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哪些早期電影中本來是調侃預言未來的台詞,結果後來竟成了真
《陳情令》這部劇真是每看每新,如果說第一次看專注於劇情,第二次看專注於感情,第三次看專注於人性,那第n次看,就必須是專注於細節了。《陳情令》細節驚人,在經過小編第n次仔細看過後才發現,這裡面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預言家。
但沒想到的是,就這句話,最終卻成了真。因為這場相遇,薛洋最終屠殺了白雪閣,毀了宋嵐,更害了曉星塵。可時也命也,沒想到曉星塵會在失明後無意中救了他。更沒想到的是,這么冷血冷情的薛洋,有朝一日竟會貪戀曉星塵帶來的美好與溫暖。
最終,薛洋被自己說的話反作用,以至於他再也忘不掉曉星塵了。在得知曉星塵回不來的時候,這才會那麼失控。而他在死之前看著手中的那一顆捨不得吃的糖,就是他最悲涼的寫照。
❷ 關於影片《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的幾個問題
基於最近電影網站被關的關,所剩無幾,就先 推薦個看電影的網站吧:www.haokan5.com
2009年1月16日 《幽靈》
2009年1月23日 《赤壁下》
2009年1月23日 《黑夜傳說3:狼族再起》
2009年2月13日 《刺殺希特勒》
2009年2月13日 《粉紅豹2》
2009年2月13日 《狼人》
2009年2月13日 《13號星期五》
2009年2月27日 《街頭霸王:春麗傳奇》
2009年3月6日 《守望者》
2009年3月13日 《可愛的骨頭》
2009年3月14日 《龍珠》
2009年3月20日 《遇難大逃亡》
2009年4月3日 《科學小飛俠》
2009年5月1日 《X戰警前傳:金剛狼》
2009年5月8日 《星際旅行11》
2009年5月15日 《天使與魔鬼》
2009年5月22日 《終結者4:救世主》
2009年5月22日 《博物院之夜2:逃離史密森尼》
2009年5月29日 《飛屋環游記》
2009年6月5日 《速度與4》
2009年6月6日 《超人之鋼鐵戰士》
2009年6月19日 《波斯王子:時之砂》
2009年6月19日 《公元元年》
2009年6月26日 《變形金剛2:東山再起》
2009年7月1日 《冰河世紀3:恐龍的黎明》
2009年7月1日 《公眾之敵》
2009年7月10日 《2012》
2009年7月17日 《哈里波特與混血王子》
2009年7月19日 《迷失之地》
2009年8月7日 《特種部隊》
2009年8月10日 《正義聯盟》
2009年8月14日 《第九區》
2009年9月25日 《機器化身》
2009年10月2日 《玩具總動員3D》
2009年10月2日 《隔離島》
2009年10月10日 《鐵臂阿童木》
2009年10月30日 《電鋸驚魂6》
2009年11月6日 《神奇的福克斯先生》
2009年11月20日 《福爾摩斯》
2009年12月18日 《神之化身》
2009年12月26日 《公主與青蛙》
❸ 【緊急】電影《巴黎聖母院》
法國版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對我來說,是一個奇跡,奇跡在於整個52首歌曲(包括序曲和終曲),全都如此優美,值得反復去聽——並不是所有的著名音樂劇都能給人這種感覺。而另一個傳奇在於,其它音樂劇中,我從來沒有見過穿插如此多的現代舞,簡直可以說,舞蹈和音樂的比重近乎各佔一半。這些都讓《巴黎聖母院》看起來新鮮和吸引人。
《巴黎聖母院》比較流行化,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就是,音樂劇本身算不算一種流行音樂?很多人對音樂劇不感冒反而是由於它的「曲高和寡」——盡管音樂劇和歌劇或是芭蕾舞劇比起來應該屬於大眾文化。在我看來,對比傳統音樂劇,也就是百老匯或者目前可以說就是韋伯的音樂劇,更加「通俗」的《巴黎聖母院》,能夠成功的原因,就是摒棄了那些音樂劇華麗、龐大、歌劇一樣的表演氛圍,而好像搖滾樂隊一樣大多數歌曲用吉它和鼓作主要樂器,這樣就沒有傳統音樂劇中熱鬧和夠分量感的音樂,更側重於音樂本身的旋律和感情,也就自然更容易入耳,它聽上去與其說像音樂劇,更像一張法國情歌歌手的個人敘事性專輯,盡管不太可能成為音樂劇的主流,但是作為另類的新鮮的音樂,已經足夠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巴黎聖母院》完全拋棄了交響樂團和深厚的演唱技巧,只是這些都限制在表現主題的比較狹小的范圍,而這些為數不多的點綴又正是使整個劇能夠表現出一種史詩的滄桑和沉重的部分。
《巴黎聖母院》與傳統音樂劇不同的地方還在於,傳統音樂劇的故事往往是比較簡單的,所以歌曲穿插在其中,把故事情節緩慢地表演出來。而《巴黎聖母院》因為原著的關系,整個故事比較復雜,無法詳細表達出來,所以,整部劇中,一首歌就要概括一段時期內發生的事情,顯得非常匆忙,每段故事的前因後果幾乎完全是一帶而過,如果不了解原著,就根本看不懂每一場發生的故事,甚至連時間地點都搞不清楚。這樣的匆忙一直到第二幕才開始變緩,故事已經進行了大半,愛斯梅拉達在獄中就成了後半段主要的故事部分。
在《巴黎聖母院》中,演唱者和舞者是分開的,演唱者沒有過多肢體語言,幾乎很少表演。而舞者幫助歌手錶達想表達的思想,並烘托氣氛。比如表演軍官腓比斯同時愛上了兩個女人的內心掙扎時唱著《心痛欲裂》,身後有四位男舞者瘋狂舞蹈,非常貼切地表達了他進退兩難的心情。還有加西莫多喜愛的三隻大鍾,他把它們擬人化,這時舞者在每隻鍾上舞蹈,把鍾賦予人性。
《巴黎聖母院》對原著做了相當的改編,省略了原著一些細節,比如愛斯梅拉達的身世,國王對暴動的干涉等內容。不過仍然尊重原著,人物主要性格都沒有改變,並進行了一定現代感的深化。但最主要的是,盡管《巴黎聖母院》的布景和服裝沒有用富麗堂皇的裝飾,甚至不是中世紀的哥特風格——相反它非常現代,卻很好的把握了原著的感覺。原著中用了相當多的分量去描述巴黎聖母院本身,音樂劇抓住了這一點,因此它並不僅僅只是講述了一個愛情悲劇的故事,還包括了關於大時代變遷和人性壓抑禁錮的內容,而這三者又是在劇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大時代的動盪可以在第一幕開首的《大教堂時代》和第二幕開首的《弗羅倫薩》中找到。兩支相同旋律的曲子講述了中世紀的興盛和衰亡。《大教堂時代》中作為整個故事敘述者詩人甘果瓦唱道:
大教堂撐起信仰的時代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鏤刻下自己的事跡
而第二幕的《弗羅倫薩》是甘果瓦和副主教孚羅洛的對唱:
大船紛紛航行
尋找前往印度的航道
馬丁路德將重寫新約
一個分裂的世界正在破曉
小終會戰勝大
文學的地位也將取代建築
學校課本會戰勝教堂訓誡
聖經摧毀教堂而人會殺死上帝
關於人性的部分,主要體現在吉普塞人首領的幾段講述流浪人民企求聖母仁慈卻被殘酷鎮壓的歌曲,以及孚羅洛與慾望苦苦掙扎的段落。孚羅洛在痛苦煎熬中唱著: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身邊的巨石向他移動,擠壓他,他推開,巨石再次擠壓,他再次奮力推開。那歌詞就在這種掙扎里絕望地一遍遍重復:你會毀了我,你會毀了我。
關於愛情的歌曲自然更是以優美抒情見長。不論是軍官腓比斯和未婚妻百合對唱的《鑽石的眼眸》,還是腓比斯、孚羅洛與伽西莫多合唱的《美麗佳人》,或是愛斯梅拉達與百合合唱的《君似驕陽》,都相當動聽。而錄影帶版本的伽西莫多由加拿大歌手卡魯扮演,那種嘶啞渾厚的嗓音唱出對愛斯梅拉達感情的《愚人教皇》、《以我居所為家》和《舞吧,愛斯梅拉達》,特別是最後一首《舞吧,愛斯梅拉達》:
當時光流轉
有一天人們會在地底發現
兩具纏抱的骨骸
向整個宇宙宣告
伽西莫多如何深愛著
吉普塞女郎愛斯梅拉達
上帝將他造得如此醜陋
就是為了幫他(上帝)背負十字架
同樣還有他唱的《鍾》,他唱出三隻鍾敲響不同的含義,充滿了愛憐,最後卻孤獨而悲哀地說:這些永遠是在為別人而敲。
完全沒有玩弄嗓音技巧的平實,每一句歌詞都彷彿自內心發出,更是格外打動。
整部音樂劇道具設計也很獨特,比如愛斯梅拉達處以絞刑的時候真的被吊在半空,舞台上最重要的象徵巴黎聖母院的幾塊怪獸巨石由人在內部操縱移動(注意看會發現石頭的四面都有一個偽裝成裂痕的瞭望口)。還有最後孚羅洛的死,他應該是被伽西莫多從頂樓推下去摔死,但是舞台劇無法表現,所以設計成他從頂樓樓梯翻滾而下,作為背景的牆上每一個窗口在他滾下的時候燈光閃亮,最後撲倒在聖母院牆外。
總之,每一個細節都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表現。
其實,說了這么多,最重要的還是:它好看,它好聽。根本上,這才是《巴黎聖母院》值得一看再看的原因。
❹ 急 求 巴黎聖母院 電影的觀後感!!!
帶著激動和興奮我看完了巴黎聖母院,在那個離我們很遙遠的時代,我看到了許多,有美好的,也有醜陋的。他們給了我深刻的影響和感觸,讓我無法釋懷。首先,隨著那個動聽的聲音和優美的舞姿我看到了一個美若天仙的埃及姑娘愛斯梅拉達,開始我以為她只是個擁有美貌但什麼都不懂得空瓶,但漸漸的我發現並不是這樣,她擁有的更是那顆無比善良的心。她會在詩人落入丐幫將要被人殺時挺身而出,以「成為他的妻子」為代價救了他。她同樣會在醜陋的卡西莫夫在刑場被人打罵,急切想找水喝卻無人理會他時拿著水喂給他喝,即使他曾經綁架過你,即使他是個面部極其醜陋的刑犯。她也是如此,她的眼神充滿堅定。她的心中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救人」!面對愛情,她則是堅貞不屈,不論神父怎樣他都只愛弗西斯,這個曾經在卡西莫夫綁架她時救了她的男人,這個風流萬種無情無意的花心大蘿卜.但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她早已愛上了他,甚至連自己的生命也可以不要,甚至看到他和別的女孩在一起時也會找理由安慰自己......可最終,愛斯梅拉達在邢台上死了,弗西斯沒有救她.沒有! 而卡西莫夫靜靜的望著這一切,眼睛中那流淌不息的液體,是淚嗎? 對,卡西莫夫愛她,很愛很愛,這個善良的人因為醜陋從小被父母遺棄,是神父將他撫養長大,教他成為一個敲鍾人.所以他從內心感激神父,警官神父只是把它當作一個奴隸,他仍忠心耿耿對待神父並幫助神父劫走愛斯梅拉達,後來才知曉這只是神父的陰謀.在刑場他救了愛斯梅拉達,想讓她快樂.並且最後他陪著死了的愛斯梅拉達度過了一輩子,也在無聲中消失.看完後,我想:醜陋的人心靈並不醜,而美麗的人心靈也不一定不美麗.只是為什麼善良的人都沒有得到他們的幸福呢?
❺ 有哪些早期電影中本來是調侃預言未來的台詞結果後來竟成了真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到了一個人——王寶強。
陳思誠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就說過,《唐人街探案》里王寶強的角色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在電影里,王寶強結婚的當天晚上就發現老婆和其他男人偷情。
然後,就出了王寶強和馬蓉的事情。雖然這並不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但是還是心疼王寶強一下。
但是,離開了馬蓉,相信王寶強的人生可以重新開始。前段時間他領著新女友亮相了,不管怎麼樣,只想祝福他,希望找到真正的幸福。
陳赫本人也一度跌入谷底,不敢出門,每天呆在家裡,甚至患上了抑鬱症。後來,廣大的吃瓜群眾就翻出了這段話,發現跟陳赫離婚時的處境非常相似。
就好像是預先知道了會有這么一天,提前說給自己聽的。當時的陳赫也是如此,沒有辦法回頭。與其糾結過去,不如笑著迎接未來,說的太准了!
❻ 電影《巴黎聖母院》主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巴黎聖母院》藝術地再現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統治時期的歷史真實,宮廷與教會如何狼狽為奸壓迫人民群眾,人民群眾怎樣同兩股勢力英勇斗爭。小說中的反叛者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達和面容醜陋的殘疾人加西莫多是作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現在讀者面前的,而人們在副主教富洛婁和貴族軍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則是殘酷、空虛的心靈和罪惡的情慾。作者將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動豐富的戲劇性場面有機地連綴起來,使這部小說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小說浪漫主義色彩濃烈,且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它是運用浪漫主義對照原則的藝術範本。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絲美拉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❼ 我想看一部外國電影叫做《巴黎聖母院》,可是好像在網上看不到。有什麼辦法可以看哪裡有!
去 暴風影音 搜吧
❽ 巴黎聖母院電影被刪情節有哪些詳細一些
給你一個方法:看電影時,拿著原著對照
❾ 電影版的巴黎聖母院
連無聲片在內有十多個版本,各自情節取捨改編不同,另外,有的以悲劇結尾,有的以大團圓結尾。
❿ 巴黎聖母院被燒毀僅半年,為何這么快就要把這件事情拍成電影呢
覺著這可能是讓我們更多人都去能夠記住巴黎聖母院這個歷史性建築。是為了紀念這個歷史性建築,所以才要盡快的把它拍成電影。
巴黎聖母院當時被燒的時候可以說真的是令很多人都是很痛心的,因為它是我們全國性的標志性建築。雖然是法國建築。但是我們全國人都很敬仰。當它被大火燃燒的時候,很多人知道這個新聞都是感覺到既痛恨又惋惜,雖然也是沒有辦法去拯救的,所以只能讓它這種美好藏在我們心裡了。
巴黎聖母院雖然不再那麼完美,但是我相信它給我們帶來的記憶是永遠不會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