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路標同名微電影
微電影名稱為《路標》,它作為十色男女系列的一部分,於2012年8月26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溫情親情片的時長為12分52秒,導演是韓延。影片以紅色為主題,聚焦於空巢老人的親情故事,展現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情感歷程。
《路標》的劇情源於真實事件,講述了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親執著於尋找一個紅色郵筒寄信,這引發了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與紛爭。這部影片揭示了家庭中不為人知的秘密,通過「紅色」這一色彩,象徵著記憶中的深刻烙印,強調即使歲月流轉,色彩的記憶力依然強大。「當所有記憶淡去,唯有色彩留存最深。」這是影片的核心理念,也是劇情發展的線索。
影片中的亮點在於,老三將郵筒刷成了紅色,這個看似微小的舉動,實際上象徵了老人對已故妻子深深的思念,紅色郵筒成為了他們愛情記憶的鮮活載體。這部微電影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情的敘事,為觀眾呈現了一段關於記憶與親情的動人故事。
路標作為韓國先人們的原始信仰對象,和標桿、仙石,石盒、石塔、男根石等在民眾的生活中承繼了下來。它的起源是,有古代崇拜男根的思想而起源說,依據神石的標桿由來說,標志寺廟境界的路標說等各種傳說。但更妥當的說法應是為了保村莊平安和聚集財富而立的學說。
㈡ 2024年上映紅色教育片有哪些
2024年上映的紅色教育片有多部,其中包括《心中的國旗》、《靖遠兵暴》、《永不消逝的電波》等。
《心中的國旗》是一部愛國主義教育微電影,於2024年3月1日在焦裕祿故鄉河南蘭考紅色基地舉行了首映式。這部微電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正式實施之際,由多家影視機構聯合拍攝,旨在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激發觀眾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靖遠兵暴》則是一部紅色公益電影,計劃於2024年在全國院線上映。該片講述了受到“兩當兵變”影響而發生的“靖遠起義”的故事,通過再現歷史事件,展現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對觀眾進行深刻的紅色教育。
此外,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也是2024年上映的一部重要紅色教育片。該片作為“賡續紅色血脈 共築光榮之城——2024我的電影黨課”的開幕影片,不僅藝術地再現了革命歷史,還通過專題黨課等形式,深入解讀影片中的紅色基因,引導觀眾深刻領會革命精神的時代價值。
除了上述影片外,2024年還上映了多部紅色教育片,如《出發》、《掃黑·決不放棄》、《喚醒者》、《江海兒女》、《長征一家人》、《堡壘》等。這些影片通過不同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塑造,展現了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對觀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總的來說,2024年上映的紅色教育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有微電影、公益電影,也有舞劇電影和專題黨課等多種形式。這些影片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引導觀眾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惜當下、開創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㈢ 鄉村振興扶貧攻堅微電影劇本《橘子紅了》
【題材】:扶貧微電影
【時長】:18分鍾
黎勁曉,30歲,縣某單位團支部書記,主動請纓到永興村扶貧任書記。面對母親的反對和女朋友張姿的離去,他投身於扶貧工作,最終帶領村民脫貧,並收獲了隊員袁芳的愛情。
徐長青,40歲,永興村貧困戶,懶惰、自私、暴躁,妻子離家出走。在黎勁曉的幫助下,他成功脫貧。
袁芳,27歲,扶貧工作隊員,被黎勁曉的奉獻精神感動,與他共事並最終相愛。
劇情展開:
【永興村 日 外】
寧靜的村莊,橘樹滿山,一片生機。渡輪緩緩駛向永興村,通往鄉村的山路曲折蜿蜒。
【永興村大隊室 日 外/內】
黎勁曉從車中走出,與村支部書記文家祥相遇。在大隊室內,陳設簡單樸素,文書記向黎勁曉介紹了村莊的貧困現狀。
【公園 日 外】
黎勁曉與張姿討論他的決定,張姿表示不解和擔憂。黎勁曉解釋了助農扶貧的使命,但張姿對此表示懷疑,兩人關系陷入困境。
【黎勁曉家 日 內】
黎勁曉回家,面對母親胡阿姨的反對,他堅持自己的決定,表示工作與愛情同樣重要。
【永興大隊室 日 內】
黎勁曉和袁芳初次見面,袁芳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態度和能力,打消了黎勁曉的疑慮。
【文大爺家 日 內】
袁芳深入村民家中,了解貧困情況。文大爺與袁芳的交談,展現了她細致耐心的工作風格。
【徐長青家 日 內】
黎勁曉遭遇徐長青的抵觸,但通過深入溝通,黎勁曉逐漸了解了徐長青的困境,並幫助他克服困難。
【大隊部會議室 日 內】
村民大會召開,黎勁曉宣布了貧困戶的名單,並承諾公平公正。
【黎勁曉房間 夜 內】
黎勁曉與張姿的微信交流,顯示了他忙於工作,張姿的關心與擔憂。
【文大爺家 日 內】</Assistant
㈣ 紅色主題微電影有哪些
紅色主題微電影有《初心》、《建國大業》、《建黨偉業》。
1、初心
當我看著一雙雙眼睛裡贊許的目光,從容地回答完最後一個問題,我終於順利通過了畢業論文答辯,回想這一路探訪家鄉拍下的一幀幀照片,定格下我的美麗鄉愁,終成一個個篤定的文字,我為自己出生、成長在西江邊上的這座紅色小城而倍感驕傲。
花開半夏,畢業在即,我設計的論述鄉土歷史文化的畢業論文膠著難前。正當我在圖書館里尋覓靈感,悄然,一本關於雲安革命史跡的書籍闖入眼簾,翻開數頁,兒時爺爺講過的故事依稀重現。
愛一方水,戀一處山。走在雲霧山下的村道,石板如鏡,是時光,更是當年粵中挺進三羅小分隊奔走剿敵的留痕。
問路而至,站在寧靜的院落中間,那年月,院落四處應是紅帶飄然,粵中獨一團和粵中四支隊的戰士們整齊列隊,英氣颯爽,等待著宣布三羅人民武裝正式編入解放軍序列的歷史時刻。
門前寬闊的曬場,彷彿回盪著部隊雄糾糾、氣昂昂向羅定進軍的腳步聲。推門跨進這座雕梁畫棟的大屋,站在天井前,當年十里八鄉的老百姓和戰士們齊聚此處歡慶雲浮縣人民政府成立的情景,瞬間入眼成畫。
2、《建國大業》
由韓三平、黃建新擔任總製片人並執導,唐國強、張國立、許晴、劉勁、陳坤、王伍福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09年9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3、《建黨偉業》
該片由韓三平、黃建新執導(海外部分由李少紅執導,五四運動時期部分由陸川執導,戰爭場面由沈東執導),由劉燁、陳坤、張嘉益、馮遠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㈤ 不朽首部網路紅色微電影《不朽》
《不朽》作為中國首部網路紅色微電影,旨在通過電影藝術形式,向觀眾傳遞革命精神與時代價值。導演隋小東攜手編劇付治鵬、陳功、徐偉、劉國令、顧娟,以及主演苗亮、宋之光,共同打造了這部17分鍾的劇情、歷史、戰爭、傳記類電影。
故事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象徵人物石頭為主線,穿梭於不同歷史時期,經歷了從解放戰爭到抗日戰爭的多個關鍵戰役,展現了中國軍隊在艱難歲月中的英勇與犧牲。在聖地延安,石頭與八路軍女戰士宋之光之間萌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然而戰爭的殘酷無情地吞沒了這份情感,石頭在失去至愛的痛苦中,選擇重回戰場。
在炮火紛飛的年代,石頭不懼犧牲,英勇頑強,他的行動不僅是對個人情感的堅持,更是對國家與民族未來的堅守。《不朽》通過石頭的故事,提醒後人珍惜和平,銘記歷史,傳承革命精神,追求美好、幸福與自由的生活。
《不朽》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對歷史的回顧與致敬,它以微電影的形式,將宏大的歷史事件與個人情感相結合,傳遞出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與對未來的美好期待。通過《不朽》,觀眾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以及中國軍人為國家和民族奮斗的英勇事跡。
《不朽》是米蘭·昆德拉移居法國後1990年所著重要小說代表作之一。這也是他的第六部小說。本書主人公阿涅絲,因為受到往事回憶的長久糾纏,陷於人生存在的無可奈何狀態當中。小的不朽是指一個人在認識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憶;大的不朽是指一個人在不認識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