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問拍微電影,應該如何准備
錢的事我不聊,演員的事我不聊,只聊演員之外的劇組人員配置。
如果你是導演,你首先需要個編劇,編劇劇本寫出來後你們倆要一起打磨劇本,將它弄成符合實際拍攝需求的樣子。編輯很重要,這個人在與導演的交流中會讓導演腦子里的人物形象、戲劇沖突越發鮮明,導演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這個戲才能拍好。
劇本只是文字,算不上直觀,你還要找個人將劇本做分鏡處理,也就是讓一個畫插圖的人按照導演的想法把導演腦子里的畫面表達在紙上,在插圖上配上旁白、對白、裝飾音等,這個叫插圖腳本,劇本與插圖腳本配合著觀看,可以讓你的演員迅速領悟導演的意圖並激發演員關於角色、場景的想像進而在腦海中進行創作,提高工作效率,
然後就是劇組人員了,音像組、燈光組、道具組、化妝組等等,微電影里當然不會齊裝滿員,大家一起弄就是了。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音像組、燈光組千萬不能省錢:攝像機保證至少兩至三個機位,後期剪輯的時候你就知道這個錢花得值了;燈光師也被稱為燈爺,電視台任何一個主持人都不敢得罪他的原因就在於他可以通過調節燈光讓你顯老、顯胖,甚至看上去很蠢……如果是室外,還要有專人做補光~~總之好的光控制對你的作品最後的視覺效果非常重要。
最後的剪輯最好是導演自己來弄,省錢不說還是導演二度創作的過程,多看看書吧,視頻網站上找點教程瞧瞧也不錯~~
身為導演,最重要的而不是專業知識多麼深厚,而是在於你要明確的認知自己要的是什麼並且清晰的表達給劇組所有人員,所以,在拍攝之前的學習中,你只需要知道一點常識與注意事項,千萬別讀死書把自己框住了,這樣不利於你的發揮。(over)
2. 微電影拍攝教程 詳解五個步驟
1、拍攝前觀察環境。拍攝前觀察環境主要是為了兩點。
2、大場面的拍法。如果微電影通篇下來都是固定鏡頭那會看起來非常地呆板與枯燥。
3、景物的多樣化呈現。在拍攝人物和風景時採用移攝會直接調動人們在行進中或運動物體上的視覺感受。
4、鏡頭一定要穩住。跟攝是攝像機始終跟隨運動的被攝主體一起運動而進行的拍攝,用這種方式拍攝的畫面稱為跟鏡頭。
5、變焦拍攝注意定格。鏡頭對准一個廣闊和場景,漸漸地鏡頭推進,最後聚焦於某個細節
拍攝前觀察環境。拍攝前觀察環境主要是為了兩點:第一,通過周圍環境的觀察,你心裡有打算哪些事物、角度會用到,甚至可以考慮到會採用升格(慢鏡頭)還是降格。第二,為自己人身安全考慮,因為拍攝時往往注意力只集中在被拍攝物體上,容易踩空或撞到物體而受傷。
大場面的拍法。如果微電影通篇下來都是固定鏡頭那會看起來非常地呆板與枯燥。當你拍攝大場面時,如果用廣角鏡頭不能把整個畫面完全拍攝下來,那麼就應該使用「搖攝」的拍攝方式。搖攝是指在拍攝一個鏡頭時,攝像機位置不動,藉助三腳架或人體進行任意方向的搖動拍攝。搖攝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橫向移動鏡頭光軸的水平橫搖、垂直移動鏡頭光軸的垂直搖攝,中間帶有幾次停頓的間歇搖,攝影機旋轉一周的環形搖,各種角度的傾斜搖等等。在搖攝時要把握好轉動的速度和角度,這樣畫面才會順暢。
景物的多樣化呈現。在拍攝人物和風景時採用移攝會直接調動人們在行進中或運動物體上的視覺感受。「移攝,畫面的框架處於運動之中,畫面內的物體不論是處於運動狀態還是處於靜止狀態,都會呈現出位置不斷移動開的態勢,並且移動攝影通過攝影機的移動開拓了畫面的造型空間,創造出獨特的視覺藝術效果。
鏡頭一定要穩住。許多人拿DV拍出來的視頻晃動太大根本沒法看。就是「跟攝」時不夠注意。跟攝是攝像機始終跟隨運動的被攝主體一起運動而進行的拍攝,用這種方式拍攝的畫面稱為跟鏡頭。在跟攝時跟上、追准被攝對象是跟鏡頭拍攝的基本要求,因為鏡頭大幅度的上下跳動極容易使觀眾產生視覺疲勞。通常主體在畫面中的位置相對穩定,而且景別也保持不變。這就要求在拍攝者與主體人物運動速度基本一致,這樣才能夠保證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相對穩定,既不會使主體人物移出畫面,也不會出現景別的變化。
變焦拍攝注意定格。平時我們經常從電視上看到這樣的畫面,鏡頭對准一個廣闊和場景,漸漸地鏡頭推進,最後聚焦於某個細節,這種方法經常運用於花卉、燭光、小動物等細節的拍攝。看上去顯得很專業,不過我們一樣可以用普通的家用DV拍攝出來。DV的焦距可以通過焦距撥桿來調節,將旋鈕推至T那方,可以拉近並放大遠方的景物;如將旋鈕推至W那方,拍攝的范圍則會擴大。拍攝變焦鏡頭時,需要注意在對准目標後要保持靜止5秒鍾左右,以便後期編輯,另外,在一組畫面結束時也要把圖像定格5秒鍾,給人有始有終的感覺。長焦距鏡頭具有視角窄、景深小的特點,有「望遠」的效果,現在家用DV的光學變焦都達到10倍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30倍以上,遠在10米之外的細小物體如同就在眼前伸手即可觸摸到似的。但是,要想拍好長焦距鏡頭,需要注意:要防止DV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