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電影怎麼能賺到錢
微電影的盈利空間管曉傑自身是「80後」,對年輕受眾心理的把握源自他對這一人群的用心琢磨,以及長期浸淫於網劇、互聯網廣告培養的直覺:知道什麼東西在網上能火。大學學新聞的他,畢業後最早是在電視台、報社做記者,而後進入成都聚友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做到高管。因為喜歡電影,他很早就開始玩DV,2005年憑一部救助失學女童的公益短片拿到了「湖南首屆DV大賽」最佳DV電影獎、最佳導演獎,2007年到北京組建工作室,獨立拍攝網劇,並代工製作奧迪、海爾、聯想等諸多品牌的病毒式創意廣告。彼時,視頻網站們還都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類似管曉傑這樣的小團隊伴生其左右,但這些年來的路徑也與視頻行業一般多舛,許多人都轉行了。而管曉傑通過製作一部23集的真人動漫網劇《電影少女》找到了方向。那是2008年,他第一次嘗試了植入廣告,對象是吉林公主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米月光牌有機大米。雙方商量按照視頻點擊核算價值,用9元/斤的大米來結算。於是廠家准備了幾萬斤大米。誰知網劇上線後非常火,點擊量足有100萬斤大米。當時網劇的製作成本很低,只有13000元,收益翻了將近100倍。而且,管曉傑把視頻放在了移動、聯通的手機電視和酒店VOD系統上付費觀看,又收回了10倍成本。他開始琢磨這裡面的商業模式和盈利空間。
由於代工廣告時與策劃者溝通密切,他嘗試進入了病毒營銷策劃,比如蒙牛「新養道」與章子怡導演處女作《非常完美》的捆綁宣傳。2010年底,徐茂棟的「百分通聯」給到他幾百萬的天使投資,供他實現由廣告代工轉作內容自主品牌的想法。籌備半年後,《青春期》進入到了拍攝階段。對於《青春期》的走紅,他認為在意料之中。因為題材接地氣,受眾群集中,加之1年之內連續出了3部,熱度一降下來立刻又拉上去了。「我能火的原因就是我不停地出。《青春期》至少會拍到5,馬上上線的下一個系列《上位》依然會以1年3部的速度推出。」管曉傑這樣總結一炮打響的原因,「《老男孩》2010年就出了,現在也沒出續集。《讓子彈飛》再火也就是三個月、半年,延續不了整年。而美國大片一旦成功就會成系列地出,《超人》、《蜘蛛俠》、《變形金剛》。也許劇情不見得多好看,但通篇都在塑造人物,再配上刻骨銘心的愛情,我就是要學這種模式。」
除了內容產品,光影華視的網路營銷能力以及與視頻網站常年積累的關系也居功至偉。在發行推廣方面,其與芭樂建立了長期合作,由芭樂主推視頻網站,自己則側重於微博、人人等社區互動。芭樂的業務形態與光影華視非常相似,但管曉傑認為,雙方合作的空間反而大於競爭空間,因為市場太大、玩家太少。「若說競爭,我們相比芭樂、華影盛視、視頻網站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我們是獨立內容提供商,身上沒有盛大、酷6、媒體等任何標簽,可以做全網營銷。」管曉傑說,「就好比,優酷會推酷6的自製劇嗎?不可能。但我們可以。」作為一個新生行業,微電影的未來走向還遠未清晰,主流盈利模式無外乎廣告植入、客戶定製兩種,相對單一。
管曉傑認為,光影華視的盈利模式至少有5項,且均已處在進程中:內容付費,一方面從《青春期2》開始在視頻網站嘗試完整版付費觀看,另一方面與運營商合作推手機電視;廣告植入,典型如《青春期3》中的網游《桃園》的廣告植入,目前該項收入是製作成本的2倍;影視周邊,包括手機殼、移動充電器、抱枕、書包等,也包括同名小說、話劇、藝人App、影片中音樂及歌手的巡迴演唱會等;藝人經紀,目前已簽3位藝人,其中女主角趙奕歡的廣告身價逼近三線100萬左右;內容轉換,從即將上線的《上位》開始,作品都是按院線標准拍攝的,但會剪出微電影、院線兩個版本。
求採納,謝謝!
B. 微電影的出現給影視廣告未來發展帶來了什麼影響
微電影的出現給影視廣告未來發展帶來了挑戰。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幾分鍾到60分鍾不等」的影片,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60分鍾)放映。
「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網路視頻平台競爭的推動:
隨著網路視頻業務的發展壯大,互聯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影視劇播放平台,各大門戶和視頻網站在視頻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熱門影視劇版權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高昂的版權購買費導致了巨大的運營成本。同時,網路視頻同質化競爭嚴重,網站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提升原創能力。
在這種競爭環境下,自製微電影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自製微電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證網站在運營中享有更多主動權,同時,微電影的靈活性和投資決策的風險都更加可控。
C. 微電影怎麼盈利
盈利方式:
1、廣告收益
不論是院線電影還是網路電影,廣告收益都是少不了的渠道。如果是商業微電影,出品方需要對品牌定製拍攝微電影,如果是非商業,出品方在微電影中融入廣告品牌即可,最終還是以微電影中的廣告展示為主要收益。
2、用戶付費
用戶付費這一點現在已經不稀奇了,現在的網路平台,以愛奇藝、優酷視頻、騰訊視頻,現在都是以這樣的付費觀看,實現最大的收益,微電影可以復制這一收益模式,實現付費播放,不過目前這一觀點,暫時還不被消費者所接受,需要時間來適應。
3、版權收益
類似於院線電影在網路平台上映時需要支付的版權收益。這三點就是投資微電影如何盈利的主要渠道。
誕生背景
網路視頻平台競爭的推動
隨著網路視頻業務的發展壯大,互聯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影視劇播放平台,各大門戶和視頻網站在視頻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熱門影視劇版權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高昂的版權購買費導致了巨大的運營成本。同時,網路視頻同質化競爭嚴重,網站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提升原創能力。
在這種競爭環境下,自製微電影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自製微電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證網站在運營中享有更多主動權,同時,微電影的靈活性和投資決策的風險都更加可控。
D. 什麼是微電影發展前景怎樣
微電影拍起來容易,但想拍好不容易,這種狀況短期內難以改變。
微電影拍攝之「微」在於:微時長、微製作、微投資,以其短小、精練、靈活的形式風靡於中國互聯網。
微電影製作興起於草根,各種參差不齊的「小短片」,來自於各種相機、DV、手機,,微電影從個人自拍的隨性表達,漸漸登堂入室,上升到電影的層次。投資規模也從幾千幾萬上升到幾十萬不等。
發展現狀與傳統的電影、電視劇相比,微電影製作發展有很多劣勢,比如資金不足,演員、導演相對業余,播出渠道非主流。但微電影有一個優點,就是創意。「微電影的參與者多是年輕人,對於年輕人來說,最大的資本就是沒有束縛的自由的創新理念。微電影發展與是否發揮微電影製作者的創新思維密切相關,這也是微電影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微電影的發展也面臨著三大困境,首先是微電影要如何傳遞品牌價值,「有很多政府、企業都參與微電影,他們主要看中微電影在短期內可能引起很高的關注度。」植入廣告多了之後就會拍成廣告片,令人反感。為廣告而廣告的片子會越來越讓人反感,雖然微電影可能是不錯的形式,但是一兩年後最終也會被拋棄。
其次是微電影製作者的態度變化,「微電影製作者是否會繼續免費上傳?」有不少創作者將免費上傳視頻視為前期投入。
此外,周凱認為微電影發展前景如何,也要看國家政策層面是鼓勵還是約束。如果按傳統電影的申報審批模式,創作者的積極性將會受到重挫。
說起電影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微電影,恐怕還並不是那麼足以讓大眾所熟知吧。所謂的微電影就是在常規電影的基礎上更簡潔的進行編輯拍攝,就像博客與微博的原理是一樣的。但是微電影的現狀卻遠不如其他同類行業發展的好。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微電影的盈利問題:微電影界,可以盈利的應該還是寥寥無幾,因為還只是個開始,就像網路廣告剛發展的時候一樣,新興事物總需要去打開這個市場才行,另外就是模式,微電影的模式除了常規的廣告植入和贊助商鳴謝以外,其他的方式基本上就沒有了。所以,在廣告投放選擇上商家也會選擇性的去投放廣告,到底是投入到常規電影還是網路微電影中,而這最終決定權就在於誰的性價比高,微電影取勝的衡量標准就是他的受眾,也就是網路點擊率,那麼我們就不得不說他的宣傳問題。
第二,微電影宣傳推廣問題:常規電影都有大的投入,所以報紙啊電視台的報道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公關稿可以召開新片發布會等方式,只要宣傳出去,然後進入影院就會有他的觀眾。而這也是網路微電影所缺乏的。因為微電影本身的投入並不大,少則上千多則數萬即可。所以在宣傳推廣上就成了一個很頭疼的問題,當然,也可以像之前火遍網路的微電影《小悅悅微電影》一樣,找著名網路推手青春弘志操刀執行,幾乎一夜之間就占盡了各大網路媒體頭條,一周內吸引了近千萬點擊,但是畢竟這樣的網路推手有限,不可能每部電影他都有時間推。一些做院線商業大片的電影宣傳公司也開始涉足微電影宣傳,國內也有一些很好的微電影推廣案例。光寰金澤傳播是國內屈指可數院線電影和微電影宣傳公司。光寰金澤與新浪、搜狐、騰訊、網易娛樂頻道合作做微電影上映推廣,四大門戶娛樂頻道首頁同天推薦,使電影關注度迅速提高,並將微電影宣傳與造星結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推廣效果。
第三,微電影的內容質量:由於微電影投資少門檻低,所以就導致了這個圈子的魚龍混雜,當然,以後市場發展起來以後,那些不正規的不專業的還是會淘汰掉,但當前來說,還是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那麼微電影的內容質量就會受到很多影響了。無論是劇本還是導演,或者還是後期製作,不同的水平打造出不同的作品,而低水平打造出來的作品必然會為微電影市場帶來負講效應。
E. 淺談微電影的產生與分類
淺談微電影的產生與分類
事實上,微電影這種新興的電影形態並非無中生有突然就冒出來了。在微電影出現之前,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類似的電影形態。而且那時候他們有一個質朴的名字“電影短片”。那麼“電影短片”究竟是如何蛻變成“微電影”的呢?請往下看。
一、微電影興起背景
1.網路視頻平台競爭的推動
隨著網路視頻業務的發展壯大,互聯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影視劇播放平台,各大門戶和視頻網站在視頻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熱門影視劇版權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高昂的版權購買費導致了巨大的運營成本。同時,網路視頻同質化競爭嚴重,網站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提升原創能力。在這種競爭環境下,自製微電影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自製微電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證網站在運營中享有更多主動權,同時,微電影的靈活性和投資決策的風險都更加可控。
2.微時代電影受眾的需求
在信息碎片化、文化快餐化的今天,微博、微信、微小說、微經濟等微文化大行其道,我們顯然已跨入了“微時代”。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認為:在“微時代”,媒體的表現因人們消費媒體的需要而不斷改變。當人們面臨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和獲取更多信息的需要時,我們希望以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的信息。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大,已經很少有人每天守在電視機前或者泡電影院了,甚至花幾個小時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都成為一種奢侈。他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查找、觀看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而微電影這種免費的、靈活的、短小精悍的電影形式更符合現代人的收視心理,尤其受年輕觀眾的青睞。
3.廣告營銷新陣地的需要
隨著中國網民素質的提高,網民自我意識的崛起,廣大網民對廣告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單調的叫賣式的硬廣告,有些瀏覽器甚至可以直接將這些廣告過濾掉。如今,廣告需要採用更軟性、更靈活、更易接受的營銷方式,而定製專屬於品牌自身的微電影則成為新的行業趨勢。一方面,微電影比傳統廣告更有針對性,觀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較強購買力的年輕人;另一方面,通過微電影,可以把產品功能和品牌理念與微電影的故事情節巧妙地結合,用精彩的視聽效果達到與觀眾的情感交流,使觀眾形成對品牌的`認同感。凱迪拉克的《一觸即發》、《66 號公路》就讓觀眾在獲得電影觀賞感受的同時帶動與消費者的情感互動,灌輸了品牌理念,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使得廣告中的系列車型在部分城市出現熱銷。
4.技術進步讓影視製作平民化成為可能
影視拍攝與製作在早期,因為設備的昂貴和操作上的復雜使其使用范圍一直限制在專業領域,並無緣用於民用領域。而隨著小巧方便,便於攜帶且價格適中的的DV 攝像機的出現,以及計算機非編系統的普及,影視製作終於走下了神壇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當中,目前使用DV 來進行各種影視創作的人群不斷擴大,數碼影視的創作已經進入到一個平民化,大眾化的時代。特別是近幾年能拍攝高清短片的單反相機的出現,使得平民化的影像製作在質量上更上了一個台階,微電影就是在這樣的技術支持下應運而生。雖然在微電影的拍攝製作群體中不乏專業團隊,但學生和業余愛好者等草根製作者惜著新技術也能拍出毫不遜色於專業人員的微電影,且這類微電影在數量上佔有一定優勢。
5.快餐文化導致了人們對砰片化信息的需求
快餐一詞出現在西方,指以麥當勞、肯德基等為代表的快捷食品,有著便捷,節省時間的特點。而快餐文化就是指人們追求通俗,短期流行的,不注重積累和內在文化內涵的文化潮流現象。它是一個特定的范疇,主要興起於當代都市,與當代大工業密切相關的,以現代化傳媒為介質大批量生產與消費的,大流行的,短暫的,採取時尚化運作方式的當代文化。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在人們日益增快的生活節奏中,任何冗長的深刻的文化產品的消費都成為了奢侈,人們不再捧著厚厚的書本仔細研讀,而更願意通過網路或者手機等新媒體去快速地瀏覽一些短小簡潔的信息,微博漸漸取代了傳統博客,微小說的出現也讓人們眼前一亮,而微電影這種免費的、靈活的、短小精悍的形式符合現代人的收視心理,尤其受到年輕觀眾的親睞。
6.新媒體的蓬勃發展讓“微”風更盛
隨著國內網路環境的整體提升和視頻網站、3G 網路的發展,中國網路視頻用戶已發展到4 億的規模,視頻網站急需海量的視頻內容,而傳統的影視劇版權價格又直線飛漲,相形之下,成本低廉、製作周期短、題材和時長均適合網民觀看的短片則脫穎而出,成為視頻網站們的新寵。“限娛令” 、 “限廣令”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執行,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廣告商從電視台轉戰到了網路視頻行業。面對廣告商的親睞和受眾對優質內容的渴求,商業微電影把產品功能和品牌理念與故事情節巧妙融合的特徵恰好滿足了兩方的需求。
此外微博等社交媒體的發達也為微電影的傳播創造了快捷和便利,微電影短小的篇幅符合了微博用戶快速獲取信息的心態,在觀看之後用戶將優秀的微電影通過微博轉發等方式進行分享,更加擴大了影響力。
二、微電影的分類
我們現在經常提到的微電影很大程度上是指從創意廣告片轉型出來的更具有故事情節、具有完整的電影結構的傳播於社會化網路和新興的互聯網視頻平台的商業長片。這是狹義上的定義。它一出現就被賦予了商業性質和網路特性,它的出現是互聯網視頻廣告的自然進化,微電影的“微”字甚至來源於微博(MiniBlog)的概念。可以這么說,微電影是傳統電影短片碰撞互聯網的產物,因此,它是電影短片的一個分支或新名稱。以前的電影短片由於其實驗性質大多用於學術交流和研究,這可以從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等各大電影節短片單元的獎項設置中看出來。現在的微電影由於引入了商業性元素且占據了主要位置,這使得傳統的短片處於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因為它們具有同樣的電影短片特性,所以如果非要把微電影和短片聯系起來,我們只能把微電影像大電影那樣分為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傳統的實驗電影短片)。
刻意劃分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不是為了咬文嚼字,兩者在拍攝目的、營銷策略、發行渠道上都是走著不同的道路。只有認清了作品的定位才能在各個環節做到最優秀。以下拿幾部作品舉例說明:商業作品管曉傑《青春期》、周拓如《初見》;藝術作品北野6《屌絲和毛》、舒浩侖《少年血》。
1.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的拍攝目的
管曉傑的《青春期》系列及後來的《失樂園》、《女人公敵》都是完完全全的商業微電影,從一開始的編劇策劃、製作、出品發行、營銷體系都跟院線商業大片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播放渠道由院線換成了互聯網。周拓如的《初見》由上戲投資,本意是拍一部指導上戲學生的教學片,但從電影結構和製片模式都屬於商業片結構。也是一部沒有品牌植入的商業微電影。
北野6的《屌絲和毛》不論是題材上還是在拍攝手法上都完全展示了該片的藝術性,導演在嘗試一種表現主義的拍攝手法,尋找一種獨特的為“觀念”服務的電影語言。這部作品的整個拍攝過程都可以納入到這個“觀念”體系,類似當代藝術中的行為和裝置藝術。而舒浩侖的《少年血》則完全是導演對電影結構的研究體現。
2.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的發行渠道
前面我們說,微電影的出現是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因此且目前來看,微電影的發行渠道還主要是互聯網視頻網站及新興的移動互聯網平台,也有少數基於互聯網的電視終端。互聯網平台和商業微電影都具有商業性,因此二者結合基本完美的完成了商業價值的傳播。藝術類微電影除了傳統的發行渠道,雖然也增加了網路渠道但由於缺乏商業價值而往往得不到重視。
3.商業微電影和藝術微電影的營銷策略
商業微電影的營銷與大電影或傳統視頻廣告營銷路線基本一致,都是通過媒體公關鋪面宣傳、社會化網路營銷、視頻網站推薦等手段和渠道完成。對於商業片導演,一般都先拍攝案例通過營銷渠道製造爆點獲得知名度來增加自己服務品牌主的本錢。從營銷手段上都是一樣的,只是買單的客戶變了而已。
藝術微電影的營銷與商業微電影截然不同,因為藝術微電影多為導演傳達自己的學術思想和電影觀念,不具備眼見既得的商業價值。因此如果沒有品牌客戶買單就意味著導演自己要掏腰包。不排除有品牌主贊助藝術微電影,但這種支持並非為了商業利益且不需要回報和轉化。藝術微電影的營銷既然是傳播觀念那麼就要細分人群,精準的定位受眾人群成了其中的關鍵。《屌絲和毛》的局部成功就得益與這種細分,作為一部稍有政治敏感性的社會題材作品,《屌絲和毛》利用微博渠道在文化類、藝術類、(公知類)小范圍傳播討論該片的學術和觀念意義,逐漸擴散到各大論壇社區及視頻網站。
像大電影生態鏈一樣,藝術微電影作為實驗性質為商業微電影提供新的語言和創新,同時也保持著獨立的審美和價值。在商業化的當代,我們有時候應該放慢腳步來多多關注藝術微電影的發展和出路。
;F. 大學生微電影的發展現狀
大學校園微電影的現狀,我們不得不先了解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中國第一部被稱為微電影的作品是吳彥祖主演的《一觸即發》,2010年年底面世,無論是從演員陣容還是技術團隊來看,其付出了較大的努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近幾年,諸如微博、微信、微小說、微支付、微公益、微基金等微文化不斷被消費大眾所接受,而微電影作為一種藝術文化,也加入到微文化的行列,國內微電影的起步雖然晚,但發展迅速,並很快適應了當下微時代的主流環境。
針對時下電視劇插播廣告現象嚴重,廣電總局明文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每集電視劇之間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然而廣告事業發展已久,一紙限播令對其的發展似乎並無致命性打擊,於是,其必定要從其他領域尋求發展空間與活力,便出現了在影視作品中大量植入廣告的現象,恰逢其時,微電影的傳入與發展無疑給廣告事業帶來了旺盛生命力,微電影的發展為廣告帶來了賴以生存的新鮮血液,廣告的發展又為微電影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前進,微電影與廣告事業相結合的趨勢也是日漸清晰。
其次,在之前我們對「草根」文化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對微電影也做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和闡述。首先,微文化是一種大眾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費大眾中廣為流傳的文化,其與「草根」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而目前社會各階層也在不斷宣傳、推廣大眾文化,又不令其過於通俗化,腐朽化。所以,綜合目前形勢看,微電影在未來走的將會是一條精品化的大眾路線,而在微電影精品化的道路上,就勢必會淘汰一些缺乏競爭力和發展活力的「微影」家們,這就要求每個「微影」家不斷增強自身競爭實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爭先創優。
在了解了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後,我們再來看特定環境下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校園微電影的現狀和發展。5月12日晚,2012首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頒獎典禮在南京大學舉行,這是微電影界的一大盛事,也標志著大學校園開啟微電影時代。在當今校園內,大學生拍攝以自己及身邊發生的故事為題材的微電影已成為一種時尚,大學生慢慢地走進微世界,並逐漸形成微電影界的新生力量,也為微電影界帶去了無限活力。目前,青春、愛情、職場等題材越來越被微電影界所追捧,而青春正是當今大學生的生活主旋律,在這其中也穿插著許多或唯美,或凄楚,或感動,或殘敗的愛情故事,職場又是所有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必經之路,職場對每個大學生而言,既是挑戰,又是對大學生活的檢驗。而時下大學校園內微電影的現狀則是呈現出一派雨後春筍的跡象。
順應大環境下微電影的發展趨勢,校園微電影也將不斷向著總體發展趨勢靠近的同時,依然保持其自身原有色彩,大學生既在消費群體中占據較大比例,又在微電影生產中占據較大比例,另外,近幾年,大學生的生活現狀在熒屏上出現頻率越來越大,更多的生產者選擇把大學生原滋原味的生活故事作為題材,以大眾所能接受的形式即影視展現出來。不管是針對影視題材還是消費者愛好而言,大學校園將成為影視,特別是微電影界中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陣地。種種跡象表明,微電影在大學校園內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G. 微電影該如何賺錢麻煩告訴我
侯振權在本次
移動互聯與媒介創新高峰
論壇的分論壇三「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創新」中
平台與贊助商的利益瓜分
微電影的產生與網路視頻平台的發展壯大和激烈競爭有關。它獨有的低成本、低風險、原創性、靈活性能夠保證了網站在運營時享有更多的主動權,為網站帶來更大的利益。
2010年下半年優酷出品了11度青春系列微電影,其中《老男孩》一片被視為微電影產業的里程碑,真正開啟了微電影時代。
微電影的第一個發展階段被侯振權稱為「視頻大佬間的游戲」,正因為微電影特有的優勢,它又
走入第二階段
「廣告商的盛宴」。
廣告需要採用更軟性、更靈活、更易接受的營銷方式,而定製專屬於品牌自身的微電影逐漸成為新的行業趨勢。通過微電影,可以把產品功能和品牌理念與微電影的故事情節巧妙地結合,用精彩的視聽效果達到與觀眾的情感交流,使觀眾形成對品牌的認同感。
出身決定出路。侯振權說:「
在這兩個階段里,
一部成功的微電影的收益大部分被視頻平台與贊助商瓜分,到了創作者的手中就所剩無幾了。」
優秀微電影收益率一比上千
「微電影到底賺不賺錢?雖然目前可以賺錢的微電影十分少,但是中國的微電影產業已經成熟,山野模式也已經開始,在未來將產生巨大的利益空間。」侯振權說,
「國外優秀的微電影製作成本不到五百萬能有四億美金的票房,收益率達一比幾千倍。」
發展之初,微電影與電影相比收入的渠道少,只有植入廣告
,貼片。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電影的受眾大增,網路院線和手機院線成了微電影收益的主要來源。
侯振權舉例說明,現在市場上能賺錢的微電影,例如《上位》、《青春失樂園》,涉及的題材都較為敏感,是在電影院與電視上看不到的又貼近廣大老百姓真實生活的題材。這些微電影能夠受到關注,是當代人情感的一種釋放。這小小一部分的「釋放」就給微電影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可見這個產業發展空間之大。
侯振權也給在場對拍攝微電影有興趣的學生提出了建議:「拍之前首先要把想拍的片子類型化,是拍愛情片、青春片還是驚悚片,然後要有一個比較完整和特別的劇本。現在人人都能拍微電影。」
媒介融合求發展
微電影也逐漸受到傳統媒體——電視的青睞。
陝西廣播電視台研究發展部主任李榮介紹了陝西電視台著力打造的微電影節目「華夏微電影」,這是國內首檔微電影專業品鑒節目,為微電影與電視的融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
論壇上,陝西廣播電視台副台長胡勁濤向在座的學生發出邀請,陝西衛視願為廣大學生開放平台,徵集優秀的微電影,並且提供每一部十萬元的獎金。
H. 2021賀歲微電影《贏家2》火了嗎
2021賀歲微電影贏家二確實火了,雖然比不上數一數二的大片票房,但微電影贏家二憑借出色的創意和表演,以及精良的製作還是贏得了大批觀眾的好評。
I. 微電影發展壯大時期,傳統媒體遭遇的沖擊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幾種:
1、新聞核心競爭優勢把握不到位,沒有建立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模式.2、市場發行量降低,營業額及利潤斷崖式降低.3、廣告市場日益萎縮,無法很好地吸引受眾與廣告商.4、傳統的采編模式時效性低,缺乏競爭力.5、缺乏復合型高端人才.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幾分鍾到60分鍾不等」的影片,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微(超短)時」(幾分鍾-60分鍾)放映、「微(超短)周期製作(7-15天或數周)」和「微(超小)規模投資(幾千-數千/萬元每部)」的視頻(「類」電影)短片,內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時尚潮流、公益教育、商業定製等主題,可以單獨成篇,也可系列成劇。
J. 微電影是什麼
微電影即微型電影,又稱微影。它是指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台傳播的影片,適合在移動狀態和短時休閑狀態下觀看,是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視頻(「類」電影)短片。
隨著網路視頻業務的發展壯大,互聯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影視劇播放平台,各大門戶和視頻網站在視頻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熱門影視劇版權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高昂的版權購買費導致了巨大的運營成本。同時,網路視頻同質化競爭嚴重,網站需要尋找差異化的競爭路線,提升原創能力。在這種競爭環境下,自製微電影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自製微電影不但成本低,而且能保證網站在運營中享有更多主動權,同時,微電影的靈活性和投資決策的風險都更加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