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好,陌生人,可以推薦一部對你影響最深的電影或電視劇嗎
《大紅燈籠高高掛》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
影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
通過觀影,我認為本部影片以下三方面刻畫地非常深刻:
一、對人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訴
陳府就是人吃人的火坑,一切源於陳府的老規矩。
太太們點燈——捶腳——點菜。這些規矩象徵權利,讓太太們之間、太太與丫環之間展開競爭,最後是死的死,瘋的瘋。追其究竟,導致這一切的根源都是來自當時的封建制度,或者說是封建制度遺留下來的餘孽。可以說這種封建制度不滅,人吃人的現象就不會停止。這在電影的最後陳府老爺又娶了五太太足以說明。
二、對扭曲人性的刻畫
四太太頌蓮剛到陳府,由學校邁入陳府,可以說是初涉江湖,顯得太嫩。丫環雁兒、三太太的死與其有關,也可說與其無關,生活在陳府的所有人,人性已被扭曲,又何況是一個初入 社會 的學生妹。人性的扭曲在二太太、三太太、丫環以及四太太的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三、詮釋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本部影片可貴之處在於,它讓我們既看到了壓迫,也看到了反抗。如:丫環雁兒罰跪,管家讓其說句認錯的話,可雁兒寧死不屈;三太太與高醫生相好,在四太太告密後,則大膽地說出,「現在就去找高醫生」這也是一種反抗;四太太把飯菜端到自己房內用餐,破了規矩,以及後來四太太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反抗。不過,反抗就得付出代價:丫環雁兒、三太太的死、四太太的瘋。
哎,萬惡的舊 社會 !
總之,本部影片精彩之處太多,
每個情節細想都有深意,每個劇中人回想眼前立馬呈現。
三國演義主要是由曹操,劉備,孫權三者的斗爭 歷史 而展開故事情節。以諸葛亮輔助劉備為主線,以曹操、司馬懿、孫權、周瑜為付線,描繪出當代轟轟烈烈的,可歌可泣的 社會 政治軍事斗爭 歷史 。
政治人物代表為曹操,劉備,孫權;軍事代表人物為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重點展現諸葛亮的政治軍事謀略。
劉備當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從單槍匹馬而取得中國半壁江山,完全是諸葛亮的功勞。諸葛亮的軍事政治謀略,在三國演義當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現。
但最後還是以諸葛亮六齣祁山失敗,由司馬懿父子統一了中國而告劇終。
你好,我是沐說心語。
對於「你好,陌生人,可以推薦一部對你影響最深的電影或電視劇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父母愛情》。
這部劇已經播出很多年了,而且我也前前後後看了很多遍。電視劇並沒有太多了起伏波瀾,卻給了我很多的感觸。
第一,夫妻之間是彼此成就
很多人看完這部劇,就覺得江德福娶了安傑,安傑才有了後來的好日子。不像自己的姐姐安欣那樣顛沛流離,也不像葛美霞那樣半生沒有依靠。
這話不假,但我只贊成一半。如果江德福不娶安傑,是如張桂英、王秀娥一樣的女人,江德福的日子過得能有那樣開心嗎?
答案肯定是不能。你看老丁和王秀娥在一起的時候,雖然也衣食無憂,但過的卻不如江德福開心。還有王震彪,張桂英死了以後也心心念念要娶一個有文化的老婆。可見,安傑與江德福婚後的幸福生活,是彼此成就的。
第二,沒有調和不了的姑嫂關系
結了婚的女人,自然避免不了與婆家人的接觸。婆媳關系、姑嫂關系一直是永恆的話題。按說安傑與江德華是兩個世界的人,如果不是江德福,兩人的生活永遠不會有交集。
起初安傑與江德華也是水火不容,但後期卻成了無話不談、不能缺少的親人。這也給我很大的感觸,連安傑這樣的資本家女人都能和沒有文化的鄉下女人成了好閨蜜一樣,生活中的婆媳、姑嫂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
第三,陪伴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安傑的幾個子女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江亞菲。即使很多人認為她牙尖嘴利、性格張揚,但我很喜歡她。
因為安傑與江德福年老的時候,只有江亞菲一個終年陪著他們的身邊。江軍慶、江國慶從來都是嘴上說說孝順,年老的安傑與江德福估計都沒有見過他們幾面。
還有江衛民,不僅不孝順,還拖累父母。江亞寧,雖然是安傑的驕傲,卻也是不能陪在安傑的身邊。
江亞菲是幾個子女中執行力最強的,雖然看起來嘴快心狠,實際上卻是最體貼安傑的。
第四,兒孫自有兒孫福
安傑為江亞菲物色的對象,江亞菲一個也看不上,卻單單看上了二婚還帶著孩子的王海洋。作為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替兒女打算,卻不知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選擇。江亞菲與王海洋結婚後,日子也過的安心愜意。
我現在也是為人父母,面臨問題的時候,就想起安傑與江亞菲的對話,時刻就告訴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有他們的打算,我們只能是建議,不能替他們做決定。
《父母愛情》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劇,看著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卻處處暗含生活大道理。
電視劇《大染坊》講述的是清末山東周村一個小乞丐陳六子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變成叱吒風雲的民族企業家的。這部電視劇劇情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接地氣又不失幽默。劇中有許多非常實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劇中男主角陳壽亭雖然出身貧困,沒有文化。但是他是一個集仁、義、禮、智、信於一身的好人。
「前任攻略」2014電影版
這部影片在我的記憶里,是唯一一次讓我邊看邊痛哭流淚的電影,以前也經常看一些非常讓人感動的電影,但是都不至於痛哭。這個影片,像是在某一刻被戳中靈魂深處的痛點,跟著電影里的那個她,一起走進了傷痛!
影片由韓庚飾演的男主孟雲、素顏女神王麗坤飾演的女二號羅茜兩個人之間的 情感 故事展開。
他們兩人是大學同學,彼此相愛卻因為種種原因不忍說破一直耽擱著的男生女生。嚴格意義上來講,羅茜並不是他的前任,因為自始至終他們並沒有在一起。但是,他們卻是感情非常深厚的藍顏知己。孟雲從大學到畢業開始創業,羅茜就一直陪在他身邊,所有的好的,壞的,難的事情都是一同度過。從羅茜看孟雲的眼神,就可以感受到那份真摯的深厚的愛意!可是任憑孟雲身邊的女友換了一個又一個,她卻始終沒有等到他的表白,她以為,他是懂的,可是,她卻沒有等到她想要的答案,她以為他總有一天會玩醒的,一次次看到他為了別的女人痛哭買醉,一次次在不同女人身邊流連忘返。
直到一個愛她的男人出現,並真誠的向她求婚!她一點也不開心,她喝酒,她哭鬧,她傷心難過,孟雲仍然沒有任何反應......
失望之餘,她嫁了,在婚禮上,羅茜像瘋了一般表白了這個她愛了十多年的男人,可是孟雲依然是沒有反應......
她說:有人說,你結婚的那個人,一定不是你最愛的,我不信,我不信了十幾年。可是,我輸了!
是啊,她鍾愛的摯愛的孟雲心裡已經裝了別人,他們之間就差那麼一點點,一點點的努力,一點點的緣分!!!
如果當初羅茜可以勇敢一點表白,如果羅茜不給孟雲玩鬧的機會和時間,如果羅茜不是那麼的胸有成竹相信孟雲始終會回到自己身邊,如果......結局是不是另外一個樣子!!!可惜,這對愛的這么深切的人!
羅茜終是成為了別人的新娘!那個愛著她,包容她,可以讓她在婚禮上為所欲為的人!成了陪伴她一生的男人!
而孟雲,有了N個前女友之後,命運讓他遇見了想要安定下來的人!
愛情,也是需要經營的,抓住屬於自己的愛情,別讓它就這樣輕易的溜走了!
樂意分享我看過的印象深刻的影片,可以反復再看的一系列,看過的太多了,先說說必看的國外大片吧:
《追風箏的人》《阿甘正傳》《盧安達飯店》《返老還童》《楚門的世界》《血戰鋼鋸嶺》《天堂電影院》《亂世佳人》《巴黎聖母院》《聞香識女人》《老無所依》《海上鋼琴師》《當幸福來敲門》《勇敢的心》《美麗人生》《音樂之聲》《這個殺手不太冷》《我是山姆》《忠犬八公》《穿普拉達的女王》《拯救大兵瑞恩》《肖申克的救贖》《泰坦尼克號》《蝴蝶效應》《魔戒》系列《羅馬假日》《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滴血》系列《小鬼當家》系列《怪物史萊克》系列《速度與激情》系列《奪寶奇兵》系列
好多,真的,影片層出不窮,好的影片也非常多,一般去豆瓣搜評分高的准錯不了。
國外電視劇的話,印象深刻的《越獄》《絕命毒師》《絕望的家庭主婦》《良醫》《吸血鬼日記》《不死法醫》《神探夏洛克》都挺不錯的,還有好多看過的,一時半會想不起,暫且這么多,應該夠看了。
我不是葯神,這裡面折射出了很多 社會 問題。
非常好看的電視劇,名字叫《暖春》。
推薦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另外近段時間正在熱播的《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都挺不錯的,三觀奇正,積極向上。
㈡ 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_影評解析評價_結局彩蛋
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從頌蓮這個形象的人物為代入點講述進入陳府後的生活為線索,展開整個故事的內容,以頌蓮的所見所聞以及親身經歷表現影片的主題,從未露面的陳老爺,三太太的結局二太太的笑裡藏刀。大院里繼續悲劇下去的五太太。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這部電影的觀後感_影評解析評價_結局彩蛋,希望你們能喜歡!
評《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解析評價——封建下人性的扭曲
本文通過分析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以及藝術手法來進行闡述在封建中,封建壓抑下人性的扭曲,女性不平等現象。
首先,影片的內容講述了一個被迫輟學的女大學生頌蓮被繼母逼迫嫁給一個大她很多歲,妻妾成群的陳老爺,一入陳府後受到陳府大院里各種人,事的,直到變瘋的故事,在這部影片中,人物個性鮮明,形象突出,都代表了封建中關鍵的各個角色,陳家大院,映射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內部互相傾軋的人生,人生景象及相應的生存原則,在影片的開頭,頌蓮與其繼母在對話的時候,只聞其母之聲,不見其母之人,此時的矛盾已然出現,整個影片以及人物形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這種藝術手法深深吸煙觀眾強烈的好奇心,總想看到頌蓮的繼母和陳老爺的面貌,但全劇並為清晰的出現,也恰恰表明了頌蓮繼母與陳老爺所代表的主題含義。眾所周知,每一個封建的出現發展延續消亡都有其一定的維護者捍衛者服務者制定者以及受益者和其犧牲者,在這種情況下,不是受益者,還是犧牲者都被壓住了本性,在不平等的經歷中極度扭曲人的賢良本性和看待世界的觀念,縱觀整部影片,每個人物身上所發生的故事,可以仔細揣度出,在陳府大院中,陳老爺就是封建的制定者。整個陳府大院一直沿襲著陳府老祖宗所制定的規矩,而陳老爺就是掌控這一切的主宰者。例如,當二太太梅姍因為和高醫生有了私情,陳老爺就可以毫無顧及地犧牲梅姍的生命來維護陳家所謂的規矩,視生命為螻蟻。但是,影片之中,我們並未看清楚陳老爺的臉,正如封建的殘暴禮制一樣,只見其影,難尋其蹤,在生活的細節之中,殺人於無形之間。就如,陳老爺對頌蓮說的那句話——「你看見什麼了?!你什麼也沒有看見!」。生活和生命都牢牢的拿捏在陳老爺的手中,即使看到了,也不能怎樣。而以頌蓮為代表的封建的服務者和犧牲者是數不勝數的,並且是一輪接著一輪。當頌蓮看到了梅姍被弔死在死人屋後,幡然醒悟但卻為時已晚,在她徹底認清楚陳府所謂的規矩到底是個什麼的時候,也是她瘋了的時候。在頌蓮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規矩」生活時,陳老爺在吹吹打打的嗩吶聲中,娶來了他的第五房姨太太,這又是悲劇的開始。我們可以想見,在五太太新婚的夜晚,她會受到陳府捶腳點燈的最高待遇,也會聽到陳老爺那句蒼白而毫無人性的話語,「怎麼樣?腳捶的還舒服吧?」、「女人的腳最要緊,腳舒服了,就什麼都調理順了,也就更會伺候男人了。」隨著五太太在陳府日漸的生活,她也會像頌蓮一樣,逐漸接受陳府的規矩,並且用規矩去壓制他人,用太太的特權去壓制有著太太夢的丫鬟。為了在陳府生存下去, 用盡手段去追逐得到陳老爺寵幸的權利的規則,就像二太太卓雲一樣,想盡一切辦法去傷害別的姨太太,去達到得到陳老爺寵幸的目的。當然,也不乏像二太太那樣犧牲自己去達到目的。在這種壓抑而扭曲的生活狀態下,女人們的生活焦點就是陳老爺,完全失去了自我,當然包括心靈上的和身體上的。例如,二太太明知道頌蓮的情緒很不好,還專門用很刺耳的言語去挑逗頌蓮的忍耐極限,讓頌蓮給她剪頭發,以致讓頌蓮傷害到她而她能得到陳老爺的同情。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二太太也許在剛進府的時候比頌蓮還要單純善良,但是在隨後的生活中,一步步淪為陳府規矩的服務者和捍衛者。同時,卓雲也是最可悲的受害者,終其一生都在害別人,卻認識不到這種做法的殘忍。在害死三太太後,還會繼續陷害別人的生命。這種現象的存在,是一個的悲哀,人與人之間沒有親情可言,有的只是爭奪。悲劇的開始,是以僕人點燈、捶腳為開端的,陳府的這些僕人都是陳府規矩的守護者和捍衛者,在規矩面前,他們就是為陳老爺和姨太太們服務的,沒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影片以梅姍被弔死而達到情節高潮,以五太太被陳老爺迎娶和頌蓮的瘋來結束的。這種結束,卻又是新一輪悲劇和殘忍的開始。
其次,電影的主題思想。這部影片的中心思想突出,主題意義鮮明,給予觀眾極大地思考空間與啟示。影片通過塑造頌蓮這一個人物形象,把影片的主題內容多角度的展現出來。讓觀眾在一種聽故事、看故事的情景中,在思考影片的細節矛盾的時候,把影片中最精華的部分溢露出來。在陳府規矩重重的生活規則下,人們喪失了對生活本來的認識,極度迷失自我,在彷徨中丟棄自己的靈魂;在重如千斤的下,被壓得惺惺百態,扭捏不堪。當故事的矛盾達到頂峰的時候,影片的主題內容也升華至極大地空間內,把所有人的本來面目都放得極大,充分顯露了——在封建的下,人是沒有人性可言的,女性是沒有平等可言的。
然後,在陳府那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為人所見的卻是一個在封建禮教中陰冷沉重的故事。導演對色彩的運用是極為講究,對色彩出色的掌控力,不僅使影片極具美感,更使這部電影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片中不同色彩基調的反復出現,使觀眾的情緒也隨著劇情滌盪起伏。紅與黃對中國人來說有一種隆重、喜慶心理作用,在技術層面,經典的三原色沖印,使影片色彩更顯精緻,影片中的一個細節——點燈、封燈,這是影片中人物命運的直接寫照。初看這個橋段的時候,有一種很強烈的儀式感,正是這種強烈的儀式感,讓人覺得有點迂腐、冷漠而又沒有人情味。當頌蓮初入大院時,四位姨太太站在門口,等著燈籠入自家院中。這一幕猶如一幅妓女站街等著嫖客挑選一般。初入的頌蓮見證著大院中人心冷暖, 這部影片是張藝謀形式與內容結合得最好的電影之一,其美學形式和寓言象徵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座大院困鎖扭曲著正常人性,以此對封建的黑暗做出強有力的批判。
其次,電影的主題思想。這部影片的中心思想突出,主題意義鮮明,給予觀眾極大地思考空間與啟示。影片通過塑造頌蓮這一個人物形象,把影片的主題內容多角度的展現出來。讓觀眾在一種聽故事、看故事的情景中,在思考影片的細節矛盾的時候,把影片中最精華的部分溢露出來。在陳府規矩重重的生活規則下,人們喪失了對生活本來的認識,極度迷失自我,在彷徨中丟棄自己的靈魂;在重如千斤的下,被壓得惺惺百態,扭捏不堪。當故事的矛盾達到頂峰的時候,影片的主題內容也升華至極大地空間內,把所有人的本來面目都放得極大,充分顯露了——在封建的下,人是沒有人性可言的,女性是沒有平等可言的。
然後,在陳府那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為人所見的卻是一個在封建禮教中陰冷沉重的故事。導演對色彩的運用是極為講究,對色彩出色的掌控力,不僅使影片極具美感,更使這部電影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片中不同色彩基調的反復出現,使觀眾的情緒也隨著劇情滌盪起伏。紅與黃對中國人來說有一種隆重、喜慶心理作用,在技術層面,經典的三原色沖印,使影片色彩更顯精緻,影片中的一個細節——點燈、封燈,這是影片中人物命運的直接寫照。初看這個橋段的時候,有一種很強烈的儀式感,正是這種強烈的儀式感,讓人覺得有點迂腐、冷漠而又沒有人情味。藝謀形式與內容結合得最好的電影之一,其美學形式和寓言象徵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座大院困鎖扭曲著正常人性,以此對封建的黑暗做出強有力的批判。
《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看一部電影,總會記住一些畫面,一些紅燈籠高高掛》讓我記住的,不光是那四房姨太太,不光是慘死的丫鬟,我還記住了那個深宅大院,那些高高懸掛的燈籠,那片無孔不入的錘腳聲,還有從未露面的老爺。這些才是本片的主角,才是整部電影苦苦塑造的形象,他們像一雙無形的手,又像一截臭氣熏天的裹腳布,緊緊地束縛了中國女性數千年。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有些年代了,大家對它的主題心知肚明,這是中國女性的悲歌,是封建的縮影,是的,但那是文學的事情,電影是用畫面和聲音講故事的,而不是文字和道理。
張藝謀用構圖來實現了他的電影主題,這些人永遠被框在宅院里,我們看他們時總是隔著門,隔著窗,隔著牆。有時候,我們從天空俯視,發現他們被囚禁在一個個小盒子里。當事人可能不會發現,但我們卻看得一清二楚,他們從一間屋子走到另一間屋子,從前門走到後門,他們從樓下到樓上,一直在走,但在我們看來,他們的一生都沒走出去過,他們的生命和激情都在這些盒子里消磨殆盡,在裡面糜爛、腐朽。張藝謀沒有說「封建」二字,僅用重重院牆便將封建刻畫得淋漓盡致。
燈籠是一個浮華卻空虛的夢。看過電影的人就知道,老爺共有四房姨太太,他可以經常與不同的女人睡覺。他今晚決定要誰,就在誰的屋前點亮燈籠。這幾個女人為了爭取與老爺同房的機會便互相勾心鬥角、明爭暗鬥都老爺的臉,卻無數次看見了燈。因為這部電影講的是這幫女人的故事,而她們並不愛老爺,她們愛的是屋前點亮的紅燈籠。老爺只是一個幻影,是一股無形的力量,而燈籠卻是自己成功的象徵,就像媽媽告訴你考了一百分就給你買游戲機,對你來說,考試其實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跨過障礙後的獎品。所以張藝謀始終不讓老爺露面,因為他真的不重要。
小丫鬟雁兒夢想著自己也能作姨太太,因為老爺曾經對她動手動腳,所以他偷偷在屋裡掛起了燈籠。雁兒死前跪在熊熊燃燒的燈籠前,她不是為不能和老爺廝守而難過,而是為燈籠永遠不會掛在自己門前而絕望。
看完了燈籠,又該聽錘腳聲,老爺說錘腳可以把女人的身體理順,這樣伺候起男人更得心應手。所以,和燈籠上屋一樣,錘腳也成了大家夢寐以求的事情。當我們完全進入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會為這群女人的勾心鬥角揪心,為「好人」的遭遇咬牙切齒,但回想起來,不就是一盞燈籠、兩把腳錘嘛,這群女人價值觀已完全被這個大盒子扭曲。張藝謀沒有用「扭曲」二字,他用燈光和錘腳聲完成了扭曲的表達。
鞏俐扮演的頌蓮是一個讀過書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墮落成這樣絕非一朝一夕。她也隱約見到自己的人生希望,那就是老爺的兒子,大少爺。頌蓮始終帶著父親臨終前留下的笛子,這是她在這里唯一的念想。而樓上的笛聲彷佛敲開了她的心房,他循著悠揚的笛聲而去,與年輕俊朗的大少爺不期而遇。沒有表白,沒有過多的對話,僅僅是一支笛子,僅僅是兩重門前的遙遙相望,我們便知道愛情在二人的心裡暗暗滋生,這件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千萬別說出來,說出來就不美了。
大少爺走的時候,頌蓮叫了他一聲,卻沒有繼續往下說,這時笛聲再次響起,又漸漸消失。頌蓮的愛情和生的希望也在這消失的笛聲中被打入地獄。張藝謀沒有提「愛情」二字,但緣起緣滅的故事卻早已被他講完。
看《大紅燈籠高高掛》這樣的電影是一種折磨,因為太壓抑,太悲慘,但也是一種享受,因為它用畫面和聲音來講故事,張藝謀隻字不提「封建」、「壓抑」、「扭曲」、「絕望」、「愛情」,但卻用「宅院」、「燈籠」、「錘腳聲」、「笛聲」把這些主題表達得淋漓盡致,這才是電影的美妙之處。
以上就是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的觀後感_影評解析評價_結局彩蛋,希望你們能喜歡!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
大紅燈籠高高掛結局
大紅燈籠高高掛觀後感
大紅燈籠高高掛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