瞑目了,這部電影,10年甚至20年之內,在中國全面放映的可能性,都幾乎是零。1972年的中國,是一場全民參與演出的大型雜耍;1972年的《中國》,是一部深刻、冷峻、嚴肅的偉大電影,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看一看。
英 文 名:Michelangelo Antonioni
大 陸 名: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台 灣 名:米蓋蘭基羅安東尼奧尼
職業類別:導演
國 籍:義大利
出生日期:1912年9月29日
代 表 作:「人類感情三部曲」:《奇遇》、《夜》、《蝕》、《放大》(又名:春光外瀉)、《中國》、《雲上的日子》、《紅色沙漠》
中文名稱:中國英文名稱:Michelangelo Antonioni's China 別名:Chung Kuo, Cina (義大利文) 發行時間:1972年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片長: 217分鍾地區:義大利語言:義大利語簡介:「我只關心人」,始終只關心人的電影導演安東尼奧尼對中國來說別有意味。走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故事片創作的輝煌時期,安東尼奧尼在1972年這個特殊的年代來到了中國。對當時的中國和他來說,這都是一次神秘之旅。正是這個西方人用自己的攝影機觀察並記錄了那個特殊年代的中國風貌。然而,影片本身並非紀錄的全部。當時中國對這部影片的批判文章一如雪花紛飛,和影片一起構成了那個年代真實的寫照。那是怎樣的一部電影?那是怎樣的一個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呢?
這部紀錄片之所以出名,部分原因就是當初對它的大規模批判。1974年1月30日人民日報評論員的那篇《惡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批判安東尼奧尼拍攝的題為<中國>的反華影片》尤為著名。當初看那篇文章時還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由於作者敏銳的洞察力,剔除政治色彩,字里行間還是讓人清晰地看到了安東尼奧尼的拍攝手法。其實作者確實看穿了安東尼奧尼的那些手段,甚至現在看來他對影片的分析也很專業,只不過為當時的意識形態所用罷了。
在文化大革命熱火朝天地開展之時,安東尼奧尼受中國政府之邀來到中國拍攝關於新中國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曾被中國政府猛烈批判,認為它看到的是「不正確」的中國(如同他的《扎布里斯基角》被指責看到的是不正確的美國一樣)。客觀地講,安東尼奧尼被批判不是完全無辜的,他忽視了當時中國主流的宣傳方式,對一些生活細節的描述的確不符合人們的習慣。村民退縮緊接豬撒尿的鏡頭,放在今天來看恐怕也有人接受不了。但我想安導本人的態度是友好的,他所拍攝的普通百姓明顯比中國自己拍的那些紀錄片更生動活潑,甚至更純真快樂。
《中國》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拍攝於北京,展示了一個小學的學生們、城市的老區、使用針灸技術的剖腹產手上還有一個棉紡廠及其工人等。第二部分參觀了紅旗渠,還有河南的集體農庄,以及古城蘇州。最後一部分拍攝的是上海的碼頭和工廠。
在第二部分中,安東尼奧尼拍攝了一些村民的日常生活。村民們對攝制組很好奇,但當攝像機向自己接近時他們都無聲息地跑開,幾乎無一例外。而有趣的是,在第三部分,現代化城市(上海)街頭的市民同樣對攝制組很好奇,但他們都能夠直視鏡頭,甚至對著鏡頭觀察。城鄉差異非常明顯。
安東尼奧尼關注的是日常生活,很多事物讓他覺得新鮮。在北京、上海部分都出現過晨練太極拳的一組鏡頭,而那個運用針灸技術的剖腹產鏡頭更是不厭其煩地細致。電影在一場中國雜技表演中結束,這個結尾有20分鍾長,基本就是轉播了半場雜技晚會。
『叄』 求小時候看過的一部片子,是由真實動物扮演的。
我也在找這部
『肆』 我很喜歡看北京雜技演出和魔術表演,大家介紹下哪裡訂票比較方便。謝謝。拜託了各位 謝謝
你好朋友,我也是很喜歡看雜技和魔術的,很多演出和活動你可以從 票酷網 http://www.piaoku.net/ 了解到,找到你最喜歡的節目,關鍵是這樣省 了不少的時間,比起去劇場買票方便多了。建議你試試。相信我沒錯的
麻煩採納,謝謝!
『伍』 北京的劇院有哪些
了解的北京演藝集團是北京市 直屬的國 有大型獨資文化旗艦企業,集團下屬中國雜技團、中國評劇院、中國木偶藝術劇院、北京歌舞劇院、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北京曲藝團、北京民族樂團、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北京市曲劇團等9家院團;
『陸』 電影少林寺弟子那年拍攝
《少林寺弟子》是1983年楊吉爻執導的功夫電影,李冰主演。電影講述了洪家雜技馬戲班班主洪遠帶領女兒彩雲、彩霞,來到開封相國寺賣藝卻被害身亡,眾人合力終將兇手侯廉殺死,報了洪家的血海深仇的故事。
(6)北京雜技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民國初年,河南大旱。著名的洪家雜技馬戲班班主洪遠領女兒彩雲、彩霞,來到開封相國寺賣藝。他們的表演,博得觀眾的一片喝彩。少林叛徒、花花公子侯八賴因垂涎彩雲姐妹姿色,故意尋釁鬧事,洪遠出面勸阻,被踢成重傷。
彩雲姐妹不甘父親受辱,上前理論。侯令打手們動手搶人,汴梁豪俠李中洲對侯的霸道早已不滿,挺身勸阻,侯八賴惱羞成怒,令打手對李中洲大打出手,自己則撲向彩雲姐妹。
彩雲、彩霞漸漸不敵,且戰且退,李中洲及時趕到,打退侯家一夥,保護洪家姐妹返回相國寺,洪遠已重傷身亡。
彩雲姐妹掩埋了父親,滿腔悲憤要報這血海深仇,重整洪家班。彩霞提議讓已出家少林寺的哥哥轉洪下山來當班主,替父報仇。姐妹二人來到少林寺,見到了哥哥。
轉洪因自己已削發為僧,不能破殺戒,拒絕下山。彩雲姐妹負氣離開少林寺,帶洪家班到處賣藝為生,但賣藝的場子又被侯家走狗踢了。彩雲姐妹與侯八賴一夥激戰,彩霞用飛刀射瞎侯的左眼。
侯父侯廉見此,與妻侄吳健密議,邀集武林高手,要把洪家班趕盡殺絕。一夜,洪家班留宿在荒郊草房,侯家打手縱火包圍草房,除彩雲姐妹和四保死裡逃生,洪家班老少皆葬身火海。
『柒』 好像是80年代喜劇電影 講一個雜技團的人家到他工作地方一路發生的事,
應該是 勇闖江湖
主要演員:狄威、林小樓、袁祥仁
劇情簡介:台灣黑社會老爺子孫女被人劫持劫犯遇到電影特技人阿龍被阿龍擊退救下女孩老爺子感動之餘請阿龍和家人來府赴宴沒想到手下得力助手阿威勾引金三角毒梟叛變老爺子被拘禁阿龍和父親使出種種本領終於擊斃阿威救出老爺子......
『捌』 求一部與雜技馬戲團的國產老電影名字
我把你的問題網路一下,得到了《運虎記》
『玖』 趙鳳岐的雜技藝術家
1934年至1943年間,趙鳳岐先後參加過鄭貴田(鄭根)馬戲團、王占宜的雜技馬戲團和劉庭安的魔術團。1943年趙鳳岐在貴州同雜技女演員陳賢芬結婚,於是他便自己戳起了「麻子紅武術團」。「麻子紅」是觀眾給他取的藝名,趙鳳岐在雲貴川一帶因演技高超而走「紅」,加上他臉上有幾個小麻點,於是「麻子紅」就成了他的藝名。
解放後,他先後參加過進步藝人訓練班、武漢民族樂團和天津市霞光雜技團。1952年9月,他同愛人一道參加赴朝慰問團華北分團,同馬三立、李潤傑等曲藝名家到炮火硝煙的朝鮮前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演出,受到官兵的熱烈歡迎。演出歸來後,在彭德懷等領導同志的支持和關懷下,為支援祖國北疆的文化事業建設,參加了齊齊哈爾馬戲團。從此,他的才華得到充分展示,在我國雜技馬戲舞台上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成為頗負盛名的藝術家。
趙鳳岐是一位技藝全面的出色演員,他的創新是多方面的,尤以滑稽和馬術影響最大。被稱為「東方卓別林」。他的表演,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走到哪裡,演到哪裡。1960年香港鳳凰影業公司拍攝了紀錄片《龍飛鳳舞》,其中不僅有趙鳳岐身著民族服裝的「幕間滑稽」表演,也有他扮成卓別林形象表演的《獨腳高蹺舞》。1980年黑龍江電視台春節大聯歡節目中,趙鳳岐扮成卓別林的藝術形象乘坐特製「衛星」遨遊太空。1981年11月,在北京參加第一次中國雜技藝術家代表大會時,他又化裝成卓別林為會議代表進行表演。1985年8月,69歲的趙鳳岐在北京參加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時,寶刀不老的他又為代表們表演了以馬刀舞、騎兵舞為主要舞蹈語匯的現代迪斯科。他的風度和幽默表演,他的優美舞姿和時代意識等均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196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我國第一部雜技故事片《馬戲團的新節目》就有趙鳳岐的《滑稽鋼絲》表演。他那平地跌跤、笨拙地攀登鋼絲支架的動作,以及雙腿顫巍巍蹬上鋼絲又滑閃的表演,引起觀眾一陣又一陣笑聲。而當他以嫻熟的技巧在鋼絲上做出各種難度較大的動作時,又贏得了觀眾的一片贊嘆和喝彩聲。趙鳳岐既是這部影片的藝術顧問,又是領銜主演。片中除《滑稽鋼絲》之外,《馬上劈刀》也是一個新穎、獨特、氣勢非凡的節目。他扮作三國名將關雲長的形象,身穿大靠,綠袍金盔,足蹬快靴,揮舞著青龍偃月刀,在賓士的馬背上表演各種馬術技巧,再現英雄形象的威武勇猛。
趙鳳岐根據傳統雜技節目《吊子》改革設計出的《空中術》(空中體操),在全國亦屬首創,很有影響。這個節目由趙鳳岐的兩個女兒趙秀華和趙紅旗在全國首演,後成為齊齊哈爾馬戲團的保留節目。經過四代演員的不斷努力創造,使整個節目結構嚴謹、技巧難度更大、造型也更加優美。趙鳳岐編創的節目豐富多彩,他創新的《扛梯咬花》、《雙吊桿》、《獨輪車》等也很有特色。他演出的節目還有《馬術》、《轉碟》、《頂花桌》、《木磚》、《頂竿》、《大車輪》、《雙馬造型》、《對手頂》、《跳板》、《走鋼絲》以及滑稽表演等。
在他的嚴格訓練和教育下,7個子女都跟雜技結下了緣分。長子趙泉濤,專長魔術、口技,曾為吳橋縣雜技團隊長、學員班主任,吳橋雜技學校的教師。他編導的《小晃板》在1987年首屆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上獲得「金獅獎」,1988年全國首屆「新苗杯」雜技比賽獲得「銀獎」。趙鳳岐的二兒子趙炳義是鐵路雜技團的演員,他全面地繼承了趙鳳岐的雜技藝術之路,其「卓別林」表演頗似其父。他曾主演滑稽專場、啞劇專場,並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的文藝晚會演出。另外,還表演《木磚頂》、《小武術》及《口技》等,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出色演員。三子趙炳文在桂林雜技團當演員,主要節目有《扛梯》、《扛桿》、《口技》以及串場滑稽等,基本上也是趙鳳岐的路子。長女趙秀華,過去是齊齊哈爾馬戲團的演員,曾主演過《女子雙吊杠》、《空中術》等節目,現在為學員班教師,培養了不少雜技後備人才。次女趙紅旗是鐵路雜技團的演員,曾同姐姐趙秀華一起演出《空中術》,後又演出《花碟》、《大跳板》、《女子中幡》等。趙鳳岐最小的兒子趙炳正也在齊齊哈爾馬戲團工作,一家九口人都搞雜技,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雜技大家庭。
『拾』 少林俗家弟子高清完整版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ZPqd1uiDF7SN1hc2EdRx9A
程家少爺程亦鵬(范冬雨 飾)痴迷武術,程父試圖用婚姻約束其行為,程亦鵬遂決定遠上少林做俗家弟子,如此既可躲避習武力強的未婚妻小翠,又能學習少林功夫,在與心上人小晴(何晴 飾)話別後,亦鵬奔赴少林。然而師父恆德(趙小銳 飾)日日只是讓一班俗家弟子做苦工,不肯教授少林功夫,師兄弟們雖不滿卻也無可奈何,加之小晴在少林附近落腳,程亦鵬和師兄弟們學著用各種方法苦中作樂。曾經被逐出少林的一游俠在遍訪名師後,意欲挑戰少林,以報當年未學到武功之恨,程亦鵬等俗家弟子被游俠多次毆打,恆德欲同游俠較量反被方丈關入藏經閣。程亦鵬經過苦工打熬,終有習武資格,在恆德指點下向游俠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