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洲有一種魚嘴巴前面有很長的鋸齒
鋸齒魚,學名鋸鰩(SAW FISH,拉丁名pristis microdon),暖水性底棲魚類,現存活的鋸鰩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北部、南美洲等地,屬於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青島海底世界從澳洲引進了該種魚作觀賞魚類。
在南美洲海域,大約生活著100種鋸齒魚,有一種叫猛鮭的鋸齒魚最為兇猛。
猛鮭身長大約50厘米,身上長滿了鋒利的鋸齒。雖然它個子不大,但敢攻
擊比它體形大上百倍的魚類。如果碰上鱷魚,它們會一擁而上,只一眨眼工夫,鱷魚便被猛鮭切割成了無數小片,再過一會,那些小片就會進了猛鮭的肚子。
據說,在大約5000年前,猛鮭並不屬於鋸齒魚類,它的身體像一把刀,卻沒有刀鋒。
它們性情溫順,對其他魚類沒有攻擊性,主要以浮游生物和一些海藻類植物為生。可是,它們常常遭到其他食肉魚類的攻擊。
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只得學習快速游動身體,四處躲避那些食肉魚類。游速加快了,遇到危險容易脫身,可受傷是免不了的。每次被咬傷後,猛鮭的身上便缺少了一塊肌肉。盡管每一次受傷都令猛鮭疼痛難忍,但它依然頑強地生存著。傷口多了,猛鮭居然全身都變得坑坑窪窪的,遠遠望去,就像一把鋸齒一樣,長滿了尖尖的鋸齒。
慢慢地,猛鮭發現,自己身上的傷口不但變成了鋸齒,而且十分鋒利,那些食肉魚類見了它,再不敢隨意攻擊,躲得遠遠的,生怕被它的鋸齒所傷。
如今,猛鮭已被人們正式冠上"鋸齒魚"的稱號。它由原來的弱者,變成了海洋中的強者。
B. 食人魚是幾級保護動物
食人魚是幾級保護動物:
食人魚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食人鯧,也稱食人魚,是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河中的一種魚,是水虎魚(Piranha)的一種。水虎魚有近56種,屬脂鯉科中的鋸鮭脂鯉亞科,按食性不同,可分為:雜食性,肉食性兩種。肉食性的食人鯧,正名紅腹鋸鮭脂鯉(nattereri),即納氏鋸脂鯉。該魚體長 30厘米(不計尾鰭)。
主要分布於安第斯山以東至巴西平原的諸河流中。除亞馬遜河外,庫亞巴河和奧利諾科河也是其主要產地。現處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分布於阿根廷、巴西。
C. 鋸齒魚為什麼這么厲害
鋸齒魚的頭骨,特別是顎骨十分堅硬,上下額的咬合力大得驚人,可以把鋼制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其他魚類當然就不願遇到它們了。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鋸齒鮭,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仰面朝天,把堅硬的面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鋸齒鞋無法咬到腹部,這才救了自己的命。
D. 高速路上雙鋸齒白色虛線,魚骨線交通標志的解釋
高速路上的雙鋸齒白線虛線,有點像是魚骨的線條,它的作用就是提醒車輛要進行減速了。標線設計成魚骨線條的原因,是因為雙鋸齒虛線會讓車輛通過時,兩邊的線條會逐漸變窄,帶來一絲壓迫感的錯覺,司機們看到這樣的線段就不由自主的減速了。E. 鋸齒魚在水中為什麼非常厲害
這是因為它的頭骨,特別是顎骨十分堅硬,上下額的咬合力大得驚人,可以把鋼制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其他魚類當然就不願遇到它們了。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鋸齒鮭,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仰面朝天,把堅硬的面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鋸齒鞋無法咬到腹部,這才救了自己的命。
F. 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酸的物質——這種被稱為碳硼烷酸的化合物,酸性強度是濃硫酸的100萬倍。
世界上最甜的物質是卡坦精。它是從非洲迦納共和國森林的野生植物「卡坦菲」中提煉出來的,其甜度為蔗糖的60萬倍
世界上最苦的物質是苯酸銨醯糖化物。它是一種白色結晶,若把它稀釋成一千萬分之一的濃度,用舌頭舔一下,仍可以感受到它的苦味
世界上最辣的是——涮涮椒
世界上最毒的物質之一是釙。釙210的毒性比氰化物高兩億五千萬倍,0.1克釙可以殺死1000億人。
H2Se是目前世界上最臭的物質
世界上最臟的和最熱的海
紅海和地中海
位於亞、非兩洲之間的紅海,是世界上海水最熱的海,也是最年輕的海,它是一個面積45萬平方千米,長2100千米,平均寬約290千米的深海,平均深度為558米,最深處達2740米。
紅海最特異的地方莫過於它的「熱」了。地球海洋表面的年平均水溫是17℃,而紅海的表面水溫8月份可達27℃~32℃,即使是200米以下的深水,也可達到約21℃。更為奇怪的是在紅海深海盆中,水溫竟高達60℃!
紅海地處北回歸高壓帶控制的范圍,腹背受北非和阿拉伯半島熱帶沙漠氣候的影響,氣候終年乾熱,所以水面總是熱乎乎的。海底擴張使地殼出現了裂縫,岩漿沿裂縫不斷上涌,海底岩石就被加熱了,所以海水底部水溫特別高。
地中海是世界最大的內海,也是世界最臟的海。每年倒入地中海的廢水達35億立方米,固體垃圾1.3億噸。最為嚴重的是鄰海18個國家58個石油港口裝卸石油時給海水帶來了嚴重石油污染。
最大的食肉魚——最大的食肉魚是稀有的大白鯊,成年大白鯊平均4.5米長,大約650公斤重,有證據表明有些大白鯊可長達6米多。
最危險的動物——自石器時代以來,除戰爭與事故造成人類死亡以外,有一半的死亡要歸於瘧蚊屬的蚊子攜帶的瘧疾寄生蟲。1997年,據世界健康組織估計,瘧疾仍每年導致150人死亡。
最毒的動物——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毒劍蛙能分泌致死的物毒素。金色毒劍蛙的皮膚分泌物的毒性是最強的。科學家在處理標本時必須戴上厚厚的手套。
最毒的蛇——世界上最毒的蛇是貝爾徹海蛇,生活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阿什莫爾群島的暗礁周圍,它的毒性比任何陸地蛇大許多倍。陸地上最毒的蛇是澳洲內陸泰攀蛇,長1.5米,一條蛇的毒液能毒死25萬只老鼠。
最毒的魚——紅海和印度洋一太平洋地區的河豚有一種致命毒素,屬最有威力的非蛋白質毒素中的一種,這種毒素存在於魚的卵巢、血液、肺、小腸及皮膚里,0.1克就足以在20分鍾內毒死一個成年人。發現於印度洋-太平洋的熱帶海里的石魚具最大的毒腺,它的鰭的脊骨含有毒素,人只要一碰就會喪命。
最毒的水母——過去100年裡,澳大利亞沿岸的盒水母的毒液已殺死至少70人,據稱,如沒有足夠的葯物,一些受害者會在4分鍾內死去。一種有效的抵禦工具是用婦女的長襪,水母蜇人的器官不能穿透這種物質。
最危險的海膽——花海海膽釋放的毒素能使人產生劇烈的疼痛,呼吸困難與癱瘓。
最危險的蜜蜂——源於非洲的雜交蜜蜂的毒性並不比其他蜜蜂強,但成群蜇人時足以致命。
最毒的蜈蚣——索羅門群島上有一種危險奇特的蜈蚣,它的毒性非常大,能通過前肢而不用頜攻擊人,據說受害者會把他們被咬的手伸進滾燙的水裡以減輕疼痛。
最危險的螞蟻——火蟻源於南美洲,20世紀20年代隨運土的船到達美國。1995年5月,在得克薩斯州中部瓜達盧普河中,大約有2.3萬條鱒魚由於吃火蟻而斃命。火蟻喜歡電源,並經常咬斷絕緣體,導致停電與火災。
最危險的熊——北極熊是唯一主動攻擊人類的熊,北極熊的攻擊大多發生在夜間。
最危險的鱷魚——盡管大部分死亡情況未被記載,鹽水鱷每年致死的人數仍高達2000人。造成最大傷亡鱷魚攻擊事件發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1945年2月19日至20日的晚上。當時進攻緬甸蘭里島的盟軍,將800-1000人的日本步兵圍困在一岸邊的沼澤地中。到第二天早晨,只有20個日本兵活了下來,確信其餘的大多數已被鱷魚生食。
最危險的貓科動物——老虎比其他貓科動物更頻繁地襲擊人類,也許因為人符合老虎捕食獵物的大小,而且即使對老的或受傷的老虎來說也非常容易捕獲。
最強有力的動物嚙合力——在巴哈馬比米尼群島海洋生物實驗室進行的試驗中,測得一條2米長的暗黑色鯊魚上下顎之間嚙合力為60公斤,這相當於用牙以每平方厘米3噸的力量咬東西。更大的鯊魚,如大白鯊可能會有更大的嚙合力,但至今為止還沒被測量過。
最長的致命蛇——這條和英國倫敦動物園的管理者在一起的網狀花紋蛇,通常長度超過6.25米。它們能用長長的身體纏住獵物,最終將其殺死。
最兇殘的魚——鋸齒魚攻擊所有受傷的動物或在水中製造混亂。據報道,1981年一艘超載的船在巴西奧比多斯停泊時顛覆下沉,導致300人被鋸齒魚吃掉。
最駭人聽聞的魚——生活在巴西和蓋亞那的淡水裡的電鰻,通身有兩對縱向器官可放射出650伏的電擊,其能量以點亮一盞電燈泡或使成年人失去知覺。
最毒的晰蜴——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的吉拉巨晰蜴以及它的近親――墨西哥蛛晰蜴的腺內的毒液足以殺死兩個成年人。
最危險的小哺乳動物——對人類威脅最大的小哺乳動物是老鼠,它們攜帶20多種病源,其中包括能導致淋巴腺鼠疫或黑死病的細菌。
走的最慢的獸--樹懶。樹懶是一種懶得出奇的哺乳動物,面臨危險的時刻,其逃跑的速度超不過0.2米/秒
最大的蜻蜓——分布在南美洲。身長12厘米,是世界最大的蜻蜓。
產卵最多的魚——翻車魚一次能產3億多個卵,是世界產卵最多的魚。
最重的昆蟲——金化科大甲蟲重70.9~99.2克之間,是世界最重的昆蟲。
飛的最快的昆蟲——澳大利亞蜻蜓時速可達58千米,是飛的最快的的昆蟲。
身高最矮的民族——姆布蒂人平均身高1.35米,是身高最矮的民族。
身高最高的民族——圖西人平均身高1.83米,是身高最高的民族。
最大的海——珊瑚海面積有479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海。
最小的海——馬爾馬拉海面積只有1.1萬平方米,是世界最小的海。
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海拔高6096米,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
最矮的活火山——搭爾火山只有200米高,是世界最矮的活火山。
最長壽的哺乳動物——有一種大象可以活180~200歲,是世界最長壽的哺乳動物。
最毒的動物——金毒刺蛙能一下毒死1500人,是世界最毒的動物。
最重的蛋——鴕鳥蛋平均重180~200克,是世界最重的蛋。
最小的蛋——蜂鳥蛋,比一個句號大不了多少,是世界最小的蛋。
最小的蜘蛛——施展蜘蛛,生物學家曾在西薩摩爾群島採到一隻成年雄性展蜘蛛,體長只有0.043厘米,還沒有印刷體文字中的句號那麼大。
最小的鳥——是產於古巴的吸蜜蜂鳥的體長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約佔一半,體重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差不多。
最小的哺乳動物——幾年以前,在泰國的熱帶叢林里發現了「最小哺乳動物」這一稱號的新的爭奪者——小飛鼠。它體重約為2克,體長3厘米,頭長11毫米,翼展5.5厘米,以小昆蟲為食。
最長壽的狗——今年春天,世界上最老的「狗壽星」在奧地利的布里斯班去世,終年32歲,相當於人活了224歲。
產奶量最大的哺乳動物——一條藍鯨在哺乳期里每天可產奶430升,相當於最好的奶牛產奶量的5倍。
最香的花——普遍認為是素有「香祖」之稱的蘭花。蘭花還有「天下第一香」的美譽
葉子壽命最長的植物----百歲蘭
最耐乾旱的花——是令箭荷花,又稱仙人掌花。
顏色和品種最多的花——是月季花。全世界有上萬種,顏色有紅、橙、白、紫,還有混色、串色、絲色、復 色、鑲邊,以及罕見的藍色、咖啡色等
最會變顏色的花——是石竹花中的一個名貴品種。這種花早上雪白色,中午玫瑰色,晚上是漆紫色
顏色變化最多的花——弄色木芙蓉 它的花初開的時候是白色,第二天變成了淺紅色,後來又變成了深紅色,到花落的時候又變成紫色了。據南宋《種藝必用》載,邛州產一種"弄色木芙蓉",一日由,二日鵝黃,三日淺紅,四日深紅,至落呈微紫色,人稱"文官花"。
最有富貴氣質的花——牡丹
傲骨錚錚,最有氣節的花——梅花
曇花,一時燦爛,盡美方謝,每一秒鍾都在動的花。
最深情的花——彼岸花
最守時的花——時鍾花
世界上最卓越的「水渠」——人的心臟可以連續工作一百多年,每天泵出血液6至8噸,三年半時間所泵出的血液足可以浮起一艘萬噸巨輪。
世界上最小的「電台」——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每一個人體細胞都是一個微型電台,它能發射出頻率為150K·C的電波,稍低於收音機的收音頻率。
世界上最小的「化工廠」——人體的新陳代謝大部分是化學變化。在數百種被稱為「酶」的催化劑的管理下,化學反應按照一些列復雜的程序依次進行。這一切,絕大多數都是在最小的「化工廠」—只有1.5公斤重的肝臟里進行的。
世界上最原始的「發動機」——肺臟猶如一台發動機,推動人體氧化代謝的速度。肺在胸腔擴張最大時,能容納4.5升空氣。肺吸收氧的面積有129027平方厘米。
世界上最奇特的「鋼筋」——人體全靠骨骼支撐,骨骼是空心的,但有許多適應力學要求的文理結構,每平方米的骨頭可以承受1噸的重壓。
世界上最貴的咖啡——蘇門答臘島出產的Kopi Luwah品種的咖啡。每磅售價高達300美元!
G. 世界上最恐怖的魚是什麼啊
世界上最恐怖的魚類
--魔魚
在茫茫的草原上,一個手拿鞭子的小牧童趕著一大群牛緩慢地向前行走。「哞!」一頭老牛行動遲緩,掉在後面直叫喚。小牧童走過去,深情地摸了摸老牛的頭,老牛抬起頭溫順地伸出舌頭舔了舔牧童的手,「哞哞哞」叫著往前走。不遠處一條小河橫 在他們面前,小牧童趕著牛群在河邊躊躇不前,他一會兒摸摸這頭牛,一會兒又瞅瞅那頭牛,似有難言之苦。「哞!哞!」後面那頭老牛又叫了起來,小牧童來到它身旁,撫摸著它的頭,眼淚不知不覺直往下落。老牛似乎很理解小牧童的心情,它沖出牛群,「撲通」一聲跳下水去,直欲直渡過河,小牧童一聲高叫,它便趕忙往另一方向涉去。 隨後,小牧童將鞭子向空一揚,「啪」的一聲驟響,群牛迅速跳進水中,爭先恐後地 涉過河到達對岸。可憐那頭老牛在河中「哞哞哞」連聲哀叫,拚命地掙扎著,最後終 於也爬上了岸,但身上的皮肉幾乎被咬光,只剩下一個血淋淋的骨架子,令人慘不忍 睹……這是多次在國際電影節中獲獎的紀錄片《綠色魔境》中真實而又令人難以置信 的一組鏡頭。 � 河中什麼東西這么兇狠呢?原來有一種食肉小魚,名叫彼拉尼亞,印第安語意為 鋸齒魚,主要生活在南美的亞馬遜河一帶。它貌似鯧魚,體小,眼大而圓,呈紅色; 肚子彭而扁圓;背藍腹紅,中間銀白色;嘴巴很大,牙齒呈三角形,尖銳無比。它能 夠攻擊牛、馬等大牲畜,甚至連人也不放過。它們喜群棲,十分貪食,有極強的嗅覺 和視力。一旦發現獵物,就會如脫弦的利箭,成百上千地蜂擁而上,即使獵物比它們 個頭大許多倍也毫不畏懼。此魚生性兇殘,連鱷魚也畏懼三分,當地人稱它為「魔魚」。 長期以來,亞馬遜河岸居民深受其害。人們如果涉水過河,一旦被魔魚包圍,便 會被魔魚嘶咬得皮肉皆無,只剩下一具骷髏。1962年12月,一輛客車載著38人不慎翻 車跌落河中,結果38人全部葬身魚腹,被吃得只剩下一副副破散的骨架子。一個土著居民騎在騾背上過河時,不小心落入水中,當人們聞聲把他撈上來時,前後僅僅兩三 分鍾,除了破殘的下半身外,上半身已成了一個空骨頭架子了。據當地女著人說,魔 魚襲擊牛馬群前後只需15分鍾,而吃人最多隻需要5分鍾。在巴西的馬托格里羅索州, 一年中被魔魚吃掉的奶牛約有1200多頭,而當地漁民或洗衣婦女,多數均被它咬去手 指、腳趾,甚至被咬去手腳。更可惡的是,魔魚還喜歡與一種名叫坎迪拉的小魚竄通一氣,狼狽為奸。這種坎迪拉體長只有1~2寸,遍身青銅色,善從落水者的肛門或其 它孔洞鑽入人或畜體內,大肆吞食血肉。由於它們的里外夾攻,落水者防不勝防,只 好束手待斃。難怪曾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在《亞馬遜流域探險記》里說:「它 們是世界上最恐怖的魚類之一。」 � 當地人深知魔魚的厲害,不敢輕易下河。遇有急事,便採取「舍卒保帥」的辦法: 過河前,先將活動物殺死,趁熱拋到河裡,把魔魚引誘到一邊,然後趕快涉水過河。 有時為了增大保險系數,不惜多殺幾頭家畜家禽拋到河裡。 � 盡管魔魚這么兇殘可惡,但它的肉味道十分鮮美,當地人不惜冒險捕捉它,在市 場上還有人將活魔魚拿來出售。不過,買賣雙方在交易時都要倍加小心,買回家後, 嚴禁小孩靠近,剖魚時不敢有絲毫麻痹,否則,就會被它咬傷。.
H. 鋸齒魚的鋸齒魚介紹
在南美洲海域,大約生活著100種鋸齒魚,有一種叫猛鮭的鋸齒魚最為兇猛。
猛鮭身長大約50厘米,身上長滿了鋒利的鋸齒。雖然它個子不大,但敢攻擊比它體形大上百倍的魚類。如果碰上鱷魚,它們會一擁而上,只一眨眼工夫,鱷魚便被猛鮭切割成了無數小片,再過一會,那些小片就會進了猛鮭的肚子。
I. 中國黃骨魚有多少個品種
1、岔尾黃顙魚。個體不大,分布於長江水系;吻短,須4對;上頜須長,末端超過胸鰭中部;體無鱗,背鰭硬刺後緣具鋸齒,胸鰭刺與背鰭刺等長;前、後緣均有鋸齒;臀鰭條21~23,尾鰭深分叉;鼻須為黑色。是江河、湖泊中常見的魚類,尤以中、下游湖泊為多。
2、江黃顙魚。同樣須4對,上頜須末端超過胸鰭基部;體無鱗,後緣具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脂鰭基部稍短於臀鰭基部,臀鰭條21~25,為底層魚類。它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以江河為多。
3、光澤黃顙魚。吻短、稍尖,須4對,上頜須稍短,末端不達胸鰭基部;背鰭刺較胸鰭刺為長,後緣鋸齒細弱,胸鰭刺前緣光滑,後緣帶鋸齒;腹鰭末端能達到臀鰭起點,脂鰭基部短於臀鰭基部,臀鰭條22~25,尾鰭深分叉。均在江湖中、下層生活。4-5月在近岸淺水區產卵,此魚個體不大,常見體長為80-140㎜。
4、瓦氏黃顙魚。在中國長江、珠江、黑龍江流域的江河、與長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均能形成自然種群,瓦氏黃顙魚是中國江河流域水體中重要的野生經濟型魚類,喜棲息於江河緩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體底棲生活,其肉質細嫩肉、味道鮮美、無肌間刺、營養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