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建國大業一部電影的大概描述或者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一)
休息,剛好遇上了州委宣傳部、州政協和文化局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建國大業》首映式,文化系統通知要求職工積極參加,參加了儀式並觀看了電影。視覺效果很振撼,明星大腕大檢閱式的耀眼出場,我感覺主旋律的商業化、娛樂化其實是電影發展的一大進步,聯想到韓三平早年對中國電影事業力挽狂瀾的艱辛,更覺影片的宏偉大氣。
回家後還是依習慣看了網上很多評論,總體評價很高。不過我記得最近看過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共產黨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許多影視作品塑造的英雄給很多人一種印象,共產黨大都是些沒文化,被地主老財逼迫無路可走,才入伍參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1949年前,全國大約30%的人才在共產黨隊伍里,60%的人同情共產黨,只有不到10%的人才反對中共,所以五星紅旗才得以在神州大地飄揚,我不知道這組數據來源可靠性,但從《建國大業》一片來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調始終灌注整部影片,當時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產黨陣營,這也是政治協商制度誕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證。相比之下,另一陣營的國民黨,派系紛爭內耗,一黨獨攬,自挖牆腳,眾親叛離,諸如蔣經國、白崇禧等經世之才的一度無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電影的場景設計和敘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歡兩個場景:一是北平機場,萬人喜迎毛澤東和老紅軍戰士的聲嘶力竭的場面,令現場觀眾百感交集,不禁涌動起對建立共和國的無數先輩的敬仰情懷。二是蔣經國前往上海督導經濟,直面譴責孔家才是讓黨國身處危難的蛀蟲,回到南京時父親蔣介石卻對他說「不反亡國,反則亡黨」的言語,一番時局的忠告帶走了經國的銳氣,這或許是對多年之後的台灣主政人物的一種性格鋪墊和詮釋吧。據說蔣經國在深刻反思敗走台島的教訓,啟動肅貪和黨建轉型改革,嘔心瀝血、勵精圖治的將台灣帶上「亞洲四小龍」的地位,親手實現了政治解嚴(將台灣帶入民主時代),集其大成的功業在他之後的新台灣,未見在政治境界及領導效能上超越蔣經國的新典範。蔣經國「與時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註定這位奇跡經濟的締造者最終心力憔悴嘔血而亡的悲愴宿命。因此我認為,影片中陳坤的扮相與我心目中的蔣經國最為吻合。
片中對徵集到國旗、國歌作品的選用過程,猶如生動的教學片,更讓人增長了不少知識.
(二)
觀看《建國大業》的過程,就是數明星臉的過程,意猶未盡,高潮迭起。不得不說,對於一部標上「主旋律」標簽的電影來說,明星戰術真是讓演員觀眾皆大歡喜的法寶,即使平時讓人崩潰的開會情節,也因為群星璀璨而興趣盎然,女代表寧靜、章子怡為什麼堅持推薦五星紅旗並不重要,「攝影師」郭德綱站在遠處使勁抖紅綢搶鏡才是觀眾看電影時的HIGH點。
雖然因為眾多導演明星的賣力出演,《建國大業》驚鴻一瞥般塑造了馮玉祥、毛人鳳、杜月笙等許多人物形象,也用醉酒高歌、摔杯怒罵等形式試圖拓展對我黨革命領袖的人物塑造。但僅就藝術表現力來說,我和幾個一起看電影的朋友觀點是,《建國大業》最豐滿的人物形象是蔣介石父子,張國立對蔣介石張弛有度的表演證明他不只是電視皇帝,而陳坤則完全可以說是《建國大業》里的一個驚喜,他以往角色揮之不去的陰柔轉化成了空有熱血、片中壯志難酬的壓抑,父子兩人在涼階並肩而坐的鏡頭讓人不勝唏噓。
在人才濟濟的《建國大業》里,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有限幾個人,陳坤絕對算得上其中一個。換一個思路,就人物塑造而言,蔣經國被塑造的可信度也是前無古人的。起初宣布由陳坤來演蔣經國,也是不讓人信服的,形象差得太遠。但是看過陳坤的表演之後,我寧願相信,蔣經國就是陳坤這個「版本」的,就是陳坤的談吐,陳坤的氣質,陳坤的憤怒,和陳坤的無奈。我老覺得,蔣經國每次出場都是卷著台風來的。他心裡有個台風的中心,看似寧靜,其實蘊含的力量很驚人。一旦爆發,那個力度不可想像。對蔣經國而言,這個台風的中心就是他的理想主義。這是他畢生都在追求的東西,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而力不從心。我個人對蔣經國這個人物是抱以同情心和感慨心的,我不知道他算不算英雄,但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勇氣、有熱血,最終卻非常悲情的人物。陳坤很有銀幕魅力,一出場就很抓人。關於蔣經國的戲,最精彩的還是去上海「打老虎」的那幾場。當時的背景是上海經濟狀況混亂,很多有財勢的人大量囤積緊缺物資,想藉此發一筆國難財。蔣經國奉父之命去上海整頓經濟,去時是力挽狂瀾、勢在必得。首先查抄了杜月笙的倉庫,所以馮小剛扮演的黑幫老大杜月笙出場時,和蔣經國對峙的那場戲火葯味很重。身為後輩的蔣經國雖然在杜月笙面前表現地較為深沉低調,但骨子裡很硬很有氣勢,在杜月笙的逼視之下沒有絲毫懼意。面對「老大」,內心裡是要有力量的,看著銀幕上精彩的一瞬,你已經分不出這是蔣經國的力量,還是陳坤的力量。
從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領袖戲」,但是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領袖們,這回充滿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邊。
唐國強扮演的毛澤東早已被觀眾認可,但這次著力展現的,不是主席的雄才偉略,而是人物的內心情感。唐國強的表演比以往要放鬆,我個人認為也更好看。政治局開會的時候,毛澤東把蠟燭吹滅了,摸著黑繼續開會,他說,留下半支蠟燭晚上還要寫東西呢;七屆二次會議的時候,各位領導從拐角處依次走進會場,每個人的表情都很有看頭,這種細節都很好看。
劉勁扮演的周總理,給我們一個全新的印象。有一場戲,當總理得知我方沒能保護好受邀參加政協會議的馮玉祥將軍,平時一向親和儒雅的總理終於大發脾氣,痛罵手下「都是豬腦袋」。總理的確生氣,但我個人認為,他這么做還有一個「心機」,先把下屬狠批一頓,毛主席反倒不會再發怒了,目的還是為了保護下屬。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淮海戰役勝利後的那個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領導人終於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場。他們高興得邊喝酒邊高唱《國際歌》,平素領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澤東喝醉了,嘴角掛著微笑歪倒在一邊;周恩來充滿激情地揮舞雙臂做指揮狀,完全不是平時總理的樣子;劉少奇和朱德緊緊擁抱在一起,讓我也感動的跟著掉下眼淚。
其實任何戲劇,最後刻畫的都是人,你觸摸到這個人的心,作品基本就成功了。歷史又何嘗不是?歷朝歷代的推進更替,人心始終是成敗的關鍵。《建國大業》中,共產黨的勝利,國民黨的失敗,不管有多少的因素在裡面,最關鍵的還是民心所向。《建國大業》最終有多少票房,最終還是取決於觀眾的心。
最後,我想說《建國大業》絕對是值得一看的大片~
(三)
之前早就因使用明星眾多而被各媒體炒作的沸沸洋洋的國慶賀禮大片《建國大業》,九月十六日終於跟廣大觀眾見面了。在第一時間,我觀看了該片。
《建國大業》這部影片,集中反應了自1945年抗戰勝利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一直到新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五年間的風雲變幻,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影片的重點,是國共兩黨的實力如何從勢均力敵、針鋒相對,到最後共產黨技高一籌,三大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歷史的天平終於傾向在共產黨一邊,中國的歷史從此改變了前進的方向。
作為一個頭腦清醒的政黨,要開創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體制國家,把一切能夠團結的愛國民主力量都爭取到自己身邊來,是需要無比寬闊的胸襟的。而該片,就在這方面費盡了大量的筆墨,戰爭,在這部片子里,似乎成為了建國大業前提下的一張張背景圖片了。
題材夠新,角度也很客觀,把國共兩黨作為平行發展的兩條主線貫串首尾。當中既有共產黨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也有國民黨江河日下、不甘失敗,彼此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真實展現。
然而,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劇本的粗糙。作為一劇之本,可以看得出,劇作者試圖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集中將五年間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詳盡地描述,終因功力不夠,而顯得結構凌亂、內容龐雜,頭緒錯綜復雜,人物刻畫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導演的問題。這是一部國慶獻禮片,擔綱導演的是好像從來沒有獨立導過電影的、負責電影事業的高級官員,為了保險起見,又拉了另外一位導演過很多片子的導演。但對於一個劇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導演再有號召力,也無濟於事。盡管場面做得很大,氣勢上很雄偉,但描寫戰爭無非就是行軍、長鏡頭、多弄幾處炸點,動不動就是航拍,電腦三維動畫,雖是群星雲集,但仍舊掩蓋不住影片的整體蒼白。
第三個要說的是攝影問題。片中出現眾多開會的大場面,這是一般導演最為頭疼的,因為場景單調不容易調度。而本片的導演及攝影師或許為了照顧眾多明星的檔期,根本就沒考慮拍得再細些,幾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幾組鏡頭,場面有了,但效果上就顯得雷同了。
第四個要說的是剪輯的問題。可能還是因為劇本的原因,內容上的凌亂表現在剪輯上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太跳躍的手法有點模仿美國大片的意思,以對白或音樂的先入作為場景轉換的套路,也顯得有些老套了。黑白與彩色色調之間的轉換也都過時很久了。
最後來說說演員的問題。這部電影據說集中了目前中國兩岸四地大小176位明星加盟出演,不敢說絕後,肯定是空前了。唐國強扮演的毛澤東,跟他在其他很多部片子扮演的毛澤東都差不多,沒有什麼新意,無論舉手頭足,還是一顰一笑,都有似曾相識之感;張國立扮演的蔣介石,倒是看出演員的努力,一直在追求一種神似,有意讓自己向角色上去靠;值得肯定的是陳坤扮演的蔣經國,無論台詞、形體、內心活動,都演繹的恰到好處;至於劉勁扮演的周恩來,王伍福扮演的朱德,都只是完成了又一次特型演員的拍片作業;而象李連傑、陳凱歌、馮曉剛、陳道明、姜文、孫紅雷、陳紅、尤勇、劉德華、成龍、章子怡、趙薇等等一干明星,更象是各自的小品表演,組合在一起,毫無光彩可言。每一個閃閃放光的明星在各自的影片里都能大放異彩,集中在一個鍋里煮,就有點象東北大菜--亂燉了。
總之,這部片子作為主旋律的國慶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個損失。它沒有早年間《開國大典》拍得精緻,當然,想看明星們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臉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更多見 :散文在線(www.sanwenzx.com)首發網址:http://www.sanwenzx.com/sanwen/jieri/2009/9365.html
㈡ 建國大業演員名單
鏈接: https://pan..com/s/1pwerYci21_zkdqRhR0zVBA
電影《建國大業》演員表
主演
唐國強——毛澤東
張國立——蔣介石
劉勁———周恩來
王學圻——李宗仁
陳坤———蔣經國
史鑫———鄧小平
王伍福——朱德
趙雍———賀龍
劉沙———劉少奇
宗利群——彭德懷
尤立平——林彪
車曉彤——劉伯承
傲陽———聶榮臻
谷偉———陳毅
㈢ 電影《建國大業》中有什麼歷史人物
影片再現了毛澤東、蔣介石、周恩來、宋慶齡、宋美齡、蔣經國、李宗仁、李濟深、張瀾、蔡廷鍇、馮玉祥等眾多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的活動,擺脫了傳統歷史電影模式
㈣ 《建國大業》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建國大業》講述了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建國前夕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為主線,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風雲歲月。該片較之以往的主旋律電影有新的突破,其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被挖掘、表現。其中就有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之間關系的深入描寫。
《建國大業》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國歷史電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作品。本片由黃建新執導,韓三平擔任製片人,雲集了華語影壇百餘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
影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籌備,突出了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形成。
影片評價:
《建國大業》票房已成功超越億元大關。而從弘揚主旋律的角度看,這樣一部政治性極強的影片獲得如此廣泛關注和傳播,宣傳效果也十分突出。講政治和賺鈔票在這部片子身上實現了理想的結合。(新華網 2014-09-15 )
這部電影擺脫了對蔣介石的醜化,較能符合當時蔣介石在抗戰後人格的形象。(2009年09月25日11:16國際先驅導報)
㈤ 《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你認為哪個更好看
看過電影之後,可以肯定《建軍大業》的戰爭大場面要比《建國大業》和《建黨偉業》要多得多,是名符其實的戰爭大片了。《建軍大業》的好處就是選取的時間比較緊湊,人物集中,重點就是講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挺等幾位主要的歷史人物,脈絡更加清晰。
這部《建軍大業》不是宏大敘事,而是面對史實,生動且客觀地描述了「從失敗中走出來的共產黨」。故事緊湊且不說教,這部電影就是一部標準的商業大片,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把那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歷史事件拍的有聲有色。
㈥ 建國是哪個電視劇的人物
《新結婚時代》何建國
㈦ 老電影主角叫建國的,一開始不是好人,後來改過自新了!
翻到88也才找到,要不是電影標題也有好人兩個字,就被我過濾了。
我也找這部電影好久了
《好人合算》
㈧ 電影建國大業中劉德華.李連傑.成龍分別都是飾演的是什麼角色
李連傑(飾演陳紹寬)
他在片中一襲黑色制服、頭發梳得油亮。他的戲份是在吧台邊,喝著紅酒與一位老者聊天,台詞只有三句:「八年了,為國捐軀,那是種榮譽」、「再打?打誰?中國人打中國人,到時候我不幹」、「我要解甲歸田」。據悉,片酬過億的李連傑出演這個角色並不收取任何報酬。
劉德華(飾演俞濟時)
蔣介石侍從室主任俞濟時戲份雖然不多,但台詞頗多,劉德華只花了12個小時就完成了自己的戲份。劇情講述蔣介石密謀在開國大典時轟炸北京,交由劉德華扮演的副官俞濟時來執行。但老蔣派出的飛機從台灣起飛,到北京要飛三四個小時,而且轟炸後飛機因油不夠很難飛回去了,當時俞濟時出主意,說希望借用韓國的美軍基地,最後遭到美軍拒絕,陰謀破滅。
成龍(飾演記者)
客串一名采訪時任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的記者,梳著那個時代比較流行的「包頭」,換上了當時流行的中山裝,成龍盡管只是客串一個鏡頭,據說帶了14個助手,當然成龍客串《建國大業》也是「零片酬」。
㈨ 長生是誰演的
《靈魂擺渡·黃泉》中的「長生」由王瑞昌飾演。
長生是三七七竅之一的精魂所化。
幼年時的他是個清秀靈動的仙童,誤入孟婆庄與三七第一次相見。
成年後的他再次來到孟婆庄與三七相愛,最終獨守八百里黃泉。對愛執著的長生,願意放棄自己的魂魄成就對方,也願意千年等待在原地。
2020年,參演電視劇《漂亮書生》。
2021年1月19日,與畢雯珺主演的青春勵志新奇幻劇《奪夢》開機,在劇中飾演率性霸道的周升。
㈩ 抗日劇里有個叫長生的是什麼片名
《歡喜婆婆俏媳婦》 長生(劉愷威 飾)
導演: 楊志堅 / 周家文
編劇: 於正
主演: 苑瓊丹 / 戴嬌倩 / 何晟銘 / 劉愷威 / 胡杏兒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首播: 2010-10-12(中國大陸)
集數: 33
歡喜婆婆俏媳婦的劇情簡介 · · · · · ·
皇姐馬玲瓏(苑瓊丹 飾)設計嫁給了鐵木爾(吳孟達 飾)將軍,幾年過後,兒子都幾個了,鐵木爾竟和窯姐好上了,馬玲瓏差銀兩與妓女三娘子(閔聖聞 飾),希望她幫丈夫回心轉意,不料成了肉包子打狗。從此,生活無著的馬玲瓏干起了保媒拉纖的營生。多年後,馬玲瓏成了金牌媒婆,經她介紹的姻緣很少有退貨,但八姐(楊蓉 飾)的親事卻讓她大費周折,於是暫將八姐收在身邊學做媒。馬玲瓏的長子長生(劉愷威 飾)在財主胡清遠家做護院,由於胡財主常年在外做生意不回家,胡夫人秀蓮(聶鑫 飾)對他頗顯有意,但長生有意與其保持距離。次子長歡(何晟銘 飾)整日周旋於青樓之間為妓女們做頭飾,是個賺錢的高手。幼子長俊(高昊 飾)留英歸來,令馬玲瓏想不到的是,這個青年才俊竟愛上了嫁不出去的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