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運用光線拍出電影感人像旅拍
導語:如何正確的用好光線拍出電影感覺的旅拍呢,下面我給出了一些小技巧,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小夥伴們趕緊學習起來吧!
很多人都說我的旅拍作品有一種電影的畫面感。簡單分析,我認為主要源於以下三點:
一、真實而具有感染力的光線,學會尋找有魅力的光線,充分運用現場光,調整角度和位置使人物在環境光下得到最真實、自然地呈現,即便補光,也要學會“隱藏”和“融入”;
二、豐富且重點突出的構圖,盡量運用標准視角或長焦鏡頭,避免鏡頭畸變和刻意營造視覺沖擊力,充分利用畫面元素和鏡頭景深特點,在環境中去展現人物,營造氛圍;
三、自然並由心而發的情緒,使畫面傳遞出心靈的共鳴,攝影師的引導和情境設定很重要,這種技巧更多是來自經驗。
接下來我將分三期詳細介紹,本期先從光線講起。
▲瑞士盧塞恩夏季的傍晚,順光環境,人物正常曝光,前後景會被壓暗。忘情的親吻,傾斜的構圖,使畫面更具動感。低色溫的夕陽和金黃色的座椅將新人映得暖洋洋的,後期降低了飽和度,增加了黃色調成分,使畫面更具復古味,呈現出膠片質感的電影風。
一、不同光照條件的特點
首先,我們來看以下三張照片,全部是夏季在義大利的托斯卡納拍攝的。體會在不同的光線條件下,畫面呈現出的不同氛圍。
圖一,傍晚五點,順光角度,夕陽溫暖而強烈,將大地塗滿一片金黃,光比較大,景物色彩飽和且濃烈,人物皮膚明亮、溫暖;
光圈:f/2.8,快門:1/3200s,焦距:45mm,ISO:50
在強烈的順光下拍攝,以人物為主調整好曝光即可。拍攝時注意婚紗與教堂不能過曝,這時天空被壓得很暗,呈現一種懷舊的復古味道,較低的色溫讓人物膚色自然呈現一種金黃的暖色。如使用大光圈拍攝,需要注意相機的感光度與快門的極限。
圖二,傍晚七點,落日快接近地平線,逆光角度,此時光線已經變得很柔美,將麥穗映得閃閃發光,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環境氛圍感很強;
光圈:f/11,快門:1/800s,焦距:45mm,ISO:50
夕陽從人物身後穿過頭頂,此時無需任何補光,人物面部也能獲得較為正常的曝光。後期壓暗了天空,呈現夢幻意境。順光拍攝時畫質高,色彩還原好,後期無需過多處理,逆光拍攝時,需要適當提亮人物,壓暗天空。
圖三,日落後,藉助天光拍攝,散射光下人物膚色自然、柔和,畫面反差小,細節豐富,整體感覺平靜溫潤。
光圈:f/2.8,快門:1/800s,焦距:150mm,ISO:50
日落後天光未全暗,此時明暗反差已經很不明顯,整體呈現出散射光狀態,細節豐富,人物膚質還原好,膚色自然。此時的背景與人物的反差小,為了突出人物,後期對背景環境做了壓暗處理。
順光
順光的優點是色彩還原好、飽和度高、成像清晰;低感光度下畫面質感強,更接近其原型;環境細節豐富,特別是雲層的細節,人和景物的受光均勻,曝光比較容易把握。順光的缺點是缺乏空間表現力,畫面相對較平,且光質較硬,人的皮膚若有瑕疵則一覽無遺,後期修飾上需要更多技巧。我在選擇順光拍攝時會利用鏡頭的景深特點,突出人物,打破平淡。
光圈:f/3,快門:1/2500s,焦距:45mm,ISO:50
義大利夏季的傍晚,這時太陽與地平線大約呈45度角,是最適合拍攝順光人像的時間。陽光從人物正前方照亮面部,夕陽時段的低色溫可以讓皮膚呈現一種金黃色的質感。遠處的雲在順光下充滿層次,環境被壓得較暗,配合後期調整,展現出一種溫暖的懷舊感。
逆光、側逆光
逆光、側逆光的優點是空間立體感更強,影調和層次更加豐富,整體環境的通透度高,人物會出現輪廓光,很容易營造唯美氛圍。當逆光散落時,搭配大光圈可以營造朦朧柔美的畫面感,小光圈下可以形成夢幻的星芒光束,還可以嘗試拍攝剪影肖像,逆光能帶來更大的創造空間。缺點是曝光和細節較難控制,曝光點的選擇很重要,有時還需要人為補光來控制畫面反差。
光圈:f/2.8,快門:1/800s,焦距:45mm,ISO:50
義大利皮恩扎夏季的落日,這時陽光還很強烈,相機水平位或者低角度拍攝就會帶到天空,很難控制反差,容易畫面過曝。於是我選擇高角度俯拍,避開天空,以逆光下通透的草地作為背景。此時的夕陽為人物勾勒出了一圈輪廓光,漏進畫面里的逆光更增加了朦朧夢幻的氛圍。
散射光
散射光,是太陽光線被雲層或霧氣所擋而形成的柔和、均勻的`照射狀態。薄雲遮日、陰天、雨天、雪天以及日出前、日落後等天氣,都會出現散射光,此時景物影調容易顯得平淡,色彩比較灰暗。散射光條件下,不宜拍攝全景深的大場面,並且色彩的處理十分重要,拍攝距離的遠近與色彩的飽和度成正比,所以盡量選擇鮮艷的元素作前景,以提高畫面的反差,避免景物影調平淡。
光圈:f/2.8,快門:1/1000s,焦距:45mm,ISO:64
夏季的義大利皮恩扎,太陽在較厚的雲層間穿梭,畫面對比度不高,草地、天空、人物在前期都可以保留更多的細節。相對晴天的順光、逆光拍攝而言,這種散射光下較為柔和的明亮,更適合表達清新的意境。
二、拍攝時段的選擇
午後至夕陽時段
晴天的午後至日落前,是外景人像拍攝的黃金時間,無論是順光、逆光或者散射光,都可以充分表現出特定的氛圍,冬季為15-18點,夏季為16-20點。想要拍出更具電影感的畫面,對於環境光的利用是關鍵,我習慣也喜歡用自然光拍攝。日落時段的光線色溫低,令照片溫暖而“有情緒”,更易表現故事性或人物的情感;光線照射角度平,拍攝的范圍更大,畫面的細節層次更豐富;順光時色彩還原好,可以壓暗環境,充滿膠片感,逆光時通透度高,可以創造唯美、夢幻的高調氛圍。
光圈:f/2,快門:1/250s,焦距:45mm,ISO:50
哥本哈根的日落時段,夕陽穿過冰淇淋餐車的窗戶照射進鏡頭,利用餐車阻擋部分直射陽光,減弱逆光帶來的強對比,營造出夢幻的童話氛圍。人物的情緒、動作很貼切,後期適當提亮人物即可帶來電影畫面感。
光圈:f/2,快門:1/2500s,焦距:50mm,ISO:50
日本沖繩的海灘,日落的太陽剛好從較厚的雲層里露出來,於是形成了“耶穌光”。因為太陽光入射角很低,此時只要調整人物的位置和拍攝的角度,控制好畫面中的反差,即可利用自然光完成拍攝,形成獨特的漏光氛圍,特別注意曝光要准確。
多雲的晴天
多雲且雲層變化大的晴天也是絕佳的拍攝時機,很適合創作大場景的全景畫面。雲就像是太陽的魔術師,能給你帶來更豐富的光影變化,在這樣的天氣拍出的畫面,既不會像陰天那樣平淡乏味,又不會像大晴天那樣難以控制景物的曝光。需要注意的是,要善於觀察和應變,控制好人和背景環境的反差。
光圈:f/2.8,快門:1/2000s,焦距:45mm,ISO:100
義大利托斯卡納的原野,下午15點的順光,畫面通透明亮。天空的雲層較厚,雲遮住部分陽光的照射,使原野上有著夢幻的光影變化,充滿意境美。需要調整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等待最完美的光線。
日落的余暉
無數美妙的電影橋段都是在落日余暉中展開的。此時太陽已降到地平線下,雖然天空的晚霞依然溫暖、明亮,但已不足以照亮地面上景物的細節,拍攝出的畫面對比強烈,會呈現出較大的反差。此時,意境美遠大於對細節的展現,需要注意的是,想要更好得呈現晚霞雲彩,人物往往會欠曝,補光時應考慮環境光源的方向及色溫,做到渾然天成。
光圈:f/1.6,快門:1/8000s,焦距:50mm,ISO:100
佛羅倫薩老橋,該場景的構圖決定了光線為側逆光,太陽已接近地平線,為了保留天空晚霞的色彩,在畫面左前方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為人物補光,模擬夕陽效果,自然是實現電影風畫面的基礎之一。
傍晚“帶密度”
華燈初上,晚霞剛隱,天空的顏色還未全黑,這個夜幕將至未至的時間段就是“帶密度”時間。簡單地說,就是日落後、燈亮起的一小時內,此時天光與地面燈光的光比基本為1:1,呈現在畫面里天空和建築都是有細節和顏色的,整體效果華麗、夢幻。時間再晚一些的話,天空就是一片死黑了,所以要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最佳時段。
光圈:f/1.4,快門:1/60s,焦距:50mm,ISO:500
義大利五漁村,日落後背景中的建築都亮起了燈,已經沒有其他可藉助的自然補光光源,於是採用低色溫的手電筒打亮人物,以更好得保留環境氛圍,最主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冷調環境中的溫暖感。
三、補光或不補光
決定補光或不補光的關鍵在於,想要獲得的氛圍以及希望整體畫面呈現出何種效果。想要實現電影的畫面感,就要更多地留存環境光效,即便補光也盡量選擇符合環境光邏輯的照明風格,強度、角度、光質、色溫,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如果有條件還可選擇恆定光源來補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哪種情況,都應盡量保留畫面的細節,並營造對比,包括冷暖對比和明暗對比,使整體畫面呈現出自然的氛圍,弱化人造光的“存在感”,做到渾然天成。當然,有時也不需要運用人造光源,只需調整人物站位、姿態,面部的朝向,就可實現理想的光照效果。接下來我們來看幾種常見的情況。
陰天光很平,需不需要補光?
- 補光,利用色溫差異營造夕陽效果
光圈:f/1.4,快門:1/1250s,焦距:50mm,ISO:200
日本沖繩,陰天雲層較厚,整體畫面偏清冷,手動設置相機白平衡4000k,人物面部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照亮,模擬夕陽效果,突出人物表情,形成柔和的冷暖對比,後期減少青色的飽和度。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閃光燈的輸出指數不宜過大,否則會破壞畫面的自然度,影響氛圍的表達。
- 不補光,柔和而明亮的散射光更適合表達細膩情感和柔潤色彩
光圈:f/1.4,快門:1/1250s,焦距:50mm,ISO:200
托斯卡納夏季的上午,雲層非常厚,但是太陽透過雲層照射出的散射光很舒服,就像一個明亮的大柔光箱,此時人物、大地、天空等細節都可以保留。一般來說,上午的散射光質感更好,明亮、柔和、溫暖,會使整個環境通透、潤澤。下午的散射光中,景物的色彩還原就會差一些。雲層里漏出了些許陽光,灑在背景的原野上,更增添了夢幻感。後期可適當提亮人物,壓暗天空,增加飽和度,會令色彩更鮮嫩。
大場景元素繁雜,需不需要補光?
- 不補光,調整人物站位,利用太陽實現戲劇光效
光圈:f/1.4,快門:1/1600s,焦距:50mm,ISO:200
此時為午後16點,順光角度拍攝,雲層讓陽光變得時隱時現,背景環境中明暗層次豐富。畫面的整體曝光基準為新娘的面部,為了突顯人物,我等待陽光穿過樹叢剛好照射到新娘臉上的瞬間,形成一種戲劇化的光線效果,同時利用大光圈長焦鏡頭壓縮景深,斑駁的背景如油畫一樣。
- 補光,平衡光線反差,強化環境氛圍,還原柔美膚色
光圈:f/1.4,快門:1/1600s,焦距:50mm,ISO:200
當時已是傍晚,整體環境陰冷。雖然雪地如同一面巨大的反光板,使人物均勻受光,但由於雪自身的反光率很高,依然會和周圍環境有比較大的反差。為了保留雪地的細節,我利用閃光燈加暖色片為人物補光,控制好閃光燈輸出功率,只填充人物面部,還原膚色,保留真實氛圍。
夕陽逆光反差大,需不需要補光?
- 不補光,剪影效果突顯形體輪廓,展現意境美
光圈:f/1.4,快門:1/2000s,焦距:50mm,ISO:200
長灘島的日落,新娘拖動裙擺在海邊跑動,此時如對逆光下的人物強行補光,就會失去場景本身的氛圍感,雖然可以照亮人物,但反而不如剪影表達得真實、有意義。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姿態是關鍵。即便拍攝剪影也要調整好曝光,控制好太陽在畫面中的位置,同時大逆光下自動對焦很容易失靈,建議手動對焦。
- 補光,實現環境氛圍和人物情緒的細膩表達
光圈:f/2.2,快門:1/800s,焦距:50mm,ISO:200
夏季的聖托里尼,傍晚19點,這時太陽已落入地平線下,天空泛起金色的光暈。我想要保留天空的色彩層次,於是以天空為曝光點調整好相機參數。還希望在不破壞環境氛圍的同時展現出人物的情緒,於是用低色溫的手電筒進行補光。手電筒的光照強度低,恆定光源也更易控制,能夠更好保留現場的唯美氛圍,接近人眼的真實視覺感受。
Ⅱ 怎麼把手機視頻拍出電影的感覺
手機相機使用技巧可以參考以下介紹:
1.掌握光線及模式調節,盡量避免在逆光的情況下拍攝,有的手機支持閃光燈功能可以有效補充光線,不過有效距離比較短,適合近距離拍攝時使用。
2.協調手的把持度及拍攝姿勢,在拍攝時,右手握機對准拍攝對象,然後用左手托住右手,保持平穩。
3.注意手機與景物的平行。
4.部分手機支持許多模式拍攝,可以根據具體拍攝場景進行模式選擇。
Ⅲ 拍短視頻怎麼拍效果好 拍短視頻技巧
1、根據拍攝主題來確定背景色彩搭配:在想到了好的拍攝主題後,就要根據主題來取不同的背景,不要用淺色的背景。這樣拍攝的短視頻可以得到的角度和深度。
2、橫屏拍攝短視頻是最佳的呈現形式:在看到好的風景時,用手機拍短視頻時要採用橫向拍攝,並固定好拍攝的位置。這樣看起來有電影感,用工具固定手機,防止手抖動,讓畫面也會抖動。
3、取景角度要注意和主題相關:有時候,在拍攝時角度沒有選擇好,主題相關的素材元素只拍攝到一半,這樣看視頻就不美觀,可以把主題人物放在畫面的黃金分割線的位置,這樣拍攝就能突出主題,好看了。
4、切忌逆光拍攝,要調整好光線:當拿手機,在戶外拍攝時,不要逆光拍攝,光線對拍攝的效果有影響。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來拍攝,可以通過調焦距來拍攝,自己站在順光的地方,長焦拍攝,在慢慢拉近鏡頭,表現光線的變化。
5、拍攝時,注意主題人物和背景選擇:在用手機拍攝時,背景不要單調,在拍攝主題人物時,可以把好的背景拍攝進來。這樣可以使畫面感豐富,畫面有深度。
6、適當增加一些景深鏡頭,凸顯意境:一般在拍攝短視頻時,畫面比較單調,可以將畫面分出前景、背景,讓主題人物處於其中,並可以緩慢移動,這樣可以創造景深,拍出有趣的視頻。通過這些常用的拍攝技巧,就可以把短視頻拍好了。
Ⅳ 怎麼拍出電影效果視頻 你要學會這些
1、構圖,一幅作品的構圖,凝聚著作者的匠心與安排的技巧,體現著作者表現主題的意圖與具體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藝術水平的具體反映。在構圖中很重要的就是screen depth。這個screen depth不是景深,而是好萊塢電影中很刻意的在背景中的置景和環境讓演員表演的區間。製造screen depth」有三個辦法:方法之一就是不要把拍攝的對象放在牆面前。不只你的燈爺會對你感恩戴德內牛滿面,而且你也會立馬得到更好的角度和深度。第二個方法就是視頻拍攝的時候對著牆角。這是一個常見的簡單小技巧,對著房間的對角線拍攝會增加空間的深度。把你的相機移到牆壁的對角線,或者至少能看見牆壁的角落,讓你的畫面看起來立馬高大起來。第三,把外景帶進來。如果你拍攝的地方有窗戶,那麼增加室內的照明讓大家能看見室外。甚至你可以用綠屏拍攝去假裝一個室外。很多時候新手往往喜歡block the window(把窗戶擋起來)或者blow out the window(把窗戶過曝),但是如果你能把窗戶外的景色帶進畫面,往往你會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外景強烈暗示著環境,讓畫面非常漂亮地打開,畫面的深度戲劇化地增加。第四,如果你在室外進行視頻拍攝,嘗試取一些帶有地標性的建築物讓觀眾知道你在哪裡。如果你在原野上,你可以把房子或者拖拉機放在背景里。如果你在城市裡,讓觀眾看見演員背後三條街道風貌。這些在背景里的東西不需要在焦上,可以被虛化,但這些元素一定要在。
2、創造景深創造景深,學攝影的都知道景深,無論是在照片還是視頻當中處理場景中的元素在前景、背景,讓主體遠離背景及讓演員沿著框架移動而不是穿越它,這樣能創造出更大的景深而且能拍出更有趣的視頻。(1)相機要有一個大的感測器。(2)大光圈。這一點無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使用快鏡頭大光圈是非常必要的。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淺。數值越小意味著光圈越大。(3)長焦距。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
3、聲音,好的短片,聲音多半是精緻的。院線電影和一般的小視頻比,畫面是可以模仿的。可是聲音永遠是無法超越的!性噪比高的錄音設備收出來的聲音干凈無比。這么說吧,電影里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香煙燃燒的聲音,而我們在生活中都聽不到。這就是電影聲音製作的有趣之處。一切混音在真實的基礎上加以戲劇化。而普通的視頻,多半做不到聲音干凈,混音犀利。這里也可以給點我自己的經驗,我在做片子的時候,除了強調收音組收音質量以外,後期的時候,我每一句話都會爭取做混音和處理,哪怕是簡單的一路台詞。我的通常做法是,把一句台詞復制三條,第一條控制響度,第二條加強重低音,第三條加強人聲音色;然後三條混合調整響度。這么一來,聲音性感了銳利了,電影感就慢慢出來了。
4、調色,我聽過一句話叫「無調色,不出片」,可見調色對一部短視頻、電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調色不僅可以提升影片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形成一種風格。。整體思路是從整體到局部,要想調出不錯的色,首先你要知道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識,比如說色溫、色相、互補色、相鄰色等等,然後你還要熟悉一個調色工具。很多人使用達芬奇來給自己的片子調色,還有人用一些插件,比如looks、film等等,這個主要看個人習慣。對於我來說,最常用的就是Pr cc2015內置的插件。一般來說拿到一條視頻首先要進行一級調色,就是顏色校正,色溫白平衡什麼的,然後是二級調色,進行風格化處理,添加蒙版、套用lut。lut指的是色彩查找表,來源於膠片電影時代,類似於一種調色預設。
5、黑條,最後補充一點,對了!就是黑條,這個裝逼到哭的東西!電影多半是2.35:1 或者是2.55:1的畫幅比例。加一個黑條,會瞬間充滿電影感的。人都投入了,自然覺得「唔,是在看電影」歐不!這是有高逼格的短視頻!
Ⅳ 14pro電影效果視頻能在剪映用嗎
14pro電影效果視頻能在剪映用。
14Pro系列的電影效果視頻很清晰,是頂級的,很適合在剪映用。
剪映專業版是一款全能易用的桌面端剪輯軟體,讓創作更簡單。
Ⅵ 怎樣能讓視頻拍出電影質感
1、選擇鏡頭
想要拍出電影質感,第一件事就是選擇適合的鏡頭。當然,相機跟鏡頭同樣重要,但用來捕捉景物、調整構圖還是以鏡頭為主。如果你使用的是一款最高規格的相機,卻接上價格便宜且構造不良的鏡頭,得到的視頻一定會很糟糕。反之,就算手邊的相機是一般消費型的相機,使用了合適的鏡頭同樣也可以拍出不錯的片子
2、使用膠卷特效
在影片中套用膠卷復古類 LUT 是另一種讓影片有電影質感的方式,經過簡單的調色,就可以讓影片呈現出電影膠卷拍攝的年代感。
3、電影般的運鏡
電影質感效果不單只是跟相機、鏡頭或是剪接有關,如何構圖並運鏡也是關鍵。你應該掌握如何用攝影機穩定器,拍攝出電影運鏡般的畫面。
4、打光
你常會聽有經驗的攝影指導說:“想要營造好的電影質感,首先要把光打好。”你可以多去向燈光師請教一下如何利用打光來增加視頻的電影質感。
5、慢動作
以目前的技術來說,要錄制高幀率的慢動作鏡頭其實已經很簡單了,很多時候利用手機或是運動攝像機就可以輕松達成。當然如果利用相機去錄制的話,拍到的慢動作質感還是會好上許多。
6、鏡頭移動平順
許多動作片里,為了製造臨場感以及緊張感,在拍攝的時候會選擇使用手持晃動的鏡頭來呈現。但如果今天只是拍一般的影片的話,還是讓畫面平穩移動為好。不管是利用三軸穩定器或是其他的方式來讓畫面穩定,只要畫面越穩定所得到的電影感就會越強烈。
關於怎樣能讓視頻拍出電影質感,環球青藤小編暫時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影視後期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攝像技巧、後期剪輯的方法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Ⅶ 如何讓視頻更具電影感
1、構圖取景。通過框架把觀眾的視線引向框架內的景物,從而突出主體,達到一種神秘的氛圍。無論是用相機拍攝靜態的照片,還是拍攝動態的畫面,經常會嘗試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取景,不同的角度都會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傳達給觀眾不一樣的信息,所以構圖的關鍵是角度。
2、移動運鏡。搭配穩定器做運鏡拍攝,不僅可以讓畫面穩定流暢,還能使畫面更有張力,一般在拍攝中常用的幾種運動鏡頭有——推拉搖移。推鏡頭是把鏡頭向被攝主體方向推進,使被攝主體由小變大,從而突出主體人物。拉鏡頭與推鏡頭相反,從特寫的主體畫面拉開成一個全景的畫面,常用於視頻的結尾。搖鏡頭就是攝影機位或者攝影師站立不動,通過轉動鏡頭進行拍攝。移鏡頭是跟隨拍攝主體運動軌跡來拍攝,鏡頭隨著人物的移動,形成跟隨的視覺效果。
3、電影黑邊。正常的視頻比例是16:9,相當於手機滿屏的狀態,很多視頻大咖會對視頻畫面進行二次構圖,也就是所謂的遮幅(加入電影黑邊)。寬屏可以把人的視覺進行拉伸,會使視頻的視覺感更強烈,有一種觀看電影的既視感!
4、電影字體。在視頻中加入字幕,可以增加視覺沖擊力。但要注意不要讓文字遮住視頻畫面,文字放在畫面的三分之一面積會比較安全,字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根據實際的視頻來進行調整。字體樣式也是需要注意的,字幕的存在感不能太強,一般用思源黑體就行,太花哨的字體,反而會喧賓奪主,影響視頻的觀感,但是開場和結尾的字體可以使用偏藝術化的字體。
5、背景音樂。BGM是整個視頻的靈魂,能夠增強情感的表達,讓記錄日常生活瑣事的視頻變得生動有趣。盡量不要用流行音樂,宇哥建議使用純音樂,一般記錄生活的視頻,可以嘗試慢節奏的純音樂;轉場比較多的視頻,可以嘗試快節奏的純音樂。
Ⅷ 剪映怎麼給視頻添加電影感
一個唯美的視頻少不了後期的製作,而添加電影感是其中常用的功能,那剪映怎麼給視頻添加電影感呢?
首先,在剪映首頁,點擊【開始創作】。
選擇要剪輯的視頻,點擊【添加到項目】。
進入剪輯界面,點擊底部【特效】選項。
在特效里的基礎分類下,點擊【電影感】。
應用後可看到效果,然後點擊【√】保存。
返回剪輯界面,點擊視頻下的【電影感】。
之後調整應用范圍,點擊【導出】選項即可。
總結1、首先,在剪映首頁,點擊【開始創作】。
2、選擇剪輯的視頻,點擊【添加到項目】。
3、進入剪輯界面,點擊底部【特效】選項。
4、點擊【電影感】,然後點擊【√】保存。
5、返回剪輯界面,點擊視頻下的【電影感】。
6、之後調整應用范圍,點擊【導出】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