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陽光姐妹淘類似的電影,姐妹情誼的。
1《愛的邊緣》,講的是在戰爭時期倆個女人的偉大友誼。,歐美片
2.《焦糖》,浪漫喜劇片,在貝魯特五個美容院女人不同的故事。歐美片
3.《親愛的伽利略》,兩個女生,一個失戀,一個失學,離開泰國飛往歐洲的未知旅程。泰國片
4.《午夜巴塞羅那》,糾纏不清的四人愛情關系。歐美片
5.《慾望都市》,這個很有名了,根據電視劇改編的電影版,講的四個姐妹尋找人生的另一半的過程。歐美片
6.《自梳》東方文藝片,有點傷感。韓國
7.《花與愛麗絲》,《情書》的導演執導的,比較唯美吧。日本片
8.《東京朋友》,四個心懷夢想的女孩的青春故事,比較老的電影了。日本片
9.《親愛的朋友》,日本片
10.《美麗壞姐妹》,有點灰暗。歐美片
11.《初戀這件小事》,主講愛情,但友情真的很亮眼,挺感人的。泰國片
12.《娜娜》,兩個都叫娜娜但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孩相遇的故事。日本片
13.《渺渺》,高中時期的兩個好朋友的友情,忘了是日本的還是韓國的了。
14.《貓咪少女》,《搖擺少女》,《七夕之夏》,劇情有點忘了,不過都是日本片
15.《沒有你的我》,兩個姐妹淘,1973年的,可能有點老,不過很陽光。歐美片
16. 《伴娘》,有點無厘頭,都是一群中年女人的爛泥故事。開頭有點少兒不宜,不喜歡可以忽略。
還有個《小時代》,算嗎?哈哈
我覺得第三個、十一個應該最符合你口味吧,畫面都很美好。最先看它倆吧!
祝你觀影愉快!
『貳』 拍電影不再只靠臉了 好萊塢女星轉型各有高招
查理茲-塞隆的成功轉型,是所有好萊塢花瓶女演員們的榜樣。把美從臉上收斂起來放進心裡,或是乾脆扮丑,折磨自我折磨觀眾,這彷彿成為偶像派到實力派的必經之路。雖然方式略顯模式化,但美貌就像是考驗演技的干擾信息,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完全不分心,轉而關注所謂的內在。於是,安妮-海瑟薇剪短了頭發暴瘦20磅,安吉麗娜-朱莉從野性少女轉型去馴化年輕演員……好萊塢也欣然為她們的犧牲埋單,各大電影節獎項雙手奉上。其實,仔細想想,一味強調內在忽視外表,難道不也是種歧視?
凱拉-奈特莉 即便當女配也給英國人搭戲 花瓶歲月
父親是演員,母親是劇作家,凱拉-奈特莉9歲時就出演了電影《鄉村情事》,而早期最為人所知的角色則來自《我愛貝克漢姆》,青春爛漫的氣質為這部體育題材電影增色不少,在美國這樣一個對足球缺乏熱情的國家裡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口碑;2003年,她與約翰尼-德普和奧蘭多-布魯姆搭檔,在《加勒比海盜》中飾演野性難馴的總督女兒,也因此大紅大紫。但就像她之後出演的《亞瑟王》余頃鉛一樣,她被好萊塢稀釋成了「男色電影中錦上添花的點綴」。
轉型利器 文藝尋突破
現在很多人用「英倫玫瑰」形容凱拉-奈特莉的古典氣質,這個代名詞此前的主人是因《理智與情感》聞名的凱特-溫斯萊特。其實,這一切應該感謝英國導演喬-懷特,兩人首次合作的《傲慢與偏見》便讓奈特莉收獲奧斯卡獎、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並且之後合作的《贖罪》《安娜-卡列尼娜》也讓奈特莉順利完成轉型。
在英倫古典路線外,奈特莉也嘗試在文藝電影方向尋找新的形象與定位,《愛的邊緣》《一夜迷情》《別讓我走》等皆屬此類,而《危險方法》中她奉獻的女病人薩賓娜-斯皮勒林堪稱形象盡毀,淑女范兒終於被打破,而《歌曲改變人生》中,她也大膽嘗試在電影中的歌唱事業,簡單的治癒系電影反而顯出她不著痕跡的演技,就像是生活在你周圍任何一個沒有豎好成功卻又還沒完全放棄的小夥伴。
在2015年奧斯卡的大熱影片《模仿游戲》中,搭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片中飾演曾和圖靈有過一段情緣的瓊恩-克拉克,雖然戲份不重,但二人徹底攤牌的那場戲相當精彩,演出了一個愛而不得卻又固執堅守的女性形象,奧斯卡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公會獎等一系列提名算是對她演技飛躍的認可。
妮可-基德曼 突破瓶頸又再次進入瓶頸 花瓶歲月
3歲學芭蕾,10歲就接受專業表演藝術訓練,看上去妮可-基德曼要想成為優秀演員只需要點運氣就夠了,可事實並非如此。盡管14歲時就在影片《叢林聖誕節》中出演配角,但直到和湯姆-克魯斯出演了《壯志凌雲》後,人們才開始注意這個新人,而且是她和男主角的愛情之上,而在表演上,確實也缺少稱得上有表演可言的代表乎姿作。事業和情感的角力在她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所以不得不提她和湯姆-克魯斯那段長達十年的婚姻。在這十年間,她成了真正的明星,而不是演員。
轉型利器 「假鼻子」
2001年,妮可和阿湯離婚。同年,她出演了巴茲-魯曼執導的歌舞片《紅磨坊》,憑借這個巴黎紅燈區的舞娘角色,她曾經的舞蹈功底終於得到發揮,收獲第一個奧斯卡影後提名。2002年,她在電影《時時刻刻》中飾演英國天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那個假鼻子為她贏得表演之神的垂青,將奧斯卡、金球獎以及柏林電影節等多個影後獎座收入囊中,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她的美貌和演技同時得到認可。但不得不說的是,2010年的《兔子洞》是她最後一次演技爆發,把那個絕望地在情慾中尋求慰藉的母親演得入木三分,也為她帶來第三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不過,如今妮可正處於失去花瓶,又丟了演技的階段。2011年至今,她參與演出或製作的影片達十部之多,其中不乏像科林-費斯、朴贊郁、蒂姆-羅斯這樣公認品質影人的加入,可幾乎沒有例外的是,她演哪部砸哪部,很多人甚至將她看作決定是否要看一部影片的風向標。前不久,她與沃納-赫爾佐格、詹姆斯-弗蘭科合作的《沙漠女王》在柏林電影節首映,再次遭遇差評。
安妮-海瑟薇 在哪跌倒,在哪爬起 花瓶歲月
大學主修英文、輔修婦女研究的海瑟薇,17歲時出演美劇《愛的初體驗》進入演藝圈,可惜並沒有一鳴驚人的效果,直至2001年《公主日記》,她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一點點書卷氣,一點點活潑可愛,迅速打開了知名度。不過,初嘗成名滋味的她為了出演《公主日記2:皇室婚約》,放棄了主演電影版《歌劇魅影》的機會,棋差一招,結果就被定型成了只會閃爍著小鹿般的眼神,咧嘴傻笑的甜姐,此後的《少爺返鄉》《魔法灰姑娘》等同類型影片也限制了她的演技。
轉型利器 飆唱功
毫無疑問,李安的《斷背山》是海瑟薇演技路上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個潑辣果敢的同妻讓她瞬間擺脫掉了甜美少女形象。雖然被小部分墨守成規的影迷質疑,但她贏得了大部分觀眾認可。看得出她在李安的調教下,在表演上著實是下了番苦功,至少開始和演技二字有了關聯。緊接著和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穿普拉達的女王》大獲好評,也與此前的磨礪不無關系,在老戲骨梅姨面前沒有表現出很明顯的生澀,就已經是一大進步;而先後接演《成為簡-奧斯汀》《愛情與靈葯》《一天》等風格各異的影片也讓她的形象趨於多元。
2011年,當根據同名歌舞劇改編的電影版《悲慘世界》劇本擺在她面前的時候,海瑟薇沒有猶豫,她沒有重蹈《歌劇魅影》的覆轍,終於迎來第一個事業高潮,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實至名歸。她剪去了長發,減重20磅,脖筋微漲,兩頰塌陷,難度頗高的演唱段落也能一鏡到底。當完成蛻變的海瑟薇出現在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和《星際穿越》中時,人們已經看不到昔日小妞電影中的影子。
娜奧米-沃茨 大器晚成得益於跑龍套生涯 花瓶歲月
幼時,看母親在舞台上表演的曼妙身姿,讓深受震撼的娜奧米-沃茨決定走上表演之路。雖然很早就在美劇《聚散離合》、電影《情挑玉女心》等出演了些龍套角色,但事業發展之緩慢,讓她不得不兼職做模特度過一年以此糊口,還在時尚雜志做過編輯。1993年,她隻身來到好萊塢,整整六年接了將近13部影片,但要麼是配角要麼是不需演技只用尖叫的恐怖片,反正都是些別的大腕推掉不願意演的角色,她也因此在片場混了個臉熟,見識了各種各樣的片場怪事。
轉型利器 「精神病」
1999年,她窮得交不起房租被掃地出門後,接到了導演大衛-林奇《穆赫蘭道》的片約,在這部後來被奉為精神分裂經典之作的影片中,讓她在片場6年磨礪出的演技得以施展。2003年,名導亞利桑德羅-伊納里圖就是看過《穆赫蘭道》後決定讓她出演驚悚犯罪片《21克》,奧斯卡也終於看到了這位大器晚成的澳洲姑娘身上的爆發力。雖然仍然在美版《午夜凶鈴》《金剛》這樣的商業影片中充當花瓶,但雙向開花的她也能在《面紗》這樣的文藝片中展現她演技沉澱的部分,即便在大衛-柯南伯格的《東方的承諾》中雖然戲份不多,但也算得上是她難得的代表作之一。
2015年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鳥人》,是她與亞利桑德羅-伊納里圖的再度合作。邁克爾-基頓、愛德華-諾頓、艾瑪-斯通各個都在發瘋般地飆戲,娜奧米-沃茨雖然沒有獲得女配提名,但這卻是她有史以來最成熟的一次表演,似乎看得到這些年在好萊塢摸爬滾打中,她所獲得的加速成長。美貌隨歲月退去,也許是不可挽回的無奈,但她把皺紋變做財富,每一幀都留下游刃有餘的自信,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安吉麗娜-朱莉 從不享受鏡頭前的一切 花瓶歲月
由於演員父親強-沃特的緣故,朱莉入行演藝圈順理成章。在做了一段時間的職業模特後,她決定在李-斯特萊斯伯格戲劇院和紐約大學進修,並開始在劇院表演。1993年在《電子人2》中得到一個跑龍套的小角色,是她的大銀幕處女作。1995年《惡女幫》中魅惑的流浪少女長腿一角,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之後在電視圈浸淫的幾年,性感叛逆的標簽,貼滿了她的表演和生活。其實朱莉身上的標簽,在今天看來,也是困擾許多女演員的枷鎖。
轉型利器 性感變感性
2000年,朱莉憑借在《移魂女郎》中冷艷的精神病少女形象,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相較於之前同樣獲獎的角色,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她的表演與靈魂合二為一。此後,她身上所散發出的致命性感被加倍放大,《原罪》《古墓麗影》《機動殺人》《史密斯行動》,她被塑造成充滿成熟韻味的邪魅女神形象,不過此時的朱莉已經不再滿足於千篇一律的銀幕味道,在接演《通緝令》《特工紹特》的間歇,出演了《換子疑雲》《堅強的心》等電影,固執尋子的單親母親克里斯汀、千里尋夫的記者瑪麗安兩個角色獲得評論界的盛贊。
當然,極富野心的朱莉也並沒有讓自己的事業止步於表演,她主動轉型成為導演,拍出了《血與蜜之地》《堅不可摧》等將焦點投射向戰爭和人性的電影,她表示,「其實我一直都不享受表演,我也不想總出現在鏡頭前,對我來說做導演比當演員更讓我快樂。」
茱莉亞-羅伯茨 大嘴不笑時,就應該給獎了 花瓶歲月
出生於演員世家的羅伯茨17歲高中畢業後就跟隨姐姐在紐約開始模特生涯。受到演員哥哥的引薦,1986年,她在電影《血紅》中出演生平第一個角色,但僅僅只是出現在背景畫面中。幸運的是,她1988年主演的愛情喜劇《現代灰姑娘》很快受到好萊塢注意,1990年和李察-吉爾合作《風月俏佳人》名利雙收,此後她被定義為大嘴甜姐,《我最好朋友的婚禮》《諾丁山》都是這個路線。很適合她,但完全不需要演技,畢竟影片類型決定了演員並不需要過分發力。
轉型利器 眉頭緊鎖
2000年,聚焦環境污染的《永不妥協》以其極具深度的社會題材,讓總在鏡頭前傻笑的茱莉亞-羅伯茨一下嚴肅了起來。片中她塑造了一根筋倔到底的正面母親形象,學院派向來歡迎美麗動人的女明星偶爾蓬頭垢面的嘗試下演技為何物,並大方地給出各種獎項鼓勵,除了獲封第73屆奧斯卡影後外,還有當年的金球獎影後、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影後等。
《蒙娜麗莎的微笑》《偷心》《美食、祈禱和戀愛》《八月:奧色治郡》……後期的茱莉亞-羅伯茨的影片無論類型如何,都發揮相當穩定,即使2004年拍完《十二羅漢》後,她曾淡出影壇了一段時間,但不管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能駕輕就熟,自然演繹,只是,現在的她因為因為年齡和戲約的關系,缺乏這一階段真正的代表作。
『叄』 有哪位大蝦能提供一些好看的英倫味電影嗎近幾年的。
《道林格雷》:天生漂亮異常的道林·格雷因見了畫家霍華德給他畫的和真人一樣大的肖像,發現了自己驚人的美,又聽信了亨利·華頓勛爵的吹噓,開始為自己韶華易逝,美貌難久感到痛苦,表示希望那幅肖像能代替自己承擔歲月和心靈的負擔,而讓他自己永遠保持青春貌美。他的這個想入非非的願望後來卻莫名其妙地實現了。一天晚上他粗暴地對待了他所愛的女演員西比爾·葦恩,回到家裡,發現那肖像上出現了殘忍的表情。原來那肖像已開始隨著道林·格雷心靈的變化而變化了。
《BJ單身日記》:32歲的布里奇特·瓊斯(蕾妮·齊維格)是一位單身女子,家住在倫敦西區,一天到晚做著電視公司研究員那份平淡無奇的工作。她沒什麼野心和抱負,唯一的一點點願望就是能減輕體重以及尋找到一份真正的愛情,可這些對她來說依然是那麼遙不可及——瓊斯的感情生活似乎永遠是危機四伏,男朋友換了幾個,總也找不到跟自己合拍的人。還好有兩個死黨莎澤(薩麗·菲利普)和嘉德(雪莉·亨德森)陪在瓊斯身邊,在她需要安慰時及時發表一通虛偽的女權主義演說並免費提供廉價的澳洲葡萄酒,多少讓她覺得好過一點;只可惜,有些時候兩位好友的幫助反倒使情況變得更糟糕。總而言之,一直以來,瓊斯的生活過得枯燥無味、讓人垂頭喪氣。 於是,在新年到來的那一天,瓊斯決定嘗試一種新的生活,讓一切從頭開始。首先,她要做的就是開始記日記,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記錄下來,讓自己感到變化的喜悅。漸漸地,瓊斯的日記成了一本最刺激、最浪漫、最瘋狂的書,裡面的內容從平時工作、周圍的好友到鍛煉、飲食、男人、性……瓊斯的生活也隨著她的日記翻開了嶄新的篇章,所有的東西都在翻天覆地地變化著,她開始意想不到地受到周圍人們的注目,其中也包括兩個和她發生感情的男人:一個是像小說人物一樣完美的丹尼爾·克里弗(休·格蘭特);另一個是一身毛病但很真實的馬克·達西(科林·菲爾斯)。這兩個人的出現叫瓊斯又欣喜又發愁,她思前想後也拿不準自己該挑哪一個。看來,新的生活中依然有不少麻煩陪伴著瓊斯,不過她卻樂在其中呢。
『肆』 適合和閨蜜一起喝酒發朋友圈
適合和閨蜜一起喝酒發朋友圈如下:
1、故事我有就是費酒,長夜漫漫還是醉些的好。
2、半斤不當酒,一斤扶牆走,一斤半牆走我不走。
3、成年是白開水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4、多年的相思蔽敗槐加二兩白酒才能把這相思說出口。
5、良辰喜相聚,清風美酒伴。歷經滄桑事,得失皆怡然。舉杯敬各位,飲水當思源。晚年逢盛世,日子比蜜甜。
6、最想說的話在眼鏡里,草稿箱里,夢里和酒里。
7、別人已是一房兩人三餐四季,我還是一杯兩壺三紮四打。
8、姐妹們的聚會,聽著音樂,喝著自我調的酒,啃著西瓜,坐在鋪好的地上,看看這幾天拍的照片,聊聊天,這是我們這個時候有的無比愜意宏友的生活。
9、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10、黃昏時偷來你的肋骨釀酒百枯瞎年後醉得有血有肉。
適合和閨蜜一起看的電影如下:
1、《愛的邊緣》。
2、《焦糖》。
3、《牛仔褲的夏天》。
4、《親愛的伽利略》。
5、《親愛的朋友》。
6、《陽光姐妹淘》。
7、《伴娘》。
8、《花與愛麗絲》。
『伍』 適合朋友一起看的開心的電影
1、《愛的邊緣》
《愛的邊緣》(The Edge of Love)是獅門影業發行的英國愛情傳記電影,由約翰·梅布瑞執導,莎曼·麥克唐納德編劇,凱拉·奈特莉、西耶娜·米勒、希里安·墨菲、馬修·瑞斯主演。該片講述了威爾士詩人迪倫·托馬斯與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之間的情感糾纏 。影片於2008年6月20日在英國上映。
2、《焦糖》
這是一部浪漫喜劇片。圍繞黎巴嫩人的日常生活展開故事情節。在貝魯特,有五名女性,她們有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她們年齡各不相同,她們有各自獨特的故事,她們在一間美容院里展開她們的故事,她們談論男人,談論母性……
3、《牛仔褲的夏天》
《牛仔褲的夏天》是由由肯·卡皮斯執導,阿麗克西斯·布萊德爾、亞美莉卡·費雷拉、布蕾克·萊弗利和愛波·塔布琳等聯袂出演的愛情片。影片於2005年6月1日在美國首映。該片改編自安·布拉謝爾斯於200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講述四個妙齡少女和一條會飛的牛仔褲之間的故事。在一個舊貨店,他們發現一條適合四個人體形的牛仔褲,雖然四個女孩會在不同的地方度過這個夏天,但是他們決定用這條牛仔褲來維系之間的感情。
4、《親愛的伽利略》
《親愛的伽利略》是由Nithiwat Tharathorn執導,由楚緹瑪·提潘娜特和賈琳珀恩·朱凱特聯合主演的青春愛情文藝電影。影片講述了兩位泰國女孩因不同的目的一起出逃到歐洲,在旅行的過程中認識自我,感悟人生的故事。影片於2009年07月23日在泰國上映,2010年7月22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5、《親愛的朋友》
《親愛的朋友》是2007年兩澤和幸執導的日本電影,由北川景子, 黃川田將也, 大杉漣主演。影片講述了莉娜與真希之間的友情故事。
6、陽光姐妹淘
《陽光姐妹淘》2011年上映的一部韓國喜劇電影,由姜炯哲導演執導,沈恩敬、姜素拉、閔孝琳等主演。故事採用了現實和回憶交錯的結構方式,即在展示「過去」的同時也展現了「現代」。該片講述的是曾經是中學「七公主」sunny小團體成員,25年後為人婦為人母時再次重逢相聚,尋找屬於那個時代的青春記憶的故事。
7、《伴娘》
《伴娘》是保羅·費格執導的一部喜劇片,由克里斯汀·韋格、瑪婭·魯道夫、羅絲·伯恩、克里斯·奧多德聯袂主演。該片講述的是五位胖瘦美醜各異卻經歷著同樣糟糕生活的伴娘,因一場婚禮帶來的對友情、對生活的重新理解的故事。該片於2011年5月13日在美國首映,並於2012年獲得2012年美國電影電視喜劇獎最佳喜劇電影獎項。
8、《花與愛麗絲》
《花與愛麗絲》是由Rockwell Eyes製作、東寶發行的135分鍾的青春喜劇影片。該片由岩井俊二自編自導,鈴木杏、蒼井優、郭智博、廣末涼子、阿部寬等主演,於2004年3月13日在日本上映。該片講述了兩名中學少女在走過她們心緒搖曳的思春期時,所發生的既可愛又稍具可怕意味的奇妙三角戀愛故事。
9、《東京朋友》
《東京朋友》是由永山耕三執導的愛情電影,由大冢愛等主演,影片於2006年8月12日上映。翻拍自2005年以DVD發行的電視劇《東京朋友》。該影片講述了整天無所事事的高知的玲受到了吉他手隆司的邀請加入Survival Company當主音,從此,完全改變了玲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