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實用的旅遊APP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旅行App層出不窮,究竟哪些才是旅途中的干貨良友?
被譽為單休也在路上的「資深驢友」,或小有資格從工具、吃、住、行、玩五大方面來盤點一下旅行中的必備App。
一款國內攜昌OTA代理的側重商務旅行訂票神器,涵蓋目的地達人經驗的超全實用攻略,包括身邊吃喝玩樂購,當地向導特色游,微游記、快問答、好結伴,還有靠譜點評……
寶藏功能:
外幣兌換
目前支持美元、日元、泰銖、歐元等近40種熱門外幣兌換,匯率方面,甚至還有「市場低價保證」;
優點是支持出行當天兌換,並且攜程在機場設有提款網點;
操作路徑:攜程app首屏中部>「外幣兌換」,選擇需要的外幣和取鈔地點即可。
境外購物優惠券
操作路徑:首頁中部「購物」欄目
剁手黨們在購買前,不妨打開攜程,上面有不少境外常見購物店的返現或折扣券,而且這些優惠通常可與商家促銷、銀行卡境外返現疊加;
甚至在領券頁直接有「可與XX銀行卡優惠疊加」的提示,相當厚道。
行李寄送
操作路徑:首頁中部「更多」>特色服務&產品>行李管家
這是個比較小眾但非常實用的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幫你將行李送到機場或住處的服務。
存款證明
路徑:我的>悔春我的錢包>存款證明
部分國家的簽證要求中會有存款證明一項,對於短期內無法將大筆資金轉為定期存款的人來說,攜程這個功能就派上用場了。
其實就是向攜程借一筆錢,用戶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和利息,審核通過後攜程會將貸款存入合作銀行,由後者開立存款證明並郵寄給用戶,存款證明到期後資金自動歸還攜程。
推薦指數:★★★☆☆
希望旅程中的您善用app,賞最美的山水,邂逅帥靚的驢友,心裡揣著滿滿的幸福。
驀然回首,爬山涉水,千帆閱盡,相逢更好的自己。
Ⅱ 在家無聊不如一起看看這幾部旅行紀錄片,讓你的眼睛走遍世界
2020年才過去一個多月,卻好像過了一年,發生的一切魔幻得就像一場夢。
如果重啟2020,現在的你應該在哪裡?
你是不是也和廣大網友一樣 懷念起以前出遊的日子 。
奈何現實里,我們都只能 「躺著為國家做貢獻」 ,在雲監工、花樣找樂子、解鎖新技能之餘,構想一下出門以後的美好生活。
從這些 熱搜話題 的討論度看得出來大家真是憋壞了,除了懷念過去和展望未來,在這個當下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做的嗎?
為了幫助大家乖乖宅在家,順便給未來的旅行規劃找點靈感。
特意精選出了 六部私藏的小眾旅行紀錄片 ,既可以雲 旅遊 又可以幫你發現生活的哲學,這里有別樣的旅程,意外的風景,也一定有你我嚮往的生活!
01
《我住在這里的理由》
豆瓣評分9.3
有沒有問過自己,你住在這里的理由是什麼?
《我住》是一部 無台本、無贊助、無套路 的 旅遊 紀錄片。
導演 竹內亮 是 定居中國的「假日本人」 ,節目以第一視角拍攝,通過主持人拜訪住在日本的中國人和住在中國的外國人,在稀鬆平常的生活里,探尋他們留下來的理由與生活里的哲學。
節目組的經費不多,拍攝手法看起來也有些業余,有太多紀錄片的製作要比它精良的多,而《我住》卻因此奠定出節目真實、自然、充滿未知性的風格。
主人公們都 平凡而有夢想 ,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麼。
節目曾經采訪過一位 在武漢賣咖喱的日本爺爺 ,被大家親切的稱作「島爺爺」,不會中文的他,卻在武漢住了將近十年。
島爺爺非常有個性,喜歡自由不受拘束的生活。
年輕時經歷了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為了實現環游世界的夢想而辭去東京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開了家會計事務所,幾十年裡環游二三十個國家。
爺爺穿插中日文的「你好」、「謝謝」招攬顧客
爺爺退休後,來到武漢開咖喱店。
身為老闆卻拿著全店最低的工資,只住月租七百的小房子;即使語言不通卻能夠用真誠的心感動許多身邊的人,他會在過年的時候給自己經常買菜的店家發紅包,在店裡常年開設免費的日文課程,甚至無私的分享自己的咖喱秘方給競爭對手。
最近因為武漢疫情,日本政府准備了包機想把在武漢的日本人都帶回去,但是島爺爺卻拒絕了,他說 「我是武漢人」 。
節目用鏡頭拉近了觀眾與世界的距離, 探尋人與城市的故事 也是一種旅行的意義吧。
02
《了不起的村落》
豆瓣評分:8.3分
有時候走得遠了,也不要忘記回頭看看。
《了不起的村落》是由知了青年「匠人」原班團隊打造「輕氧」紀錄片,團隊希望用影像記錄 100個村落的美好 , 讓那些在城市化大潮下瀕臨消逝的村落有跡可循 。
團隊里除了導演都是 90後 ,但內容絲毫不遜色,令人心馳神往的畫面、流暢的運鏡和剪輯,專業的旁白和配樂。
而這些令人驚嘆的景色里,村落卻一點一點被遺忘。
它們都在中國,卻因為太偏、太遠、太高、太古老,而不為人所知。
最後的馴鹿村 里,有著歲月變遷、代際相傳之中少數部落對使命的堅守;
台灣的蘭嶼島 上,地下石頭屋和繽紛的拼板舟里蘊藏著神秘浪漫的漁人文化;
黃山天空之城版的木梨硔村 中,有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之道。
有人說,在這部紀錄片里看到的是 「人與土地相依相偎的 情感 」 。
總導演黎振亞說,「每部紀錄片的使命是不一樣的,我們能做得不多,就是為生我養我的土地做個存檔。 歷史 和 社會 的發展無法阻擋, 但我們應該記得自己從哪裡來 。」
有時候, 旅行的意義,就是為了尋覓一個回家的理由 吧。
03
《搭車去柏林》
豆瓣評分:9.3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搭車去柏林》是 美籍華裔 小伙谷岳、紀錄片導演劉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兩人在2009年夏天,歷經三個月的時間,從北京的後海到柏林的布蘭登堡門。
一路上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 共搭車88次,經過1萬6千多公里、13個國家 ,穿越中國、中亞和歐洲,直到谷岳女友的所在地--柏林,搭車之行完美落幕。
谷岳、劉暢穿越13國路線圖
從北京飛往柏林的單程機票區區幾千元,他這趟搭車去,全程花了 2萬多 ,路上「耗」了三個月,有時候甚至一天都搭不到車。
但他擁有頭等艙直飛永遠無法體會的樂趣——搭車不付費,需要人與人最直接的信任和交流來換取……
旅途中,最難的搭車之行是從北京到河北的那一段。
他們在後海等了1個多小時,都沒有司機願意停車。
好不容易他們被一位好心的司機帶到了進入河北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在收費站他們又因暴雨苦苦等候,其間還有路政人員不停催促他們趕緊離開。
當他們向工作人員解釋等車的原因時,是這么回答的: 「從這里去柏林的車……挺少的。」
谷岳和女友在柏林相遇
你可以定義這為一部 公益環保片 、 旅行紀錄片 ,或是一部 愛情片 ,這樣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大概是許多人心裡想做卻一直沒做的事。
04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跡啊》
豆瓣評分:8.2
我們為什麼旅行?我們為什麼閱讀?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跡啊》,其中的「麵包」,「空氣」,「奇跡」,都指向了紀錄片的主題——書。
這樣的語言形式加上低飽和度的色調、迷離的剪輯,實在是 非常日本 。
與其說這是紀錄片綜藝節目,不如說是旅行隨記。
它 突破了傳統旅行紀錄片 的形式,以三位嘉賓演員夏雨、獨立音樂人陳粒、詩人西川的三種不同的視角,呈現出三條氣質迥異、境遇迥然的獨特旅程。
將日本作為第一季文化之旅的目的地,共八集。選題囊括文化現象和生活方式, 從吃、喝、建築、設計、二次元、職業、情緒、自由行八個角度切入 ,陳粒、西川、夏雨三位嘉賓在每集分別帶著三本書,到不同的地方觸摸真實的日本、解決自己的困惑、探尋自己的答案。
與此同時,刺激觀眾對讀書的慾望,對旅行的渴求,引領觀眾感同身受,開闊眼界的同時重新認識自己, 重新理解旅行的目的和讀書的意義 。
對於日漫、推理小說愛好者來說,一定是一檔寶藏節目!
有時候,旅行的意義,就是我來到你的城市,走過你來時的路。
05
《極地》
豆瓣評分:9.4
西藏的美是一種虔誠的美。
《極地》是一部 大型藏地紀錄片 ,運用了電影般詩意的敘事語言,從普通人的愛與感情出發,展現西藏極端環境下的生存智慧。
聚集國內紀錄片界的大神——《第三極》總導演 曾海若 與《舌尖上的中國》導演 程工 ,每一幀畫面、每一個故事、每一句配音,都帶著對大自然的敬畏。
短短七集,卻展示了 21個藏民平凡卻不普通的日子 。
從野生動物保護員電影放映員到電影放映員,再到鎖匠、舞者、藏醫……影片一點一滴的還原著我們對西藏的想像。
其中一個故事,講述的是馱鹽者。
在西藏,一袋純凈的鹽能換三袋青稞。
藏北牧區流傳著一個傳說, 馱鹽的苦就是要經歷死以外的所有艱辛 ,去鹽湖馱鹽,稱得上西藏男人的成人禮。
藏族鹽湖,鹽鹼伴生,維度越高,氣候越乾燥,鹽湖的鹽越好。而鹽人們認為,越往北走,越接近生命的極限。這就意味著,鹽人們,一路上會遇到數不盡的風雪野獸。
次仁旺青是一個馱鹽者,他只取這一年需要的鹽。他教育小孫子,「鹽很少,我們不能全部拿走,還會有很多人過來, 只夠我們食用,就可以了,不可以貪得無厭 」。
歸途,他唱起歌來,「生命就像太陽落山,回家的人就像大山的影子」。
此時,旅行的意義,在於感受生命的渺小。
06
《不老騎士》
豆瓣評分8.9
生活遠比戲劇更精彩。
「有一天,當你八十歲,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
這部台灣紀錄片的主角是一群 平均年齡達到81歲的爺爺奶奶 ,片中記錄了他們勇敢逐夢,悲喜交加之中完成 為期13天、總路程達1178公里 的環島之旅。
時間是最好的編劇,這17位在世界上生活了超過80年的老人,將這句話體現的淋漓盡致。
17位老人的生命歷程各不相同,他們中大多數隨國民黨軍隊來台,操著山東,江蘇,四川等等各種方言,也有的來自台灣本土,會在每次高興時唱起台語歌。
他們之中,有兩位曾經罹患 癌症 ,四位需要佩戴 助聽器 ,五位患有 高血壓 ,八位患有 心臟病 ,每一位都有 關節炎 。
他們要完成13天的環島挑戰,很多人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醫生不同意,家人更是反對,但老人們很堅決:
「年輕的時候,我就很想到台灣轉一圈,這么大歲數,還有機會圓這個夢, 機會來了,不能錯過 。」
於是老人們滿懷信心的啟程,雖然先後有人 住院、跌傷、摔車 ,但卻沒有一個中途退出,尤其是團長,他已經兩次進醫院,但都在治療後堅持歸隊。
而《不老騎士》並不是讓人從頭哭到尾的悲情片,相反它十分陽光。
有時候,老人們就像孩子一樣,有著 返璞歸真的可愛 。
或是大合照偷溜獨自偷吃冰淇淋,或是拿著氣球打鬧不休,還有趁老伙計耳背偷偷講壞話,也會在沙灘上追逐、嬉戲。
影片中有一段,他們在孔明燈上寫下心願:老當益壯、家庭和睦、孩子們工作順利。
看著孔明燈飛上夜空,他們的眼神里,流露出許久 未曾有過的期盼和熱忱 。
他們彷彿在告訴年輕人: 不管幾歲,都要有做夢的勇氣!
是的,有時候旅行的意義,不就是為了實現夢想嗎?
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是為什麼而出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