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哈利波特讀後感(100字以內)
一個瘦弱、帶著眼鏡的黑發小巫師,手持一根魔棒,把你帶入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里.他就是我們的小巫師—「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這本書中,作者把我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變成了事實.以「哈利波特」為主人公,有巫師、精靈、鬼魂、怪獸、龍、邪惡、正義.從這幾部書來看,可以體現出對朋友的友情、老師的尊敬、面對困難和邪惡永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擁有了這些,他們就一次又一次的逃過難關.「哈利波特」這幾部書講述了他與他兩個最好的朋友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發生的故事.在那裡記載著他們一起戰斗、一起共享快樂、一起分憂困擾的點點滴滴的事情.
一切都是那麼的神奇!在那個魔法世界裡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當信差.杯子、帽子、信刊都自己開口說話.飛天掃帚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多的都可以和天上的鳥相比,騎著它可以快速飛行,不到幾分鍾就可以到達你想去的地方.西洋棋會聽從主人的話,主人讓它到哪它就會到哪.命令—G,自己就會挪動.畫像里的人是活的,他們可以談話、還可以跳出自己的像框到別的像框里.城堡里有許多的鬼魂,他們可以游動、可以談話、可以挪動城堡里的任何東西、還可以穿透任何物體、有時還搞惡作劇(皮皮鬼).還有許多都是那麼的神奇!怪不得我們的哈利波特小魔法師會風靡整個魔法世界.
我最佩服的就是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們(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他們面對邪惡和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始終難忘.他們始終有一個信念:「我們要戰勝一切,戰勝邪惡,用我們學到、懂得、知道的魔法和常識來戰勝我們的敵人,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可以戰勝邪惡,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有了這個信念,他們總會勝利,因為邪惡總是斗不過正義的.
我也很佩服作者JK羅琳,她運用魔幻小說寫出生動的「哈利波特」,又運用哈利波特的朋友、老師和這個魔法世界,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讓我感動得流淚的就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這本書.在這本書里才真正表露出了哈利波特與羅恩和赫敏的真實的友情.當他們在一起戰勝了一切的難關時,又發生了一些事.最後哈利波特已決定他要去找他的姑媽一家人,接著再去找魂器.羅恩和赫敏知道以後,他們就決定陪同哈利波特一起戰斗.從這段中我讀出了真正的友誼,那就是「為了朋友、為了拯救這個魔法世界,不惜一切代價.」這才叫真正的友誼.
從《哈利波特與鳳凰》這本書中我還得知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愛」.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中,講到哈利波特頭上的那個「傷疤」.在別人看來這個傷疤是救哈利波特的魔法,其實誰也沒有想到這「傷疤」的奧秘.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一書中講到了哈利波特「傷疤」的原因.他的傷疤是由「愛」形成的.從而我也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
總之我對《哈利波特》這系列書的評價是—神奇!每一次我看書時,都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里.
自己篩選吧 希望能幫到您,滿意請採納~
Ⅱ 哈利波特讀後感
讀過這樣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驚險經歷後,我深深的被一個英雄頑強拼搏和不屈的靈魂震撼著。
哈利·波特在11歲生日那天明白了自我的身世之後,便註定了永遠不可能平平常常——即使拿魔法界的標准來衡量。黑魔法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種種暗藏殺機的神秘事件將哈利進一步的推想了伏地魔的魔爪。經過三年的學習和磨練,哈利逐漸成為一個出色的巫師。就在這一新學期中,哈利又依次驚險的從伏地魔手中死裡逃生。
假如我是哈利·波特:當我從逼真的可怕夢境中驚醒而有導致額頭上的閃電形傷疤疼痛難忍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忍受著巨痛的煎熬,分析狀況,採取各種措施;當我魁地奇世界盃後的混亂中,無意間發現了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法標記而又應對巫師們的指控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沉著冷靜地為自我辯護,還自我清白;當我在抵抗可怕的不可饒恕咒之一——奪魂咒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頑強堅定的擺脫奪魂咒的控制;當我莫名其妙地成為第四位勇士而又加上麗塔·斯基胡編亂造的報道引發了一系列誤解、嘲笑、友情沖突,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不予理睬,毫不退縮;當我在三強爭霸賽中面臨這三個驚險艱巨的魔法項目,我不可能像他那樣克服重重困難和波折,戰勝了自我,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並表現出完美的品質;當我由於三強杯被偷換成門鑰匙而被帶到強大了的伏地魔前,理解挑戰(死亡)時,我不可能像他那樣,一個念頭超越了恐懼與理智,最後在閃回咒的幫忙下,又一次逃脫了。
雖然我是可男孩,但也不得不承認自我的軟弱與無能,在自我的生活中,很難遇到挫折,像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沒愛過生活的磨礪。因而,我們在困難中不能喪失勇氣,勇氣和毅力是最可貴的,沒有它,你就永遠擺脫不了困境!
Ⅲ 哈利波特的觀後感
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成人禮,我經歷10年終於走完。走出電影院的那一剎那,我終於可以和我那魔幻的童年說一聲再見。起初捧起這本書時,我還沒有哈利那時大,最後和上這本書時,我卻已超過了哈利的年紀。與其說是我們陪伴哈利成長,倒不如說是哈利伴著我成長。羅林在最後一部的扉頁這樣寫道,這本書也送給你,如果你始終忠於哈利直到最後的最後。我想我做到了。而哈利也將作為我童年最美的回憶陪我直到最後的最後。謝謝你,哈利。
Ⅳ 哈利波特觀後感
答:關於哈利波特的觀後感,這個相信是很多年童年的回憶吧,一提起哈利波特就會有很多想起魔法,以前可是很多年的童年治癒之片啊,看完了之後很多人都想擁有魔法,就像哈利波特一樣勇敢,還有和他一起的幾個小夥伴,每一個都很優秀,甚至應該當時有人是相信這個是世界是有魔法的吧。
看到裡面開頭的時候收留哈利波特的姨媽和他的姨丈剛開始很真的很生氣,既然收養了人家但又不對人家公平對待,還是不是因為一點小事被關進小黑屋,當時真的氣得癢癢的,還有他們的小兒子也是,真的是子不教父之過,當時他們去動物園玩遇到那條大蛇小兒子被關進去真是解氣。
整部電影還是很魔幻的,第一次看接觸到這種魔法學院時真的好神奇,就好像遇到奧特曼要相信光一樣。
Ⅳ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讀後感怎麼寫
一歲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後,神奇地出現在姨父姨母家的門口。哈利在姨夫家飽受欺凌,度過十年極其痛苦的日子。姨夫姨母好似凶神惡煞,他們那混世魔王的兒子達力——一個肥胖、嬌慣、欺負人的大塊頭,更是經常對哈利拳腳相加。十年來,從來沒人為哈利過過生日。但是在他十一歲生日那天,一切都改變了,信使貓頭鷹帶來了一封神秘的信,邀請他去霍格沃茨魔法學校。學校里一塊魔法石的出現,使哈利再次打敗了黑魔王。
我最喜歡第16、17章,作者在這兩章中重點刻畫人物特點、動作、心理神態和語言。哈利無謂的膽量,羅恩的自我犧牲精神,赫敏的知識過人,還有他們共同的埋藏在心底的友誼和勇氣,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字——愛。愛,使哈利面對黑魔王,毫不退縮,再次與他決一死戰;羅恩在巨型棋盤陣上,犧牲自我為哈利和赫敏贏取寶貴的時間和機會;赫敏面對冷火,進行嚴謹的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展現出她智慧過人的一面。
愛能抵禦世上最邪惡的咒語,打敗世上最強大地黑巫師。愛,更能使你愛的人永遠活在你心裡!
Ⅵ 哈利波特1的讀後感250個字
讀了此書,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為這大難不死的男孩 ——哈利波特深感自豪。這套書講述了哈利和他的朋友與伏地魔斗爭,最終,哈利保護了整個魔法界的的故事。我更加服哈利了。
他在學校他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其中赫敏與羅恩與他形影不離。他們一起努力保護魔法石。在重重障礙中,羅恩倒下了,赫敏返回進口了。哈利獨自一人與伏地魔頑強抗爭,最終以純潔的靈魂搗毀了伏地魔的美夢,同時也救了大家。
福樓拜曾說過:「對不幸的命運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痛苦;越是想逃避,越是覺得恐懼,不如去面對它、迎戰它、克服它,使一切痛苦低頭稱臣,使燦爛的花朵盛開在艱苦耕耘過的土地上。」哈利波特正是這樣,他面對困難不低頭,反而抬起頭勇敢的去面對它,征服它。
Ⅶ 求哈利波特觀後感800字以上!!!
靈魂的旅行——《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觀後感
《哈利波特》風靡全球,經久不衰,多少人在盼來小說的完結之後又在銀幕前翹首以待。可以這么說,《哈利波特》是陪伴我們長大的。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不僅有跌宕起伏的情節,還有它包含的肺腑真情。它不光展示了磅礴的畫面、高科技的效果,還有最朴實的愛與勇氣。
這個故事不光是魔法界慘烈的腥風血雨,更多的是心靈的較量。
影片一開始便是一個溫馨的畫面:一家三口一起在一個溫馨的小家中,然而隨著背景音樂切換為凄美的效果,一切都不同了。為了保護父母,為了減輕分離之痛,赫敏顫抖地舉起了魔杖……一個「一忘皆空」便斬斷了千絲萬縷的聯系,相伴多年的長輩已不再記得自己的女兒,相片上原是歡笑的小女孩的位置也成了一片空白,從此相忘於江湖,形同陌路。這個畫面讓我揪心,赫敏的理智戰勝了她的情感,是她斷了後路,從此心無旁騖地支援好友。
赫敏,這個聰慧堅強的女孩,承擔起了一個巫師的義務,一位朋友的責任。只有她,在死黨反目之時依然不離不棄,強忍內心的無盡辛酸。暗夜裡,赫敏和哈利緩緩地共舞,不疾不徐。他們的每一步都是那麼的沉重,然而,他們都有抬起腳的勇氣。
另外讓我動容的是三位主角根深蒂固的友誼,無論前方多麼渺茫,未知的黑暗有多麼深不可測,他們也未曾懼怕。友情在他們之間豎起了強大的保護盾。正如莉莉給哈利的關於愛的魔咒,保護著兒子安全成長。這些,都是愛、的、力、量。
片中,羅恩曾經因為魂器的力量一度喪失了理智,中途離開了好友,但是任何邪惡的力量又怎能與深切的友誼相匹敵?羅恩很快又尋覓到了朋友的蹤跡。
毀掉魂器就是心靈的較量,當你最恐懼的東西出現在面前,在四肢百骸冰冷的同時,在怒氣滿盈的時候,你是否還可以擯棄雜念,去克服你心底最大的軟肋?
哈利害怕的東西是蜘蛛,但是羅恩,並不是什麼物質的東西,他的夢靨是自己的能力不如好友,然而如果僅是如此也就罷了,他不能容忍的是好友樣樣比自己強,所以心愛的女孩心不在己……雖然他的怒火中燒使他毀掉了魂器有些意外,給影片增加了喜劇的元素;但是我不得不說,羅恩也有他自己的過人之處,英雄不僅僅是哈利一個人。
這的確是一部令人揪心的片子,赫敏在羅恩離去後黯然神傷,堅持留下痕跡;小精靈多比為救哈利而中刀身亡;喬治為護送哈利而永遠失去了一隻耳朵;瘋眼漢卻為此與世長辭;就連一向作惡多端的小矮星彼得也為了報恩而自決……
《哈利波特》已不僅僅是一部童話……
片中還有一位角色,也許這是一個大家並不怎麼喜歡的人物,他的戲份不多,僅僅在電影里露了兩次臉。是的,他就是——德拉科·馬爾福。這個「壞男孩」出場的寥寥幾個鏡頭,足以讓我心疼。這個驕傲的男孩一直在別扭地成長,漸漸失去了他的威風,變得膽怯與不安。在《混血王子》中,孤立無援的他如受驚的兔子,甚至向桃金娘哭訴。而在《死亡聖器》中,他的眼裡只剩下了驚惶。盡管先前一度飛揚跋扈,但是他無心作惡。向鄧布利多舉起魔杖的手是顫抖的,我依舊記得那句無奈而哀傷的話——「I』ve to do this」,而且他的魔杖遲遲沒有動作,天知道他的心裡是何等澎湃!
當眾人將面目全非的哈利推到他的面前,他明知道可以憑借哈利向伏地魔「贖罪」,以換取伏地魔對馬爾福家族的又一次信任,但他還是沒有說破。他又怎會認不出哈利呢?他們做對了多少年!人之初性本善。以往的爭斗做對只不過是年少的心高氣傲罷了。但是,風口浪尖上,德拉科還是選擇了沉默。我記得鄧布利多說過:「德拉科的靈魂,沒有被玷污。」
德拉科其實也和哈利一樣,有自己宏偉的志向,一樣看重義氣,雖然偶爾對好友發脾氣,但是他也向哈利對待羅恩和赫敏一樣地對待著高爾和克拉布。正是他們的許多相似之處,才是他們水火不容,正如「既生瑜,何生亮」(雖然歷史證明諸葛亮和周瑜的過節是羅貫中的杜撰)的典故,周郎一樣才華橫溢,一樣擁有胸襟抱負。但是歷來被人們稱頌的只有也只能有那麼一個……
德拉科,只給我留下一個寂寥而孤單的背影,我希望這個「壞男孩」能夠勇敢地繼續走下去……
《死亡聖器》並不像前幾部一樣,是奇幻瑰麗的魔法世界的展示,帶給觀眾無限的視聽盛宴與無與倫比的新奇感。相比之下,這一部更顯真實,選材更顯傷感,充滿了人性的矛盾,心靈的較量。它不再是孩子們的童話,它更像是一次靈魂的旅行。
Ⅷ 哈利波特1讀後感
哈利波特》讀後感
一個瘦弱、帶著眼鏡的黑發小巫師,手持一根魔棒,把你帶入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里。他就是我們的小巫師—「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這本書中,作者把我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變成了事實。以「哈利波特」為主人公,有巫師、精靈、鬼魂、怪獸、龍、邪惡、正義。從這幾部書來看,可以體現出對朋友的友情、老師的尊敬、面對困難和邪惡永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擁有了這些,他們就一次又一次的逃過難關。「哈利波特」這幾部書講述了他與他兩個最好的朋友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發生的故事。在那裡記載著他們一起戰斗、一起共享快樂、一起分憂困擾的點點滴滴的事情。
一切都是那麼的神奇!在那個魔法世界裡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當信差。杯子、帽子、信刊都自己開口說話。飛天掃帚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多的都可以和天上的鳥相比,騎著它可以快速飛行,不到幾分鍾就可以到達你想去的地方。西洋棋會聽從主人的話,主人讓它到哪它就會到哪。命令—G,自己就會挪動。畫像里的人是活的,他們可以談話、還可以跳出自己的像框到別的像框里。城堡里有許多的鬼魂,他們可以游動、可以談話、可以挪動城堡里的任何東西、還可以穿透任何物體、有時還搞惡作劇(皮皮鬼)。還有許多都是那麼的神奇!怪不得我們的哈利波特小魔法師會風靡整個魔法世界。
我最佩服的就是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們(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他們面對邪惡和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始終難忘。他們始終有一個信念:「我們要戰勝一切,戰勝邪惡,用我們學到、懂得、知道的魔法和常識來戰勝我們的敵人,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可以戰勝邪惡,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有了這個信念,他們總會勝利,因為邪惡總是斗不過正義的。
我也很佩服作者JK羅琳,她運用魔幻小說寫出生動的「哈利波特」,又運用哈利波特的朋友、老師和這個魔法世界,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讓我感動得流淚的就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這本書。在這本書里才真正表露出了哈利波特與羅恩和赫敏的真實的友情。當他們在一起戰勝了一切的難關時,又發生了一些事......最後哈利波特已決定他要去找他的姑媽一家人,接著再去找魂器。羅恩和赫敏知道以後,他們就決定陪同哈利波特一起戰斗。從這段中我讀出了真正的友誼,那就是「為了朋友、為了拯救這個魔法世界,不惜一切代價。」這才叫真正的友誼。
從《哈利波特與鳳凰》這本書中我還得知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愛」。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中,講到哈利波特頭上的那個「傷疤」。在別人看來這個傷疤是救哈利波特的魔法,其實誰也沒有想到這「傷疤」的奧秘。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一書中講到了哈利波特「傷疤」的原因。他的傷疤是由「愛」形成的。從而我也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
(教育博士網www.bosse.com歡迎您投稿)
總之我對《哈利波特》這系列書的評價是—神奇!每一次我看書時,都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里。
第二個
8歲,第一次讀到《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是通過同學的介紹,據說還很好玩就借來看看。其實是為了趕潮流,便買了一本。第一遍看的時候,不覺得什麼,甚至覺得這本書有點落了俗套--太幼稚了。不就是一個會魔法的小男孩從小父母被害,自己肩負起了拯救魔法世界大任什麼的,忒俗。但讀第二遍時(我就是這樣,再怎麼樣的書都會讀三遍),便發覺幼稚的是自己了,花了一個作者6年時間構思出來的書怎麼會那麼簡單呢?不出所料,我又研讀了一遍之後,才發現--一個從未出現過的魔法世界出現在我的面前。一切都變的不一樣了,不同於中國的神話,近似於西方的魔法但也有作者羅琳女士自己的創造,似乎是另外一個世界出現在作者的腦中而作者用一種非常完美的手段表現了出來--英雄的故事其實永遠也落不了俗套,更何況哈利是另類的英雄!
Ⅸ 哈利波特100字觀後感(中文)
我,作為忠實的哈迷,這部哈利波特的終結版絕對不能錯過。 我第一次去金字塔看電影,就能看到哈7,真是萬分榮幸。 影片開頭是斯內普深邃的望著遠方,想著接下來他要被蟒蛇咬死,很悲涼。 我讀過哈利波特7這本書,今天在看看這部電影,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畫面非常細膩,故事也十分緊湊。而對於3D視覺的震撼,只在短短的幾個場景中才能體會得到,無論如何,這部史詩般的電影給予的享受是無與倫比的! 當哈利他們3人騎著龍逃出金庫,飛翔在藍天的時候,那個場景很美、這也許就是戰爭前的寧靜;當哈利他們重返霍格沃茲與學生老師們重逢時,我感覺希望來了,戰爭也來了;當學生、石墩守衛、老師們同食死族、巨人、蜘蛛、伏地魔奮勇戰斗時,當血流成河、屍橫遍野時,我感覺這十年的魔法生涯即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當斯內普的眼淚被放進冥想盆,當他的那心酸的回憶展現在哈利的面前,同時也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時,我們都被感動了,這是斯內普執著的愛、就像我們對哈利波特的愛一樣;當哈利波特清楚自己必須死時,當他抱著伏地魔跳下高樓時,當他和伏地魔在空中相互掙扎、抵抗時,我看見了這個大男孩的努力,他從小男孩到如今滿是鬍子的大男人,他努力了十年,我們也在背後支持了他十年;當伏地魔被哈利擊中,當伏地魔的身體似紙片一樣的四處飄散,化作黑煙,我明白我們這十年的等待、努力、共同經歷終於換來了這場勝利;當哈利把接骨魔杖扔向懸崖,當哈利、赫敏、羅恩三人一起眺望遠方時,那時候的感受,是一起經歷十年最終換來成果的感受。 影片的結尾,是美好的結局,是新一代年輕的魔法師,哈利的孩子、赫敏的孩子……這些年終的魔法師載著父母們的期望駛向遠方。 最終,影片定格在了那個熟悉的9又4分之3站台,我看到這里,看到哈利波特的最後一幕,感慨良多,我清楚的明白,我們這10年的等待是有價值的! 影片中有太多的「當……時」讓我感慨,這是因為我們大家同哈利度過了整整十年,與其說我們見證了哈利的蛻變,不如說哈利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哈利波特,陪伴了我們走過許多歲月,讓我們領略到了另一個魔法世界的神奇,讓我的生活多了一個值得等待的等待,哈利波特,不管你是否已畫下了句號,我們永遠都是你忠實的支持者,哈利波特,我們愛你,作為麻瓜的我們,依然愛著你這個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 你永遠在我們心中,不容忘卻 。 朋友,你說,哈利波特還會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