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基督者》這部電影,你看了嗎求大神幫助
沒有,現在還沒得看吧。只知道女主角前幾天在戛納上獲得了最佳女主角。
2.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
反基督者
外文名: Antichrist
《反基督者》是由拉斯·馮·提爾執導,威廉·達福、夏洛特·甘斯布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
影片講述了反基督者羅素所經歷恐怖而又玄幻的故事。
劇情簡介
影片被一個男聲的開場白和收場白分成了4個部分。第一部分被命名成了「悲慟」。在這部分里,夏洛特·甘斯布扮演的母親剛剛從醫院接受完醫學治療出院。在家裡,她由做治療師的丈夫(威廉·達福)照料。她日日夜夜為自己的孩子的失足摔死而自責。她的這種不間斷的自責成為了日後夫妻關系惡化的導火索。看起來,丈夫和妻子似乎在攜手走出喪子的哀痛之中,她的丈夫,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治療師.....
3. 電影《反基督者》
ftp://61.166.154.100/%5B2009.12.05%5D%B7%B4%BB%F9%B6%BD%D5%DF%5B2009%C4%EA%C5%B7%D6%DE%BF%D6%B2%C0%BE%E7%C7%E9(BD)%5D%5B480P%5D%A3%A8%B5%DB%B9%FA%B3%F6%C6%B7%A3%A9/%D3%B0%CA%D3%B5%DB%B9%FA(bbs.cnxp.com).%B7%B4%BB%F9%B6%BD%D5%DF.Antichrist.2009.480P.Bluray 這個是下載鏈接
4. 反基督者的幕後花絮
影片原計劃在2005年上映,但是製片人皮特·阿爾貝克·詹森(Peter Aalb?k Jensen)卻不甚提前泄露了影片的結尾。盛怒的拉斯·馮·提爾一氣之下停止了影片的拍攝,騰出時間來重新編寫了劇本。
影片只有兩個演員:威廉·達福和夏洛特·甘斯布。而且他們在影片里名字只是「他」和「她」。
影片是2009年戛納電影節的參賽片。
影片在德國克隆邊上的一片小樹林理取景。
全片的投資只有1100萬美元。其中,丹麥電影學院投資了150萬。其他的資金幾乎來自全世界的各個獨立電影公司。這些公司遍及德國、立陶宛、巴西、俄羅斯、愛沙尼亞、波蘭、義大利、印度、伊朗、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希臘。拉斯·馮·提爾自己的電影公司也投資了一部分資金。
影片中使用的那些動物——鹿、狐狸和烏鴉,先前在捷克接受了訓練。
如果算上本片,那麼拉斯·馮·提爾已經有10部電影在戛納電影節上放映,並且有8部電影參加了主競賽單元。
因為厭惡飛行,拉斯·馮·提爾是乘坐汽車從丹麥來到戛納的。
本片是拉斯·馮·提爾患上抑鬱症以來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影片在片尾打上的「向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致敬」。這一字幕在戛納招致了鬨笑和噓聲。
《反基督者》這個標題來自尼採的同名著作。
在《反基督者》里,拉斯·馮·提爾使用了蒙克的名畫《吶喊》和亨德爾的歌劇《里爾納多》的選段。
女演員夏洛特·甘斯布憑借著自己在電影里的出色發揮獲得了2009年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
5. 求部歐洲驚悚恐怖電影,影片中有關於宗教和女權的,女主痛失孩子而導致精神變態,之後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
《反基督者》
反基督者的相關解釋:
A:反基督意思是反對基督、敵對基督的人。
B:啟蒙運動時代的反基督者。
C:在西方,近代歐洲思想啟蒙運動以來,開始出現批判基督信仰者,批判基督教的人包括伏爾泰、盧梭、霍爾巴赫等西方思想啟蒙先驅。
D:尼採在他的《反基督》一書中,闡述基督教是墮落的宗教、是災禍。羅素也是一位著名的反基督者,他認為「信仰基督教的人大多都是極其邪惡的」。
E:他通過人性,母性的極端情形來反噬宗教,撕碎正常的價值觀和家庭結構,逼迫觀眾去消受最直接的痛苦。
F:德國哲學家尼采有一句非常「狂妄」的名言:上帝已死。當然這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理解,這句名言是表明現存道德標準的危機,當人類對他們信仰的上帝及其代表的社會道德為終極目標產生懷疑的時候,他們內心深處的那種恐懼與憤怒,會致使人類精神上的崩潰,產生虛無主義和頹喪的幻滅感。
G:人是欲求越少,所得越多!
6. 誰有反基督者。的電影給發個唄
哈佛小子林書豪-上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2NzA5NDQw.html
哈弗小子林書豪-下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2NzQ0MDE2.html
鄭秀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4OTk2Nzk2.html
7. 電影反基督者
等吧 DVD還沒出來 網上不會有的
8. 電影《反基督者》講述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反基督者》講述了一位精神分析師,他帶著妻子來到森林裡的小屋,以治癒他們意外喪子之痛的故事。
劇情簡介:
在充滿狂亂且略帶憂傷的夜晚,一對夫婦痛失可愛的幼子尼克。這件事給他們以莫大的打擊,也讓這段原本便矛盾暗生的婚姻走向崩潰邊緣。
妻子(夏洛特·甘斯布飾)久久沉浸悲痛中無法自拔,身為心理咨詢師丈夫(威廉·達福飾)一方面希望彌合破裂的婚姻,另一方面試圖通過心理疏導讓妻子忘記過去。最終,他們決定前往位於伊登森林的小木屋中緩釋心情。
此前一年,女人曾帶著尼克在此撰寫一篇關於基督和反女性的論文,過往的回憶讓重蹈此地的她緊張慌亂。心理治療在焦灼煩躁的情緒中進行,夫妻倆沒有找到渴望已久的光明,反而墮入更加無邊的黑暗之中。
(8)電影反基督者手機版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丈夫
心理咨詢師,痛失可愛的幼子尼克。這件事給他和妻子以莫大的打擊,也讓這段原本便矛盾暗生的婚姻走向崩潰邊緣。他一方面希望彌合破裂的婚姻,另一方面試圖通過心理疏導讓妻子忘記過去。
2、妻子
久久沉浸痛失愛子悲痛中無法自拔。此前,她曾帶著尼克在伊登森林的小木屋撰寫一篇關於基督和反女性的論文,過往的回憶讓重蹈此地的她緊張慌亂。丈夫的心理治療在焦灼煩躁的情緒中進行,他們沒有找到渴望已久的光明,反而墮入更加無邊的黑暗之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反基督者
9. 有一部電影是說,一個人能聽懂動物說話,還能和動物交談,最後幫動物做手術。請問是什麼
《記憶前世的人》:阿彼察邦創造另外一個宇宙.
在千禧年第一個十年裡,泰國導演阿彼察邦無疑是全世界最被矚目的導演之一。他自2000年開始電影歷程,他的第二部電影、2002年拍攝的《你的幸福》獲得了當年的戛納電影節特別關注獎,2004年的《熱帶疾病》則獲得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獎,他的上一部電影《綜合症與一百年》入圍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他備受法國《電影手冊》推崇,今年年初,他的《熱帶疾病》入圍其評選的「新千年十佳電影」。
又一個十年開端之際的戛納電影節,顯得過於平淡。哪怕大師出手也並不驚人,新人登場也不顯生猛,但好在阿彼察邦出現了。
在中國電影尚在爭論電影與票房,電影要講一個好故事,應該成為解壓最好的娛樂手段的時候,和試圖做更深入的哲學探討,表達人本身所在與需求的世界電影拉開了數以光年計的距離。甚至,有的強大的作者,一直在創造另外一個宇宙,觀眾只是好奇或不解的他者。
阿彼察邦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作者,他出生於1970年,和中國導演賈樟柯出生於相同的年份。二人在美學追求、處境、歷程、在世界影壇的位置有七分相似,他們都有美術功底,對於電影中的空間呈現情有獨鍾,也都有揮之不去的故鄉情懷。他們之所以能夠在世界影壇佔有一席之地,不光是因為電影講述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他們電影的表現形式和結構。他們是真正具當代性的導演,早已不將電影著眼於確切觀點的表達。二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一個企圖走向體制內部,去改變體制,一個仍然積極地與體制唱著反調。
2007年,阿彼察邦曾發表過一封致泰國政府的公開信,因為他的電影《綜合症與一百年》沒有通過泰國相關機構的審查,無法在泰國國內上映。他在信里這樣表述,「我,一個電影工作者,把我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兒女。在我孕育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有了自主的生命。既然我已竭盡所能地創造了他們,故爾,我並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或者討厭他們。無論什麼原因,如果我的後代無法在自己的國家生活,那麼就給他們自由吧。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會因為他們是誰而熱烈地歡迎他們的。我不能因為害怕制度,或者為了牟利,而去殘害我的兒女。否則,無法繼續藝術創作。」隨後,他發起了「自由泰國電影運動」,得到了全球電影人的聯合簽名支持。
在這封公開信里,他表達了自己以自我為原則創造電影的宗旨,他的創作並不受其他因素,比如票房,觀眾的喜歡,影評人的偏好,電影節的認可……的影響,甚至開啟了一種犀利、新鮮的電影語言。《記憶前世的人》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呈現出導演自身對於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關系,靈魂的轉移,物種的毀滅,信仰的獨裁等觀念的思考,也是向現行的泰國電影審查制度宣戰的又一部力作。
上一屆的戛納電影節,丹麥大師拉斯-馮-提爾的《反基督者》因其驚悚和黑暗的特質讓人久久難以平靜,但它是英文電影,又有西方基督教為背景,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引起了極大爭議。《記憶前世的人》相比起來,更為復雜,但它植根於泰國原生態文化,顯得更為私人,也更加哲學,因此在被理解和被接受的程度上會弱於《反基督者》。
《追憶前世的人》講述了布米叔叔因為腎衰竭即將離開人世,他回到老家度過自己生命中的最後時光,亡妻的靈魂和他失散多年、變成了猩猩的兒子都回到了他的身邊。為了能找到自己得病的原因,布米叔叔在家人的陪伴下穿越了樹林,來到了深山裡的洞穴,並死在那裡。而那個洞穴則是他出生的地方,隱喻子宮。
談及拍攝初衷,阿彼察邦稱,「幾年前,我遇到了布米大叔,在我家旁邊寺廟的住持告訴我,廟里來了位大叔學習冥想,還幫著張羅一些廟里的活動。有一天,布米大叔找到一位住持,告訴他當他在冥想的時候,他能夠閉著雙眼看到他的前世,就像看電影一樣。他看到並感受到自己是一頭水牛、一頭牛,甚至精神脫離軀體,在東北平原上漫步。住持被觸動,但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布米大叔不是第一個和他描述此類經歷的人。漸漸地,他從村裡和他分享前世的人那裡收集故事。後來,他出版了一本小冊子。在封面上寫道:一個能夠回憶起他前世的人。」
在原先的劇本里,按照原著,詳盡解釋了布米大叔的前世,按照阿彼察邦說辭的推測,應該是影片開始出現的那頭水牛,但他說,「在電影里,我決定尊重觀眾的想像。他可以是影片里的一切生物,蟲子、蜜蜂、士兵、鯰魚什麼的,他甚至可以是他像猩猩的兒子和鬼魂妻子。」這樣一來,影片加強了電影與轉世的特殊聯系,表達出了阿彼察邦自己對於轉世的看法。
和原著相比,這部電影里有很多阿彼察邦自己的東西。比如,在影像風格上很像他成長時期所看到的泰國電影,比如,讓布米叔叔和他過世的父親一樣,都是因為腎衰竭而離開人世,比如,在布米叔叔卧室里的所有那些裝置都是他父親的原樣復制。
這是一部需要反復觀看,且斟酌的電影,如果它第一次震驚到你,但願接下來的第二次、第三次,你能夠穿越火線進入到這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