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生日記》的讀後感
在這幾個星期里,我閱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女生日記,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冉冬陽。她是一個善解人意,情感豐富的小學六年級女生,他既不漂亮也不聰明,卻是那種男生、女生、男老師、女老師都喜歡的女孩。冉冬陽的朋友很多,她的朋友如果遇到什麼困難,他只要有能力,就幫助他、她。
冉冬陽關心幫助她的同學梅小雅。梅小雅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再加上梅小雅的媽媽又下崗了。為了幫助要被迫轉學的梅小雅,冉冬陽勸說梅小雅的媽媽去做生意,並向爸爸媽媽預支了幾個月的零用錢,再加上自己的壓歲錢和與同學們一起賺錢籌集出的五千塊,資助梅小雅的媽媽開了一家小商店。後來還冒著大雨,冉冬陽還陪著梅小雅去進貨。她那份對對同學的愛心,不僅讓梅小雅淚流滿面,也讓我深深感動。
冉冬陽還是個懂事孝順的女兒。當她知道她生日那天也是媽媽的受難日時,她感受到了媽媽生她的辛苦。所以在她自己過生日的時候,沒有向爸爸媽媽索要禮物,而是用了她所有的積蓄買了十二朵粉紅色的康乃馨送給媽媽。當讀到媽媽捧著那十二支康乃馨感動得流下眼淚時,我的眼角也不禁濕潤了。
冉冬陽羅也是個體諒老師的好學生,老師生病了,冉冬陽帶領班裡的幾個同學來看望老師,他們帶著裝有全班48個人的48朵花和48張賀卡的花籃,表達了同學們對羅老師的關心和想念。羅老師病好了,全班同學長時間的敲擊著桌板,敲出一陣陣歡樂的鼓點,以此來表達我們歡迎羅老師的心情。他們這樣愛老師,老師又怎麼會不愛他們呢?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成長是一艘小船,裡面裝載著我們經歷過的點點滴滴!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亦可說,成長是一碗怪味湯,喝不出味道,卻是一碗值得品嘗的好湯!酸,是因為成長中難免有些事情會讓我們感到憂傷,就像本書中冉冬陽的好友梅小雅,因為父母離婚,她跟了媽媽,而她媽媽又「下崗」失業了,家裡經濟困難。在小學六年級時,她轉學了,和冉冬陽分別了,令冬陽很傷心;甜,是因為有些事情令我們快樂。當我陷入困境時,是親人和好友的鼓勵是我從黑暗裡看到一盞明亮的燈……這時我會感覺到:「這就是成長中的甜!」;苦,在成長中,有些事情我們不願意做,但卻不能不做;辣,是因為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暫的,比如放假,快樂地迎接假期,但,假期很快就過去了。
冉冬陽是同學們的好夥伴,媽媽的乖女兒,老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可是讀了《女生日記》後,才發現我和冉冬陽相比,還差得遠極了。我要向冉冬陽學習,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做一個懂事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女生日記》是一本好書,作者以日記的形式,把女孩子渴望長大又害怕長大的矛盾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感動了我這個和書中主人公一般大的女孩。從中,我明白了聰明漂亮並不是魅力女孩的標志,如冉冬陽般的溫柔善良才是女孩最寶貴的品質,同時我也知道了成長即是煩惱,也是一種快樂!( 海
B. 《女生日記》觀後感
楊紅櫻阿姨所寫的書有很多,每一本書都耐人尋味,詼諧幽默,這些書讓小孩更快樂,讓大人懂的一些簡單的道理。
《女生日記》這本書描繪了善解人意、情感豐富的六年級女生冉冬陽的生活。冉冬陽雖然不漂亮也不聰明,但卻是大家眼中的魅力女孩。楊紅櫻阿姨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了女孩子渴望長大又害怕長大的矛盾心情,真實而生動地展示了成長的快樂和煩惱。讓我們明白不要懼怕成長,自然地面對成長所帶來的困惑,明白快樂的心情才能長得健康自然,明白我們要帶著欣賞的眼光和美好的心情度過重要的時光。,很好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是一本可以輕松大腦卻意義深刻的書。
《女生日記》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點,如梅小雅,她生長在一個不幸的家庭里,他據訣別人的憐惜,勇敢的負擔起生活的重擔,再跟她的交往裡,冉冬陽品嘗到了生活的艱辛,體驗到了堅強。還有小魔女,她是冉冬陽班上最時髦的女生,狂熱的追星族,她充分的體現了現在女孩的個性。很好地描繪了我們平時的校園生活。這本書更讓我懂得了聰明、漂亮並不是魅力女孩的標志,溫柔善良才是女孩子最寶貴的品質。不聰明,不漂亮的女孩子,會因為溫柔善良變的可愛起來。自從我讀了《女生日記》,就覺得自己需要改變的地方還很多。
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真誠而生動地描繪了現在少女的生理、心理微妙的變化。楊紅櫻阿姨以生命意識關照生活把女孩子渴望長大又害怕長大的矛盾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真實而生動的展示了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快樂與煩惱。我們因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成長?我們又該怎樣幫助孩子度過這段敏感而又重要的時光?楊紅櫻阿姨的小說里就有答案,一起來看一看吧!
C. 女生日記電影 觀後感
女生日記》描寫了六年級女生冉冬陽在成長中的快樂和煩惱。冉冬陽有很好的爸爸和媽媽,他們與眾不同。畢業考試前他們不是把冉冬陽關在屋子裡復習,而是帶她出去玩兒;她想資助好朋友的媽媽開小店,他們全力支持;為了幫助馬加,他的爸爸、媽媽竟然同意她一個人呆在家裡……冉冬陽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真令人羨慕。
我雖然不像冉冬陽那麼優秀,但是我也有一個和她一樣好的家庭。我考試不好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從來不責備我。有一次我因考試沒考好而傷心,媽媽卻反過來勸我說:「過去的已經不可能改變,再這么懊惱下去,不又耽誤了以後的學習嗎?索性忘掉這次考試,好好的為下一次准備,未來永遠比過去重要啊!」聽了媽媽的話,我又振作起來了。第二次我考了個好成績,我非常感謝媽媽。
《女生日記》是一本讓我感動、讓我流淚、讓我難忘的書。書中每個人都那麼寬容友愛。每當我和同學、朋友鬧矛盾,心情不好的時候,只要看到這本書,就會忘記所有的不快,變得快樂起來。記得是八月三日,那天表弟到我家來玩。他是個頑皮的孩子,平時我都不太喜歡和他玩。這次,由於受書的影響,我決定做個友愛的人,好好陪陪表弟。於是,我就和他玩起了他最喜歡的賽車。我們倆各自精挑細選了一輛心愛的賽車,開始比賽。第一次我贏了,表弟耍賴,說不算,硬要重賽。我皺了皺眉,不想理他。可我突然想到了書中的人物,想到自己此次所做的目的,決定再陪他一次。看到我這樣,表弟開心的笑了。可是,這次他還是輸了。他依舊不服氣,好要再比。我頓時惱火了,說:「沒意思!不和你玩了!」轉身就走了,留下表弟一個人傻楞楞地站在那兒。回到房間,我一眼瞥到了書桌上那本《女生日記》,我的臉騰的紅了。弟弟還小,我為什麼就不能寬容他一些呢?還說要學習書中的人,怎麼就半途而廢了呢?想到這,我急匆匆跑下去,對表弟說:「來!哥哥再陪你玩。」表弟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就這樣,我陪表弟玩了一下午。媽媽回家後,直誇我懂事了,象個哥哥樣了。我心中暗想:多虧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什麼是寬容。
這部電影不光陪我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更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的道理。真是一本值得看的好電影!
寒假裡,我閱讀了《女生日記》這本書。這是一部以校園和家庭為主題的寫給小學生的成長小說,同時也是給家長和老師閱讀的一部關於兒童教育的教科書。
《女生日記》描寫了六年級女生冉冬陽在成長中的快樂和煩惱,冉冬陽有很好的爸爸和媽媽,他們與眾不同,畢業考試前他們不是把冉冬陽關在屋子裡復習,而是帶她出去一玩兒,她想資助好朋友媽媽開小店,他們全力支持,為了幫助馬加,她的爸爸,媽媽竟然同意她一個人待在家裡……
冉冬陽還有很好的老師。她的班主任羅老師,每學期都給每位同學發漂亮的寄語卡,鼓勵同學們,數學舒老師為了不傷學生的自尊心,考試成績只批「A、B、C、D,」音樂米老師,利用一個小小的計謀,使同學們在歌唱比賽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在比賽獲中得了第一名。
我雖然不像冉冬陽那麼優秀,但是我也有一個和她一樣好的家庭。我考試不好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從來不責備我。有一次我因為考試沒考好,而傷心,媽媽卻反過來勸我說「失敗乃成功之母,過去的已以經不可能改變,再這么懊惱下去,不又耽誤了以後的學習嗎?索性忘掉這次考試,好好地為下一次做准備,未來永遠比過去重要啊!」聽了媽媽的話,我又振作起來了。第二次考了個好成績,我非常感謝媽媽。
《女生日記》這本書,讓我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看到書中大家都那麼寬容友愛,我就會快樂起來,這是一本讓我感動,讓無流淚,讓我難忘的書。
D. 《孝順女兒》觀後感怎麼寫
孝順女兒觀後感怎麼寫?只有你自己去體驗了,你才能寫出來,因為那是你自己的心聲,《個人的體驗》不一樣。所以還得由你自己去寫,不要參與別人的。
E. 電影觀後感400字
觀《地道戰》有感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齊心協力抗日的力量。
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戰爭期間,鬼子打高家莊的故事。在電影裡面,鬼子的特務化妝成「特工隊」,想摸清「我們」的地道,可是沒能得逞。當演到最後的時候,有一幕讓我終身難忘。在空無一人的茫茫大平原上,突然出現了很多拿著槍的人,他們雙目圓睜,都是從地道里出來的,他們掀開草皮,手中緊握著槍,一句沖啊,眾人一擁而上,一會功夫,鬼子全被消滅了。他們的英勇氣概值得我們敬佩。
通過這部影片,我認識到了人們群眾力量的偉大,他們用智慧與計策,憑著小米加步槍就將侵略我們祖國的日本鬼子打得屁滾尿流。
我為那些同日本鬼子拚死搏鬥、鬥智斗勇的革命先烈們感到自豪。(小時候寫的,肯定不好,你將就將就湊活一下)
F. 《女生日記》讀後感3000字
2014年的浙江兒童文學年會開了兩天。第一天是評論家們、作家們的講座。第二天是分組討論。共分三大組,創作組、理論組、出版組。盛大的年會可謂緊鑼密鼓、精彩紛呈。在分組討論中,一位老先生用餘杭話發言,台灣作家管家琪老師說聽不懂。這時候,著小碎花裙子的嬰音老師笑吟吟地站起身來,來到老先生邊上,逐字逐句地翻譯給我們聽。嬰音老師說,他說得很好的,不翻譯出來太可惜了。這也成為溫暖年會的亮色花絮之一。
也是在年會上,得遇嬰音老師的新書——繁星春水冰心獎大獎系列之《少年川川的故鄉》。拿回家的時候,我家那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催促我:「媽媽,媽媽,你快點讀。讀完了,給我讀!」之前,他讀了好幾遍嬰音老師的《天天都有麻煩事》,一遍遍讀,一遍遍樂。他小小的內心已然升騰起美好的閱讀體驗。這使我看到作家與讀者之間那一種妙不可言的呼應,是作家的作品點亮了讀者的心,讀者的痴迷又激發了作家的創造。而小讀者那般純真無邪,更需得大作家的書寫柔曼而輕盈,溫婉而清新。兒童文學作品更像是母乳與母愛,或者說有著同等非凡的意義,是孩子斷奶之後的精神食糧,汩汩而甜蜜。
即至翻開《少年川川的故鄉》,這樣的氣息便是撲面而來的了。「下雪了。校園里漫天飛舞著白蝴蝶,蝴蝶們很淘氣,一飛下來就不知躲到哪兒去不見了,後面的只好下來尋找。」「這里原本綠茸茸的草都枯黃了,掛著霜的紅葉在冷風中搖搖擺擺,不時飛下一兩片到湖中去。月光灑在湖水上面,滿湖都是閃閃發光的碎銀,湖水顯得清冷。」(《羅老師的月亮》)「在水中,她看到幾條小魚,游進一朵桃紅色的雲中去。在雲的旁邊,有一個扎小辮的人影,流動的水把人影拉長了。」「月亮升起來了,又圓又大,銀光滿地,一叢叢的竹影隨著山風輕輕搖曳。還沒到秋天,金鈴子已經像鈴鐺那樣好聽地叫了。紡織娘一個勁地催著它的同伴,織——織——草叢中、竹林里的流螢,飛舞得像藍色的小精靈,閃閃爍爍,此起彼落。」(《蔥燈》)「玉潭水碧清碧清,從一個小小的缺口流下,沖擊著石墩子,發出叮咚聲。四周有密匝匝的樹林,一種霧似的水汽彌漫在林子中,看上去很像一首朦朧詩。」《聰明爸爸》「要過小溪了,碧綠的絲綢般的光滑的溪水,厚厚實實的石墩子立在水中,我們就像青蛙般跳過去。」「晚霞把溪水染得絢麗無比,溪水又把晚霞洗得光彩奪目。」(《我不明白……》)「樹葉上的露珠,滾著滾著,『啪』地滴在我們的頭發上,我們頂了一頭的小珍珠。」(《我是女孩》)像這樣詩意叮咚又童趣俏皮的句子我都當寶貝似的用鉛筆淡淡地圈點起來了。輪到我們家小學生讀的時候,來亮一亮他的眼睛,潤一潤他的心靈。這樣的語言與孩子清亮的眸子、長長的睫毛、柔嫩的肌膚,有多麼般配!
在嬰音老師的小說里,不止是這樣的小詩意,她甚至是相當的羅曼蒂克,帶著哲學的思考和心理學的深刻含義。在《羅老師的月亮》中,清麗而純真的金貞子分明是愛上了帥氣又開明的羅老師。嗯,這樣的「羅老師」我也愛過的。為什麼不呢?羅老師像一輪月亮,盛開著少年們最初的夢想,也撫慰了他們內心浩瀚無邊的莫名的荒涼。在《蔥燈》里,一位名叫陳牛奶的鄉村少年,他竟懂得把螢火蟲放進粗且長的蔥管里做蔥燈,亮閃閃的蔥燈,映紅了鄉村的一個個夜晚。在《我是女孩》中,青春期少女攬鏡自照,為互有好感的男女同學傳遞紙條,撲閃撲閃地流眼淚,睡不著。這些這些,我都有過啊。點點滴滴都是昨天而已。嬰音老師便是要為少男少女代言的了,那麼真實不欺又善解人意。尤其在《變色口紅》中,那樣自由到不羈,美到不可方物的「清澈如水的大眼睛,就像電影演員宋佳那樣的」主人公,她塗著變色口紅,抽著女煙,她穿著黑色綢旗袍,她是要與人探討存在主義,探討薩特的。「追問」「洞察」「主觀性」「我喜歡自由」這樣的字眼躲藏在小說中,給作品添上了浪漫主義的氣息或者說某種貴族氣。這當然與嬰音老師一出生就浸染於文學世家、書香門第是分不開的。還有《我是女孩》中,那一位陪伴著女兒成長,在女兒青春期的微妙而動盪的心理過程之中始終耐心聆聽並溫和地解析的聰慧的母親,也一定有著同為兒童文學作家的嬰音老師的母親的影子。
嬰音老師筆下的孩子都不是什麼乖孩子,他們調皮又淘氣,還常常惹是生非。他們出點子,想辦法,用孩子的智慧打敗了那位全知全能不把孩子放眼裡的「聰明爸爸」。(《聰明爸爸》)還有那位「不可救葯分子」「不安分的孩子」「瘋瘋癲癲的丫頭」攪亂了姐姐的約會,多麼令姐姐難堪啊。但她心裡想的是:姐姐談兩個男朋友是為了不想在一棵樹上弔死。難道姐姐想在兩棵樹上試試能不能弔死?(《變色口紅》)更別提那位想要給初來乍到的小菊老師一點顏色看看的搗蛋鬼陳牛奶了。(《蔥燈》)但他們又是多麼活潑可愛啊。面對羅老師的離去,他們哭了。(《羅老師的月亮》)偏偏這么惡作劇的陳牛奶,他會做蔥燈。他每天做一盞蔥燈掛在小菊老師的窗前。(《蔥燈》)這是一群活生生的,讓你的心柔起來軟下來的孩子。他們多麼真實,一個個都是獨一個,這一個。我想,讀到這些片段的我家那位喜歡把奶聲奶氣解釋為「奶奶生氣」,把奇葩解釋為「其他人都趴下」的小學生,一定又是要看得笑出聲來,引起共鳴的了。
在輕松愉悅的同時,讓我看得漸漸重起來的是作品中所包含著的溫情的觸摸與人文的關照。《蔥燈》讓我想起冰心的《小桔燈》,同樣的光亮,同樣的溫暖。「用教育來幫助山村扶貧」的師范畢業生小菊,她扎著22歲的小辮子,泛著理想主義的神聖光輝。她有「笑」病,但凡碰到一點好玩的事情,就會抑制不住地笑個不停。她的樂觀和堅強使得她悅納了山村孩子的搗蛋,山村教學的艱難。她像一管蔥燈照亮了鄉村孩子的未來。
而《少年川川的故鄉》更把溫情的目光投向了城市打工者的孩子身上。他們遠離故土,是城市的邊緣人群。他們生來沒有故鄉,但時時想念故鄉。但他們並不自卑也不怯懦,至少少年川川是陽光的,驕傲的。他憑著自己的努力加入學校足球隊,他和同學們不卑不亢地相處。早熟懂事的他有著與生俱來的鄉愁。他從來沒有見過故鄉,但他深深懂得「一個人怎麼可以沒有故鄉?沒有故鄉就是沒有根、沒有魂靈啊」。他從三舅的嘴裡聽到故鄉,從與小牙的視頻聊天里看見故鄉,從課堂上魯迅的《故鄉》中明白小牙就是他的「閏土」,在汪峰的《北京,北京》的歌聲中體會到漂泊感和滄桑味。外來打工者在城市打拚的艱難、困苦,打工者子弟的堅強、可愛、樂於助人,都引起我們深深的思索。少年梁清川,他時時在自己小小的精神世界裡望著故鄉,望著歸鄉的路。而我們是否想到應該騰出一些空間來安放他們的故鄉,那也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故鄉。
一盞閃爍的蔥燈裡面映照出來的其實是微弱的光芒,但那裡面蘊藏著的是怎樣一個敞亮的故鄉。這也讓我想起這一次兒童文學年會的主題——「新常態下的浙江兒童文學」。新常態是什麼意思呢?新常態之「新」,意味著不同以往;新常態之「常」,意味著一如既往。常態是永恆的,而我們的挑戰是要從舊的經典中翻出新的篇章。從這個角度來看,嬰音老師的作品又是新穎而時尚的。
就像鄉愁是個舊主題,而別一樣的時代有別一樣的鄉愁。就像此時的我,捧著書看的間歇之中,在這個我們共同的美麗的他鄉的陽台上,我眯著眼望向了幾十米之外的錢塘江。我不禁也想起了只是在少年時期跟我有關的地理上並不遙遠而心理上卻漸漸陌生的故鄉。一幅幅畫面跳脫出來,閃爍了有一些時候。我聽見自己說:多好啊,原來我也曾少年,原來我也有故鄉。
G. 觀電影女生日記有感
《女生日記》是楊紅櫻校園小說系列中的一本書。這本書以日記的形式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六年級女生冉冬陽從小女孩成長為少女的生理,心理微妙的變化。作者把女孩子渴望長大的矛盾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真實而生動地展示了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快樂和煩惱。
主人公冉冬陽是個善解人意,情感豐富的小學六年級女生,她不漂亮也不聰明,卻是那種男生,女生,男老師,女老師都喜歡的魅力女孩。
在面對幾個人要搶她錢時,她急中生智,逃過一劫;自己好友的媽媽要做生意,可沒有本錢,她樂於助人,幫助籌錢;在馬加同學的父母出了車禍,半歲的弟弟馬達沒人管時,她挺身而出,幫助照顧……
這本書告訴了我以前許多不明白的道理,告訴了我這個還只是四年級的10歲女孩該怎樣自然的度過一段敏感而重要的時光,告訴我要快樂地成長,並感受成長的快樂,給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