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電影戰爭片推薦
二戰電影戰爭片推薦包括《莫斯科保衛戰》、《卡薩布蘭卡》、《巴頓將軍》、《細細的紅線》等多部影片。
《莫斯科保衛戰》是一部鴻篇巨制,真實、恢宏的戰爭場面在現代戰爭片中無出其右,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戰歐洲戰場的首次勝利。《卡薩布蘭卡》則以反法西斯主義戰爭為導向,採用傳統的正敘手法,講述了一段動人、美麗的愛情故事。而《巴頓將軍》是人物傳記片的集大成者,男主角的演繹入木三分,展現了「暴戾軍神」巴頓的附體形象。
此外,《細細的紅線》也是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單純白描太平洋戰場殘酷的瓜達爾康爾島戰役,利用南太平洋風光的反襯,更顯得戰爭的慘絕人寰。
以上只是部分推薦,還有更多優秀的二戰電影等待你去發掘,如《拯救大兵瑞恩》、《斯大林格勒大血戰》等。這些電影都以不同的角度展現了二戰的殘酷與人性光輝,值得一看。
⑵ 南征北戰電影
《南征北戰》上映於1952年,與《地道戰》、《地雷戰》合稱「老三戰」。
後兩部主要展現的是游擊戰,而排在第一位的《南征北戰》主要表現運動戰的戰術思想,影片磅礴的氣勢和宏大的場面,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眾多人物形象和恢宏的戰爭場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堪稱電影之經典。1951年春,國家電影指導委員會、國家電影局以及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一部戰爭片,為次年「八一」建軍節獻禮,成蔭和湯曉丹被點名擔任該片導演。
兩位導演接到任務後就開始著手准備劇本,當時有一部描寫華東戰場萊蕪戰役前後故事的,名為《戰線》的話劇很受歡迎,於是成蔭和湯曉丹決定在話劇《戰線》的基礎上加以改編,這就有了我們後來看到的《南征北戰》。
《南征北戰》作為新中國當之無愧的第一部「史詩」級戰爭故事片,除了場景真實,場面宏大外,演員陣容在當時堪稱豪華,馮喆、仲星火、湯化達、張瑞芳、陳戈都是那個年代明星級別的人物。
馮喆,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演員,能文能武,大家熟悉的《鐵道游擊隊》也是他主演,1995年被文化部列為126名中華影星之一,2005年被評為中國電影百位優秀演員。
張瑞芳,話劇界有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被文化部譽為二十二大明星之一,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有突出貢獻100電影工作者。
雖然演員們都是大腕級別,但他們表現出的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當代一些流量明星。馮喆,在當時可是一線小生,為了更好地呈現扮演的角色,他去了一個准備渡海作戰的連隊體驗部隊生活,每天跟著部隊戰士一起訓練,最終塑造了一個睿智多謀、堅毅果敢的高營長。
張瑞芳,扮演的是村長趙玉敏,既要給戰士們縫衣納鞋,磨面送糧,又要帶領群眾上山下水打游擊,為了貼近角色,她專門去了山東沂蒙老解放區,聽當地老百姓講解放戰爭時期納鞋送糧,支援前線的故事,不僅如此,她還穿上老布衫,與當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民兵幹部一起學習射擊,這才有了影片中生動真實、淳樸憨厚的女村長。
70年後重溫《南征北戰》,不但不會有滄桑感,還會被影片撲面而來的樸素真實感和富有風格的電影語言深深震撼,無愧於新中國影史上第一部史詩級戰爭、軍事故事片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