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電影劉三姐是哪年演的
《劉三姐》內容簡介: 本片創作於1960年,是當時國產音樂片創作的鼎力之作,是我國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影片影響久遠!後來在港、澳及東南亞放映時,被譽為「山歌片王」。在馬來西亞被評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1963年舉辦的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中,獲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美工獎和最佳男配角獎。黃婉秋憑它奪得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第三名,而這最佳男子表演獎30年過去了,長映迄今仍無第二人。壯族歌手劉三姐被惡霸地主陷害落水,被老漁夫救起。她用歌聲歌頌勞動,諷刺地主老財。惡霸地主莫懷仁妄想禁歌,三姐設計和莫懷仁對歌,把請來的三個秀才個個擊敗。莫懷仁施毒計反三姐搶到家中,三姐在阿牛和群眾的幫助下連夜離開莫家,又到新的地方用山歌鼓舞群眾鬥志。
❷ 《劉三姐》的歷史背景她是什麼年代的故事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三月三」對歌
據傳劉三姐為唐代壯族農家女,年幼聰穎過人,被視為「神女」。十二歲能通經傳,指物索歌,開口立就。自編自唱,歌如泉涌,優美動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譽。十五歲時聘於林氏,唐開元十年(722年),為抗拒林氏逼婚,與情人張偉望出奔,不知所終。民間多以為雙雙成仙而去。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3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死後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
舞蹈
雖然傳說不一,但千百年來壯族人民對她的尊崇與熱愛之情卻是一致的。現在,廣西很多地區都立有劉三姐的塑像或劉三姐廟。每當有新的壯歌集問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有些地方的歌圩,第一項議程是抬著她的像遊行。壯族人民尊她為「歌仙」,至今還有「如今廣西歌成海,都是三姐親口傳」的傳頌。
劉三姐像
「三月三」,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又稱「歌仙節」,相傳是為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節日。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將這一天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每年的這一天,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及其他各地都要舉行盛大的歌節。歌節期間,除傳統的歌圩活動外,還要舉辦搶花炮、拋綉球、碰彩蛋及演壯戲、舞彩龍、擂台賽詩、放映電影、表演武術和雜技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另外,各種商業貿易、投資洽談等活動亦逐漸增加,形成「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新風尚。屆時,嶺南壯鄉四海賓朋雲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於耳的嘹亮歌聲,寄託著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劉三姐
❸ 《劉三姐》作者 是誰
劉三姐的故事為中國壯族民間傳說,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本土民間文化的精華,沒有具體作者(作者就是一代代的人民,數不過來)。
劉三姐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電影《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1960年攝制的故事片,著名導演蘇里代表作。 歌劇《劉三姐》的歌曲和歌詞創作是由中國著名的歌詞作家喬羽老先生和歌曲作家雷振邦先生完成的。
(3)劉三姐電影是哪個年代的擴展閱讀
電影《劉三姐》主要講述:
風景如畫的桂林,壯族群眾劉二劉三姐兄妹,與老漁夫、阿牛、舟妹住在一起親如一家,過著勤勞幸福的生活。劉三姐和姑娘們喜歡在山上邊採茶邊唱歌。地主莫懷仁霸佔茶山禁止百姓採茶,但鄉親們在劉三姐的鼓舞下拔掉了禁止採茶的牌子。
莫懷仁氣急敗壞,又想禁止百姓唱歌。劉三姐與莫懷仁打賭,只要他在對歌中取勝,就可以禁歌。莫懷仁請來秀才與劉三姐對歌。百姓紛紛前來觀看。劉三姐機敏過人,用山歌戰勝了對手,莫懷仁狼狽逃走。但他不甘失敗,又出毒計,把劉三姐搶到家中百般威脅,劉三姐堅貞不屈,阿牛勇敢地闖進莫家將劉三姐救走,莫懷仁帶領家奴乘船追趕,百姓幫助劉三姐逃走。
劉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意。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劉三姐帶領鄉親們用歌聲進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勢力的壓迫下,劉三姐被迫離開。但她繼續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聲鼓舞民眾,喚起大家與封建勢力做斗爭。
❹ 請問《劉三姐》是什麼時期的故事
感覺是解放時期的吧= =
❺ 《劉三姐》是哪個朝代的
劉三姐是唐朝的。
劉三姐生於唐朝(公元618-公元907)中宗年代,真名叫劉三妹,是廣西(中國南部)壯族人,講的是唐朝年代的故事,活躍在廣西柳江流域(今宜州羅城一帶),是個廣西優秀的民歌手。她有著出口成歌的本領。
傳統節日「壯族三月三歌節」
農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但是其中卻以壯族最為典型和隆重。「壯族三月三」同時又稱「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廣西壯族等少數民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其原先的意義就是為了紀念歌仙劉三姐。
農歷三月三這一天廣西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多會舉辦盛大的歌圩、歌節,而青年男女效仿歌仙劉三姐對唱山歌是歌圩的主要活動。
❻ 劉三姐是哪個年代的
是唐朝。
劉三姐,又稱「劉三妹」,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在中國廣東、廣西乃至湖南、雲南、貴州等地均有同類故事流傳,所以劉三姐傳說對研究中國南方社會風俗史和民間文藝學頗具參考價值。
關於劉三姐的傳說,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歌。千里內聞歌名而來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戲得道。嘗往來兩粵溪峒間,諸蠻種類最繁,所過之處,咸解其言語。遇某種人,即依某種聲音作歌。」
從屈大均的記載,可知劉三姐是漢族民間傳說人物,而其歌曲不但在漢族地區流傳,且影響了周邊的少數民族,故少數民族中流傳的劉三姐故事,來自漢族。
(6)劉三姐電影是哪個年代的擴展閱讀:
身世說法——
關於歌仙劉三姐的身份,歷來有許多說法。持「歷史人物傳說化」觀點的學者,多數引用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或王士禎《池北偶談》等書的記載,認為劉三姐是唐中宗「神龍中」(約公元706年)的歌唱能手,「相傳為始造歌之人」,「蠻歌之鼻祖」,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
而持「神話傳說歷史化」觀點的學者則以鍾敬文為代表,認為「劉三姐傳說之產生,乃後人根據當地流行之唱歌風俗,加以想像所造成者」,也就是說,先有歌俗,後人為了解釋這種風俗的形成,虛構了一個名叫劉三姐的歌仙。
還有些學者認為劉三姐是古代的一位女巫,她唱的主要是巫歌。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民間文學普查的深入,廣東的民間文學工作者發現,在廣東湛江、茂名、陽江、清遠、肇慶、梅州等地,尤其是粵西地區,只要是歌俗盛行之地,到處都有豐富的「劉三妹傳說」,其故事類型與廣西的「劉三姐傳說」幾乎一模一樣。
❼ 劉三姐是哪一年全國公映的
《劉三姐》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於1961年攝制的故事片,根據廣西僮族民間傳說改編。由蘇里執導,黃婉秋、劉世龍、夏宗學等人主演,是中國大陸第一部風光音樂故事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劉三姐用山歌反抗財主莫懷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