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絕殺慕尼黑電影觀後感
《絕殺慕尼黑》是一部由安東·梅格迪契夫指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主演的傳記類劇情片。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發生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
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熱血沸騰,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鍾,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當時美國隊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然而,一位來自蘇聯的不知名籃球教練,率領著艱難、困苦、貧窮中的蘇聯國家隊,比賽結果發生逆轉,看到這里眼中泛起了淚花。
通過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信念的力量,只要努力奇跡是有可能發生的,困難和挫折只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
⑵ 絕殺慕尼黑讓我們的領悟是什麼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講的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美國籃球隊的故事。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能輕易放棄,要勇於拼搏。
⑶ 絕殺慕尼黑觀後感
依據真正歷史事件改寫的《絕殺慕尼黑》,敘述的是1972德國慕尼黑夏季奧運會上,前蘇聯男人籃球俱樂部擊敗了維持36年全勝記錄美國男子籃球隊的故事。
正片沒有一個電影大佬,針對我國觀眾們而言,乃至連一個了解臉孔的藝人都沒有,可是卻用與眾不同的角度與精湛的製做,無私奉獻了一場經典的電影盛會。
做為在俄國當地狂攬30億美元歷史時間票房最高當地影視作品的《絕殺慕尼黑》,肯定算得上一部超級體育燃片,但卻並有選用體育片傳統式的老梗去主要表現主題風格。
最先,《絕殺慕尼黑》里沒有過去體育片里那類強制提高的民族主義者顏色3D渲染,乃至針對原蘇聯的許多政治制度限定體育文化發展趨勢的狀況實現了揶揄,徹底沒有戰斗的民族自我安慰的成份。
舉國體制下的密閉式練習,得到喜來登賽事總冠軍後甚少的獎勵金,我國方面針對籃球俱樂部的強制性指引,選手歸國後飛機場含有的羞辱性查驗……
電影不但沒有傳揚那一個社會的輝煌,乃至利用各類關鍵點鋪敘來敘述政冶核心體育文化的可悲。客觀性上而言,實際政冶都沒有傳揚前蘇聯時期的要求。
可是,針對許多我國觀眾們而言,卻有著一絲獨特的共鳴點,尤其是電影中許多自然環境3D渲染的情景,激起了許多針對那一個獨特時期的記憶力,很有可能,此片的電影導演心裡也有著悼念前蘇聯時期的心態,僅僅根據春秋筆法開展獻給吧。
次之,《絕殺慕尼黑》盡管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打怪更新」的類型電影,可是卻沒有選用基本英雄人物一路開外掛的傳統式招數。
電影全部的鋪敘與3D渲染,全是為了最終前蘇聯與英國總決賽的高峰所提前准備,可是,早期前蘇聯中國國家隊被英國的在校大學生隊吊打三場,中國國家隊的隊友乃至連美國街頭的籃球賽小混混都打但是,還輸了了送去的特色產品黑魚子醬。
殊不知,這一切都是電影導演的有心為此。以新聞記者新品發布會上公布要戰勝霸者美國隊為爆點,後面又是埋下伏筆了大批量的困局,構建出了一種不太可能成功的任務的極大困境,更為顯出了最終三秒的奇妙與獲勝後的濃情。
⑷ 絕殺慕尼黑真實事件
絕殺慕尼黑改編自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不被看好的蘇聯隊在最後3秒絕殺了美國隊,創造了歷史。
締造這段傳奇的幕後功臣,就是蘇聯當時的教練加蘭任。在「美蘇冷戰」的時代背景下,這場比賽的輸贏甚至關乎了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面對整整統治了籃球界36年、沒有在奧運會中品嘗過一次敗績的美國隊時,加蘭任率領隊伍團結一心向「不可能」宣戰。
飾演教練加蘭任的是參演過《碟中諜4》的俄羅斯高國民度演員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擁有精健身軀和剛毅眼神的「硬漢專業戶」馬什科夫和電影中臨危受命的「鐵血教頭」加蘭任,無論外形還是氣質都有著非常高的契合度。
在電影中,馬什科夫也精準展現了這位「鐵血教頭」剛毅中帶著柔軟的一面,他背負著家庭的壓力和外界的質疑,但他也尊重每個球員的習慣和信仰;他頂著輿論把國際上最新的訓練方式帶給相對閉塞的隊員們;他耐心地用理解和信任將一群不被看好的小夥子擰成一股繩,團結成一支隊伍。
在堅毅和強硬背後,他用充滿人情味的鼓勵和幫助,讓隊員們相信了「相信」的力量,他成為了隊員們「挑戰不可能之路」上最有力的信念支撐和信心源泉。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對於蘇聯人和美國人來說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這場賽事結果爭議極大,以至於現在美國人仍拒絕承認這場比賽。
⑸ 來自俄羅斯視角,美麗的體育競技,《絕殺慕尼黑》如何讓人刻骨銘心
這部電影涉及到奧運史上最有爭議的一次勝利,這是一部來自俄羅斯視角的體育傳奇電影。很多人都知道,所有勵志電影的核心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帶領一幫不被看好的失敗者戰勝偏見和自我的冒險旅程,而這部面對爭議和偏見的體育電影做到了。尤其是最後3秒的高速升格慢鏡頭,十分精彩,確實非常戲劇化,但也完完全全是在規則當中,這就是競技體育的美麗之處,一切看起來或已註定,一切也隨時都會發生變化。對他們來說真是一場刻骨銘心又一言難盡的比賽。
很多人看簡介就知道結尾,但仍沒想到如此一波三折,激動人心,到最後不止是拼技術和心理素質更是為報答教練救命/知遇之恩,“為祖國而戰”非但不矯情反而那麼自然動人,總體來說是一部很燃的影片,親情,愛情,友情,愛國之情,都有很好的詮釋。最後的慕尼黑之戰,有幾個慢鏡頭,也狠狠抓住了觀影者緊張的情緒,就像是在影院觀看了一場充滿荷爾,蒙的現場精彩賽事,讓人刻骨銘心。
⑹ 《絕殺慕尼黑》是運動題材,為何受到不懂運動的觀眾的歡迎
NBA(2018~2019)賽季總決賽已經收尾,大熒幕上的籃球故事卻剛剛啟程,作為世界第二大運動籃球不僅遍布全國,相關電影也是不計其數。自己不是一個籃球迷,也不是特別的愛運動,但是我觀看了這部電影,相信也有好多不太熱愛運動的人觀看了這部電影吧。不懂運動沒關系,但是一定要能夠領略其中的精神,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看點所在。
自己現在的記憶還是停留在最後的三秒鍾絕殺,慢鏡頭靜音,屏住呼吸,直到進球的那一刻,全場激情的情緒隨之釋放無法控制,呈現那一刻新的歷史。更多的細節我覺得只有觀看的人才能夠體會吧。
⑺ 如何評價電影《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的真實事件是什麼
《絕殺慕尼黑》是改編自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上,前蘇聯隊在最後的三秒鍾憑借一記投籃絕殺,以51:50戰勝36年未嘗敗績的美國隊,是一部表達堅忍不拔精神的劇作。
(7)絕殺慕尼黑是哪個國家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絕殺慕尼黑》(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是由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主演的傳記類劇情電影。於2017年12月28日在俄羅斯上映,於2019年6月13日在中國上映。
1972年在慕尼黑奧運會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在比賽結束前三秒鍾,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然而,蘇聯國家隊在最後的三秒里拼盡全力,最終使比賽結果發生逆轉。
《絕殺慕尼黑》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ALUlE3eYvnpqcycYwg7Jw
⑼ 如何評價電影《絕殺慕尼黑》
《絕殺慕尼黑》是一部體育電影,還原了1972年9月10號,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館,美國籃球隊和前蘇聯隊相遇,可以說實力相當的美國籃球隊和前蘇聯隊,打的扣人心弦。其結果是蘇聯隊最終戰勝。
感謝您的閱讀。
⑽ 《絕殺慕尼黑》,你看過這部電影嗎怎麼評價這部電影
熱血和理想是兼具的,這部上映就9.3分的電影沖破了名字的老套,激盪起對運動的理解和熱愛。連續30年的美國大滿貫讓其它國家的運動員,根本沒有一戰之心。然而一個不服輸的教練出現了,他面對的是一盤散沙的隊員和僅少的運動資助,以及整個國家的不看好。但是一年後,這支隊伍以一分之差打敗了美國的常勝籃球隊。
一個小時的鏡頭都是用於還原真實的籃球比賽,每個球員都經歷了近乎半年的籃球訓練。從頹廢到熱血,從失望到找到希望,到了最後連報效國家這句話也顯得不矯情了。這才是真正的籃球比賽,不畏懼王者不看回頭路,非常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