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波斯語課》的真實事件是什麼樣的,,
電影《波斯語課》由導演瓦蒂姆•佩爾曼執導,於2020年2月22日於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講的是二戰時期,德國軍官克勞斯•科赫與猶太人吉爾斯倆個人之間不同尋常的故事。
在進入集中營前吉爾斯偶然得到一本波斯語書,為了活命,謊稱自己是波斯人,德國軍官克勞斯•科赫想戰後到德黑蘭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因而他下令保住了吉爾斯的命,並安排他到廚房工作,每天工作結束後,教他波斯語;完全不懂波斯語的吉爾斯,每天必須編出新的單詞,並記住教給軍官的每一個「波斯語」單詞而活命。
因為名字,吉爾斯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克勞斯軍官為了學會所謂的「波斯語」,對吉爾斯保留了一份好感,甚至在德軍敗了的時候,然後把吉爾斯救下,攜帶他逃跑。
但諷刺的是,他因為吉爾斯教授自己「波斯語」救下了主人公,卻在逃跑時因為自己所學的這門根本不存在的語言,丟掉了自己的性命。首尾呼應的剪輯方式,讓題眼「名字」更加深刻,更加具有諷刺意義。
一個德國人和一個比利時人,因為共享著同一門語言而產生了微妙古怪的親近感。這門憑空臆想出的語言在他們之外並不流通,因而這種鏈接是如此私密而且如此罕有。語言,傳達著信息,附著著情感的語言,在敵我間,在槍和獵物間,在鷹和麻雀間,貓與老鼠間,再造了一重關系。
聽與說,問與答,在比利時俘虜和德意志後勤軍官之間,形成了常規之外的羈絆。導演為了塑造主人公之間這種和諧、融洽的關系,在兩人相處時用窗外射進來的自然光,光暈的暈染下,不考慮到當時的背景,更像是兩位摯友在吟詩作對,更渲染了兩人之間這種「曖昧」的關系,為最後克勞斯放走吉爾斯埋下伏筆。
戰爭所摧毀的是家園,而最初在土地上建起家園的,是人。他們每一個都有名字,都有家鄉,在被戰爭奪走生命前,他們每一個都有希冀,和恐懼,戰爭是如此暴虐,能彌合分歧的只有愛與和平。
㈡ 《波斯語課》真實事件原型是什麼
影片開頭說的是「受真實事件啟發 」,而不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所以故事情節存在一定的虛假創作成分,沒有真實事件原型。
這只是一個受真實事件啟發而虛構的故事,並不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故事。就好比007的故事是伊恩·弗萊明受西德尼·賴利的間諜經歷啟發而虛構的,但007的故事和西德尼·賴利的間諜經歷完全不一樣。而且這個故事一看就是假的,很多情節是不現實的。
簡介
《波斯語課》是瓦迪姆·佩爾曼執導的戰爭劇情片,拉斯·艾丁格、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主演,於2020年2月22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2021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改編自沃夫岡·柯爾海斯受到真實事件啟發所著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年輕的比利時猶太人吉爾斯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為集中營的軍官科赫教授波斯語,二人之間產生不同尋常的友誼的故事。
㈢ 《波斯語課》上尉真實結局是什麼
最後戰爭結束,德國軍官被俘虜,正是因為他之前對尤恩的善意救了他,尤恩告訴別的人,他是波斯人,並用假波斯語證明,最終救了軍官。
《波斯語課》是瓦迪姆·佩爾曼執導的戰爭劇情片,拉斯·艾丁格、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主演,於2020年2月22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2021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資料:
該片改編自沃夫岡·柯爾海斯受到真實事件啟發所著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年輕的比利時猶太人吉爾斯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為集中營的軍官科赫教授波斯語,二人之間產生不同尋常的友誼的故事。
㈣ 看完《波斯語課》有兩處小疑問分別是什麼
1、其實並不是他認為「波斯語」美妙,而是波斯語是科赫離開營地到一個所謂的「香格里拉」去的必要工具。而去波斯的目的,就是和自己唯一的親人和好,開一家德國餐館,擺脫集中營這種無聊的日子。
2、保持沉默,試想一下你是個俘虜,敵人用著你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在你面前大吼大叫,還越叫越高興,恨不得都快親上你了,正常人估計都嚇的不敢說什麼話。
《波斯語課》
是瓦迪姆·佩爾曼執導的戰爭劇情片,拉斯·艾丁格、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主演,於2020年2月22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2021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改編自沃夫岡·柯爾海斯受到真實事件啟發所著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年輕的比利時猶太人吉爾斯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為集中營的軍官科赫教授波斯語,二人之間產生不同尋常的友誼的故事。
㈤ 如何評價電影《波斯語課》
猶太囚犯假裝成波斯人才逃過一劫,納粹軍官卻要求他教自己波斯語,如此「高概念」的設定,為該片帶來強烈的戲劇張力。絕境之下,猶太囚生造了一門語言,每個單詞都借用被囚同胞的名字,歷史的沉重感由此而生。
一段極不平等的對立關系,隨著「波斯語課」的展開,轉化為惺惺相惜的兄弟之情、師徒之誼。觀眾的同情心開始在兩個不同陣營間搖擺不定,這份短暫的溫情最終還是被歷史的正義敲碎。影片再現了二戰歷史的沉重與荒謬,飾演猶太囚犯的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在英、法、德等四種語言間自如切換,令人贊嘆。(《環球銀幕》評)
(5)電影波斯語課是哪個國家拍的擴展閱讀
《波斯語課》是瓦迪姆·佩爾曼執導的戰爭劇情片,拉斯·艾丁格、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主演,於2020年2月22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2021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該片改編自沃夫岡·柯爾海斯受到真實事件啟發所著的短篇小說,講述了年輕的比利時猶太人吉爾斯為求活命,假冒波斯人為集中營的軍官科赫教授波斯語,二人之間產生不同尋常的友誼的故事。
2020年,2020德國五湖電影節,五湖電影獎,《波斯語課》,入圍。
第65屆巴利亞多利德國際電影周,何塞·薩爾塞多最佳剪輯獎,Vessela Martschewski,獲獎。
㈥ 一部二戰時德國士兵在派對上虐待猶太人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波斯語課》
一個猶太人吉爾斯在集中營謊稱自己是波斯人保命,被一位一位黨衛軍一級突擊中隊長(以下簡稱德國軍官)看中要求教自己波斯語。對波斯語完全不懂的吉爾斯只能憑空編出一門語言,他開始用集中營中關押的猶太人的名字作為詞根,編造出上千個「波斯語」單詞,
而在集中營軍官的聚餐上,德國軍官問吉爾斯樹的發音,吉爾斯隨口說出了麵包的發音,被德國軍官認為是欺騙他,把吉爾斯痛毆
㈦ 《波斯語課》里的女屍是怎麼回事
屍體是從毒氣室里運出來的。
《波斯語課》是瓦迪姆·佩爾曼執導的戰爭劇情片,拉斯·艾丁格、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主演,於2020年2月22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上映,2021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相關信息:
導演瓦迪姆·佩爾曼之所以被這個項目吸引,是因為他自己的猶太血統。他覺得大屠殺的主題「需要以某種方式觸及,然後放手」。
大多數電影把納粹描繪成機器人,但是他想超越這一點,創造一個人性化的納粹形象,一個像其他人一樣感受嫉妒、恐懼和愛的人,並通過這個人物說明大屠殺並非某個特定政治或歷史時刻的產物,而是可以在任何國家、任何時間發生的。
㈧ 波斯語是哪個國家拍攝的電影
是俄羅斯拍攝的
㈨ 求《波斯語課(2020)》百度雲高清資源在線觀看,納威爾·佩雷茲·畢斯卡亞特主演的
鏈接:
㈩ 《波斯語課》的真實事件是什麼樣的
詳細事件:
二戰時期,一個被抓的猶太人急中生智,謊稱自己是波斯人,又恰逢集中營中有個德國上尉在找人教他說波斯語,從而讓這個猶太人,也就是本片男主撿回了一條命。
於是,男主用兩千多個集中營猶太人的名字,創造了一門新的語言矇混過關,上尉則學習熱情高漲,從每天學四個單詞,到每天學四十個單詞,還自己製作了單詞卡用來背誦,卻沒有意識到他拚命學習的根本是一門不存在的語言。
《波斯語課》改編自真實事件,男主角和上尉都有原型。
當初,導演瓦迪姆·佩爾曼決定拍攝《波斯語課》,是因為本身有猶太血統。上尉的扮演者拉斯·艾丁格認為,有些德國人害怕面對歷史,不敢接觸《波斯語課》這樣的題材,瓦迪姆·佩爾曼不是德國人,更適合執導這部電影。
影片在情感方面呈現多元化趨勢。其中愚忠領袖的衛兵和感情失意的女廚師長之間的戀情,將亂世中德軍底層人物的慘淡命運表露得淋漓盡致。人們在這樣的時代下,空談沒有未來的情愛,只是為了各取所需進行的一種包裝罷了。
而男主和軍官的情感糾葛則更為復雜。男主對德國軍官的態度從仇恨逐漸變為同情,這種同情是對軍官身世、遭遇及性格的同情,更是對他身為劊子手群體的一個幫凶而不自知的同情。軍官則對男主產生了依賴乃至似是而非的愛情,甚至不惜在撤退時違命將男主放跑。這是二戰題材影片中一個比較大膽的突破,也是一個新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