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唐山大地震電影主要人物分析

唐山大地震電影主要人物分析

發布時間:2022-06-20 11:12:54

㈠ 怎麼評價電影《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至少現在看來仍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於災難電影,內地影壇幾乎很少去涉及。而《唐山大地震》就是災難電影中的佼佼者。

方登又是幸運的,至少好有機會能夠等到有這樣的可以化解矛盾的機會。有些人可能從此再也無法從災難中醒來。這才是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

所以,真是現在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㈡ 如何評價電影《唐山大地震》

我覺得《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很有意義。《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單純的災難片,更不是一部炫技的大場面特效片。盡管它的地震特效場面做得很震撼,但馮小剛導演的著力點顯然並不在於此。從震前漫天飛舞的蜻蜓,到震後慘不忍睹的一片廢墟,這一過程大約只有半個小時,此後兩個小時心靈的「餘震」才是影片重點要表現的內容。

《唐山大地震》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後人們如何釋懷並擺脫心靈的枷鎖。電影的結局還是充滿了溫情,讓人從心裡感受到溫暖,給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㈢ 求唐山大地震影評

電影《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車司機方大強和妻子李元妮、龍鳳胎兒女方登、方達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了大地震。為救孩子,方大強死了,方登和方達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邊,無論人們想救哪一個,都要放棄另一個。元妮選擇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頭腦清醒的方登聽到了母親作出的抉擇。 震後,元妮獨自撫養兒子,堅強地活了下來,劫後餘生的方登被軍人王德清夫婦領養,進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從此天各一方……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選擇了犧牲姐姐而救弟弟,這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讓倖存者陷入一個震後32年的情感困境。導演馮小剛說,這部電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傳到觀眾的心靈深處,讓人反思在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驗,是對人「心靈的拷問」。當看到預告片中小女孩從雨中廢墟中醒來,周圍一片傷亡景象,哭著被人抱走的鏡頭時,「母親」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淚:「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這種情感像噴泉一樣從我的身體里爆發出來,很久都難以釋懷。」「女兒」張靜初在看完預告片後也激動地流下淚水,她表示《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反映中國人情感的動人影片。 對於個人來說,在災難中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震所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可能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電影《唐山大地震》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後人們如何釋懷並擺脫心靈的枷鎖。馮小剛透露,電影的結局還是充滿了溫情,讓人從心裡感受到溫暖,給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給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一個「催淚彈」的評語,大概算不上不禮貌,還算是一個比較中肯的描述。電影的故事雖然起自一場記憶猶新的天災,但如果只是一部災難片,故事的演繹要脫開「形式大於內容」的套路,難度要大得多。馮小剛對此有清楚的意識,所以他給影片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講一個帶著心理困局的家庭跨越30年的恩怨冷暖、親情善意與離散聚合,也留有足夠的空間讓這一切得以釋放。觀眾浸染在一波強於一波的感傷氣氛中,必然涕泗難掩。
影片賞析
不計成本打造地震場面 眾主創憶重拍經歷 《唐山大地震》作為一個非傳統意義的災難片,「如何真實表現那場毀滅一座城市和幾十萬人生活的災難」依然是整個創作團隊必須直面的難題,實際情況也是困難重重,幾經跌宕。「最艱難是對整個地震氛圍的營造,這個效果的營造對技術要求很高。我們的電影工業還是比較薄弱的,所以要有很多的外援,要請韓國的、英國的、南非的等等,大家一塊兒來做這個事。」 導演馮小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關於馮導提到的「地震氛圍」,監制陳國富也曾表示,「如何在技術層面真實反映地震實況,這個挑戰遠超出華語片技術水平。過去我們拍地震只是抖鏡頭,演員在想像中跟著動,鏡頭跟演員的震動無法同步,然後通過很多短暫的鏡頭連接在一起,眼尖的觀眾能察覺不是整個場景在晃動,是虛擬的。如果要達到真實的效果,要把景搭在整塊能震動的裝置上。另外,景還要分成震前跟震後,震垮的景不能單純用爆炸完成,必須符合災區的情況。電影中這短短幾分鍾的戲全是突破。」 在談到拍攝地震場面的投資時,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首次回憶起了這次的重拍經歷:「一開始我們運用了比較傳統的方法來拍攝,比如天崩地裂,房屋倒塌和震顫等場面,用傳統拍攝方法會限制導演的畫面感,因為這種方法通常不會有大場面的感覺,尤其是沒有一個連續感。首先觀眾看到的是很小的景別,其次鏡頭是不連貫的,這個肯定會嚴重影響視覺沖擊力。所以我們最終經過權衡決定更換另一種拍攝方法。劇組動用了目前最為先進的拍攝設備,讓景別的大小和鏡頭的連續性都達到相當高的標准,但這部分的重拍也把我們的拍攝期拖長了一個多月。」 據悉,王中磊先生所提到的「最先進的拍攝設備」學名是自英國的Motion Control攝影機(簡稱mcc),這種昂貴設備以前只在拍廣告時使用,它的原理是把機器放置完畢,把整個長鏡頭設計好,以後這個機器則可以不動,一層一層拍,每次完成一個鏡頭為六層。因為機器不動,人在那一遍遍拍,從現場看完全是人為機器服務。據製片人胡曉峰透露:「這台設備一天至少人民幣五萬,因為需要提前試驗和安裝,從英國來的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加上他們的差旅和指導費,就可想而知這個鏡頭是多少錢了。」 馮小剛導演透露,「因為mcc能保證每一次鏡頭運動的速度、角度和上一次的軌跡完全一模一樣,所以《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些高難度的特效鏡頭,需要6次拍攝才能把鏡頭合成在一起做出效果,都是依靠mcc完成。」 大製作非唯一賣點 「以情動人」是核心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雖然是大額投資的成果,也是第一部國產IMAX電影,並在特效製作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但真正打動人的是這部電影中流淌的濃濃的中國式親情。 電影總製片人王中磊表示,「《唐山大地震》是華誼兄弟單片投資最高的一部電影,在製作部分的絕對投資上也應該是華語電影最高的之一,我們片中的演員沒有大明星沒有高片酬,預算幾乎都花在了製作上;同時影片是對電影類型的一種新的探索,我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感動所有的中國觀眾,尤其在看到成片之後我們覺得它比預期的更加觸動人心。」 影片總監制陳國富表示:「討論《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如果關注點只在Imax或特效方面,會偏離了影片真正的力量,這部電影的核心還是情感的力量,家庭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同時,一部成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商業電影更多是兼具時代性和現代性的,而〈唐山大地震〉雖然講述的70年代開始的故事,但放在中國的當下則被賦予了更多的現代意義,他還提到:「《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其實不是關於地震的,他是關於我們要怎樣重新確立對家人和家庭的愛。這個提法在現在特別有價值,在中國走過一世紀的苦難後特別有意義,比強調人均收入提高還有意義。《唐山大地震》不需要跟任何好萊塢的大片作比較,它就是一部完全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電影。」 十大媒體主編深情寄語「中國人自己的電影」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圍繞一個家庭在經歷災難之後的聚散別離,時間和地點的跨度沿著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軌跡延伸開來,堪稱一部中國人的心靈史詩,如同馮小剛導演在接受采訪時多次強調說:「《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內容大於形式的電影。往往拍災難片會拍成形式大於內容,但是我們這部電影,我希望它是內容大於形式。當然我們也會給觀眾看到那些非常有沖擊力的畫面,包括在視聽上的沖擊力,這些手段我們都會有。但是我們更希望把觀眾帶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我覺得這部電影,它真正震的不是這些房屋,而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成功了。」 憑借特殊的情感力量和主創們的創作誠意,部分媒體主編在看過電影之後,特地聯袂送上深情寄語,誠懇又情真意切,再次證明中國人對於「親情」這個永恆主題的不斷思考和堅持。 《唐山大地震》帶領我們回到了電影的原點,它讓人痛快地哭,之後讓人破涕成笑,它讓我們知道,電影還是我們記憶中的那個有生命力,能感動人,值得我們去珍視和反復回想的電影。

幫你粘的!呵呵!你也可以利用我們強大的網路來了解哦!

㈣ 討論下《唐山大地震》的人物王登(張靜初飾)

我覺得你不如去問導演~
你要說有疑問,我覺得這片漏洞大了,既然兩兄妹同時壓在一塊板下,為什麼弟弟救出來斷了一條胳膊,妹妹反而毫發未傷?
現在的中國電影實在不能挑剔了,樓主自己體會體會好了。
我到覺得張靜初選擇帶著小孩離開是人之常情,這事挨著誰都有可能選擇消失。畢竟這事並不好意思面對自己的養父,因為內心愧疚所以選擇離開。每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同,這是導演的定位。

㈤ 《唐山大地震》電影 人物特點,要短些,再談談看完這部影片的感受。 急啊

距離汶川地震發生半個多月以後,利用周末看完了《唐山絕戀》。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看這部電視劇——難道傷痛還不夠深,需要用以前的傷痛來釋放當下的傷痛?!

歷史永遠銘刻著這個坐標:東經118.2°,北緯39.6°;人類永遠銘記著這個時間:公元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

唐山上空電閃雷鳴,地面狂風暴雨,距地面深達16公里處的地殼突然發生劇烈地震盪,沖擊波相當400枚當年廣島原子彈的大地震發生了,僅僅20多秒,242769個鮮活的生命消失了,164851人遭到致命的重傷,中國北方的工業重鎮唐山在瞬間被夷為平地,其慘烈的程度遠遠超過二戰的廣島。

時間逐漸撫平了人們的傷痛,一座新唐山又矗立在新中國的版圖上。唐山地震三年後,老導演傅超武拍攝了一部關於唐山大地震的電影:《藍光閃過之後》。但關於唐山大地震的電視劇卻遲遲沒有出現,一直到2006年,二十二集電視劇《唐山大地震》才正式拍攝完成,當此劇在某電視台播放的時候,卻被國家相關部門叫停——我不禁想起了前幾年的《走向共和》的遭遇。叫停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國家地震總局對藝術作品《唐山大地震》提出了異議。後來,在多方協調下,《唐山大地震》才以更名為《唐山絕戀》播放。

雖然劇名只是劇情的某種延伸,但作為一個災難劇,特別是「唐山大地震」這樣的特定的事件,名字的改變,無疑是減少了此劇的悲壯色彩。更何況,片名的改變,使一部災難片變成了愛情片,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惆悵和無奈。

這部二十二集的電視劇,可分為震前、震中、震後三部分,在地震來臨前,我們看到,一切都是那麼的平靜、安詳,幸福地生活、戀愛,或者為生計而勞作,前十一集雖然用抒情的表現手法來描繪人們的生活的狀態,但其暗藏的災難始終絞著觀眾的心,可視為地震來臨時的鋪底。等到了地震來臨時,眾生萬象,有高貴的人性,也有卑劣的嘴臉,等到地震過後,重建成為主題,在這里,我們又看到高於一般情感的大情,或者說,是大愛。

李健雪不愧是實力派演員,對於劇中的向市長這一角色,表演非常到位,特別有這樣一個畫面,我都快掉眼淚了。李雪健扮演的市長一身舊軍服,步履蹣跚,滿面愁容,他站在廢墟中,眼含熱淚地對數百名孤兒說:「1976年7月28日,大家永遠不要忘記這個日子,它是我們唐山的忌日。唐山是震不垮的!你們是唐山的未來!現在我們的條件養活不了你們,等條件好了,我一定把你們接回來,唐山永遠是你們的家。」

1976年7月28日,是唐山的忌日。2008年5月19日—21日,全國哀悼日。這三天,不僅是對汶川地震中遇難同胞的哀悼,也是對32年前唐山大地震遇難同胞的哀悼。

㈥ 《唐山大地震》電影 人物特點,要短些,再談談看完這部影片的感受。 急啊 謝謝啊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㈦ 電影《唐山大地震》講的什麼,女主最後一眼表達了什麼

時代感,是歷史災難題材電影的根,從「諷刺」中來的馮小剛,早年用戲虐的喜劇來建立普通人的時代感,後來用宏大的悲劇來建立一代人的時代感。

但到了《唐山大地震》,情況變得棘手起來。它是如此熟悉——畢竟,唐山大地震才過去了40來年,卻又十分模糊——畢竟,很多人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段特殊的歷史。馮小剛必須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將歷史的宏大與厚重,與人性的偉大與平凡有機的聯系起來。

災難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但人性是偉大的。作為「拍啥啥就成」的國內最成功的商業電影導演,馮小剛用他獨有的敏銳與睿智,嗅出《唐山大地震》的獨特,在親情的偉大和生命的無常之間,他准確找到了令人動容、感人肺腑的感情宣洩點。

此外,本片試圖將人物的感情走向,與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有機結合,但從最後的成片來看,這種嘗試是失敗的。過分渲染的感情,沖淡了時代性這個關鍵元素,觀眾的所思所想,全部都是圍繞著一對母女的感情糾葛,選擇性的忽視了不同時代背景帶來的異同。

㈧ 如何評價電影《唐山大地震》

馮小剛這一生都會用來後悔,如果他除了錢之外還有電影人的追求的話。因為沒有幾個導演,這一輩子有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機會。中國一共也沒有幾個國難,那麼復雜的一段歷史,將億萬中國人捲入的旋渦,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在災難面前,每個人的選擇……它本可以拍出一部真正經典的電影,但就被這樣輕易浪費,在馮導眼裡,它只值五個億

燈光暗下那會,朋友還拿出紙巾問我要不要,我自然多謝她的好意,心裡始終不信馮小剛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要你淚流成河,你就得乖乖聽命,我還真的不信了! 早先的上海電影節,馮小剛又火力全開,隨便放炮,一邊說中國電影跟中國足球一樣不行,一邊說電影節上觀眾是禮貌鼓掌,諸如此類。只見馮小剛不停戳指別人痛處,招招致命,惟獨落下了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物理的災難好修復,精神的創傷難癒合」的核心議題,此外還有一個探討中國人信仰空前缺失的隱藏命題,這就是大手筆!抗震救災結束後緊接著的是9月份毛主席病逝,即是那一輩人信仰崩潰的標志,那麼,在信仰崩潰之後,飽受創傷的唐山大地震倖存者們用什麼來支撐和填補心底的黑洞呢?

馮小剛給了兩個答案,一是親情,二是生命本身。徐帆那條線完美地演繹了親情是怎樣重新撐起未來的,而「方登」在石板下聽到母親的抉擇後,獲得了空前強大的求生慾望,因為親情已不是她的信仰,而生命力本身成為填補她內心空洞的支柱。「母性」讓她與徐帆具備了在今後有共同語言的基礎,最終兩人的和解就十分合理且煽情了。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物理的災難好修復,精神的創傷難癒合」的核心議題,此外還有一個探討中國人信仰空前缺失的隱藏命題,這就是大手筆!抗震救災結束後緊接著的是9月份毛主席病逝,即是那一輩人信仰崩潰的標志,那麼,在信仰崩潰之後,飽受創傷的唐山大地震倖存者們用什麼來支撐和填補心底的黑洞呢?

馮小剛給了兩個答案,一是親情,二是生命本身。徐帆那條線完美地演繹了親情是怎樣重新撐起未來的,而「方登」在石板下聽到母親的抉擇後,獲得了空前強大的求生慾望,因為親情已不是她的信仰,而生命力本身成為填補她內心空洞的支柱。「母性」讓她與徐帆具備了在今後有共同語言的基礎,最終兩人的和解就十分合理且煽情了。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物理的災難好修復,精神的創傷難癒合」的核心議題,此外還有一個探討中國人信仰空前缺失的隱藏命題,這就是大手筆!抗震救災結束後緊接著的是9月份毛主席病逝,即是那一輩人信仰崩潰的標志,那麼,在信仰崩潰之後,飽受創傷的唐山大地震倖存者們用什麼來支撐和填補心底的黑洞呢?

馮小剛給了兩個答案,一是親情,二是生命本身。徐帆那條線完美地演繹了親情是怎樣重新撐起未來的,而「方登」在石板下聽到母親的抉擇後,獲得了空前強大的求生慾望,因為親情已不是她的信仰,而生命力本身成為填補她內心空洞的支柱。「母性」讓她與徐帆具備了在今後有共同語言的基礎,最終兩人的和解就十分合理且煽情了。

㈨ 唐山大地震講述的什麼故事

《唐山大地震》講述的是:

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跡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

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9)唐山大地震電影主要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電影《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

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選擇了犧牲姐姐而救弟弟,這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讓倖存者陷入一個震後32年的情感困境。

導演馮小剛說,這部電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傳到觀眾的心靈深處,讓人反思在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驗,是對人心靈的拷問。

當看到預告片中小女孩從雨中廢墟中醒來,周圍一片傷亡景象,哭著被人抱走的鏡頭時,母親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淚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

對於個人來說,在災難中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震所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可能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

電影《唐山大地震》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後人們如何釋懷並擺脫心靈的枷鎖。馮小剛透露,電影的結局還是充滿了溫情,讓人從心裡感受到溫暖,給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閱讀全文

與唐山大地震電影主要人物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國拍的戰爭電影關於中國 瀏覽:620
還電影資源 瀏覽:846
台灣題材好看的電影 瀏覽:32
二戰女軍官電影 瀏覽:657
二戰電影科萊特完 瀏覽:1000
騎士下載電影網站 瀏覽:4
汕頭澄海哪裡可以看電影 瀏覽:729
華為平板怎麼下載電影 瀏覽:116
耒陽發明家廣場電影院的名字 瀏覽:745
操盤手微電影下載安裝 瀏覽:188
成都電影免費門票時間表 瀏覽:258
深水區電影哪裡可以看 瀏覽:320
電影戰爭之花 瀏覽:182
壽命發到手機上電影 瀏覽:393
農村題材微電影 瀏覽:449
電影槍戰片二戰 瀏覽:291
秋霞電影網移到哪裡了2019 瀏覽:466
電影最火免費 瀏覽:939
中國電影人物票房 瀏覽:295
武藤蘭電影哪裡下載 瀏覽: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