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中國香港電影不行了以前輝煌的和好萊塢比肩
一、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註定不長久
刀光劍影、鬼哭神嚎的香港電影在縱橫了三十年的江湖之後,終於發現觀眾開始不買賬了,電影吸引力不管是在香港本土還是在海外都開始急劇下降了。
這一方面是製片公司追求商業效益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作為一個只有600萬人口,實體規模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十分之一、洛杉磯市的三分之一(更何況好萊塢有三億人口的廣大腹背),充其量也就只能和新加坡一較高下的,近代的一個世紀里才發展起來的海邊城市來說,缺乏深厚的文化積淀,進而缺乏電影製造的想像空間與素材空間,從而造成香港電影難出宏偉大作。
這一點才是香港電影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二、時代進步了、群雄崛起了
首先在世界范圍內,電視的普及、電視劇的崛起將一大批電影市場活脫脫的剝離了。96年後,韓國電視劇橫掃亞洲就是一個典型表現。
另一方面,90年代之後,好萊塢突然意識到進攻全球市場,於是就果斷的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現在香港電影的票房記錄依然是泰坦尼克號創造的。可以說是恥辱啊!
就這樣,以好萊塢為首的西方大片用了大概十年的時間徹底將港片擊倒,進入新世紀的這些年,香港電影前十中本土篇一般都不會超過引進片的。
而香港電影人肯定要追趕啊,但是由於一些個原因,遲遲追不上,反而越發差距越大,其中一條就是盲目追趕,不計實際條件,那為什麼會盲目呢?這就又回到了內因上——缺乏深厚內功是很難站直的。
然後說土著豪強,主要是以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為主的東南亞小國的電影產業的長足發展,在這些國家國內市場,已經形成了本土片和好萊塢大片雙雄爭霸的局面,港影面對著雙重夾擊,多已戰敗退出。
這樣隨著外部條件的改變,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一去不復返,但是如果此刻香港電影界奮力搏一搏的話,或許局面要比現在要好。
三、內功耗盡,精氣西流
隨著港的回歸,香港電影面臨著兩個變化,第一是人才流走了,成龍、李連傑、周潤發為首的幾張大牌全部去了好萊塢,而近十年幾乎沒有有份量的新人出現,青黃不接已是不爭的事實;第二是審核制度強化了,這對追求自由的港影來說打擊是直接的。
其實在87年的時候,邵氏電影已經停產。這預示著,隨著市場的變化,資金問題開始出現。
而香港則面臨著十年發展的幾乎停滯:相比周邊的韓國、台灣、東南亞、甚至深圳來說是在走下坡路的,這樣一來,本來在文化積淀方面就有所欠缺的香港在資金和地區影響力方面都失去了優勢,整個港區包括電影行業在內的衰落自然不可避免。
『貳』 2020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是誰
《信條》。華納兄弟發行電影《信條》票房,於9月20日沖破3000萬港元大關,登上2020年度香港票房冠軍的寶座。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信條》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齊主演的電影,於2020年9月3日起在美國上映,於同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1年3月15日,該片榮獲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視覺效果兩項提名。
電影《信條》劇情簡介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真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的幫助,主角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
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信條
『叄』 為什麼最近幾年香港電影開始走下坡路了
其實也不是近幾年的事情,早在很多年前,香港電影就有下降的趨勢了,只不過是近幾年才完全展現出來而已。很早之前,香港的一些電影公司已將重點轉移到電視劇上,這就是為什麼當時的香港電視劇如此受歡迎,並且電影開始減產的原因。曾製作過許多高質量電影的影視公司也都放棄了香港電影,我們也不知道這是對香港電影的打擊,還是對新興電影公司的壓力,反正影視公司的工作重點已經轉移。
許多香港導演和名人去美國好萊塢謀求發展。比如成龍,李連傑等等。舉個例子,在九幾年的時候,成龍成功地與進入好萊塢,這引起了美國電影公司的注意。明星們向海外發展的沖動導致香港本地電影的低迷,但是由於對香港電影的信心下降,他們選擇了走向國際。同時,當他們到達本地職業生涯的頂峰時,他們希望進入更大的階段去發展也是特別正常的一件事情。
『肆』 2020年下半年有哪些好看的港片
下半年即將上映的港片,古天樂3部新片領跑,劉德華排第二
接下來讓我帶大家看看下半年即將上映的港片:
《拆彈專家2》
主演: 古天樂、林峯、宣萱、郭羨妮、滕麗名、鄭雪兒
導演:黎震龍
當年的TVB劇《尋秦記》絕對是穿越劇的鼻祖。
誰當年沒有被項少龍迷倒過的?
電影版除了江華,原班人馬悉數回歸。
不過劇情已經大變樣:
香港諸多現代物被抽取到秦朝,抽送中的生命體更是因此灰飛煙滅。拯救行動迫在眉睫,項少龍帶領眾人孤注一擲。秦王的慾望,家人的安危,是離開還是留下,都將在這秘境之地尋找答案。
但又有誰會在乎劇情呢?
“香港電影已死”的論調已經說了很多年。
但港片還是以自己的方式繼續講述著各種各樣的香港故事。
步子或許沒有邁得很大;
呼喊或許也聽不到回應。
但能看到香港電影仍然在前進,我還是想繼續支持它。
加油,香港電影。
『伍』 香港電影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興起於70年代,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達到鼎盛,在當時世界電影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世界電影只要看兩極,一個是代表西方的好萊塢,另一個就是代表東方的香港。
但是到了90年代後期,香港電影就開始衰落了,從之前年產量幾百部影片,到後來的不足50部,一下子從天堂回到石器時代,縱觀個中原因復雜。有人說是回歸後才導致港產片衰落的,個人認為港片衰落與香港回歸中國沒有半毛錢關系,回歸後香港文化與教育各方面都沒受到大陸多少影響,看看如今的「港」就知道了。
在當時,97年的亞太金融風暴重創香港,電影行業受此影響也極大,但這也不能是衰落的主因。可以用事例看到,韓國電影娛樂業與印度電影的崛起正在之個時期前後,難道韓國與印度沒受當時金融風暴影響嗎?其實韓國當時所受的創傷比香港更重,這個時期韓國電影娛樂能崛起正是由於有政府的大力推動與支持,香港電影衰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當局的政策太寬鬆了,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沒有重視電影行業的轉型與引導,最終沒有跟上時代變化而衰落。
在當時香港電影已經到了題材枯竭綜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龍等名人名著,黃賭黑等等都被拍了個遍,自然題材與新意就會越來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風暴的重創,投資人拍電影沒人看,然後沒人看電影投資就會變少,惡性循環,這個時候政策都沒有去引導創新,還是一味在「炒冷飯",那自然就是由市場與資金去決定香港電影的興衰了,不過可惜的是香港電影輝煌從此不再了。
當一個人在生病初時沒有得到重視與治療,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義不大了,香港電影就是這這樣一個真實寫照。
若問香港電影何時雄風再起?那就要它投胎重頭來過了,在當時成龍周潤發等明星的當打之年都沒有續寫輝煌成功,如今若再論,何其之難?人才斷檔就是最大的短板,連香港TVB這家「明星大學」如今都揭不鍋了,港片復興,路漫漫長。
『陸』 現在的香港電影越來越差,為什麼
只能說世道變了,沒辦法的事情。
香港電影業起飛其實來自於六七十年代,港英政府剛剛經歷完社會動盪,然後找專家弄了一個報告,發現主要是青年人有不滿,沒辦法賺錢也沒缺乏上升機會,因此在香港大肆開辟娛樂事業,青年不是很多想法、創作么?因此後來香港政府發了3個免費電視牌照,培養從演員到編劇再到工程、道具等人才,當年培養了人才,後來再大力發展電影事業,在政策上予以配合,開綠燈,以前在沒有電視錄像機之前,每逢一些好看的電視劇,真的可以做到「萬人空巷」,整條街都沒有人,跑回去看電視的景象。加上香港其實跟英國制度差不多,有分級制度,很多題材都可以拍,甚至英女王都可以拿來作為題材,比方說最佳拍檔系列,從英女王到美國總統,其實香港電影業曾經一度輝煌。
但是進入90年代,由於VCD技術的成熟,各種盜版橫行,直接打擊票房收入,電影本來就是有種半賭博性質的投資,不一定能收回成本,而後面加上盜版,雖然警方極力打擊盜版,但是做盜版的人還是非常多,從街邊小販再到無人看管的店面(逃避打擊,店裡沒人,就算警察去了也因為抓不到人,頂多充公盜版影碟,盜版影碟成本幾塊錢一張,當年香港人收入可以過萬,無人盜版影碟店附近都有人把守,看誰沒給錢,如果直接拿沒給錢就走出去就會被人找麻煩)。而後來加上網路的普及,別說正版影碟,就算盜版影碟都沒有生存的空間,大家都在網上下載影片,後來雖然立法管理了,但是也只是抓了幾個上傳最多最肆無忌憚的,然後後面就沒再抓,因為確實人太多,比方說BT下載,下載的時候,下載者也會上傳影片,一部影片可能會有幾萬甚至幾十萬香港人在下載並且上傳,香港法律規定只要涉及到上傳未經授權的影片都是違法的,但是確實人太多,不好搞,後來也只是抓那些特別嚴重的,上傳特別多甚至盈利的人。。。
其實最主要還有香港經歷過幾次金融危機,經濟轉型,很多老闆轉去投資房地產、還有遊客生意等等,捨得投資拍電影的人真的不多,加上大環境其實已經變了,整個娛樂事業,以前的電視業,如亞視,都支持不住,被收回牌照,退出免費電視廣播的行列(不過最近又在網路重新開台回歸),現在雖然有3個免費電視牌照,但是市場大環境其實變化很大了,比方說電視台拍攝電視劇也要考慮到將來更內地視頻網站合作,題材也要根據內地規定作出調整,而且大陸市場比香港市場大多了,很多明星坦言在香港當一線明星的收入還不如內地三四線明星的收入,因此很多人才紛紛都到了大陸進行發展了。不過香港電影業還是存在的,畢竟是創意工業,拍攝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的,只不過由於確實大環境改變了,才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
畢竟現在娛樂方式太多,比方說網路電視、視頻網站等,急速轉變,傳統娛樂如電視、電影、電台行業的發展已經不同以前了,所以變化還是很大的,畢竟娛樂事業歸根到底還是要賺錢的,因此越來越多明星、編劇等人才回去大陸發展。甚至說香港有一些電影早在10年前就不在電影院上映,改在網路上映了,總的來說處在一個電子化的大時代,一切都在變化。
『柒』 2020年,香港播出了幾部豆瓣超過8分的電視劇
香港播出了11部豆瓣評分比較高的電視劇,主要有《怪你過分美麗》,《鬢邊不是海棠紅》,《俠探簡不知》,《降魔的2.0》,《龍嶺迷窟》,《少年游之,一寸相思》,《隱秘的角落》等等作品,而且這些劇也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同時熱度也非常的高。
『捌』 2010至2020年間,細數10部精彩香港影片,你都看過嗎
1、《寒戰》。
該片於2012年11月在內地上映。由郭富城、梁家輝、楊采妮,彭於晏,李治廷等領銜主演。該片講述了在新時代背景下,一輛價值不菲的警察沖鋒車被劫持,隨之整個香港都陷入到安全危機,警匪之間展開高智商較量。
該片獲得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獎。
10、《志明與春嬌》
該片於2010年6月在中國大陸上映。《志明與春嬌》是一部導演彭浩翔執導的香港愛情電影,由楊千嬅、余文樂主演。影片講述了香港禁煙的環境下,兩個吸煙男女張志明與余春嬌在後巷展開的愛情故事。
『玖』 港片的最後希望古天樂,新片自毀口碑,票房撲街,早沒了信服力,你怎麼看
歷年五一檔都相對性清冷,而2021年超出人的預料,許多大面積陸續在五一檔公映,歷數出來接近10部大面積在五一檔猛烈拼殺。前面侯爺張藝謀製做的《懸崖之上》居然被一個沒名氣的愛情電影《你的婚禮》穩壓管。
『拾』 2020有哪些電影口碑不佳
近年這類瑪麗蘇片子還不少,《一吻定情》也是瞅准了情人節檔期收了2億的韭菜費,特殊的日子,理性地選一部質量尚可的片子,相信一定會比沉湎於資本的粉色陷阱多出更多的幸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