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國扳倒強秦的最後一次機會是長平之戰,為何會失敗
戰國時期,華夏大地上的迷霧總是會讓人看不清楚時局。
各諸侯國之間的關系也時而結好,時而破裂,如果非要用一句話形容,那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就是對此最完美的詮釋。
諸侯國之間時而合縱,時而連橫,也就是眼前的利益發生了變化,但不可置否的是,連橫也好,合縱也罷,主導諸侯關系的是秦國的對外政策。
秦國對山東六國虎視眈眈的時候,它們會暫時抱團,以抗強秦,但如果秦國對周邊鄰國放了友好相處的煙霧彈時,這些諸侯又會爭先恐後的結好秦國,范雎的遠交近攻就是最好的證明。
只是這些諸侯國都對這次機遇視而不見,趙國在長平之戰中,損失幾十萬青壯年士兵,此後,再無能力阻擋秦國東出的鐵蹄,你可能會說,趙國此後還會有一個李牧,但即將傾倒的大廈,已經不是一個名將能支撐的了。
長平之戰中秦國的勝利也僅僅堪稱慘勝,這是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爭,如果其餘諸侯國能看清時局,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說不準秦國又要被打回函谷關以西了,這次機會喪失之後,六國再也沒有任何機會能打敗強秦了,只是歷史不能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