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潮汕電影|爸,我一定行的
如果你的微信好友里有那麼幾個熱愛家鄉的潮汕人,那麼前陣子肯定看過他們集體轉發的一篇推文,主要內容是:俺們大潮汕要出潮汕話電影了!
本身對於電影並沒什麼興趣,也不是熱愛家鄉的人,但出於好奇和期待,我一直等著這部電影上映。好奇和期待的點在於:去看電影的會不會都是潮汕人、電影院里會不會全程充滿「死爸仔」「嘩撲」「物伊」之類的潮汕話……可以說,這種歡樂的氛圍才是最吸引我的。
買了上映首日首場的票,意料之中也意料之外地,我包了整個場。
電影起名《爸,我一定行的》,簡單粗暴又勵志。
很可惜,獨自坐在空盪盪的影院里,並沒有感受到事先預想的歡樂,反而有點尬,一是潮汕話也有不同口音,我是揭陽音,電影是汕頭音,親切中帶點陌生;二是故事內核太簡單,一個不愛讀書的高中生如何逃課如何氣他爸,主題沒有很出彩。唯一成功的是,它讓我產生了沖動——想打人的沖動。
先拋開故事不講,羅列一下影片里的潮汕元素。
首先得提的毋庸置疑是潮汕話,這門號稱最難學的方言讓潮汕人為之驕傲,也成了潮汕人在外漂泊時能夠「相認」的暗號。很印象深刻的片段是校長的潮普腔發言,正是這個片段讓我在之前看了朋友圈瘋轉的預告推文後,對電影有了一點小期待(本來沒有的)。
拍攝的地點在汕頭,同屬潮汕,揭汕在建築、風俗上倒是沒有太大差別。所以觀影過程里,有些場景讓我產生了在家的錯覺,同樣的三合院、四合院建築群,鏡頭拉遠,是一排排烏黑房頂,這種方方正正的房屋輪廓,是我這一輩以及我的祖輩們不可磨滅的記憶。(下一輩估計比較少人知道了)
主角外號369,這串數字在潮汕話里是帶貶義的,意思是傻、笨,我家那邊經常用369來罵人,大概是說那個人有毛病,想瘋就瘋。在粵語情景劇《72家房客》里,同樣有編號369的警察,作為反面人物存在。而其他人物的名字,自然也有潮汕感覺。據說演員都不是科班出身,但其中有一個滑頭大叔,是著名的小品演員,曾承包了無數潮汕人的童年。
除了這些,一些潮汕習俗也有所體現,中秋拜「月娘」、拜老爺等。
如果這部電影能夠有高分評價,那麼大概要歸功於以上這些潮汕元素,讓潮汕人(特別是汕頭)擁有了一次在電影院集體狂歡的機會。除此之外,沒有太大亮點。
回到故事本身,我給出的評價是三星半,內容平淡,沒有太多的矛盾沖突,前半段有些地方為了搞笑用力過猛,最後為了宣揚潮汕人的團結和愛拼多出來的彩蛋部分太不真實,潮汕情懷加持多給半星。
如果要我說從中獲得什麼心得之類,估計是沒有了。能說的就是見過很多父母跟兒女,像369跟父親一樣,因為不善表達而漸生隔閡;也見過不少如369一樣讓父母操碎心的孩子,少年輟學,最後碌碌無為埋沒天才。不過我想,營銷號應該可以拿兩點寫不少催淚的東西了,學不來學不來。
電影最後有一部分是導演和主演在討論電影內容,他們自己說的:不太行。很客觀的評價。
宣傳鋪天蓋地,噱頭造得很足,可惜只是一部看過即忘的下飯片,不過還是要給我潮汕打個call,希望以後有更多更好的本土電影出來。作為古時的南蠻之地,現在的重男輕女代表地區,外界對潮汕的認知一直停留在很表面的層次,知道牛肉,知道膠己人,卻搞不清潮汕跟汕頭跟潮州有什麼區別,嗯,作為揭陽人的我還經常被排除在潮汕之外,如果能有更好的潮汕電影,我還是願意貢獻一下票房,強行發揚一下潮汕文化的。
最後,包場挺爽的,就是蚊子多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