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助,請大家幫我尋找一部德國電影!
光LZ的描述似乎很像《一牆之隔》,但我不敢肯定就絕對是這部
LZ要是對柏林牆的冷戰史有興趣的話,不妨推薦你去看看下邊這些作品,至於最佳答案,如果《一牆之隔》這個答案是錯誤的話,那麼就不必選我了。
《再見,列寧》、《竊聽風暴》、《柏林生活》、《逃出柏林》、《一牆之隔》、《西柏林戀曲》、《替天行道三人行》、《著火了怎麼辦》、《前任領袖》、《紅色的白鸚鵡》
《竊聽風暴》:又名《別人的生活》,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德國版的《1984》,對極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提出了質問,但片子拍得很客觀,沒有過多煽情的成分,導演無意把柏林牆的倒塌形容為西方民主的勝利,反而刻畫出了東德人在信仰破滅後的失落感。「史塔西」是史上最有效率、同時也是最恐怖的情報機構之一,平均每3個東德人中就會有1人受到監控,影片中扮演「竊聽者」的光頭演員,在現實中他也是「竊聽風暴」的受害者……
推薦:★★★★★
《再見列寧》:又名《快樂的謊言》。故事發生在兩德剛統一後,影片非但沒有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反而講述了一個普通婦女,信仰共產主義的那種樸素精神,揭示了信仰與政治始終是不同的,政治家把社會主義信仰強加於民眾是一回事,老百姓信仰社會主義又是另一回事。本片的主演Daniel Bruhl還出演過另一部政治反思片《替天行盜》(大教育家)。
推薦:★★★★★
《西柏林戀曲》:又名《柏林藍調》、《萊曼先生》、《雷曼先生》。本作是《再見列寧》的姐妹篇,故事發生在柏林牆倒塌之前。(PS:國內很難找到本片的下載地址)
推薦:★★★★
《替天行道三人行》:又名《替天行盜》、《大教育家》。故事的主要人物只有4人,但劇情卻此起彼伏,理想與現實、貧窮與富貴沖突連連,其反差極其巨大。資本家與社會主義者坐到了一塊交談,彼此走進對方的心靈世界,到頭來發現原來人都是一個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只不過表達方式不同而已。重要的不是誰製造了槍,而是誰扣動了槍,「制度不好」並不能成為一個人自我墮落的借口。
推薦:★★★★
《著火了怎麼辦》:又名《六個惹火的中年》。影片講述在柏林內居住的無政府主義者的故事。八十年代全盛時期的柏林仍然是前東德的中心。六個人合住在一起,在八十年代末他們開始各自單獨生活。在2000年,柏林作為德國的新首都,一些事情發生了改變,使得他們不得不重新團聚,來面對和處理他們十二年前分開的尷尬……
推薦:★★★★
《逃出柏林》:又名《通往自由的通道》。逃往西德就意味著得到民主自由嗎?本片對這一概念作出了反思。(PS:雖然是一部好片,但在網上很難找到下載地址)
推薦:★★★★
《前任領袖》:講述了兩個前東德年輕人是如何淪為新納粹分子的過程。有的評論家認為:「太德國化,太陰暗,說教的色彩太濃。」
推薦:★★★★
《紅色的白鸚鵡》:又名《紅鸚鵡》。故事發生在1961年的春天,來自東西德的兩個青年談起了戀愛,然而到了後來,柏林牆建起來了……
推薦:★★★
《柏林生活》:柏林牆倒塌前,東德裝甲兵馬丁因為失手殺人被判處11年刑罰。在他服刑期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蘇聯解體、柏林牆被推倒、德國實現了統一。11年後馬丁出獄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擺在他的面前,他是否能適應新的生活?(PS:本片目前有電驢下載,但暫時沒有中文字幕)
推薦:★★★
《一牆之隔》:又名《愛如烈焰》。故事發生在1982年的柏林,德國當時被柏林牆分為兩個國家——西邊的聯邦德國和東邊的民主德國。17歲的尼樂出生在西德在那裡長大。在她去東德參加祖母的葬禮時偶然間結識了熱愛朋克搖滾的卡普汀。兩人迅速墜入愛河。然而,一道柏林牆不僅僅從地理上將德國分開……
推薦:★★★
*還有一部倍受好評的《老娘鬧革命》,這是英國和匈牙利合拍的;至於那部很有名但帶有反共性質的《飛越柏林牆》其實不是德國電影,而是美國人拍的。
㈡ 關於一部德國電影
這部電影就叫神秘的晶元
內容簡介:蒂爾原來是一名出色的賽車手。由於在一次賽車中出了事故,被車隊解僱。先是被女朋友趕出家門,然後又流落到一家運輸公司開卡車,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但是蒂爾的心中還常常夢想著重返賽車場。在一次出車的過程中,他目睹了一起搶劫案,由此改變了他的命運。案件的焦點是被人隱藏在雪景工藝品中的高級晶元。由於它是最高科技的產物,幾個方面都想得到它。女搶劫犯麗最先得到它,並在警察的追捕中慌忙逃上了蒂爾的車。蒂爾在無意中幫她躲過警察,二人開始踏上了漫漫的逃亡之路。二人從報紙上看到這塊晶元價值七百萬,於是想把它賣掉。麗打電話找到她的老朋友奧利弗,請他作中間人。可是狡猾的黑社會頭目勞斯考嗅到了蛛絲馬跡,找到奧利弗,用重刑逼他說出麗的下落。勞斯考的打手迪努找到蒂爾和麗的每一個落腳點,而他們二人每一次都奇跡般地逃脫。最後他們來到與奧利弗約好的接頭地點,卻不知道奧利弗已經被心黑手辣的勞斯考害死,他自己親自來接貨。而警察貝克和歌諾夫也早已追蹤到此,藏身在樓頂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經過激烈的槍戰,各方都得償心願,警察奪回了晶元,蒂爾和麗得到了七百萬巨款,勞斯考和他的打手下了地獄。
㈢ 必看的經典的德國電影
必看的德國經典電影推薦:《鋼琴家》、《美麗人生》、《竊聽風暴》等。
《鋼琴家》這是一部高分經典歷史片。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改編。
《竊聽風暴》1984年的東德,整個社會籠罩在國家安全局的高壓統治之下,特工魏斯曼(烏爾利希·穆厄 飾)奉命監聽劇作家德萊曼(塞巴斯蒂安·寇治 飾)及其女友演員克里斯蒂娜(瑪蒂娜·傑蒂克 飾)的生活,監聽過程中,魏斯曼漸漸對這家人的生活產生了興趣,開始暗中幫助他們……
㈣ 求一部德國電影
《死亡實驗》
劇情簡介:
計程車司機Tarek看到一則報紙廣告:內容是徵求模擬監獄的參加者,獎金為四千德國馬克。他前去應征並被接受,在一所大學內進行模擬監獄生活的體驗。「體驗」是這樣進行的:20位參加者分為兩組,一組是八個監獄看守,另一組是犯人,看守有制服、手銬和其它裝備;犯人則生活在一間很小的牢房中,只能穿一件長長的白外套,不允許暴力行為。看守制定了六條規矩讓犯人遵守。教授們使用監視器傳送圖象給控制中心,那裡有人監視犯人的一舉一動。這樣,「體驗」的第一天開始了。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兩組人之間先前的和平關系逐漸緊張起來,一些小毆打發展成大規模的嚴重的打鬥,甚至Tarek(現在是囚犯77號)的反抗,之前還是普通人的看守和犯人開始為權利而斗爭,看守利用不必要的手段折磨和羞辱犯人。「實驗」揭示了這樣一種殘忍的人類本性,在持續增長的壓力之下,人性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教授們的預計,每一個事件導致了不可避免的災難……
本片根據1971年的真人真事改編,描述德國某研究院進行模擬監獄實驗:20個應征入選的男子,分別擔任獄警和囚犯。這計劃歷時二周,期間禁止使用暴力,由研究小組監察雙方的「人性反應」。他們最初很輕松,但逐漸假戲真做,終於釀成失控的大迫害和大反抗,因為獄警之一充滿權力欲,又是虐待狂,而做囚犯的卧底記者又故意惹事生非,以至惹出大禍。
㈤ 求一部德國電影名
《希特勒的男孩》Napola - Elite für den Führer(2004)
導演: 丹尼斯·甘塞爾
編劇: 丹尼斯·甘塞爾 / Maggie Peren
主演: 馬克思·雷邁特 / 湯姆·希林 / Jonas Jägermeyr / 大衛·史崔梭德 / 馬丁·高爾斯
類型: 劇情 / 戰爭 / 運動
是部德國電影
㈥ 一部德國電影
《再見列寧》
中文片名
再見列寧
原片名
79 qm DDR
更多中文片名
民主德國在79平方米房間里的延續
英文片名
Goodbye Lenin!
影片類型
劇情 / 喜劇
片長
121 min / Argentina:112 min
國家/地區
德國
對白語言
德語
導演
沃爾夫岡·貝克 Wolfgang Becker
編劇
沃爾夫岡·貝克 Wolfgang Becker .....(co-author)
貝恩德·里希坦伯格 Bernd Lichtenberg
主演
丹尼爾·布魯爾Daniel Bruhl - 亞歷山大
卡特琳·薩貝Kathrin Sass - 媽媽
瑪麗婭·西蒙Maria Simon - 阿里婭娜
弗勞倫斯·盧卡斯Florian Lukas - 丹尼斯
在丈夫逃往西德後,充滿熱情的東德共產黨員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她的黨和一對兒女,並嚴格按照社會主義的要求撫養教育他們。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臟病發作,昏迷過去。在她不省人事的這段時間里,德國已經是天翻地覆:柏林牆倒了,她所摯愛的民主德國也解體了。
克里斯蒂娜蘇醒後,醫生叮囑她的兒子阿歷克斯,任何刺激都將是致命的。為了不打擊卧病在床的母親,阿歷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隱瞞起德共下台,德國統一的消息,假裝柏林牆還依舊矗立。於是就在他們那間小小公寓里,阿歷克斯盡力演出著一場民主德國繁榮昌盛的鬧劇,從食品到服飾,甚至偽造電視新聞,盡管外面早已換了一番天地,但這方小世界裡歷史似乎停滯了,或者說兒子藉著對母親的愛而改寫、創造著歷史。
㈦ 德國的一部電影
片名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
更多中文片名
歌聲伴我心
唱詩班男孩
更多外文片名
Choristes, Les
Chorist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Kinder des Monsieur Mathieu, Die .....(Germany)
The Chorus .....(USA)
The Choi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The Choir Boys
導演
Christophe Barratier
主演
傑拉爾·朱諾Gérard Jugnot .....Clément Mathieu
狄迪爾·弗拉蒙Didier Flamand .....Pépinot alte
雅克·貝漢Jacques Perrin .....Pierre Morhange alte
尚-巴提 。莫里耶Jean-Baptiste Maunier
影片類型
劇情 / 音樂
片長
96 分鍾
國家/地區
法國 德國 瑞士
發行公司
嘉拉蒂影業公司 Galatée Films(法國)
米拉麥克斯公司 Miramax(美國)
上映日期
2004年3月17日
對白語言
法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評級
Rated PG-13 for some language/sexual references and violence.
級別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Australia:M Iceland:16 USA:PG-13 UK:12A Germany:6 Switzerland:7 Switzerland:10 Finland:K-7 Netherlands:MG6
製作成本
5,500,000 (estimated)
演職員表
導演
Christophe Barratier
編劇
Georges Chaperot .....(1945 story La Cage aux rossingols) &
René Wheeler .....(1945 story La Cage aux rossingols)
René Wheeler .....(1945 screenplay La Cage aux rossingols) &
Noël-Noël .....(1945 screenplay La Cage aux rossingols)
Christophe Barratier .....(screen story)
Christophe Barratier .....(screenplay) &
Philippe Lopes-Curval .....(screenplay)
演員
傑拉爾·朱諾 Gérard Jugnot .....Clément Mathieu
狄迪爾·弗拉蒙 Didier Flamand .....Pépinot alte
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 .....Pierre Morhange alte
弗朗西斯·貝爾蘭德 François Berléand .....Rachin
凱德·麥拉德 Kad Merad .....Chabert
Jean-Paul Bonnaire .....La Père Maxence
瑪麗·布奈爾 Marie Bunel .....Violette Morhange
尚-巴堤·莫里耶 Jean-Baptiste Maunier .....Pierre Morhange
Maxence Perrin .....Pépinot
Grégory Gatignol .....Mondain
Thomas Blumenthal .....Corbin
Cyril Bernicot .....Le Querrec
Simon Fargeot .....Boniface
Théol Carré-Cassaigne .....Leclerc
Philippe Du Janerand .....Monsieur Langlois
Carole Weiss .....La Comtesse
Erick Desmarestz .....Le Docteur Dervaux
Paul Chariéras .....Régent
Armen Godel .....Le médecin
Monique Ditisheim .....Le mère Marie
Steve Gadler .....Assistant Pierre Morhange
Fabrice Dubusset .....Carpentier
Marielle Coullon .....Madame Rachin
Michel Caccia .....(uncredited)
製作人
Arthur Cohn .....procer
Léonard Glowinski .....associate procer
傑拉爾·朱諾 Gérard Jugnot .....associate procer
Romain Le Grand .....associate procer
Nicolas Mauvernay .....procer
雅克·貝漢 Jacques Perrin .....procer
Ruth Waldburger .....associate procer
劇情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蘭飾)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戴迪亞·費拉蒙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Clement Mathieu,傑勒德·尊諾飾)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Francois Berleand飾)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飾),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Pierre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幕後
主創簡介
該部電影的製片人雅克·貝漢,出生於1941年7月13日,1957年從影,之後成為歐洲著名的男演員。1966年,他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員。1975年,他製作的《特殊地帶》榮獲法國影院大獎,同年他出品了《勝利歡歌》並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從1988年開始,他的目光轉向了自然界,並出品了《猴族》。
在1994年到2001年,雅克·貝漢以「天、地、人」三部曲———《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喜馬拉雅》震驚世界影壇,獲獎連連。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和雅克·貝漢一起合作的都是他的老搭檔。本片也是克里斯·巴哈蒂一鳴驚人的導演處女作。具有正統音樂教育背景的他,曾與老搭檔雅克·貝漢共同製作《微觀世界》、《喜馬拉雅》和《遷徙的鳥》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巴哈蒂涉足影界之前,曾擔任10年以上的音樂製作人,這使他在本片中對音樂的把握爐火純青。
《放牛班的春天》的電影音樂由法國電影、電影音樂家BrunoCoulais擔綱,Coulais曾先後以「天、地、人」三部曲入圍凱撒獎最佳電影音樂獎,並獲獎,其作品包括:讓-雷諾主演的《赤色追緝令》、卡特林娜-德娜芙主演的《對不起,愛上你》、德帕迪約主演的1998年版《基督山伯爵》、2001年驚險片《奪命解碼》等影片。
該片主演熱拉爾·朱諾是法國影壇最優秀的男演員之一、在法國具有很強的票房號召力、2004年法國總統希拉克授予其「榮譽騎士」稱號。而影片中桀驁不馴的小男高音——尚巴堤·莫里耶,擁有清新明亮的天籟嗓音,試鏡時即一鳴驚人,被評論家譽為「歌聲宛如天籟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花絮
·創作靈感來源於關夜鶯的籠子Cage aux rossignols, La (1945)。
·2004年,該片在法國是票房冠軍,對外公布的數字是超過八百六十萬。
穿幫鏡頭
·在影片快要結束的時候,當拉辛和他的家人離去,他走進汽車的時候,可以在車窗玻璃上看到工作人員的倒影。
評論
一位評論家為該片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情拚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聲響雷,讓法國合唱事業如雨後春筍般地繁榮起來,時至今日,共匯集起幾十萬各個年齡段的合唱業余愛好者。」這是法國本土的一篇評論。
精彩對白
[Arriving at the school, Mathieu sees a small boy waiting by the gate]
Clément Mathieu: What are you doing?
馬修:你在干什麼?
Pépinot enfant: I'm waiting for Saturday. My father is coming to collect me.
小孩:我正在等著星期六。我的父親會來這里接我。
Clément Mathieu: But it's not Saturday today.
馬修:但是今天不是星期六。
佩皮諾的執著等待是有道理的,馬修被解僱那天,正是一個星期六。
--------------------------------------------------------------------------------
Chabert: Action. Reaction.
夏伯特:動作,反應。
--------------------------------------------------------------------------------
Clément Mathieu: You see evil everywhere.
馬修:你看見罪惡無處不在。
Chabert: Here? Yes.
夏伯特:這里?是的。
--------------------------------------------------------------------------------
[Chabert is dragging a boy off for punishment] (夏伯特正托著一個孩子即將懲罰他)
Clément Mathieu: What are you doing?
馬修:你在干什麼?
Chabert: He stole my watch. From my room.
夏伯特:他偷了我的手錶。從我的房間。
Clément Mathieu: Where are you taking him?
馬修:你要把他帶到哪裡去?
Chabert: Dungeon.
夏伯特:地牢。
Clément Mathieu: Wait!
馬修:等等!
Chabert: Why?
夏伯特:為什麼?
[Chabert and the boy disappear into the school] (夏伯特和男孩消失在學校)
Clément Mathieu: He's my only baritone.
馬修:他是我的唯一的男中音。
---------------------------------------------------------------------------------------------
馬修:我想向著全世界吶喊,可誰又會聽到呢?沒人知道我的存在
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從鏡子里看到了真實的自己。
---------------------------------------------------------------------------------------------
音樂
《Concerto pour deux voix》, 即「雙童聲協奏曲」,男聲JB Maunier(Jean-Baptiste Maunier)為「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小男主角,女聲Clémence Saint-Preux為原曲作家的女兒。全曲沒有一句歌詞,只是兩個曼妙的童聲在音樂的襯托下穿梭游離的,這種形式不失為展現最真切天籟歌喉的最佳方式,一切歌詞的修飾都是多餘的。原曲是由音樂家Saint-Preux所作的「Concerto for one voice」,如今改編成童聲合唱,Clemence & Jean-Baptiste Maunier把美妙的童聲演繹的淋漓盡致。
㈧ 一部德國電影名字
周日放的《生死救援》,好幾遍了
㈨ 一部德國的電影
<黑皮書>
㈩ 本世紀二十年代德國拍攝的一部科幻巨片被電影史學界評為世界十大經典影片之一,這部巨片的名字是
大都會 Metropolis
導演: 弗里茨·朗
編劇: 特婭·馮·哈堡
主演: 阿弗萊德·阿貝爾 / 古斯塔夫·佛力施 / 布里吉特·赫爾姆 / Rudolf Klein-Rogge
類型: 劇情 / 科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上映日期: 1927-01-10
片長: 153 分鍾 / 210 分鍾(德國初剪版) / 93 分鍾(德國重映版) / 114 分鍾(美國1927年剪輯版) / 123 分鍾(美國2002年修復版) / 119 分鍾(2002年DVD版) / 145 分鍾(2010年修復版)
這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是至今仍被效法的無聲片時代傑作;它更是科幻電影史的第一個豐碑,其影響在後世科幻中處處可見,無論1930年代的瘋狂科學怪人,或《銀翼殺手》、《巴西》、《第五元素》、《星球大戰》對未來城市景觀的想像,以及C-3PO形象設計,天行者盧克的假手和《風之谷》中女將軍的假手,盧卡斯《TH1138》的地下城市和1138編號本身, 全都有《大都會》的影子。甚至麥當娜和「皇後」的搖滾MV也引用《大都會》的片斷。2002年,日本發行手冢/大友/林太郎版《大都會》,更是幾代動畫大師對弗里茨·朗跨世紀的遙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