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成奎安都演過哪些鬼片
1、《人鬼殊途之無頭鬼夫》
《人鬼殊途之無頭鬼夫》是2002年上映的台灣恐怖電影。由成奎安、梁漢文、羅蘭、麥家琪等人領銜主演。講述了女主人公因買了一套鬧鬼的房子而遇上男主人公,相遇相識相戀到分離的相思故事。
2、《猛鬼狐狸精》
《猛鬼狐狸精》是由梁佐治執導,吳君如、成奎安、陳加玲等主演的恐怖片。故事一開始是以狐妖作孽,茅山派張素素代弟出戰,而無意中懾身入法寶「碧玉爐」之中,狐妖則遁去另處修煉。然後鏡頭一轉,講述大陸青年華富川來港投靠契爺張午的故事。
3、《捉鬼專門店》
《捉鬼專門店》又名《捉鬼敢死隊》,是由黎應執導,林俊賢、許冠英、成奎安、陳淑蘭、邵美琪等人主演的一部香港恐怖片。影片講述了一群捉鬼人的故事。合美國《捉鬼敢死隊》與香港僵屍福星片,是一部風格靈異的恐怖。
4、《僵屍醫生》
《僵屍醫生》是嘉禾電影有限公司發行 ,香港導演陸劍明執導,成奎安、陳雅倫、陳淑蘭、林保怡、倪匡、主演的恐怖驚悚電影。該片講述的是姜大聰被女僵屍咬,慢慢地變成僵屍其後發生了好多故事。
5、《猛鬼大廈》
《猛鬼大廈》是一部由劉鎮偉導演,張少媚、成奎安、張敏、吳君如等主演的恐怖電影。敘述了易辦事與新婚妻子自泰國蜜月返回,適逢阿信警司為偵破一起偽鈔案,令易妻與兩名女警連同外甥女小敏組成卧底隊伍,與香港嫌犯大傻(成奎安 飾)在楓林大廈接洽,遇到鬼的故事。
㈡ 厄夜三十精彩點評
《厄夜三十》——血紅·雪白
鬼將人玩得團團轉的把戲是隔夜又隔夜的菜了,這次把「鬼玩人事件」置身於真實的自然現象之下,讓人忽然有種新鮮感。可雞肉就是雞肉,不管你是麥當勞的麥辣雞翅還是肯德基的吮指雞塊,去掉外面那層誘人的脆脆皮,裡面的味道還是一回事。也不能把《厄夜三十》說成是一無是處的「垃圾食品」,那也太瞧不起美國人民的情商了,畢竟人家首映日就席捲1600萬$,問鼎當周票房狀元,還位居影史上「吸血鬼電影」的歷代首映票房第九位。
於我的收獲所在,就是吸血鬼在心目中曾經的「白領形象」徹底淪喪。想當初,《驚情四百年》中德古拉伯爵月光下的一襲黑披風何等優雅,《刀鋒戰士》和《黑夜傳說》兩大系列中時尚的「黑衣人」造型又是何等拉風耍帥。瞧瞧極地雪夜裡的這幫子「草莽吸血鬼」,不會打扮就算了,連標志性的「喝飲料」動作也由紳士親吻式墮落成豬八戒吃西瓜式。對小鎮居民來說,沒太陽不算什麼,那一排排如切割鋸般的森森獠牙才能讓人徹底明白暗無天日的真正含義。
「怎麼能嚇到你就怎麼來。」導演對血漿一點也沒有節約意識,在白慘慘的雪地上灑得到處紅燦燦,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一個從空中用長鏡頭俯拍的吸血鬼屠殺小鎮居民的場景,嘶吼、慘叫、槍聲、殘肢斷臂、血紅雪白,將影史上最慘絕人寰的群魔亂舞呈現眼前,以前對付吸血鬼頗有效的十字架和聖水都只有統統靠邊閃的份,在沒有神力的幫助下,人類PK吸血鬼只能以慘敗收場。
演員方面,喬什·哈奈特扮演的小鎮治安官算是一個亮點,不是說這個因《珍珠港》走紅的英俊小生的演技有多了得,而是他讓我看到了至少是迄今為止最悲情的吸血鬼形象。因愛使人變鬼或是鬼變人例子N多,但起碼有情人終能浪漫奈何橋邊,也挺美!而這位為愛選擇自我犧牲的極地帥哥,多多少少煽情了一把,一個亘古不變的事實也躍然而出——真愛無敵也!在北冰洋的海岸邊,與愛人相擁,一起看久違的日出,終於,明媚的日光下,他在愛人的懷抱里灰飛煙滅·······配上金屬質感的搖滾樂,凄美得一塌糊塗!難得,一部「類B級片」似的恐怖片里還能看到羅曼蒂克。
以黑暗的名義-《厄夜三十》
很久沒有對一部恐怖片用「過癮」兩個字來形容了,私下裡認為能擔得起這個詞來形容的恐怖片,總歸是不叫人失望的,本來嘛,看恐怖片的目的就是讓精神極度的緊張,神經極度的綳緊,如若想在恐怖片里看出文以載道的大道理,怕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所以恐怖片一向是我拿來表達對近期生活極度不滿的調味劑。
上周末就看了一部很「過癮」的恐怖片-《厄夜三十》,未看之前就一直心心念念的惦記著這部最新的好萊塢恐怖片,網上也經常搜索關於這部影片的新聞逸事。沒辦法,因為本人對吸血鬼題材的恐怖片情有獨鍾,家裡一整套的吸血鬼影碟時不時地拿出來觀摩一下,並且進行各自的優劣勢比較。看完《厄夜三十》不自覺地又開始進行比較了。說實話,《厄》的優雅比不上《夜訪吸血鬼》;凌厲比不上《范海辛》;顯酷則沒有《刀鋒戰士》徹底;唯美的風格也沒有《吸血驚情四百年》那麼哀怨,相比較《黑夜傳說》來看,《厄》不帶一點浪漫色彩;不過《厄》仍不失為一部扣人心弦的吸血鬼題材影片,原因在於影片的絕望到底和邪惡到底帶來的觸目驚心。
美國北部接近極圈的阿拉斯加有一個隱蔽的小鎮-BARROW,迎來了一年當中不見陽光的一個月,在這寒冷三十天的時間里太陽不再光顧這個邊陲小鎮,黑暗像幔布一樣無邊無際的籠罩在上空,在這樣的黑暗裡,所有邪惡的東西開始蠢蠢欲動……在無邊的黑夜裡,一群吸血鬼襲擊了這個小鎮,在災難面前,人類像羔羊一樣毫無反抗的能力,僥倖存活下來的幾個人在飢餓,恐慌,死亡陰影中等待著第三十一天的光明來臨。同時吸血鬼們也抓緊時間,在黑暗的庇護下尋找這批倖存者,他們是勝利者,好像貓在追逐走投無路的老鼠一般,帶著嗜血的獰笑,慢慢逼近了……
故事的發生地選在了這樣一個不見陽光的小鎮里,吸血鬼一個個猙獰的面容被映襯在白雪和暗夜的天空下,顯得嘴角的血跡更加猩紅。從來沒有見過哪部吸血鬼影片里的吸血鬼造型像這部這么令人不安,真想了解一下化妝師對童年時候的惡夢描述是否和內心的恐懼的物體是一樣的。特別是吸血鬼的眼睛,看到這樣的一雙眼睛,很多人就會知道已經陷入惡夢中了,更不用提,他們身上帶著的頹廢殺氣和猙獰面容了。整部影片基本上沒有什麼暖色調的顏色出現,大片的是白色,灰色,黑色和血色,大片的血跡,散布在白雪皚皚的小鎮里,黑暗中似乎血色都帶著陰沉的底色。
導演誓將人內心深處的絕望感覺徹底挖掘出來,借著黑夜,怎麼摧毀人的意志就怎麼安排故事情節的發展,在無盡的獵殺中,躲藏是唯一的把生命延續下去的辦法,躲藏的過程也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考驗,折磨人們脆弱的心理防線,考驗人類追求生存的意志,但似乎死亡的威脅永遠比生存的光明提早一步,上帝的救贖也被黑暗遮蓋住了。就在這樣慢慢被獵殺的過程中,觀眾的心理承受著與主人公一樣的絕望,意志到達崩潰的邊緣,不知誰說的,越是瘋狂的崩潰越能達到另類的快感,影片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宗旨。想要贏得這場人魔之間的戰爭,恐怕付出的不僅僅是恐懼。主人公雖然最後選擇用同歸於盡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殺戮,拯救了自己的愛人,但同時也在慢慢升起的陽光下燃燒了自己。還是那句老話: 別人救不了自己,只能自己救自己。
有意思的是這部影片上映之後出乎意料的榮登北美票房的榜首,這恐怕是很多影評人士始料不及的,很多網站也已四顆星的標志來推薦此片。我不知其他人是怎麼看的,反正看完這部影片我對黑暗又多一層畏懼,對太陽又多了一份嚮往。我一度想像影片中的可能就是真的吸血鬼了吧,他們正在這個世界某處陽光照不到的地方伺機而動…..以光明的名義,我不想經歷那場厄夜三十,以黑暗的名義,我想永遠生活在陽光下。
影評:電影的音效 燈光 鏡頭 燈光 場景布置都屬於精品!只是導演對情節發展到高潮 的處理有待遇提高。電影以主人公為主線 過多的鋪墊導致這部電影無法成為上成之作。演員的表演上也有待提高。電影過多描寫了人類的視角。因此使我們感受到迷茫:吸血鬼為什麼來到這里?重義大利飛過來的?做飛機?有點搞笑啊!對人類怎麼變成吸血鬼也沒有太多的交代!反正看著有些迷糊。那第1個人又是怎麼來的。我以為他會說出吸血鬼的秘密結果情節的發展他還沒說就掛了!真是意外啊!
《厄夜三十》:毫無生命力的僵屍電影
http://ent.QQ.com 2007年12月13日19:28 騰訊娛樂 評論3條
另類吸血鬼電影《厄夜三十》海報欣賞
另類吸血鬼電影《厄夜三十》海報欣賞
總結本人多年來看過的歐美恐怖片,其中的妖魔鬼怪無非是:吸血鬼、狼人、科學怪人這三大件,好萊塢即便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21世紀,拍個恐怖片仍然是無法擺脫過去的窠臼,吸血僵屍照舊在銀幕上晃來晃去,即使用科幻來包裝的《生化危機》,那些生猛兇殘的僵屍還是讓不少東方觀眾倒足了胃口,怎麼好萊塢一拍恐怖片,總是跳不出僵屍的怪圈呢?
《厄夜三十》當然不會是特例,影片中的反派群體就是一群吸血僵屍,按理,吸血鬼和僵屍應該是兩個族群,吸血鬼有高度發達的智慧和敏捷的動作,僵屍除了不容易擊潰之外,攻擊力遠遜於吸血鬼,僵屍一般都是充當吸血鬼的跟班。但是在《厄夜三十》之中,編導們把吸血鬼和僵屍合為一體,讓劇中的怪物兼有二者之所長,動作敏捷又面目猙獰,不僅吸人血,還要吃人肉,相當之恐怖與惡心。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極北的一個小鎮,這里每年都會有長達30天的極夜,在極夜剛剛降臨之後,一群作惡多端的吸血僵屍就這樣毫無理由地闖進小鎮,它們對這個黑夜籠罩的小鎮實行了,滅絕政策,不留一個活口。小鎮的警長艾本(喬什•哈奈特飾)領導倖存的居民開始反擊,希望能夠逃出生天,一直捱到30天後的日出。
這是一部有愛情沒溫情的電影,艾本與貌合神離的妻子斯泰拉(梅麗莎•喬治飾)的感情糾葛是影片的愛情線,兩人在影片開場時關系很僵,隨著與僵屍斗爭的白熱化,兩人也開始明白生命和愛情的珍貴,逐漸懂得珍惜雙方在一起的時光。雖然導演刻畫了一個感人的愛情,但是《厄夜三十》中處處都是血淋淋的屠殺,艾本的同事甚至屠殺了自己的妻兒,因為他們已經被僵屍咬過,正在被同化。劇中的僵屍張著血盆大口到處作惡,偏遠的小鎮居民幾乎無力反抗,該片在東方觀眾看了,基本上沒有什麼精彩的看點。根本無法和香港的僵屍鬼片想媲美,《厄夜三十》只是在一味地渲染殺戮和猙獰,動作不激烈、情節不曲折,電影給予觀眾冗長的感覺。僵屍從何而來?那些殘存的僵屍又要到哪裡去?電影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交代,這是一部無頭無尾的故事,導演只是想把僵屍的殺戮過程展現給觀眾,想看這部電影的朋友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奧斯卞/文
三、冠軍《厄夜三十》:當漫畫改編邂逅吸血鬼……
翻過頭來看本周冠軍《厄夜三十》(30 DaysofNight,約3000萬$預算)。雖在北美2855家電影院以平均5600$左右的數字首映攫金1600萬$問鼎票房狀元,卻與業界預估的 「2000萬$至2500萬$」級別存在一定差距,位居影史「吸血鬼電影」的歷代首映票房第九位。這部改編自著名恐怖漫畫家斯蒂夫·尼爾斯同名繪本的話題作品並未取得類似《罪惡之城》的漂亮開局,原作者人氣不及弗蘭克·米勒固然是一方面原因,吸血鬼題材日漸衰敗亦可謂重大負面影響。
吸血鬼的「古典紳士」形象,由於在十幾年前被「靚湯&潑皮」的組合引領到「男同志」方向(在《斷臂山》以前「同志」從未真正躋身於「電影發行積極因素」的行列);其後又遭狗尾續貂、一無是處的《吸血鬼女王》落井下石;更兼著「草根派」的僵屍長期「中和」吸血鬼這群「精英分子」;故該類型一度被人民群眾唾棄。直至《刀鋒戰士》和《黑夜傳說》兩大系列用21世紀流行的「黑衣人」造型重新武裝整個家族,懂得如何拉風耍帥並轉世投胎為肌肉男、大波女的吸血鬼們才實現中興。當然,從高雅走向嘻哈的吸血鬼「自降身價」的內在變化與僵屍片「同化」的外部反應相結合,使如今平民化的吸血鬼喪失了當初獨到的貴族氣質,在獲得一批新粉絲的同時,也相應地喪失了部分舊擁躉。
《厄夜三十》正值此時問世、又踏著漫畫改編的浪潮,理論上應當大面積票房開花才對。但考慮到索尼旗下由《蜘蛛俠》系列的導演山姆·雷米坐鎮指揮的鬼屋影業,自1.1億$沸騰全美的《咒怨美國版Ⅰ》以來大面積首發的《夜魔》、《咒怨美國版Ⅱ》、《鬼使神差》平均成績僅在4000萬$左右,便不難了解《厄夜三十》其實已發揮穩定。從「周五>周六>周日」的首映曲線來看,下星期在同系長輩《電鋸驚魂Ⅳ》的壓制下蹦極跌幅在劫難逃,預計最終仍能保持4000萬$級別的總銷量,但超越同屬「吸血鬼電影」的《黑夜傳說Ⅰ》(5100萬$)則希望渺茫。
這部講述「阿拉斯加小鎮在30天極夜期間遭遇一夥吸血鬼突襲」的半幽閉環境恐怖片媒體綜評53分(Yahoo方面為C、爛番茄網站新鮮度54%):「 個別場面不乏看點,整體步調一瘸一拐」、「重申:倚賴大音響刺激觀眾的行為不屬於驚嚇!!!」、「單調而不出意料的故事展開堪稱首要問題,相比之下惡趣味的笑話和化妝粗糙的吸血鬼倒可以忽略不計」、「以喬什·哈奈特為首,各位演員的表現毫無抑揚頓挫,進一步將B級片色彩朝『難看』的方向塗鴉」……。
《三十極夜/厄夜三十》極夜之前最後的日落
作者:流連光影 日 期:2008-01-16 來 源:流連光影的博客
電影是根據漫畫改編的,畫面感很強,有不少靜止的鏡頭畫面充分展現了北極風情:茫茫無際的雪原,最後的日落,北極熊冰雕,愛斯基摩人和雪橇犬,黑夜裡漫天風雪狂卷和孤獨的小鎮。。。這樣的電影在電影院看一定更有感覺。
中間的故事很簡單,怪物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殺人,殺人的方式超級簡單,慢慢地只剩下一部分倖存者互相幫助,然後倖存者一個個慢慢減少,所以故事性上不算新鮮。
這部電影走的是極簡風格,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尤其是結尾,非常干凈漂亮,在最高潮結束,給觀眾盪氣回腸的感覺。
值得一提是吸血鬼的造型頗為凶惡醜陋,性情非常殘忍,行動迅速,人類在他們面前顯得十分弱小無助,這和很多電影塑造的哥特式吸血鬼不一樣,完全拒絕了任何浪漫。『三十』裡面的吸血鬼是逼真寫實的,有很多特寫鏡頭對准他們的尖利的牙齒和指甲,他們醜陋的眼睛,他們的氣勢完全壓倒了人類。而且他們很有頭腦,懂得派奸細燒毀手機,殺死所有的狗,切斷電線,懂得派出誘餌誘殺人類,懂得群體行動。當然最聰明的是他們選擇的有三十個黑夜的北極小鎮來盡情殺戮,完全不必擔心日光的照射讓他們灰飛煙滅。
人類雖然在力量上完全不是吸血鬼的對手,但是電影以悲情的方式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患難相助,不離不棄。有兒子不願意放棄老父親而顯身被殺的,有被咬後選擇請求夥伴砍下自己的頭的,有為了同伴自願獻身的,當然最悲情的是男主角,為了救出妻子而灰飛煙滅。人雖然渺小,但是卻非常堅韌,就像男主角所說的他們能夠在這極寒之地生存是因為他們有這個能力,他們不會被打倒。人類展現的不是肉體的力量而是精神的力量。經過漫漫長夜,人類終於等來了日出。
厄夜三十的影評
我個人覺得,這部影片是不錯的,你們想現在的男主角在哪個影片里在最後會死去呢?這也是一個看點,原來我想的是他會象里昂一樣殺出叢圍,救出女主角,(因為他拿槍的時候很像里昂)可惜最後還是死了,為了大家,更為了愛,這個結局是我本來沒有想到的,的確讓我吃了一驚。最後 他在死之前還變成了和那些嗜血的人一樣(具體怎麼變的 你們看過就知道了)隨著太陽的生起他依偎在女主角的懷里,慢慢的「煙消雲散」。那時可以從女主角的眼神中可以看出的不是痛苦,憐憫,哀嚎,而是一種痛恨,也許在下一個30天的黑夜來臨的時候,她就不在是彷徨,恐懼,無助,而是拿起手中的武器象他的男人一樣與那些嗜血的傢伙大幹一場,無論結果如何。一定程度上表達了某種宗教意義和新生思想,強調人是可以戰勝某些看似不可挑戰的東西,至少側面的鼓舞一種挑戰命運的思想,困境中求得生存的慾望。
畫面:**** 劇情:*** 人設:***** 血腥:*** 感情:**** 總分:***
補:個人總體覺得不錯,想看的話就下把,不要去在意別人的評價,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可以了。
㈢ 彭禹幺演的電影大全
正確的是彭禺厶,演過的電影有:《御龍修仙傳》、《道士出山》、《奇門相術》、《民間怪談錄之走陰人》、《武狀元蘇乞兒之天降神諭》等。
1、《御龍修仙傳》
《御龍修仙傳》是由彭禺厶執導,秦言瑋、張欣源、曹琦、陳臣、魏子強等領銜主演的古裝玄幻電影。
該片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傅炎在一場車禍中喪生,但卻意外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從此踏上了一條光怪陸離的修仙之路,一路見識了各種靈石秘術,森野巨獸,上古寶器,並在這個玄幻的修仙世界中步步成長的故事。
㈣ 香港經典電影
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是已經過去的80-90年代。
香港電影史 起飛歲月
香港電影在二次大戰後迅速復興,而在1949年以後漸趨蓬勃,不無原因。1949年後大批中國大陸的電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經濟理由紛紛南下,在香港設電影廠,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攝國、粵語片,使香港成為南中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電影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馬電影勢力過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歐電影文化所帶來的沖擊,遂令香港電影邁向成熟的雛型。
五、六十年代是國、粵語片起飛的時期,其中由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更是粵語片的盛產期。這段黃金時期粵語片有以下幾個主流:
1/ 粵劇戲曲片
據估計,在五十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粵劇戲曲片問世,差不多每三部粵語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粵劇片,而在1958年更達到了高峰,這一年的160部電影中,粵劇佔了一半。
「舞台式」的粵劇片基本上製作費不高,電影技巧也不特別考究,因為大部份都沿用粵劇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節,其餘的排場做手都不嚴格。因此,這類戲曲大多被揶揄為「五日鮮」、「七日鮮」。當然其中也不乏製作認真,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的不朽經典,如《帝女花》(1959)、《紫釵記》(1959)、《李後主》(1968)等。而戲曲片的演員亦有不少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劍輝、白雪仙、新馬師曾、薛覺先和林家聲等等。
至於粵劇戲曲片為何會在五十年代大受歡迎呢?這是因為戰後粵劇發展蓬勃,進棚看戲成為上流社會的消費享受。至於一般市民只好聽電台話劇或聽粵曲,有見及此,電影公司便把大量經典粵劇拍成電影,讓戲迷可以以低廉的戲票欣賞傳統的粵劇戲曲。
2/ 文藝片
這時期的文藝片背景多為民國或當代,講求戲劇結構,又或改編自中外文學、流行小說,或襲取荷里活通俗劇的故事模式。而提到這類環繞家庭倫理、男女之愛的文藝片,就不得不提粵語片電影公司中的佼佼者 : 聯合電影有限公司「中聯」。
「中聯」創建於1952年,共生產了44部電影,出品了不少粵語片中的經典,如李鐵的《危樓春曉》(1953)、《天長地久》(1955)、楚原的《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傳戶曉的作品。
「中聯」的21位精英,有見於影藝界充斥著粗製濫造之歪風,遂以認真的拍攝態度、主題健康的電影信念為大前提,創辦「中聯」以抗衡媚俗投機而質素低劣的「七日鮮」貨色。這批電影界精英包括導演李鐵、吳回和十三位著名演員:吳楚帆、張瑛、張活游、白燕、黃曼梨、紫羅蓮等等。
「中聯」電影每每針對香港社會種種問題,批判上流大亨的偽善丑惡,帶有濃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國電影的美學層次。大概是因為過份執著於傳統道德使命,「中聯」漸漸跟時代脫節。到1967年,它也隨著粵語片的息微而關閉,但其對香港電影的影響是絕不容忽視的。
3/ 古裝武俠片
五十年代的古裝武俠片大多以民間熟悉的俠義神怪故事為骨幹,但武打場面並不講求真實感,發展至後期(六十年代初、中期)日漸注重動作場面設計,大量加進了特技花款(如怪獸、怪人裝扮和模型特技)、曹達華和於素秋就演了不少這類古裝武俠片,如《如來神掌》系列。
4/ 喜鬧劇
這類電影大多以詼諧搞笑的喜劇演員掛帥,橋段不外乎「大鄉里出城」、「癩蛤蟆想食天鵝肉」之類的故事,如新馬師曾、鄧寄塵主演的「兩傻」系列。
以上各類型的粵語片雖然在電影美學角度上來說,藝術感略嫌粗糙,但論到能否帶給觀眾共鳴,則可謂綽綽有餘,難怪這段時期,粵語片的產量可觀,令粵劇片達至高峰期。
事實上,從1967至1969年,粵語片的產量仍高於國語片,只是到了69至70年,情況才開始扭轉。
國語片由低沉轉盛的轉捩點,是五十年代中期「國際發行公司」與邵氏父子改組,分別成為「電影懋業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電懋」資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組後銳意在香港電影業大展拳腳。它們不但全力推動國語片,還建立完善的發行網來開拓海市場。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製作大量高質電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執導的《江山美人》、《不了情》,達到前所未有的以「十萬」為單位的票房成績。「邵氏」電影製作豪華瑰麗,粵語片中的「爛衫戲」可謂相形見絀,加上製作重質不重量,鮮有「七日鮮」的電影出現。
國語片的熱潮不獨使國內興起的黃梅調電影帶到香港並使之流行起來,更創作了新派武俠片,包括改編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俠作品:胡鵬導演的《射鵰英雄傳》(1959)。單在1963年,武俠片的產量已高達61部,而武俠片之中的代表作則是胡金銓的《龍門客棧》(1966)及張徹的《獨臂刀》(1967)。狄龍和王羽這些武打明星的出現,亦可視為七十年代李小龍冒起的前奏。
事實上,從五十年代起,國、粵語片的確並存,雖然兩者存在競爭,但本質上是相容的。可是,隨著國語片從1970年迅速發展,加上粵語片青黃不接,於70-71年間,國語片的產量多達116部,而粵語片只有22部;於71-72年間,國語片數量依然上升,反觀粵語片卻只剩一部,那是由鄧麗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後的數年,國語片一直領導著香港電影市場。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六十年代末期,粵語片面對著國語片雄霸市場的威脅,但仍力求在戲種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順勢興起,並造就了兩位當時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蕭芳芳和陳寶珠,電影界追捧偶像的熱潮可說是由她們而起。
後面太多了,寫不下 ,見:http://ke..com/view/515739.htm
香港十大經典電影
http://news.sina.com.cn/c/2005-02-21/18275894184.shtml
九十年代香港十大鑽石經典電影
http://www.xici.net/b918322/d78288836.htm
90年代香港十大經典電影
阿飛正傳1991
甜蜜蜜1996
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1995
黃飛鴻之壯志凌雲1991
風雲雄霸天下1998
沖鋒隊怒火街頭1996
暗戰1999
新不了情1993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1994
古惑仔1:人在江湖1996
香港90年代的其他經典電影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224093/
《重慶森林》,《阿飛正傳》,《甜蜜蜜》, 笑傲江湖系列 ,黃飛鴻系列 ,倩女幽魂系列 ,古惑仔系列 家有喜事系列 富貴逼人系列 都是經典之作, 英雄本色 , 精武門 (李小龍版), 大話西遊 ,《何日君再來》,《喋血街頭》,暗花 ,兩個只能活一個 ,非常突然,<春光乍泄><縱橫四海><東邪西毒>.<喋血街頭>.再見 狂頂游志達啊, 天若有情,白發魔女,朱麗葉與梁山伯 ,槍火 ,飛一般愛情小說 ,一個字頭的誕生,香港製造,金雞 ,胭脂扣,蜜桃成熟時,還有周星馳90年代那些早期的片子
梁朝偉十大經典電影傑作
1、1989《悲情城市》
2、1990《阿飛正傳》
3、1993 《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4、1994《重慶森林》
5、1994《東邪西毒》
6、1995《流氓醫生》
7、1995《三輪車夫》
8、1997《春光乍瀉》
9、2000《花樣年華》
10、2002《無間道》
20世紀香港十大經典電影
http://hi..com/lebulv/blog/item/de4964c336f2ca50b219a82d.html
英雄本色1986
秋天的童話1987
半斤八兩1976
帝女花(任劍輝、白雪仙主演)1976
倩女幽魂:神劍誅妖1987
精武門1972
女人四十1994
賭神1989
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
新不了情1993
介紹的80-90年代香港的功夫片:
http://www.rxgl.net/bbs/dispbbs.asp?BoardID=63&id=19374
香港經典老電影
1990-99年歷年華語片票房排名
http://..com/question/73499520.html?si=1
㈤ 嘉禾經典影片有好多,大家看過哪些呢
《壞小子》、《大千世界》、《阿甘正傳 》、《心魔》、《先生貴姓》等等都是嘉禾經典影片,都在播出的時候獲得很不錯的口碑。
㈥ 關於校園的鬼片有哪些
1.《開心鬼》
《開心鬼》是新藝城影業公司於1984年推出的喜劇影片,該片由高志森執導,黃百鳴、李麗珍、羅明珠、林姍姍等人主演。
該片講述了朱秀才連考十多次也未中狀元,老父因此氣得病逝,老婆也離他而去,無奈之下朱在一座廟里懸梁自盡,不料心中有冤屈,無法投胎轉世,靈魂只有附在自盡的那根麻繩上,後與幾個學生愉快地相處之後,怨念消失投胎做人的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心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這個高中沒有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校花詭異事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女高怪談3:狐狸階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鬼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