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看懂了《打、打個大西瓜》, 舉個爪
撲克與蜘蛛網,隱喻了士兵與權力、利益的戰場。撲克的束縛,象徵著士兵面對的強權與選擇的局限性,這些棋子在權力的博弈中失去自我,成為強權的工具。蜘蛛網的構造,則映射了權利與慾望交織的談判桌,它們是慾望的象徵,為私利與利益而布下的局,捕獲撲克,意味著狩獵成功。在地圖的背景下,權力與利益的沖突成為兩方交戰的核心,談判桌前的和諧只是表象,背後暗藏著巨大的陰謀。戰爭的導火索是領土的爭奪,擁有土地即擁有資源與財富,兩方領導的握手與和談是表面的假象,背後各自打著小算盤。
戰爭的爆發從領導的暗中爭奪領土開始,最終以暴力手段劃出界限。雙方的野心在觸碰中顯露無遺,如同陰謀在大庭廣眾下脫光衣裳,無法挽回顏面。戰爭的前奏是矛盾的不可調和,從地圖上的爭奪到坦克、戰機與軍隊的部署,戰爭的場面逐漸拉開。兩方的指揮官互相拔劍,戰斗機與裝甲坦克的出動,潛艇與導彈的發射,將戰場鋪展至海陸空三界,戰火紛飛,硝煙四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戰爭的殘酷與破壞性展現無遺。生命在戰爭中被戰爭吞噬,自然與社會遭受嚴重的破壞。戰爭的結局是沒有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只有生命的隕落與文明的毀滅。電影「打,打個大西瓜」的出現,以滑稽詼諧的方式揭示了戰爭的荒謬與殘酷,同時也引發了對和平的渴望與對生命的尊重。
戰爭的殘酷與生命的價值在孤島上的相遇中得到了體現。在孤島的困境中,梅花士兵與紅桃士兵從敵人變成了同伴,共同面對孤獨與危險。他們相互鼓勵,共同生存,將戰火的硝煙拋諸腦後,享受著生活的樂趣。他們意識到,在生命的脆弱面前,身份與立場都不再重要,只有相互間的信任與理解,才能在這座孤島上找到生存的希望。
最終,影片以彈火擊穿了織在椰樹上的蜘蛛網的場景作為收尾,寓意著戰爭的終結與和平的希望。停止戰爭、尊重生命、享受生活成為了影片的主題,提醒著人們珍惜和平、珍愛生命、追求生活的美好。
B. 打,打個大西瓜榮譽獎項
《打,打個大西瓜》(英文名"See Through")在多個國內外動畫電影節和獎項評選中嶄露頭角,收獲了一系列榮譽。2009年,該作品入圍葡萄牙動畫影展和廣州金龍獎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並在廈門金海豚獎中榮獲金獎。同年,它在AUTODESK計盛典和四川電視節上分別獲得了優秀獎和最佳動畫短片、最佳創意提名。此外,它在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獎中榮獲技術應用獎和愛畫電影獎,以及中國(南海)動漫技術論壇金典獎最佳動畫短片獎。
進入2010年,這部作品的獲獎足跡更加廣泛。在中國原創手機動漫遊戲大賽中獲得優秀作品獎,CCGF專業組也給予最佳動畫短片獎。在土豆映像節上,它獲得了金土豆單元的提名,並在中影單元中獲得金種子獎提名。文化部原創動漫扶持計劃更是為它頒發了多項重要獎項,包括原創網路動漫作品扶持和創作者團隊扶持。在深圳首屆金鵬獎中,它獲得了網路人氣獎和金鵬獎評委會主席大獎。
2010年7月,它在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上提名最佳動畫短片,而在第四屆中國(煙台)國際動漫節上榮獲最佳動畫短片獎。在日本TBS DigiCon 6 中國賽區中,它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績,並在「2010天下動漫風雲榜」中被評為十大年度動漫作品,導演楊宇先生也榮獲十大年度動漫新銳獎。此外,它還在CICDAF 2010中獲得「金卡通獎動畫短片類特別榮譽」獎,南方多媒短片節上榮獲動畫短片銀獎,以及2010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最佳配音獎。
進入2011年,該作品入圍2011澳大利亞金心國際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提名,而2010年在日本TBS DigiCon 6的總決賽上更是斬獲金獎。2011年12月,它又入圍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首屆動漫獎最佳新媒體動漫作品獎。2012年,它還入圍了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德國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評委會對《打,打個大西瓜》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贊其視覺風格獨特,主題深刻,幽默與嚴肅並存。
《打,打個大西瓜》(英文名See Through),片長16分鍾,是一部反戰題材的動畫片,講述的是兩個霸主為了爭奪土地而展開了世界大戰,雙方的兩名飛行兵在空中相互糾纏,兩人在偶然的情況下一起落難到大海中的一個小島上,本來敵對的兩人後來成了生死之交。該片場景創意優秀,主題富有意義又不失幽默,用十分幽默的方式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