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昆侖關戰役為什麼被禁原因是什麼
該影片曾因昆侖關戰役戰果存在爭議而被禁長達11年。
為政治與投資的問題,這部作品最終拍得很失敗,原來設定的多兵種作戰的場面未得到展現。90年代兩岸交惡,不但嚴重影響了《鐵血》的拍攝水準,同時也讓它遭到禁播。
盡管這部片子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在國外卻引起了轟動,在西班牙的電影節上好評如潮,獲得「歷史見證獎」,而且破例連放兩場。面對著外國人士的掌聲,楊光遠導演說自己當時「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湧上心頭」。
2. 為什麼不多拍些對越反擊戰的影視作品
個人認為中國不可能拍這些作品
因為越南獨立戰爭中中國是北越最主要支持者和援助者。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加上意識形態的因素,中國給予了越南超過二百億人民幣的援助,客觀上加劇了中國經濟的負擔。統一後的越南並未成為中國可靠的盟友,出於擔心國家利益受到柬埔寨極端政治勢力和中國的損害他倒向了蘇聯。在1979年,因為越南入侵柬埔寨,破壞了地區均勢,中國出兵越南,導致中越戰爭。
中越戰爭後期戰爭異常慘烈,中方和越方均死傷慘重,後國際上把中越戰爭定義為中國對越南的侵略戰爭,盡管很多人對此定義不滿。如果拍影視劇的話,究竟是以中國對越南反擊戰來拍肯定會引起其他界內不滿所以不會拍這樣的影視劇。
個人還是把中越戰爭作為反擊戰來看待,因為戰爭初期這本是一場 中國對越南正義自衛反擊戰,戰爭中對百姓照顧給予糧食等等,但這些人利用解放軍對百姓寬容暗中殺害軍隊。但後來越南人被俘後全民動員,甚至利用老弱婦孺來對抗解放軍導致解放軍後期打擊反抗百姓婦孺是戰爭變得慘烈。
3. 《八一電影製片廠》還在嗎,為什麼再也沒有看到其拍的電影
是你不注意而已。關鍵是近二十年以來,院線很少排八一廠拍的電影,因為主旋律的愛國主義和革命戰爭電影,除了包場,極少有個人買票看。院線即使排了片子,場次也極少,宣傳也極少。
近二十年我在電影院看的或在網上找到的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制的電影有《驚濤駭浪》、《驚心動魄》、《太行山上》、《驚天動地》、《雷鋒在1959》、《雷鋒的微笑》、《飛天》、《殲十齣擊》、《目標戰》、《我不是王毛》、《古田會議》、《劉伯承市長》、《八月一日》、《忠誠與背叛》、《開羅宣言》、《誘狼》、《百團大戰》、《血戰湘江》。還有與其它公司合拍的《智取威虎山》、《芳華》。還有一些名字記不清了,這里也懶得去查了。最近看的八一廠電影是2019年八一建軍節上映的《古田軍號》,在電影院看的。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周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正在拍攝獻禮片《三灣改編》。
軍改後,八一電影製片廠依然保留。軍隊內部編制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對外仍然使用八一電影製片廠名稱,片頭廠標不變,繼續拍片。唯一變化是由副軍級單位降為正師級單位。
還在,只不過改名為 「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 ,並由副軍編制單位降為正師編制。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里橋北里, 佔地面積392.1畝。1951年3月,以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名義開始籌建,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2018年2月2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將與原總政歌舞團、總政歌劇團、總政話劇團、總政軍樂團合並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八一電影製片廠對內更名為 「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 ,並由副軍編制單位降為正師編制。
6月18日,改革後的八一電影製片廠新任廠長柳建偉稱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廠標會繼續在電影中出現。
2017年年底上映的馮小剛導演的《芳華》,成為八一電影製片廠參與出品的最後一部電影。經典電影
《柳堡的故事》
《英雄虎膽》
《永不消逝的電波》
《回民支隊》
《林海雪原》
《地道戰》
《地雷戰》
《野火春風斗古城》
《閃閃的紅星》
《四渡赤水》
《巍巍昆侖》
《晚鍾》
《雷場相思樹》
《彈道無痕》
《大決戰》
《大轉折》
《大進軍》
《沖出亞馬遜》
《驚濤駭浪》
《太行山上》
《智取威虎山》
《芳華》
是不是很久沒有看到八一廠的出品廠標了?
2018年,根據中央軍委決定,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更名為解放軍文化藝術中心電影電視製作部。2017年年底上映的馮小剛導演的《芳華》,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參與出品的最後一部電影。
作為國人早期電影的啟蒙和那些年的回憶,八一廠已經做到了空前絕後。
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唯一的軍隊電影製片廠,1951年3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和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籌建中央軍委總政治部軍事教育電影製片廠。1952年8月1日,正式建廠,命名為解放軍電影製片廠。建廠初期,主要攝制軍事教育片和新聞紀錄片。1955年,增加了攝制故事片的任務。1956年,更名為八一電影製片廠。
截至2014年,攝制各種影片2200餘部(輯)。其中:①故事片(含舞台藝術片)236部。②軍事教育片和國防科研片571部(輯)。③紀錄片1049部(輯)。④美術片6部。⑤高清數字電影9部。⑥電視劇81部。⑦電視專題片70部。⑧譯製片79部。
合並只是對內進行了改名,對外依然八一電影製片廠,廠標也會繼續在電影中出現。
4. 我很好奇國內為什麼很少拍戰爭題材的電影
國內戰爭題材的影片很多啊,也不乏一些精品。你可以手機網路一下。
因為朝鮮戰爭有很大爭議,與二戰比,規模不吸引人,與越戰比,又太脫離當時的時代,並且美國本身的報道就不多,所以不太引人注目。
更重要的是,中國從未引進過那種電影,美國倒是拍過,不過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至今也未引進。到七十年代及以前,再者朝鮮戰爭的電影也沒人願意看了。拍二戰的都是英雄主義,拍越戰的,都是反戰思維,拍韓戰,已經沒有太多的價值了。
因為朝鮮戰爭,他們吃了敗仗。 朝鮮戰爭,分兩個部分。後一部分,就是中國參戰後的抗美援朝戰爭。整個朝鮮戰爭,又是以抗美援朝戰爭為主體的,時間也最長。雖然美國不直接承認他們在朝鮮戰場上的失敗,但他們內心還是承認的。要說整個朝鮮戰爭他們不承認失敗,那還勉強說得過去。但是在中國參戰後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確實是戰敗了。因為整個朝鮮戰爭是起於三八線,最終結束也在三八線,美軍不承認失敗,認為雙方打了個平手,也還說得過去。但是抗美援朝戰爭,是起於鴨綠江,最終結束在三八線,中國軍隊把美軍從鴨綠江邊一直驅趕到三八線以南,把整個北朝鮮從美軍手中收復回來,這是一個沒有爭議的歷史事實,美軍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把自己完全失敗了的一場戰爭為背景去拍電影,驕傲的美國人當然覺得沒勁了。
人家說的自衛反擊戰是我們中國為了保衛疆南打越南哈! 跟越戰是兩碼事!
作為一個對電影並不專業但是同樣覺得國外戰爭題材電影很好的影友,我覺得國外戰爭題材的電影相對於我國的之所以拍的那麼好是因為:
1、國外的角度較客觀。國外的戰爭題材的電影都是比較寫實的,是以現實為基礎,去描繪或者揭露戰爭中哪些能夠發人深省的東西,是實事求是,能夠讓有覺得真切,引起共鳴的東西;
2、國外的影視環境更自由。國外政治對於影視劇的束縛較小,給以影視劇表達表現的機會更大,國外不像我國這樣一黨制,言論能夠真正實現自由(只要是真實的,理性的),對於電影的製作方也不用可以去違背事實去描繪一些虛假的東西來討好 *** ;
3、國外戰爭題材的電影目的並不像國內這樣太過商業化。感覺國內無論什麼電影(除極少一部分外)都是以掙錢為目的,商業氣息太重,這就導致了真正放在電影本身的精力,和對於電影本身的思考少了,好的電影本就是要展現一些內在的思維的東西,所以可以說國內的戰爭電影不算走心;
4、國外演員的演技硬。可以看到,對於國外的很多電影,無論是頭發花白的老翁,還是才幾歲的小孩子,甚至是畫面不多的不知名的配角,演技都非常到位,所以電影被詮釋的也更好,而國內的,通常選演員叫什麼名字比演技重要,所以作為觀眾就看著比較尷尬。
Wolf Warriors
導演: 吳京
編劇: 吳京 / 劉毅 / 董群 / 高巖
主演: 吳京 / 余男 / 斯科特·阿金斯 / 凱文·李 / 倪大紅
型別: 動作 / 戰爭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英襲扮語
上映日期: 2015-04-02
片長: 90分鍾
最近有一個三八線。的確比較少,有的電影中也只是一帶而過。
和現在的國策有關,現在中國和美國是有競爭、有合作,所以不好一直講朝鮮戰爭的中美開戰。還有就是和韓國的關系。
不知是哪方面的好奇
能否簡單描述一下
這樣大家才好幫你解答
新一點的就是《集結號》、《喋血孤城》、《太行山上》、《舉起手來》察信、《南京!南京》等
經典戰爭老片有《血戰台兒庄》、《鬼子來了》、《紫日》、《棲霞寺1937》、《東京審判》、《七七事變》、《我愛夜來香》、《梅花>>,《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糧食》、《小兵張噶》、《趙一曼》、《八女投江》、《雞毛信》、《血戰台兒庄》、《鐵血昆侖關》、《大決戰》、《太行山上》、《八路軍》、《新四軍》、《大反攻》、《強渡大渡河》、《飛虎隊》、《蒙古王》、《黑山阻擊戰》、《烈火金剛拍沒灶》、《刺寇》、勾魂地堡》、《地下尖兵 》、《集結號》、《犬王》、《鍋蓋頭 》、《向我開炮》、《八月一日 》、《突破烏江》、《戰友》、《紅日》、《不該凋謝的玫瑰》、《黑太陽731》、《紅色娘子軍》、《小花》、《林海雪原》、《夜襲》、《黑太陽南京大屠殺》、《軍人本色》、《萬水千山》、《高山上的花環》、《打擊侵略者》、《董存瑞》、《紅軍橋》、《奇襲》、《東進序曲》、《閃閃的紅星 》、《鐵道游擊隊》、《英雄兒女》、《苦菜花》、《偵察兵》、《野火春風斗古城》、《上甘嶺》、《渡江偵察記》、《長空雄鷹》、《南征北戰》、《狼牙山五壯士》、《平原游擊隊》、《飛刀》、《直入虎穴》
《野戰排》我們不可能拍出來。
《西線無戰事》我們拍不出來。
《美麗人生》、《辛德勒名單》、《亂世佳人》更拍不出來。
楞要找一部戰爭年代影片的話,也只有姜文的《鬼子來了》。不過,這么棒的一部片子,也算不上反戰影片。雖然,它已經是我看到的中國有關日本侵華的最好的一部影片了。
其實,中國有很多現成的素材,可以用到反戰影片中。比如,《雪白血紅》在我狂熱吹的「1980黃金年代」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本書的反戰色彩濃厚,尤其是描寫1940年代末的長春之戰,「餓、病而死的長春市民共達十二萬人」。誰來拍一部《雪白血紅》或者《無血的長春》呢?
我們永遠要控訴戰爭,而不是宣揚戰爭。我本人其實並未做到這一點,看到美國轟炸南聯盟、打擊阿富汗、收拾伊拉克,我居然很興奮,我要檢討。
5. 有人說中國拍不出《拯救大兵瑞恩》這樣的電影,這是為什麼
這部影片在人物塑造和敘事結構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最為人們稱道的,還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第一次以紀錄片的視角和拍攝手法,來展示殘酷、恐怖的戰爭場景,屬於電影史上的開先河之作 。
瑞恩是二戰期間被困在了敵人後方的美國傘兵。更不幸的是,他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爭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難,家中老母親將無依無靠。馬歇爾上將得知後,便派遣一個八人小分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尋找生死未卜的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
先說拍攝技術和後期製作方面。由於電影工業技術的普及和迭代,《拯救》中的拍攝手法和後期特效,如今已經完全普及。看馮小剛的《集結號》,有場面也有細節,子彈橫飛炮火連天的戰爭逼真度,大約已經很接近世界水平了。
但在人物塑造和主題挖掘方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審片方面會有些困難。不過,單以英雄塑造而言,《紅海行動》實際上已經有了很大改觀。
至於文化差異方面,相信會長期存在。
6. 為什麼抗日電影《鐵血昆侖關》遭禁播
該影片曾因昆侖關戰役戰果存在爭議而被禁長達11年。
為政治與投資的問題,這部作品最終拍得很失敗,原來設定的多兵種作戰的場面毀碼未得到展現。90年代兩岸交惡,不但嚴重影響了《鐵血》的拍攝水準,同時也讓它遭到禁播。
中國國民黨統治液老大陸的成敗與此同時,國民軍也派精銳部隊南下,留下了遷往緬因和昆侖關血戰等事跡。 1945年8月,杭州、南昌、武漢等城市殲滅國民黨軍隊43萬人,贏得渡江戰役。
昆侖山口戰役的意義不能抹殺昆侖山口戰役的輝煌。 正如你可以說中國軍隊在太原戰役中失敗了,包括平型關戰役,但你不能否認八路軍第115師的勝利,這是平型關戰役在太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