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佰原型
八佰原型:
1937年8月13日,日軍突然從虹口、閘北、南市等地,向上海發動進攻,震驚中外的淞滬抗戰爆發。
戰爭一開始,日軍就叫囂著要「三個月滅亡中國」。面對日軍的飛機坦克,國民政府組織70餘萬兵力,在上海展開激烈的抗戰。
在幾乎沒有任何屏障的淞滬平原,面對海空全面占優的日軍,中國軍隊不得不撤出戰斗。然而,卻有一支特殊的抗戰力量,被留在閘北的四行倉庫固守,這就是電影《八佰》的原型。
(1)電影八佰是哪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杜淳飾)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 。
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實際人數四百人而對外號稱八百人 。「八百壯士」奉命留守上海閘北,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獲令撤往英租界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八佰
Ⅱ 八佰真實原型
《八佰》的真實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抗擊日軍的故事。管虎創作這部電影的動機來源於他的父親,是他的父親告訴他當年這場戰役有多麼慘烈。
1937年淞滬會戰是最悲壯的一戰,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並在對外宣稱留下來的人有八百人,這也是電影名《八佰》的含義。在電影海報中,「八佰」二字是由紅色的墨寫成,看起來更像是已經乾涸的血跡,在這兩個字的旁邊,千瘡百孔,每一個彈孔,似乎在訴說這場戰役有多麼的慘烈。
(2)電影八佰是哪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擴展閱讀
塑造立體的人,是《八佰》的立意與野心所在。以往戰爭片的主角,要麼是正面迎敵的戰士,要麼是深入敵營的卧底。而該片卻從一群逃兵的身上展開,《八佰》能在國產戰爭片中越眾而出,恰恰是因為它「敢拍人性的真,甚至丑」。
該片拓寬了我們認識英雄的維度,他們在捨生取義前,也有過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與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刻畫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來個,但這也會造成「一開始還想把每個人名記住,但後來就記混了」的情況。
Ⅲ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的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管虎新上映電影《八佰》是根據歷史上四行倉庫抵抗三十萬日軍的事件改編的。在這場戰斗中,楊瑞符營長接到從閘北前沿陣地撤退的命令,很不情願,因為他在這塊陣地上已堅守了2個月,犧牲了差不多有一半的兄弟。當孫元良告訴他撤到四行倉庫,就一個營堅守7天,掩護全軍撤退時,他非常高興。他明知有可能與他的部下全部犧牲,卻說「大敵當前,男兒自應以死報國」。
兵力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戰,經過5次補充兵員,全營撤退到四行倉庫時,包括團副謝晉元在內,僅414人。而他們的對手,是以後製造了南京大屠殺的松井石根親自指揮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戰斗從1937年10月27日持續到30日,這場戰鬥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嚴重關注。10月29日,英美等國派代表向國民政府遞交請願書,最終以「人道主義原因」停止戰斗。
(3)電影八佰是哪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擴展閱讀:
四行倉庫戰斗極大的鼓舞的人民抗戰的士氣,2015年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日之際,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落成開館。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包括序廳、「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及尾廳等六個部分。
紀念館以一封謝晉元在赴淞滬戰場前寫給妻子凌維誠的家書開篇,展現了以謝晉元為首的「八百壯士」在國難當前之際,舍家為國的家國情懷,展現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決心。
Ⅳ 電影《八佰》將為建黨100周年獻禮,這部電影的原型是什麼
電影八佰的真實原型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相信大家在看到這部作品時一定有所淚目吧。這部作品中堅守的戰士和犧牲的戰士,以及他們奮勇頑強抵抗的時候,都讓大家非常的感動。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戰士的存在,才讓我們現在擁有這么美好的生活。
相信大家在看這部作品中每一個場景都引起了大家的落淚,我覺得這真的值得大家好好的觀賞,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很多時候都向我們呈現了這部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看完這部作品,大家一定心中激起了更強烈的愛國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知道戰士們的難能可貴。同時也相信在現在發達的情況下,我們依舊能夠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Ⅳ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是什麼
電影《八佰》真實歷史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上海四線倉庫保衛戰。歷史上負責四線倉庫戰役的其實是日本海軍陸戰隊,因為當時只有海軍陸戰隊在市區作戰。影片中的陸軍第渣滾68步兵聯隊雖然真的參加了淞滬會戰,但確實在蘇州執行作戰任務,所以這也是最受詬病的地方。《八佰》的真實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時“八百壯士”抗擊日軍的故事。關虎創作這部電影的如談余動力來自於他的父親,父親告訴他這場戰斗有多慘烈。
但影片從一群逃兵開始,《八佰》在國產戰爭片中脫穎而出,正是因為它“敢於拍出人性的真相甚至丑惡”。這部電影拓寬了我們對英雄的理解。在冒著生命危險見義勇為之前,他們也有過平凡甚至瑣碎的懦弱和掙扎。《八佰》的人物塑造採用了群像的方式,光是主要人侍滾物就有二十個左右,但這樣也會造成“一開始想記住每個人的名字,後來就糊塗了”的情況。
Ⅵ 八百原型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該電影的真實原型故事以及結局都成為了一大焦點,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出自於淞滬會戰。《八佰》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真實原型就是淞滬會戰末期四行倉庫保衛戰,這場戰爭非常的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的是30萬日軍。
當時中國軍隊陷入側背受敵的危險境地,五十幾萬大軍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隊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護的,而負責掩護的隊伍就是88師262旅524團一營。
一個營的兵力怎麼可能有八百人,他們實際的人數根本沒有八百人,這個營由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排組成,「編制」算滿也只有452人。謝晉元之所以回答稱800人,就是為了壯大軍威、迷惑日軍,讓這場戰役有那麼一點獲勝的可能。
雖然人數比較少,但這400個人想盡一切辦法,將四行倉庫從里到外武裝成了碉堡,之後就是硬著頭皮和日軍周旋和血戰整整六天六夜,抗爭到了最後。在這六天六夜裡,有無數雙眼睛盯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小小堡壘,也有無數人祈禱他們能夠撐到平安撤退。
就這樣,他們這支號稱「八百人」的隊伍硬生生的抵擋住了30萬日軍的侵襲。事後,四行倉庫巍然屹立,「八百壯士」孤軍抗敵的事跡由此為人傳頌。
(6)電影八佰是哪個真實事件改編的擴展閱讀
這四百多壯士對抗二三十萬日軍,撐了四個晝夜,最大的原因是四行倉庫東面和南面就是租界,日軍有所忌憚,不想歐美列強干涉,不敢用重武器,反復用步兵發起沖鋒。
後來還是歐美國家害怕自己遭殃,要求蔣介石放棄抵抗,於是這四百壯士被撤回了英法租界,之後立馬被繳械軟禁,困在租界三年多。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攻進租界,他們通通淪為日軍俘虜,大部分人都客死異鄉,結局悲慘。
四行倉庫保衛戰從根本上講就是一次政治表演,明知是個死局,還不惜把四百多士兵送進血肉磨坊。最迷惑的是這場保衛戰死亡九人,傷了二三十人,再激烈能激烈到什麼程度,而且撤入租界後一年,還出了四個漢奸,把保衛戰的指揮官謝晉元給暗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