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述說70-90年代學校題材的國產電影有哪些有的都告訴我!萬分感謝
十六歲的花季
導演: 富敏 / 張弘
主演: 戰士強 / 吉雪萍 / 池華瓊
上映年度: 1990
語言: 國語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摘要: 富敏 / 戰士強 / 1990 / 中國大陸
推薦語:
劇情簡介 ······
本劇講述的是白雪、陳非兒、歐陽嚴嚴和韓小樂等幾個十六歲的少男少女,在高中校園里的一段生活……
白雪、陳非兒、歐陽嚴嚴和韓小樂是高一·三班的學生。白雪個性率真,是個出色的班幹部。期中考試之後,學校張貼了紅白兩種考試成績榜,傷害了許多學生的自尊心,家長會即將召開之際,白雪怒撕紅白榜,在學校引起了軒然大波。同時,她和歐陽嚴嚴的親密關系,使她帶上了「早戀」的帽子……
白雪無意間發現了爸爸和同事羅蘭阿姨的關系非同尋常,內心十分痛苦的她,下決心要維護自己的家庭……
柔弱美貌的「少男殺手」陳非兒無意間結識了帥氣又有才華的原野。他們都來自新疆,寄居在親戚的家中。相同的經歷使他們彼此相惜。然而隨著他們的不斷相處,關於他們交往的流言也在學校里傳播開來。如何面對這份情感,非兒也陷入了迷茫……
熱情而又調皮的韓小樂總是「好心辦壞事」,他無意間誤闖女浴室,使正在洗澡的非兒受到驚嚇,扭傷了腳,而他也將面臨學校的嚴厲處罰。面對同學和家長的誤解,韓小樂選擇了離開……
「十六歲的秘密漲滿沉沉的書包,十六歲的日記寫滿長長的思考;十六歲的眼睛飄出綠色的旋律,十六歲的心靈透出疑惑和煩惱……」 聽著這熟悉的旋律,您是否找尋到了對於這部電視劇的無限回憶,是否找尋到了屬於自己的青澀青春?!對於七十年代或者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十六歲的花季》是真正代表了當時中學校園生活和青春思潮的一部標志性電視劇,當年盛況空前的播出至今尚歷歷在目
花季雨季
導演: 戚健
主演: 顏丹晨 / 張超 / 資白雲 / 李晨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上映年度: 1997
語言: 國語
摘要: 戚健 / 顏丹晨 / 1997 / 中國大陸
推薦語:
劇情簡介 ······
故事講述了在深圳這個年輕的城市中一群年輕人的青春成長的歷程。新的學期開始了,謝欣然、陳明等幾個同學升入了高一,新來的班主任江楠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愛。從無憂無慮的16歲花季走向敏感、多思的17歲雨季,一系列成長的煩惱在這群高中生的心裡漸漸地彌漫著,一系列來自於家庭、社會的各方面困擾和難題在他們的心裡泛起波瀾……
❷ 80-90年代唐國強演過電影或電視劇。
參演電影
龍雲與蔣介石1989
飾演龍繩武 導演任鵬遠 主演奇夢石
安麗小姐1989
飾演林亦平 導演秦志鈺 主演張艷麗
共和國不會忘記1988
飾演藍雨蒙 導演翟俊傑 主演
翟俊傑
中國的「小皇帝」1987
飾演林傑 導演於彥夫 主演張玉玉
高山下的花環1984
飾演趙蒙生 導演謝晉 主演呂曉禾
路漫漫1983
飾演程康 導演蔡繼渭 主演金鑫
孔雀公主1981
飾演召樹屯 導演朱今明 主演李秀明
今夜星光燦爛1980
飾演何戰雲 導演謝鐵驪 主演李秀明
小花1979
飾演趙永生 導演張錚 主演陳沖
走在戰爭前面1977
飾演李鐵成 導演郝光 主演李默然
南海風雲1975
飾演於化龍 導演景慕逵 主演張勇手
參演電視劇
包公生死劫2000
飾演宋仁宗 導演高林豹 主演鮑國安
包公出緩彎橡巡1999
飾演曹鴻 導演金鰲勛 主演金超群, 王彬, 邵峰
開國領袖鬧改毛澤東1999
飾演毛澤東 導演楊光遠 主演劉勁
小丈夫1999
飾演高爺爺 導演陳朱煌 主演慕鈺華, 楊慶煌, 李羅
戰國紅顏1998
飾演勾踐 導演張健偉 主演張敏, 秦風, 童安格
鄭板橋外傳1998
飾演乾隆 導演鄭泉寶 主演劉佩琦
水滸傳1997
飾演蘇軾 導演張紹林 主演魏宗萬, 王冰
雍正王朝1997
飾演雍正 導演胡玫 主演焦晃
景頗漢子1996
飾演董荊成
東周列國1996
飾演寤生 導演沈好放 主演吳桂苓
三國演義1994
飾演諸葛亮 導演王扶林 主演擾旁孫彥軍, 洪宇宙, 種玉傑
長征號今夜起飛1990
飾演胡楊
奉獻1990
飾演科技人員
明天不是夢1990
飾演鍾山 主演祝新運
到莫斯科去1988
飾演齊大可
冷血1988
飾演尚武強
柏油馬路上的戰爭1987
飾演交警
天下第一關1983
飾演肖顯
白金杯1982
飾演羅小海
❸ 朋友們能介紹些以90年代的深圳為背景的電影、電視劇嗎
深圳,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在於它民間組織的豐富多樣性。深圳民間組織的多元、自主、活躍,以及它們所展現的公益良知、現代環保、健康快樂的特質,不僅塑造了深圳這座城市的面貌,也成為了當代中國社會生機的生動樣本。
鄧康延與其團隊在深圳上百家民間組織中,精心篩選出第一批12家組織,歷時兩年的時間,拍攝並製作了12集本土系列紀錄片《民間》。這部紀錄片涵蓋了《山地救援隊》、《扶老兵最後一程》、《給自己造翅膀》(上下集)、《原上草樂隊》、《我的磨房百公里》、《募師支教紀事》、《無線電火腿族》、《與海守望》、《我家有隻流浪貓》、《打開自閉的天空》、《三葉草故事家族》和《後院讀書會》。
每一個組織都擁有自己的核心人物,紀錄片通過深入挖掘這些人物的故事,展現他們及其群體的風貌。這些故事不僅揭示了深圳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也彰顯了在現代都市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在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山地救援隊的勇敢奉獻,還是原上草樂隊的音樂夢想,亦或是後院讀書會的文化傳承,每一個故事都在講述著深圳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真實生活與情感。
《天堂向左,深圳向右》這部影片,就是對深圳這座城市的獨特視角。它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段歷史,一段記錄著深圳民間組織成長與變遷的歷史。
這些故事,不僅僅是深圳這座城市的縮影,更是中國社會變遷的見證。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深圳這座城市,以及這座城市背後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