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好,李煥英》為什麼會大火
我認為《你好,李煥英》大火離不開這些原因:
1、真實故事改編,引人共鳴
當溫情電影越來越追求真實,以求與觀眾達成情感共鳴,這就對劇本的要求非常高。因為故事,才是電影的核心。
《你好,李煥英》的劇本,在四年前她就用小品初做嘗試,再經過四年的修補,最後呈現給了觀眾,即使在許多地方仍有不足,但是它平凡,真實,樸素就足以打動所有人。
母親離世這件事在20年前對於賈玲來說雖早已完成生理上的告別,即從母親心臟停止跳動這刻起,這種告別就已經完成了。但心理層面的告別,賈玲依舊沒有完成,當她的社會身份及個人榮譽越光鮮靚麗,就會越遺憾無法與最愛的人分享,這份耿耿於懷使她迫切的通過小品、電影來一遍遍的記錄並試圖完成這些遺憾:綠色的皮衣、雙開門的冰箱等等,使她即使是一個喜劇演員,也在內心深處為這場遲遲未來的告別進行獻禮。
人生至此,已無歲月可回首,唯以深情度餘生。希望我們明白這句話時,還不算太晚。
㈡ 你好李煥英影評
你好李煥英電影講述的是一個並不優秀的女兒與一個慈愛的母親的故事。女兒從來不優秀,但是她為了讓母親高興,做了一系列讓人哭笑不得的事。
在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時候,母親卻離她而去。她在夢中重回母親年輕時代,見到母親,發自內心唯一的想法,就是想讓母親高興、改變命運。
她幫助母親買第一台電視機、幫助母親打好排球賽獲得廠長欣賞、幫助廠長兒子追求母親。然而,一切都是徒勞。氣餒的她想要回到現實,卻發現自己母親與她同時穿越,母親將她的努力看在眼裡,欣慰在心裡。最後母女相認,卻不得不分離。
這個故事本身而言,並沒有特別沖突的矛盾,換言之,沒有戲劇沖突。所以,從故事開頭到故事後半段,我們看到的是清淡無味兒。
在這種情況下,賈玲的處理手法是創造喜劇包袱,讓觀眾哈哈大笑。但是實際上,幾個包袱並不理想。我們看到的包袱,生硬的穿插在電影里,但是既沒有推動劇情,有沒有多少因果關系,使人有種出戲的感覺。
在電影後半段,賈玲發現母親也穿越過來的時候,成為電影最大轉折和沖突的地方。但是,實際上,在這里,賈玲十分沒有邏輯的強行轉折,顯得特別突兀。
電影最後十分鍾,後面讓人感動的劇情,穿插了賈玲小時候母親對她的愛的畫面、母女夢中相認的畫面、母女分離回到現實的畫面。這一點,是電影最大的優勢,也是電影主打的情懷,算是應景吧。
㈢ 你好李煥英中賈父去哪了
《你好李煥英》中賈父沒有具體說明去哪。
你好李煥英整部電影的劇情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賈曉玲母親遭遇車禍;小賈在傷心之餘猶如夢境一般的穿越到了自己出生以前的少女時代,想讓母親多點開心。
經過一系列事件之後突然發覺:這個少女李煥英正是母親先於自己穿越而來,自己所做的一切母親都是知情而且主動配合——母愛終究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
這個雙穿的設計正是最大的催淚點,結合賈玲母親的真實故事,更讓人潸然淚下,很多人形容「眼淚連口罩都包不住了」——這也是該電影口碑火爆的原因:真摯、不做作的懷念母親。
然後整部電影賈曉玲的父親是隱形的工具人,其短暫的出場只是李煥英拒絕追求者的注腳;關於父親的人生,以及在賈曉玲成長過程中擔任的角色,電影毫無著墨。
影評
該片不是一部劇情邏輯能夠自洽的作品,戲劇沖突的設計過於直接簡單甚至魯莽,但最終故事的情感濃度、笑與淚相加的觀影效果,使得觀眾忽略了作品的缺憾,沉浸在了情緒當中。
賈玲根據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創作了這部電影,她強大的個人風格穿透了「大眾化」這堵疏密有致的「圍牆」,使觀眾無意識間過濾掉了電影這一大眾產品自身所攜帶的文化雜訊,願意被創作者至純的情感所打動。
㈣ 沈騰賈玲演的電影
賈玲、沈騰主演的電影是《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由賈玲執導,賈玲、沈騰、陳赫、張小斐等主演,講述了2001年的某一天,剛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賈玲 飾)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為母親驕傲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
在賈曉玲情緒崩潰的狀態下,竟意外地回到了1981年,並與年輕的母親李煥英(張小斐 飾)相遇,二人形影不離,宛如閨蜜。與此同時,也結識了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曉玲以為來到了這片「廣闊天地」,她可以憑借自己超前的思維,讓母親「大有作為」,但結果卻讓曉玲感到意外。
《你好,李煥英》影評:
《你好,李煥英》這部電影劇情不錯,作為喜劇無論笑點、煽情點、轉折點都很到位,特別是觸及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話題,更是讓全民討論。從電影的質量上講,這部電影講述的內容應該跟《夏洛特煩惱》一個水平。
這部影片最好的地方不在於有多搞笑,多煽情,而是讓人在苦笑中能感同身受。越溫暖,越心酸。賈玲的痛苦,七分思念,也應該有三分懷念,懷念與母親那段平平淡淡的幸福時光。
㈤ 你好李煥英視聽角度專業影評
電影《你好李煥英》在播出的時候其實是不被看好的,因為它就算是一個喜劇,而且還不是徹底的喜劇那種,因為這部電影是賈玲用來緬懷過世的媽媽的,所以整部劇以劇情和倫理為主,搞笑元然雖然有,但是沒有做到喧賓奪主,就這一點就非常的好了。
其實在劇中,搞笑的地方並不是很多,但是可能就是演員請的比較討喜,所以很受歡迎。而且《你好李煥英》不管是畫面還是視聽方面都非常的好。
《你好李煥英》中的畫面都非常的飽滿和柔和,非常的符合那個年代,和應景,就像李煥英柔軟的內心。而且,在視聽方面,不管是配樂還是聲音都非常的清楚和應景,特別是那個只音樂,真的非常的上頭。
像這部電影這樣類型的電影其實在票房當面是不被看好的,因為說得是親情劇中還沒有明顯的男女感情線,但是就是這樣一部很溫馨感人的電影,獲得了五十多億的票房。
㈥ 你好李煥英影評
《你好,李煥英》講述的雖然只是一對平凡的中國母女間的故事,卻深深觸動了全人類共同的情感,這不僅是中國電影的成功,也是以人為本的五千年中國文化的魅力。
可以說,賈玲用一部小品改編的溫暖家庭故事,講出了人類共同的偉大情感。相比於同名於小品,電影的展現的情感更加深刻,令人動情。影片中,有兩處台詞提到:「打我有記憶起,媽媽就是個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我總忘記,媽媽曾經也是個花季少女。」
最終,賈玲用藝術的形式展現了「媽媽」年輕時的樣子,不僅一度讓年輕時李煥英的扮演者張小斐成為了國民媽媽,一句「我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的台詞,道出了無數中國父母的心聲。
賈玲根據自己與母親的故事創作的這部電影,她強大的個人風格穿透了「大眾化」這堵疏密有致的「圍牆」,使觀眾無意識間過濾掉了電影這一大眾產品自身所攜帶的文化雜訊,願意被創作者至純的情感所打動。
《你好,李煥英》劇情介紹
2001年的某一天,剛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賈玲飾)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為母親驕傲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在賈曉玲情緒崩潰的狀態下,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並與年輕的母親李煥英(張小斐飾)相遇,二人形影不離,宛如閨蜜。
與此同時,賈曉玲也結識了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賈曉玲以為來到了這片「廣闊天地」,她可以憑借自己超前的思維,讓母親「大有作為」,但結果卻讓賈曉玲感到意外。
㈦ 你好李煥英影評
《你好,李煥英》的影評如下:
《你好,李煥英》與其說是一部講述穿越的電影,不如說穿越只是講述整個故事的必要手段。在電影中,曉玲更像是個旁觀者,她雖然能隨時和那個年代的人們交流互動,也能讓歷史短暫地偏離軌道,但她的存在改變不了故事最終的結局。
從曉玲「從天而降,臉先著地」的劇情開始,就已經奠定了這不是一部嚴肅的穿越電影。導演並不打算真正探討穿越這個話題,穿越在電影中更像是「威亞」,是機關,是為了讓結尾實現「騰空一躍」的升華而存在的機關。
也因此,這個穿越顯得不那麼高明,甚至有些俗套。它既不像《回到未來》那樣描繪了改變過去對現實產生的一系列影響,也不像《前目的地》那樣設計了一個精巧而殘酷的莫比烏斯環。
從對「穿越」和「夢境」之間界限模糊化的處理手法上看,這部電影和2015年上映的《夏洛特煩惱》有著相似之處。相比於穿越,整部電影更像是一場夢境,是曉玲守在病危的母親床前極度思念和悔恨,恍惚間做的一場夢。
《你好,李煥英》的成功
描繪親情的電影很多,因為這些故事很可能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所以容易引發我們的共鳴;也正因為這些故事很可能在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所以想要脫穎而出很難。我們的眼睛每天都在見證真實,看過太多人情冷暖後,它逐漸變得堅硬起來,也許我們需要一場痛痛快快的流淚,讓我們發泄情感。
《你好,李煥英》正是在春節檔不少大製作、大場面、大特效但是劇情不太走心的電影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一股清流。它成功地讓觀眾產生了共情,沒有賣慘,只是在看似不經意的溫情中讓你的鼻子一酸,自然地流下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