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武的影片評價
《小武》的影片在柏林取得了傳奇般的成功,它使其導演作為中國新電影的代表人物獲得了國際電影界的矚目,格雷戈爾稱譽賈樟柯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更重要的是,一塊標記中國電影的昨天與今天的界碑樹立起來了,多年來,甚至可以說自中國電影有史以來,還沒有一部電影這樣誠實的表達了正在活著的中國人的氣息。
《小武》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對集市上來往人群的掃描,賈樟柯後來很喜歡這種方式:大量的長鏡頭、中景、遠景和群像,這也使得《小武》成為一部特殊的作品,它集中塑造了一個立體的人,和其他作品的野心相比,它稱得上心無旁騖;它經常停下來捕捉人物呆滯、尷尬、麻木的表情,彷彿一部人類學研究之作。
但小武仍然只是敘事的一個棋子,他連接起的朋友、女人和家庭,雖然都沒有被充分地伸展,卻編織起了一張人際的網路。某種意義上,汾陽仍然是費孝通所說的「熟人社會」,小武雖然因為小偷的身份與這張網有所疏離(他甚至被好友小勇的婚禮拒絕了),但依然會頻繁地與之發生聯系,就如夏布羅爾所說的,小城市裡的人,彼此認識,人們會更仔細看你,你也不得不既考慮自己的存在,同時考慮周圍其他人,從面對人性的角度說,這要比簡單的交流更值得琢磨。相比之下,大城市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孤獨,人們的交流會產生障礙,由此遮掩了很多話題,所以,這個新浪潮導演一直堅持在巴黎之外的地方尋找故事。賈樟柯也一樣。
小武面臨的首先不是小偷身份的尷尬,小勇正是與他同做扒手時結下友誼的,他也能用這個身份幫助其他人,或顯示自己的控制力。但當他在街頭晃盪時,某些新東西正在進入小城:小勇走私香煙、開歌廳成了企業家和勞模;從北京出來追尋明星夢的胡梅梅落在這里做了妓女;二哥和城裡人結了婚,需要家裡湊錢維持面子……小武最終是被這些新的人際糾結給拋棄了。
但影片撲面而來的感性並非是某種同情或是(和慣於煽情的中國導演相比,賈樟柯不明確表達「同情」,而只是觀察)憤怒,而是對小城生活出色、精確的捕捉:在公路邊漠然等車的人們,街道上宣傳政策的廣播,光線昏暗的檯球室,連續播放槍戰片的錄像廳,提供點歌服務的電視台……尤其對眾多從小城市走出來的青年來說,電影里的場景如此熟悉和真實,幾乎沒有一個場景牽強和突兀,它不是某種意念的化身,而是冷冰冰的存在,是很多人遺忘在故鄉的影子,此刻仍然在中國最廣大的區域里上演著。這種細膩、流暢的記錄不厭其煩,使小武(扮演者王宏偉本來就擁有一張最大眾的臉)很自然地就被包裹在其中。「就像一根浸在油里的繩子。你只想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整個繩子大概都浸濕了」(侯孝賢語)。
在環境的破敗中,小武麻木、無聊的表情最直觀地傳達了小城的氣質,有一場戲里,他 和一個朋友嬉鬧,追來追去,就像《童年往事》里阿孝的日常生活:從街道這頭跑到那頭,下次再跑回來,從牆頭翻出家,再翻進去,鏡頭積攢著,彷彿一個跑不出去的圓。但小武根本就不耐煩跑,在厚重的黑鏡框下,他幾乎總是眯著眼,以至於你會忘記他比《任逍遙》里的主角大不了多少。
賈樟柯也不解釋小偷的動機,那隻是通俗劇的要求,他要呈現的是一種生存的狀態,是小城裡無數麻木過了一生的人生命中的一截。《站台》里眾人問從廣州回來的張軍,「花花世界有什麼好?」他回答說,「那裡人們都很忙」:的確,無事可干是小城生活最致命的地方。在呆滯的人物背後,流行歌曲隱晦地透露了些秘密,那是小武為數不多表達情感的方式,雖然多是聲畫對位和一種反諷:當小武從警察那裡知道小勇要結婚的消息而去詢問他時,背景里嘶嚎起屠洪綱的《霸王別姬》;在歌廳里,胡梅梅把小武當大款來傍,唱的是《愛江山更愛美人》,虛幻的英雄夢游盪在一個卑微男人的尊嚴之上;而在婚禮、葬禮、街頭、舞廳、電視里,一首泛濫、誇張地表達感情的歌曲《心雨》,一次次在疏離、冷漠、孤獨的場合響起。
小武便是這樣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社會個體。面對著社會轉型對於小城各方面的沖擊,小武不理解,不適應,或者還有不情願;他孤獨於群體之外,仍以舊有的方式去看待、處理身邊的人和物,他以他的常態對應著世事的變動。誠然,社會的進步使人們口袋中的鈔票越來越多,舊有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也隨之開始轉變,以金錢為本位的價值體系全面占據人們的內心。正是在這種變動中,一代人開始了游離與契合的過程。小武明顯的屬於游離的人群,他與曾經的「戰友」吵翻——因為他已發達,需要忘記不光彩的過去保留體面;與愛人分別——她選擇了金錢的歸宿;與父母隔閡——金錢關系滲透進家庭代替了親情。由此,小武苦悶,彷徨,孤寂,矛盾,困惑,進而,以一種自我放逐的方式對這個社會進行著無力的反抗。
最後說一下表演。賈樟柯在此全部採用非職業演員,利用他們的本色演出創造著一個極度迫近真實的影象世界。無疑,他成功了。影片中,各個人物血肉豐滿,地道的方言、毫無修飾的服裝、木訥的表情、緩慢的動作,你無法指摘他們的任何一個動作,因為他們演的就是他們自己,沒有模式,沒有套路,如同賈樟柯在此開創的這種電影類型一樣。
賈樟柯是一個執著的導演,在《小武》里所表現的內容一再出現在他以後的電影當中,從《站台》到《任逍遙》,從《世界》到《三峽好人》,賈樟柯一步一步完善著他的小城電影,一步一步完善著他的歷史寓言。
賈樟柯在《小武》中對於他所表現的一切人物與事件進行著生活流式的客觀展現,沒有刻意的表露出自己的主觀情緒。只是在這一系列的打擊與游移的展示中,對於小武,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賈樟柯對他的無奈與痛惜。也許這也是賈樟柯對於現今社會形態的態度吧!小武以他特有的精神內核重疊了中國社會在現代化進程中所表露出的一系列宿命與矛盾,同樣面臨著變與不變的抉擇,同樣面臨著價值觀的轉變,同樣面臨著猶疑與困惑的精神狀態。賈樟柯以他獨有方式站在影象的角度建構了中國的社會歷史,這是他領先於第六代導演最突出的地方。
在《小武》中,環境造型真正體現了賈樟柯還原生活再現生活的目的。實景拍攝,長鏡頭,自然音響的全面引入,再加上攝影機機位總是與人眼持平的位置,沒有特效鏡頭的應用,使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真正如同親臨現場一般目睹著前面所發生的一切,加之無戲劇化的情節構造,一幕幕真實生活的場景浮現於觀眾的腦海,真實與想像之間發生沖撞,影象與生活之間發生重疊,令觀眾獲得了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與情感宣洩。
㈡ 這是什麼電影裡面的人物
動畫電影《飛屋環游記》
小胖子 羅素
是由彼特·道格特執導,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的第十部動畫電影、首部3D電影。影片在2009年5月29日於美國正式上映。
㈢ 電影裡面有個叫小勇的還有大蟒蛇水裡還有怪物叫什麼電影
林中小屋
(2012)
導演:
德魯·高達
編劇:
德魯·高達
/
喬斯·韋登
主演:
克里斯汀·康奈利
/
理查德·詹金斯
/
弗蘭·克朗茨
/
布萊德利·惠特福德
/
傑西·威廉姆斯
㈣ 這是哪個電影上的人物
明朝刺客 (2017)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閹黨專權。大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結黨營私,培養了三位武藝高強的女刺客冷、凌、影為其效命。錦衣衛指揮使歐陽寒為克制實力強大的東廠,親自出手獲得了扳倒魏忠賢的密函。三位女刺客奉命前去刺殺歐陽寒並奪回密函,豈料任務遭逢意外,刺客凌偽裝成柔弱女子混入歐陽寒藏身的狀元客棧,卻遇到了曾經青梅竹馬的戀人李不笑,而此時,真正的陰謀才剛剛開始......
㈤ 電影滾滾紅塵
滾滾紅塵
[劇本]:
本書是三毛的第一部中文電影原著劇本,以中國近代史上的動亂年代為背景,描繪一個全中國人悲歡離合的故事.實際上,它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是一則凄愴無止的愛情故事,更是三毛自身靈魂的告白. 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經意地流露出自身靈魂的告白。
作者: 三毛
[電影]:
中文名稱
滾滾紅塵
英文名稱
Red Dust
影片類型
愛情 / 戰爭
片長
94 min
國家/地區
香港 台灣
對白語言
粵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Jerry
版本
2CD/AC3/國語配音/內置中英字幕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演職員表
導演
嚴浩 Ho Yim
編劇
Mao San
嚴浩 Ho Yim
演員
林青霞 Brigitte Lin .....Shen Shao-Hua
秦漢 Han Chin .....Chang Neng-Tsai
張曼玉 Maggie Cheung .....Yueh-Feng
顧美華 Josephine Koo .....Shao-Hua's Editor
吳耀漢 Richard Ng .....Yu
嚴浩 Ho Yim .....Yueh-Feng's Boyfriend
製作人
徐楓 Feng Hsu .....executive procer
Jessinta Liu .....associate procer
Jun-Nian Tang .....pro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湯臣電影公司 Tomson Films
上映日期
香港
Hong Kong
1990年11月23日
德國
Germany
1991年2月18日 .....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
Singapore
1991年3月28日 .....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
1991年9月12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劇情簡介
韶華因父親不準她與戀人小健結婚,被鎖於家中,自殺未遂。父親死後,韶華離家出走,以寫小說為生。不久,只重感情、不問政治的韶華與為日本人做事的文化官員章能才相戀。抗戰勝利後,章能才銷聲匿跡,不知去向。韶華幾經周折, 在一農舍中找到他時,卻見他與一寡 婦同居。韶華於絕望中回到女友月鳳處生活。不久,月鳳亦因與熱心學生運動的男友小勇一起參加反政府集會而雙雙遇難。後韶華偶遇窮困潦倒、 四處躲藏的章能才,恰逢為報殺夫之仇的老鄰居「小妻子」向國民黨糾察誣告章能才為共產黨,韶華為救章能才,逃跑中被汽車撞傷。解放前夕,商人余老闆用金條換來兩張乘末班船赴台的通行證,欲攜韶華離開大陸,韶華卻將章能才送上輪船。四十年後 ,章能才返大陸尋找愛人,只得到一本韶華寫的長篇小說《白玉蘭》。
幕後製作
這是作家三毛的一部作品改編而成的,影片描寫了一對青年知識分子在當時社會大環境下從相識到離別所經歷的感情磨難。在拍攝方面和鏡頭、音樂、映像運用上,與過往所拍的電影非常不一樣,運用了許多的實驗性的手法。隨著女主人公從精神上的歇斯底里到後來章出現,影片節奏漸趨輕快,而進入生離死別時,隨即轉入深沉。該片獲第27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造型設計、最佳攝影、最佳音樂八項大獎。
影片將動盪時代的兒女私情刻劃得盪氣回腸,畫面也拍得相當漂亮。林青霞飾演的韶華影射女作家張愛玲,她生長在一個得 不到父愛的封建家庭中,少女時代遭父親禁閉,憤而為文,獲讀者章能才傾倒,兩人迅速相戀。而章能才是替日本人做事的文官,因「漢奸"身份暴露而躲避到農村 去。兩人的愛情之路就是這條崎嶇路走下來,直至大陸淪陷終於面臨生離死別。導演嚴浩拍得相當認真,大陸實地拍攝的外景也豐富了故事的吸引力。秦漢與林青霞的配搭是典型的郎才女貌,同時演好友的張曼玉也非常搶鏡。
相關影評
紛繁亂世難由己
夜深人靜的時候,驀然回首前塵,我們不難發現,在我們塵封多年的記憶里,總有一些人,是我們一直隱隱約約惦記著的;總有一些事,是我們一直想忘卻又偏偏忘不了的;亦總有一些電影,是我們一旦想起,便會情不自禁唏噓不已的……對我而言,《滾滾紅塵》就是這樣一部電影。
電影的主要年代背景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後期,而那時正是近代中國時局動盪不安的年代,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大環境下,人能活著,已屬不易,倘若還想再來談及什麼感情,則似乎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旦動了心,動了情,往往也就身不由己了。
都說亂世莫道兒女情,其實亂世兒女情更深。而《滾滾紅塵》說得正是這樣一個亂世情深的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名叫沈韶華,她出身不俗,才華橫逸,對金錢沒有什麼概念。她的一生,完全是為了愛而生。如果她愛的是一名尋常男人,或許她就不必承擔命運上那凄艷的煎熬,然而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她最終愛上的是那個叫章能才的男人,於是她的人生也隨之變得跌宕起伏。
說她幸運,是因為茫茫人海,知音難覓,而能才恰好正是懂她的那個人。韶華之前雖身為千金小姐,但少年喪母,父親對她又極為冷漠,因此在她內心深處,是非常渴望愛與被愛的。章能才溫文爾雅,成熟穩重,對她又彬彬有禮,細心體貼,百般呵護,物質上無需她過多言語,便知她的所愛所需,自行悄然買來,給她驚喜;精神上他是她的忠實讀者,三言兩語,即有共鳴……試問這樣知冷識熱的人兒如何能令她不為之心動?
然而遇上能才,亦是她的不幸。首先是因為前者的身份過於敏感特殊:他是一個「漢奸」;其次是因為他的性格沉穩的有些懦弱,缺乏擔當,為了他,韶華曾被千夫所指,遭人欺負;為了他,韶華曾毅然拋下一切,萬里情奔……她別無他求,她只要他愛她!可是誰料想到頭來,他終究是負了她。如夢人生芳心碎,空對落花清淚垂。如果說身體上的創傷可以由葯品與時間來治癒,那麼心靈上的創傷則不是幾句「對不起」就能輕易拂平的。
不過傷的越重,這段情也就越發地刻骨銘心。對於這樣一段愛情,韶華愛的熱烈且純粹,猶如撲火的燈蛾,縱是被燒的遍體鱗傷也從不言悔;而能才呢,他不是不愛韶華,只是他遠比韶華現實,在成長過程中他所遭遇的滄桑以及本身身份的特殊性令他對未來感到茫然,甚至恐懼——說到底他不過是個在亂世之中隨波逐流的平凡男人,他如何能負擔韶華的如此深情?於是在那場愛情戰役里,韶華拼盡全力,勇往直前,而他卻節節敗退,最終潰不成軍。
而與能才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那位余老闆。他粗鄙、庸俗、外形委瑣……遠遠望之,已令人心生厭惡。然而在韶華受欺負的時候,揮著軍刀來保護她的人是他;在韶華窮困潦倒時,細心照顧她的人是他;在韶華受傷時,經常來看望她的人是他;在韶華沒能坐上客船的時,毅然跳上岸誓與她同生共死的人還是他!
反觀能才,他又為韶華做過什麼?!——真是絕妙的諷刺!這樣的男人,不要也罷!
其實韶華不是沒下過決心要與過去一刀兩斷的,可是多年後在那條紛亂的街道上,只因能才的一句啞語「我,愛,你」,便又令她再次淪陷。不管怎樣,她,還是愛他。為了愛情,她毅然把生的機會留給了那個懦弱的男人。
碼頭人海中的那一放手,對於能才與韶華而言,既是生離,又是死別了。在之後的四十年裡,能才是在無盡的回憶以及悔恨中度過的;而韶華呢,她又是以怎樣的心情去獨自面對那漫長寂寥的人生的呢?我們不得而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三毛的編劇,林青霞與秦漢的情侶搭檔,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故事原型,張曼玉的出彩表演,再加上羅大佑那一曲柔腸寸斷的《滾滾紅塵》。這些,已足夠構成期待一部經典的理由了。
縱然在此劇中見識到傳說中劍眉星目的玉女祖師青霞姐姐,可是,以客觀的眼睛看,青霞姐姐的表演,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還是有花瓶的姿態的。而曼玉則通體靈動,簡直就是電影精靈。寫觀後感主要就是想說裡面的曼玉太可愛了。她一出現,渾身散發的光華就讓人無法移開目光。不知道拍片是哪一年?那時的曼玉是否已算是演技派?她的俏皮自然,雙眸彷彿星星般會發亮,抱著病榻上的青霞又笑又哭的那段臉部特寫,覺得已然可以看到多年後她在《甜蜜蜜》最後一幕中,那奠定了她影後地位的百轉千回的帶淚的笑容。看著青霞曼玉拉著秦漢的手說說笑笑走在清香的陽光下的場景,不禁贊嘆,實在是兩個美女,現在看不到這樣的美女了,真真是膚若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很美好的感覺。
很經典的一幕是青霞光腳踩在秦漢的鞋上,在陽台上相擁舞著,紅色的披肩將兩個人裹在一起,《滾滾紅塵》的歌聲悠揚婉轉地響起,光影色澤,有種時光凝固的曼妙雋永的味道。
管它亂世難料,管它命運多舛,只要這片刻的安寧,在你懷中共舞,此生便別無所求。「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原是太美麗的奢望,不敢要。
影片著墨很重的還有最後一艘開往台灣的船啟航的一幕,人潮洶涌著撤離大陸。導演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展現這幅壯觀的圖景。也許是為了襯托男女主人公亂世中的別離,很讓人震撼,值得一看。
電影插曲
歌曲名
滾滾紅塵
詞曲
羅大佑
演唱
陳淑樺
歌詞
起初不經意的你
和少年不經世的我
紅塵中的情緣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語的膠著
想是人世間的錯
或前世流傳的因果
終生的所有
也不惜獲取剎那陰陽的交流
來易來去難去
數十載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難聚
愛與恨的千古愁
本應屬於你的心
它依然護緊我胸口
為只為那塵世轉變的面孔後的翻雲覆雨手
於是不願走的你
要告別已不見的我
至今世間仍有隱約的耳語
跟隨我倆的傳說
滾滾紅塵里有隱約的耳語
跟隨我倆的傳說
㈥ 從《小武》看賈樟柯的電影特色
當我第一次看完影片《小武》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一些話需要說出來,可是一時之間眾多的情緒和表達的慾望都在體內蠢蠢欲動,我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於是我決定去看看別人對《小武》的評價。結果一看嚇一跳,網路上那些一套一套的理論嚇得我一愣一愣的。什麼社會斷層,什麼底層生活,什麼城市剖面。一位外國朋友(著名的法國的夏爾·戴松)對影片的鏡頭和技術做了細致的分析,最後,甚至有人把影片結尾牽扯到了「看」與「被看」的問題上,與魯迅先生比較了起來。
看過那些評論我便再也不敢寫什麼了。可是,那個嘈雜、破敗卻受到新文化侵襲的小縣城,那個穿著舊西裝和雞心領毛衣的男人一次次闖入我的腦海中。而每當看到那些場景,耳邊想起那些歌聲,我的心中總被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堵塞著,我因此而傷感起來。於是我再次看起這部電影來。當我第五遍看完這部模糊的影片之後,我終於知道我要說什麼了。我拋開那些技術理論和象徵意義,發現兩個字便可以概括我的真實感受,那就是「熟悉」。
熟悉,是的。作為一個在小縣城裡度過少年時光的人來說,電影里的場景是如此的熟悉和真實,我們的記憶是如此的不謀而合。那些站在公路邊等車的人們,臉上浮現出漠然的表情;那個穿著舊西裝,把衣袖挽起來的男人;鬧哄哄的街道和不斷宣傳政策的廣播;街邊的檯球桌和傳來的槍戰片聲音;土洋結合的電視台和給親友的點歌。這些事物貫穿於我的少年時光,他們是如此的真實,真實得讓我重新回到了小縣城裡讀書,讓我重新坐在縣城的錄像廳里看著港台片。這種真實讓我迷戀,它們是小城鎮少年的集體回憶,讓我們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影子。
小武說他「只是個手藝人」,說他自己老實,笨。《小武》的畫面同樣顯得粗糙和模糊,我相信這部片子是老實的。我相信導演只是在用畫面展示他的回憶和故事,那其中並不含有更多的隱喻、暗示和象徵。夏爾·戴松並不能理解中國的卡拉ok廳里用50元便可與小姐共度一段時光。可是對於我們,這太容易理解了。《小武》並沒暗示什麼,但導演是如此的熟悉我們的生活,他隨意的選擇一幅場景一個畫面,便表現了我們真正的生活。
在《小武》里,我們幾乎不會有一個場景覺得牽強,沒有一個情節覺得突兀。裡面的人物是如此等同於我們在現實中接觸的人。改行後賣煙開舞廳,在電視上衣冠楚楚的講話的小勇不正是那些「農民企業家」的一員么?舞廳老闆娘圓滑的處事和說翻臉就翻臉的作風和江湖上的風塵女子有什麼兩樣?而每每小武的出場,總是讓我想起當年我那在街上走過的五叔,他擁有和小武相同的發型和表情,他穿著不合身的舊西裝,捲起衣袖,沿著牆根,斜仰著頭,搖搖晃晃的走向檯球桌或者錄像廳。
不僅是人物,影片中的人際關系、相處方式同樣真實可信。小武給小勇送禮時兩個人的沉默和尷尬;小武和胡梅梅在街道上的暗暗較勁以及他們的愛情;小武的父親要小武和大哥一人出五千以資助貧窮的家,保護二哥的親事;還有那位年長的警察和小武,他對小武如同長輩一般的溫情;還有小武的朋友對小武的勸告與幫助。這些從沒出現在其他中國電影中,但它們卻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符合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它們隨時發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它們已根深蒂固地紮根於社會生活中,紮根於我們的社交方式和習慣。一旦把它們搬上電視,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在上面表演,便只能受到感染,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震動和體會。
熟悉而真實的人物與故事讓我沉浸其中,沉浸其中的我跟隨著導演達到了情節的高潮。這樣的高潮來自於《愛江山更愛美人》那一段。外國朋友也許並不知道這個場景的意義,可是對於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來說,這一個時刻彌足珍貴。我們如同小武一樣沉默壓抑的生活,只有在那些特定的時機,我們的壓抑才會瓦解,我們的心中充滿豪氣,我們要在卑微的生活、平凡的身份中維持著這份豪氣。《愛江山更愛美人》這首歌本身便是江山美人的豪情瀟灑,這首歌體現著孤單的個體能夠獲得的虛幻的幸福。小武得到了這種幸福,他拿著舞廳的假花獻給胡梅梅,接受著胡梅梅把他當大款來傍的要求,舉起酒杯很豪邁的喝酒。在音樂的烘托中卑微的人終於獲得了男人的尊嚴。
而我是如此的熟悉這樣的時刻,那種虛幻的英雄夢想充盈在每個男人心中,可是現實中我們卻不得不低賤的生活,受盡打擊,沉默而脆弱。我見過很多個男人在喝醉後狂亂的放縱,我見過他們炫耀著他們值得或不值得炫耀的經歷、才能、家產、事業、人際。小武,這個被朋友背叛,處於社會轉型期內動盪不安的平凡人,這個在小縣城的夾縫中維持著生存與尊嚴的小偷,終於在這一時刻獲得了虛幻的自尊和滿足,獲得了左手江山右手美人,獲得了豪情大丈夫的假象,他舉起酒杯大口喝酒,他摟著他的女人風流倜儻,他擁有他的兄弟酣暢淋漓。他在這一刻獲得了釋放。
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感動於導演終於拍出了我們的真實。屏幕上已充斥太多功成名就的正面形象,太多令人生厭的和平景象。看到這樣真實的自我滿足,平凡人能夠獲得的短暫的幸福,我們不能不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便是真實的賈樟柯,這便是他帶給我們的真實和感動,這個個子不高的男人擁有一種真實的生活態度,雖然學習了眾多理論,但他保持著誠懇的面對生活的態度。在閱讀了他的一些訪談之後,我發現了他對生活的迷戀。他用老實的、坦誠的、物質的畫面給了我們回憶中熟悉的場景,然後讓我們穿越這些物質性的場景,看到他真正要表達的生存的拘謹、夾縫中的悲苦、動盪社會的不安,以及平凡人虛幻的感動。
而正是這種生活態度,使他才能獲得最真實的生活的剖面,才能對生活中各種人、各種人際關系了如指掌,才能明白生存中的壓抑和放縱。他才能拍出《小武》,讓這個不被政府允許卻讓我們同情的小偷如此的鮮活,如此的貼近生活。這便是老實的《小武》所具有的力量。
這種老實不屬於戴著墨鏡營造情調的王家衛,不屬於被色彩和票房迷住眼睛的張藝謀,不屬於擅長在宏大背景中進行敘述的陳凱歌。這種老實的特質,它只屬於真實生活著的賈樟柯。
㈦ 哪部電影里有叫小勇的
神秘巨星
主演:阿米爾·汗澤伊拉·沃西姆梅·維賈拉傑·阿晶
導演:Advait Chandan
類型:音樂劇情
年代:2018
地區:印度
語言:印地語
簡介
㈧ 賈章柯電影《小武》看不懂,誰介紹一下如題 謝謝了
小武 Xiao Wu (1997) 導演: 賈樟柯 主演: 王宏偉 Hao Hongjian 左柏韜 類型: 劇情 上映日期: 1998年2月18日 德國 當我第一次看完影片《小武》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一些話需要說出來,可是一時之間眾多的情緒和表達的慾望都在體內蠢蠢欲動,我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於是我決定去看看別人對《小武》的評價。結果一看嚇一跳,網路上那些一套一套的理論嚇得我一愣一愣的。什麼社會斷層,什麼底層生活,什麼城市剖面。一位外國朋友(著名的法國的夏爾·戴松)對影片的鏡頭和技術做了細致的分析,最後,甚至有人把影片結尾牽扯到了「看」與「被看」的問題上,與魯迅先生比較了起來。 看過那些評論我便再也不敢寫什麼了。可是,那個嘈雜、破敗卻受到新文化侵襲的小縣城,那個穿著舊西裝和雞心領毛衣的男人一次次闖入我的腦海中。而每當看到那些場景,耳邊想起那些歌聲,我的心中總被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堵塞著,我因此而傷感起來。於是我再次看起這部電影來。當我第五遍看完這部模糊的影片之後,我終於知道我要說什麼了。我拋開那些技術理論和象徵意義,發現兩個字便可以概括我的真實感受,那就是「熟悉」。 熟悉,是的。作為一個在小縣城裡度過少年時光的人來說,電影里的場景是如此的熟悉和真實,我們的記憶是如此的不謀而合。那些站在公路邊等車的人們,臉上浮現出漠然的表情;那個穿著舊西裝,把衣袖挽起來的男人;鬧哄哄的街道和不斷宣傳政策的廣播;街邊的檯球桌和傳來的槍戰片聲音;土洋結合的電視台和給親友的點歌。這些事物貫穿於我的少年時光,他們是如此的真實,真實得讓我重新回到了小縣城裡讀書,讓我重新坐在縣城的錄像廳里看著港台片。這種真實讓我迷戀,它們是小城鎮少年的集體回憶,讓我們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影子。 小武說他「只是個手藝人」,說他自己老實,笨。《小武》的畫面同樣顯得粗糙和模糊,我相信這部片子是老實的。我相信導演只是在用畫面展示他的回憶和故事,那其中並不含有更多的隱喻、暗示和象徵。夏爾·戴松並不能理解中國的卡拉ok廳里用50元便可與小姐共度一段時光。可是對於我們,這太容易理解了。《小武》並沒暗示什麼,但導演是如此的熟悉我們的生活,他隨意的選擇一幅場景一個畫面,便表現了我們真正的生活。 在《小武》里,我們幾乎不會有一個場景覺得牽強,沒有一個情節覺得突兀。裡面的人物是如此等同於我們在現實中接觸的人。改行後賣煙開舞廳,在電視上衣冠楚楚的講話的小勇不正是那些「農民企業家」的一員么?舞廳老闆娘圓滑的處事和說翻臉就翻臉的作風和江湖上的風塵女子有什麼兩樣?而每每小武的出場,總是讓我想起當年我那在街上走過的五叔,他擁有和小武相同的發型和表情,他穿著不合身的舊西裝,捲起衣袖,沿著牆根,斜仰著頭,搖搖晃晃的走向檯球桌或者錄像廳。 不僅是人物,影片中的人際關系、相處方式同樣真實可信。小武給小勇送禮時兩個人的沉默和尷尬;小武和胡梅梅在街道上的暗暗較勁以及他們的愛情;小武的父親要小武和大哥一人出五千以資助貧窮的家,保護二哥的親事;還有那位年長的警察和小武,他對小武如同長輩一般的溫情;還有小武的朋友對小武的勸告與幫助。這些從沒出現在其他中國電影中,但它們卻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符合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它們隨時發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它們已根深蒂固地紮根於社會生活中,紮根於我們的社交方式和習慣。一旦把它們搬上電視,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在上面表演,便只能受到感染,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震動和體會。 熟悉而真實的人物與故事讓我沉浸其中,沉浸其中的我跟隨著導演達到了情節的高潮。這樣的高潮來自於《愛江山更愛美人》那一段。外國朋友也許並不知道這個場景的意義,可是對於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來說,這一個時刻彌足珍貴。我們如同小武一樣沉默壓抑的生活,只有在那些特定的時機,我們的壓抑才會瓦解,我們的心中充滿豪氣,我們要在卑微的生活、平凡的身份中維持著這份豪氣。《愛江山更愛美人》這首歌本身便是江山美人的豪情瀟灑,這首歌體現著孤單的個體能夠獲得的虛幻的幸福。小武得到了這種幸福,他拿著舞廳的假花獻給胡梅梅,接受著胡梅梅把他當大款來傍的要求,舉起酒杯很豪邁的喝酒。在音樂的烘托中卑微的人終於獲得了男人的尊嚴。 而我是如此的熟悉這樣的時刻,那種虛幻的英雄夢想充盈在每個男人心中,可是現實中我們卻不得不低賤的生活,受盡打擊,沉默而脆弱。我見過很多個男人在喝醉後狂亂的放縱,我見過他們炫耀著他們值得或不值得炫耀的經歷、才能、家產、事業、人際。小武,這個被朋友背叛,處於社會轉型期內動盪不安的平凡人,這個在小縣城的夾縫中維持著生存與尊嚴的小偷,終於在這一時刻獲得了虛幻的自尊和滿足,獲得了左手江山右手美人,獲得了豪情大丈夫的假象,他舉起酒杯大口喝酒,他摟著他的女人風流倜儻,他擁有他的兄弟酣暢淋漓。他在這一刻獲得了釋放。 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感動於導演終於拍出了我們的真實。屏幕上已充斥太多功成名就的正面形象,太多令人生厭的和平景象。看到這樣真實的自我滿足,平凡人能夠獲得的短暫的幸福,我們不能不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便是真實的賈樟柯,這便是他帶給我們的真實和感動,這個個子不高的男人擁有一種真實的生活態度,雖然學習了眾多理論,但他保持著誠懇的面對生活的態度。在閱讀了他的一些訪談之後,我發現了他對生活的迷戀。他用老實的、坦誠的、物質的畫面給了我們回憶中熟悉的場景,然後讓我們穿越這些物質性的場景,看到他真正要表達的生存的拘謹、夾縫中的悲苦、動盪社會的不安,以及平凡人虛幻的感動。 而正是這種生活態度,使他才能獲得最真實的生活的剖面,才能對生活中各種人、各種人際關系了如指掌,才能明白生存中的壓抑和放縱。他才能拍出《小武》,讓這個不被政府允許卻讓我們同情的小偷如此的鮮活,如此的貼近生活。這便是老實的《小武》所具有的力量。 這種老實不屬於戴著墨鏡營造情調的王家衛,不屬於被色彩和票房迷住眼睛的張藝謀,不屬於擅長在宏大背景中進行敘述的陳凱歌。這種老實的特質,它只屬於真實生活著的賈樟柯。
㈨ 電影《小武》重點表現了一個什麼人物形象
電影《小武》重點表現了一個
小偷的
人物形象
《小武》是賈樟柯執導1998年上映的電影,敘述了中國中部某小縣城一個叫梁小武的小偷的故事。故事可以分作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講述了小武和朋友小勇的關系,小勇是小武的患難朋友,發達以後疏遠了小武,而小武卻不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一定要實現當初的誓言,給朋友的婚禮送上一份禮物,被小勇拒絕。第二個部分敘述了小武和歌廳的小姐梅梅的故事,小武一直暗戀著梅梅,梅梅卻不辭而別。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