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近想看俄罗斯的历史片,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呢,什么原因让你推荐了此剧
苏联的历史十分悠久,下面我就写几部自己看过的好看的俄罗斯的历史片。
一、《维京:王者之战》
电影拍摄于2012年,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真实历史事件。
大致剧情为: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荡着欢声笑语,就在一片歌舞升平之际,几架飞机飞过投下了炸弹,将一切摧毁殆尽,霎时间,河畔边成为了鲜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国人的入侵让位于华沙和莫斯科之间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动荡和战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八千名苏维埃红军战士们拿起了武 器,与亲人告别,走上了战场。 草草建立的军队中人员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顽强抵抗贼寇的入侵。粮食短缺,武器简陋,装备寒酸,在及其恶劣的条件之下,苏维埃青年们和装备精良的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险象环生的激烈战斗,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
很不错的两部电影,一部在近代,一部历史较远
推荐大家看
『贰』 前苏联二战电影大全
前苏联二战电影大全
1。 《星星敢死队》(The Star, or Kryptonim Gwiazda, or Zvezda,《东部战线1944》,俄罗斯,2004)
俄罗斯新二战片经典。根据苏联作家同名小说改编。1944年苏军展开最后反攻前夕,为查明战时边境地区德军的作战意图和兵力、装备部署情况,苏军侦察排在两支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均遭围歼后又派出了由中尉领衔的第三支侦察小分队……最后终于圆满完成了侦察任务,然而,七名侦察小分队成员还是全部以身殉国了。其间穿插青春浪漫的女通讯兵与英雄中尉未曾展开和没有下文的爱情。诗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内敛的情感,不朽的军魂。
2。 《惩戒营》(Shtrafbat,捕掳大队,俄罗斯,2004)
11集电视电影。1942年,苏联列宁格勒被困以后受惩戒的苏军官兵被送到战争前线赎罪殉国的故事,其间惩戒兵指挥员为在德军行刑队枪口下死里逃生却被军中政治动物疑为叛徒、视为苏维埃“敌人”,备受迫害、求死不得、痛苦不堪的苏军大尉。斯大林时代的专政和清洗使众多灾难深重的苏军官兵和苏俄百姓在雪上加霜的苦难中开始求助于上帝……经典和精彩之处不亚于《兄弟连》。
3。 《装甲列车》(последний бронепоезд,最后的铁甲列车,俄罗斯、白俄罗斯,2006)
四集电视电影。1941 年,纳粹德国全面入侵苏联之初,内部不和的苏军被穿上苏军制服的德军打得稀里哗啦、阵脚大乱,连秘密武器——火力超强的装甲列车亦落入敌手……遭当局政治迫害、被发配到战时边关为祖国而战的苏军上校率五名素昧平生、身份各异的“天涯沦落人”夺取装甲列车,并将其驶向苏军预定的前线目的地配合苏军抗击德军……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敌我争战险象环生,更有两位美女助阵,冒险、间谍、复仇、情爱并皆出色。
4。 《战场上的布谷鸟》(The Cuckoo, or Kukushka,布谷鸟、春天的杜鹃,俄罗斯、芬兰,2002)
俄籍导演亚历山大·罗高斯金惊世之作。1944年的苏联北欧边境地区,发生在拉普族姑娘与她所救助的两位不同国别军人之间、超越战争仇恨和语言障碍的人性与爱欲故事。莫斯科电影节圣乔治银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观众票选最佳影片以及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5。 《歼灭任务》(Peregon,俄罗斯,2006)
战时的西伯利亚边远小镇,天寒地冻、与世隔绝的苏联军用机场,身份不同而处境相同的可怜的人们,平静、单调、匮乏的生活与纯朴、压抑、苦涩的情感,美国给予苏联的军事援助,无处不在的斯大林时代的政治……没有“歼灭任务”。
6。 《狂魔希特勒》(Molokh: A Demon in the Shape of Man,摩罗神、莫洛赫,俄罗斯、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1999)
舞台剧式的滑稽剧,古怪、沉闷的冷幽默。1942年,德国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幽暗、阴冷、寂静的要塞城堡,阿道夫·希特勒及其助手、随从与爱娃·布劳恩的假日沙龙生活。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7。 《小偷》(Vor,or The Thief,我的爸,是你吗、与盗同眠,俄罗斯,1997)
战后的苏联,冒充军官的小偷与美丽 *** 及其小儿的情感纠葛,小儿的视角与思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8。 《烈日灼人》(Burnt by the Sun,毒太阳,俄罗斯、法国,1994)
悲怆的政治史诗。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战前的苏联,斯大林清党前夕的1936年,带着妻子和小女到莫斯科乡村别墅度假的红军师长兼战斗英雄突然被克格勃以叛国罪逮捕了,而逮捕行动的执行人则是妻子的旧情人……政治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时代的疯狂与命运的乖舛、民族的苦难与个人的渺小尽在其中。小女的视角。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9。 《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 or Ne Hlebom Edinym,人活着不单靠食物、爱情与理想,俄罗斯,2005)
具有史诗气质的爱情题材经典黑白片。根据俄罗斯作家小说《人活着不单靠食物》改编。1948年战后重建时期的苏联,美丽的俄罗斯女教师爱上英俊的前同事、醉心于管道铸造设备发明的退伍军人,决然离弃无爱的科研机构高阶军官丈夫,勇敢地献身于所爱男人,并坚持自己的理想、无怨无悔地承受背叛无爱婚姻后果的故事。
10。 《烽火孤儿》(Bastards,or Svolochi,战地童子、私生子、混小子,俄罗斯、白俄罗斯,2005)
俄罗斯新二战片反省斯大林时代的新视角。1943年,苏军上校受命执行一项旨在“禁止”无家可归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密计划:将被拘禁的少年犯训练为一组组特别破坏小分队、空投到德占区执行任务,并在完成任务后将他们杀人灭口……在执行任务中,两位惺惺相惜的少年犯死里逃生……
『叁』 求一部二战电影,有几个德国人在废墟中洗澡时,趁着远处的炮火声,被埋伏的士兵用步枪打死
兵临城下 美国拍的,是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好莱坞制作……
在二次大战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苏两军对峙,成千上万的士兵互相厮杀、尸横遍野,传奇性的俄国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凭著他神准的枪法,歼灭无数敌军,他的响亮名号甚至传到敌军阵营,于是德军派出最顶尖的神枪手科尼格少校和他一决高下,他们就在枪林弹雨中,展开一场个人的生死之战。 虽然瓦西里百发百中的枪法令敌人闻之丧胆,但是他却是一个行事低调性格内敛的军人,一名苏联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认为这是宣传苏联军力的大好机会,于是把这名平实的士兵塑造成一名民族英雄,这时苏联红军连连败退,德军即将攻占斯大林格勒,到时候苏联便会瓦解,于是斯大林亲自派赫鲁晓夫到斯大林格勒指挥大局。 由于丹尼洛夫成功地塑造出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苏俄全体军民同胞的士气,并激发了他们高昂的斗志,但是后来丹尼洛夫却对他一手塑造出的英雄产生妒意,更糟的是,他们两人竟然同时爱上一名在战场上和男同胞出生入死的女军官坦妮娅。 这时候瓦西里的名号越传越响亮,他的威名甚至在德军阵营中也是人人皆知, 狙击手科尼格上校追杀他,而就在千军万马之中,这两大神枪手展开了一场搏命殊死战。
『肆』 超高分200分满分求问你觉得最好看的电影,很简单的问题,希望经常看电影的人帮下忙
你说的是 五月之恋?
刘亦菲和陈柏霖主演的,其中还有五月天的成员
我看了,觉得不怎么样
先推荐一些国外的
低俗小说(所有美国电影里面我最吐血推荐这部,我很喜欢,不知道是不是你喜欢得类型)
空中监狱
变脸(吴宇森导演的)
骇客帝国
指环王(绝对的经典)
变形金刚
我很喜欢阿尔帕西诺,就给你推荐你他的两部片子吧:
教父(美国黑帮片的巅峰之作)
闻香识女人(别被名字骗了,你看了就知道,讲的是两个男人之间友谊,这部片子还算是有些深刻的)
魔鬼代言人
楚门的世界
除了好莱坞的片子之外
再给你一些法国的
法国电影舒缓的叙事手法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而且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正合你意吧):
虎口脱险(法国国宝级电影,超极搞笑)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让人很舒服的音乐电影)
漫长的婚约(唯美的画面让人记忆深刻,故事情节更跌宕起伏,远超过一般的侦探片,但是又极富人文关怀,是一部无法复制的经典!真是大爱啊,无法用语言形容)
天使爱美丽(和漫长的婚约的婚约一样由奥黛丽塔图主演,你看了之后就会觉得法国文艺片最高境界就是这样子的,在经意间能够打动人心)
蓝 白 红 三部曲
公寓
这个杀手不太冷
蝴蝶(这几部都是有口皆碑)
第五元素
还有几部很好的记录片,像 帝企鹅日记、迁徙的鸟、白色星球等,充满着法国特色
法国的演员除了塔图,我还喜欢杰拉尔·德帕迪约
他的 难兄难弟 和 闭嘴,很有意思
大鼻子情圣 是他的代表作
如果你要看搞笑的片子,那么 惊声尖叫系列 很适合你
不过话要分开说,美国片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不如法国的
探险类的话,有
达芬奇密码(我还推荐你把小说顺便也看了吧)
加勒比海盗系列
国家宝藏
木乃伊123+前传(也挺搞笑的)
然后是国内的
英雄(中国大片的开山之作)
满城尽带黄金甲
(夜宴、无极这种烂片你千万别看,简直浪费时间)
天下无贼
无间道系列(中国黑帮片的经典)
最后总结一下
爱情故事文艺电影首推 法国
但是冒险类的话就要看美国货了
你说了不喜欢科幻的,所以以上的电影中骇客帝国、指环王、第五元素严格说是不符合你要求的,不过 骇 和 指 确实很好
如果看了漫长的婚约、天使爱美丽、闻香识女人 觉得很喜欢的话(你一定会很喜欢的)
不妨+我QQ:835415825
『伍』 求一部关于一个父爱的二战电影名字!!!
美丽人生
[编辑本段]电影(意大利)
更多中文片名:
一个快乐的传说
更多外文片名:
Vita è bella, La
Life Is Beautiful
导演
罗伯托•贝尼尼Roberto Benigni
编剧
文森佐•克拉米Vincenzo Cerami .....and
罗伯托•贝尼尼Roberto Benigni
演员
罗伯托•贝尼尼Roberto Benigni .....Guido Orefice
尼可莱塔•布拉斯基Nicoletta Braschi .....Dora
乔治•坎塔里尼 Giorgio Cantarini .....Giosué Orefice
玛丽莎•佩雷德斯 Marisa Paredes .....Madre di Dora
摄影:
托尼诺•德利•科利
音乐:
尼科拉•皮奥瓦尼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 战争 / 喜剧
片长:
116 min / USA:118 min (English bbed version)
国家/地区:
意大利
对白语言:
英语 德语 意大利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评级:
Rated PG-13 for holocaust-related thematic elements.
级别: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Chile:TE USA:PG-13 Finland:K-12 Sweden:11 UK:PG France:U Peru:14 Norway:7 Spain:T Italy:T Brazil:12 Germany:6 Netherlands:AL Hong Kong:IIA New Zealand:M Switzerland:12 Belgium:KT
版权所有:
Melampo Cinematografica S.r.l. - Rome, 1997 (on print)
意大利梅兰坡电影公司 出品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发行
上海电影译制厂 译制
票房成绩
全美首映票房:$3,244,284.00 (单位:美元)
全美累计票房:$57,598,247.00 (单位:美元)
海外累计票房:$171,600,000.00 (单位:美元)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细节)
意大利Italy 1997年12月20日
法国France 1998年5月 ..... (Cannes Film Festival)
加拿大Canada 1998年9月3日 ..... (Montré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Canada 1998年9月12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比利时Belgium 1998年10月14日
瑞士Switzerland 1998年10月16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法国France 1998年10月21日
美国USA 1998年10月22日 ..... (AFI Film Festival)
美国USA 1998年10月23日
加拿大Canada 1998年11月6日
德国Germany 1998年11月12日
奥地利Austria 1998年11月13日
荷兰Netherlands 1998年12月3日
芬兰Finland 1998年12月18日
挪威Norway 1998年12月24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1998年12月26日
斯洛文尼亚Slovenia 1999年1月14日
葡萄牙Portugal 1999年1月22日
瑞典Sweden 1999年1月22日
冰岛Iceland 1999年1月23日 ..... (Reykjavik Film Festival)
冰岛Iceland 1999年3月12日
巴西Brazil 1999年2月5日
英国UK 1999年2月12日
阿根廷Argentina 1999年2月18日
丹麦Denmark 1999年2月19日
西班牙Spain 1999年2月26日
土耳其Turkey 1999年2月26日
香港Hong Kong 1999年3月4日
哥伦比亚Colombia 1999年3月5日
新西兰New Zealand 1999年3月5日
韩国South Korea 1999年3月6日
泰国Thailand 1999年3月12日
捷克Czech Republic 1999年4月1日
马来西亚Malaysia 1999年4月1日
斯洛伐克Slovakia 1999年4月1日
匈牙利Hungary 1999年4月8日
日本Japan 1999年4月17日
爱沙尼亚Estonia 1999年6月18日
俄罗斯Russia 1999年7月16日
美国USA 1999年8月6日 ..... (limited) (bbed version)
经典台词:这是我的经历
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
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
剧情介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
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和好友菲鲁乔驾着一辆破车从乡间来到阿雷佐小镇,他的愿望是在小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过上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原来塔楼上有个黄蜂窝,黄蜂经常骚扰当地居民。多拉想为民除害,烧掉黄蜂窝,反被黄蜂蜇伤。圭多立刻对她产生了好感,热情地为她处理伤口,为表示谢意,多拉送了一些鸡蛋给圭多,意味深长地目送他远去。
阴云密布的意大利,纳粹的反动势力日益强大,墨索里尼推行强硬的种族歧视政策,圭多因有犹太血统,他开书店的申请屡遭阻挠,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鲁乔的工作也久无着落。由于生活所迫,圭多只好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他以真诚、纯朴、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
一次圭多骑车上班无意中撞倒了多拉,两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爱情的火焰。他不失时机地向多拉表白爱慕之情。
多拉是某学校的教师,有一天从罗马来的督学要到学校视察,圭多得知后,竟冒充督学来到多拉所在学校视察。校长热情地接待他,为取悦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讲台施展起喜剧演员的才华,惹得学生开怀大笔,令校长和教师瞠目结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鲁道夫要去剧院看歌剧,他也买票前往,坐在楼下的圭多始终目转睛地盯着楼上包厢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对圭多的苦苦追求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多拉讨厌鲁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协和多拉的订婚晚会。晚会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饭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赢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圭多。
婚后,好事接踵而来,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乔舒亚。圭多闲来无事时常和儿子玩游戏,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乔舒亚父子,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多拉和乔舒亚的外祖母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只见人去楼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圭多、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多拉被关在女牢里,圭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车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圭多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但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 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
幕后制作:
在本片身兼编导演三职的罗贝托•贝尼尼是意大利影坛著名的喜剧演员,他在本片发挥了高度创意,用妙想天开的方式将一种几乎已经拍烂的题材——纳粹迫害犹太人点石成金,颇有点卓别林喜剧的效果。这种处理彰显了意大利人开朗的民族性,并且用逗笑效果甚高的奇想将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使人在观赏时感到内心愉悦,看后亦深觉酸涩。其中,情节编排巧妙和主角个性鲜明居功至伟,贝尼尼和小童星的精彩演出亦处处见火花。贝尼尼因此片荣登奥斯卡影帝,它在世界各地也有极高的卖座。
花絮:
•在片中扮演罗伯托•贝尼尼(Roberto Benigni)妻子的尼可莱塔•布拉斯基(Nicoletta Braschi),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贝尼尼在狱中穿的衣服的号码跟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的一样。
•贝尼尼说片名来自利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说所的话。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时期,得知他要被斯大林暗杀时,他看着花园中的妻子写出了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
•贝尼尼凭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这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二次由自导自演的人荣获表演奖,第一次是劳伦斯•奥立弗1948的电影《哈姆雷特》。
•睡觉前Guido和Ferruccio开了段关于叔本华的玩笑。叔本华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哲学家之一。
穿帮镜头:
•Guido在集中营跟儿子说话的戏,小演员说台词时,贝尼尼也同时做口型。
•军营中,Dora从床上站起来,去窗边听她丈夫放的音乐时,在屏幕左边可以看见电缆和工作人员的影子。
•Guido的儿子从藏身之处走出时,他径直超一个道具走去(并且盯着它)。那显然是给小演员表演设置的“记号”。
•Guido通过喇叭放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故事》(Tales of Hoffman)中的《威尼斯船歌》(The Barcarole)。而事实上因为奥芬巴赫是犹太人,所以在纳粹集中营很难找到他的音乐。
评论:
美丽人生
一部超越常规的黑色喜剧片
一服医治战争创伤的最佳良药
拥有温暖的质感,清新、达观,而又生机盎然
在第7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三项大奖,一举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黑马。象这种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辛德勒名单》。然而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挖掘出了新鲜的东西,最近在本市放映的《美丽人生》,即在充满鲜血和死亡的集中营里找到了一种美丽。
故事很简单:活泼乐观的意大利青年圭多是个犹太人,他来到小镇阿雷佐遇见了心仪的姑娘多拉,经过几番巧遇和努力,他终于与多拉结婚,并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约书亚。可是,好景不长,纳粹在约书亚五岁的生日上抓走了圭多一家。为了不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试图让约书亚以为这只是一场游戏。“游戏”结束时,圭多惨死在纳粹的枪下,而约书亚得到了“游戏”的最高奖赏。笔者在最近“奥斯卡获奖电影展”观看这部电影时发现在座的许多观众都哭了,深深被感动了,就像当年《妈妈再爱我一次》一样,这次是伟大的父爱榜样。作为导演和男主角的贝尼尼知道的话,恐怕不见得会欣慰,一定一脸的苦笑,作为一个出色的喜剧演员,他要的不是这个效果。
这绝对不是一场悲剧,从一开始圭多搞笑的出场就可以看出导演想营造一种喜剧的氛围;而圭多在追求多拉时候种种离谱的举动,特别是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上跳起脱衣舞的情节将喜剧的因素加强到了闹剧的程度,有趣的场面甚至不断贯穿在集中营里,就是圭多最后被押走处死时,出现在躲在铁箱里的约书亚面前的也是一个扮着小丑夸张模样的爸爸。编导以喜剧的手法表现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媚俗大众不惜而故意削弱电影的思想性。其实恰恰相反,悲剧才是媚俗。贝尼尼这么处理就是为了不媚俗,为了表现更深层的思想,不让观众再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试想,圭多在狱中仅仅是为了约书亚心灵不受到伤害才故意“欺骗”他的吗?难道圭多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吗: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们:热爱生活的人们。就算在集中营里,圭多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只是在给儿子演戏,没有发自内心对生活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种灿烂的、让人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圭多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是由意大利著名喜剧演员兼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黑色喜剧片,除了本届奥斯卡金像奖以外,该片还曾获得过总共二十八项国际大奖,在全球佳评如潮。《美丽人生》在美国的票房已经超过《邮差》,成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外语片。迄今为止收入已近2300万美元,在全球更是突破1亿美元大关,而更令人称道的是,该片的制作成本仅仅为650万美元。 贝尼尼也由此成为奥斯卡影史上第一位以外语片拿到奥斯卡影帝的外国演员, 取得了无数电影人毕生梦寐以求的成功。 贝贝尼1952年出生在意大利的阿里佐,主要代表作有《一个快乐的传说》、《不法之徒》等电影,他的电影真实、简练,而且总是热情洋溢、充满笑容 。《美丽人生》是他所执导的第六部影片,片中他用全新的视角来反映战争的残酷,而观众则在笑声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生活是美好的,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在本片身兼编、导、演三职的罗伯托•贝尼尼是意大利影坛著名的喜剧演员,他在本片发挥了高度创意,用妙想天开的方式将一种几乎已经拍烂的题材——纳粹迫害犹太人点石成金,效果令人绝倒。
『陆』 以前看过一个关于二战狙击手的影片 忘记什么名了
兵临城下
瓦西里.泽索夫(裘德.洛)是乌拉尔山区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练就了瓦西里的好枪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响后,瓦西里应征入伍。他一枪毙敌的绝招在不到十天的战斗里就狙杀了40多名德国兵,一时间“瓦氏神枪,例无虚发”的神话传遍整个战场。然而在之后的几天,苏军的狙击兵也连连被人枪杀,对方同样只使用一发子弹。真正的对手来了!
与此同时党代表达尼洛夫也向瓦西里的爱人——女狙击兵塔妮娅(瑞切尔.薇兹)发起了“进攻”,一时间瓦西里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高手过招,最忌心浮气躁,对于狙击手来说,错误永远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整个早上都在等,为的是不让瞄准镜的反光暴露位置……太阳转过去了,对面的掩体后隐约有闪光,难道狙击手就在后面,难道是伪装……子弹穿透了钢盔……有人在惨叫……是圈套!枪响了……”
影片评价
《兵临城下》是根据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的一本同名纪实小说改编,瓦西里也是确有其人,按照当时苏联的宣传,瓦西里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他缴获德军狙击手的步枪瞄准镜至今还在俄国的军事博物馆里展出。这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影片同时也是欧洲影坛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作品,达到了9千万美元,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走红于好莱坞的英国明星,其中有近年来凭借奥斯卡大赢家《莎翁情史》《伊丽莎白》迅速走红的约瑟夫.费因斯,在《天才瑞普利》中展现精湛演技的裘德.洛以及硬汉形象的艾德.哈里斯(《勇闯夺命岛》),在99年的热门冒险影片《木乃伊》中饰演可爱的女探险家的瑞切尔.薇兹也在影片中再显身手,与裘德.洛上演一场“火线恋情”。
《兵临城下》的幕后总指挥是一位“影不惊人死不休”的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他在91年执导的《情人》一片手法大胆、唯美,赋予这部三级作品相当的艺术性,可以称得上是惊世之作,所以就连一向“守身如玉”的梁家辉也被不知不觉诱惑了一把,接拍了那部“露而不贱”的感官大作。继《情人》之后让还拍摄了一些颇受争议的作品,部分作品由于歪曲事实而受到了批判。好在这次的作品已有史学家评论基本忠于史实,相信传奇的故事背景,曲折紧张的情节,融合让氏唯美的情爱描写一定会让影片极具观赏性。据悉《兵临城下》已被圈定为今年2月7日柏林影展的展映片。
『柒』 求一电影(也许是电视)线索也许是苏联抗战片,一群孤儿院的孩子,其中一个用的是弹弓,最后被烧死在高塔
俄罗斯其他题材电影可能比较一般,但战争类电影还是非常出彩的,有很多经典的战争电影奉献给世界,小编盘点了下,推荐10部这几年比较经典的战斗民族的战争电影。
T-34坦克 T-34 (2018)
本片讲述1944年,一群英勇的俄罗斯士兵用一辆半损坏的传奇T-34坦克从德国人手中成功逃脱,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充满勇敢、激烈的战斗、牢不可破的爱情和不可思议的奇迹的时代。
提起二战,除了莫斯科保卫战,闪电战,最令俄罗斯人骄傲的当属“坦克战”。二战期间,苏联和德国双方共投入了几万数量级的坦克冲锋陷阵,捉对厮杀。双方通过战场情况,不断改良自己的坦克装备,靠技术竞赛,生产速度,对战斗的转折和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德国的虎式重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名声在外,但一旦提到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所有军事迷都会暗自称奇。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А (2015)
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彼得·费奥多罗夫 Pyotr Fyodorov 饰)带领两个班的女机枪手驻扎在一个靠近小车站的村子里。一天,班长丽达(阿纳斯塔西娅·米库尔钦娜 Anastasia Mikulchina 饰)在不远的树林里发现了两个空降的德军计划要袭击苏联腹地的军事设施。瓦斯柯夫带领一支小分队去搜查敌军,成员包括丽萨(索菲娅·列别杰娃 Sofya Lebedeva 饰)、迦尔卡(克里斯蒂娜·阿斯姆斯 Kristina Asmus 饰)、丽达、索妮娅(雅戈尼娅·库兹涅佐娃 Agniya Kuznetsova 饰)、冉妮娅(叶夫根尼娅·马拉霍娃 Zhenya Malakhova 饰)等五个姑娘。但敌人的力量与自然环境的恶劣远比她们想得要残酷,这些美丽的苏联女战士,不得不在丛林中与人数众多的敌军反复周旋…… 电影根据前苏联当代着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编。
斯大林格勒 Сталинград (2013)
1942年秋天,人类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在寒冷的土地上爆发。德国人穿越伏尔加河抵达对岸斯大林格勒设防固守,苏联红军与对手展开城市争夺战,双方你来我往,城市化作废墟焦土,成千上万人死亡,放眼望去俨然人间地狱。在一次反攻行动中,苏军严重伤亡,仅有大尉格罗莫夫(彼得·费奥多罗夫 Pyotr Fyodorov 饰)率领的侦察小队到达对岸,占领了一栋破烂的建筑。他们在建筑内发现一名19岁少女卡嘉(玛丽亚·斯莫尔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饰)。卡嘉的父母早已死于战火,由于眷恋自由生长的城市和家园,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战火之中。 鉴于建筑的位置极其重要,极度厌战的德国军官彼得·卡恩(托马斯·克莱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饰)奉命夺回该据点。惨烈无情的修罗场,人性和兽性的角力永无休止……
女狙击手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2015)
苏联女学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击游戏中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射击天赋,1941年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参军。帕夫利琴科成长为全苏联最出色的狙击手,同时她被德军视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胁。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并坠入爱河。然而,好景不长,战争过去,厄运却再次降临……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2010)
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荡着欢声笑语,就在一片歌舞升平之际,几架飞机飞过投下了炸弹,将一切摧毁殆尽,霎时间,河畔边成为了鲜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国人的入侵让位于华沙和莫斯科之间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动荡和战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八千名苏维埃红军战士们拿起了武 器,与亲人告别,走上了战场。 草草建立的军队中人员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顽强抵抗贼寇的入侵。粮食短缺,武器简陋,装备寒酸,在及其恶劣的条件之下,苏维埃青年们和装备精良的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险象环生的激烈战斗,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
五月的四天 4 Tage im Mai (2011)
德国,二战结束前的四天。一位率领着他的部队占领海边孤儿院的苏联军官。一支在海滩驻扎的纳粹德国国防军部队。一种反常的危险的爱。 所有人都对战争感到疲惫,只有十三岁的孤儿彼得,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英雄,千万百计煽动两支部队。直到他意识到,真正的敌人早就潜伏在其他地方,而他所谓 的敌人,其实是如父亲般的朋友。 这时划清的不是敌与友之间的界线,而只是善与恶之间的界线。
炼狱 Чистилище (1998)
1995年格罗兹尼之战,激烈的巷战有如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车双方死伤惨重,就连美国军方也惊叹"打不起这样的城市战”。 典型的低成本影片,这是俄罗斯人自己拍的关于第一次车臣战争的电影。讲述了俄军一座野战医院惨遭车臣恐怖分子袭击的故事。摄影师用写实手法,刻意拍摄了许多以往战争题材片所未描绘过的惨烈场景。车臣雇佣军把俄军士兵的头割下来,挂在火箭弹上射向对方;俄军坦克手奉命把战友们的遗体碾碎。这里没有《Black Howk Down》里"Leave no one behind”式的宣言,只有呛人的硝烟、无限的仇恨以及苦涩的胜利。老实说,如果本片有美国大片那样的资金撑腰,绝对可以成就一番票房,至少也决不会1997的片子至今也默默无闻。可现实就是现实,虽然是模糊的画面、单调的机位、幼稚的音效以及少得可怜的特技,但这些丝毫不能阻止本片向我们展现一场血淋淋、赤裸裸,充满死亡与歇斯底里的车臣战争。这里没有攻克冬宫一样豪迈的冲锋,却有坦克碾压着战友的尸体迂回前进;没有马恩列斯光辉思想的指导,却有两个专打男人下身的变态的匪帮女狙击手……本片颠覆了太多东西,又塑造了太多东西。
第九突击队 9 рота (2005)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背景。1987年到1989年期间,阿富汗战场异常惨烈。由于穆斯林的强烈抵抗,苏联在阿富汗损兵折将,死伤无数。 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六名新兵应征入伍,以协助前线战斗。他们接受严苛的魔鬼训练,进行各种特种培训。1987年末,这支奇兵组成“第九突击队”前往阿富汗,受命占据3234高地,以掩护苏联士兵撤退。第九突击队保护苏军大部队安全通过,而自己却弹尽粮绝。血腥而残酷的战场上,他们视死如归的身影显得异常悲壮。
战场上的布谷鸟 Кукушка (2002)
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秋天,芬兰士兵维伊克(威勒·哈派塞罗 Ville Haapasalo 饰)和苏军少尉伊万(克多·贝彻科夫 Viktor Bychkov 饰)都走到了各自人生的尽头。维伊克因为违反了军令而被锁在了一块巨大的岩石上,而伊万则因遭到诬陷而坐上了前往审判场的汽车。神秘女人安娜(安妮·克里斯汀娜·朱索 Anni-Kristiina Juuso 饰)的出现成为了两人最后的希望,她不仅将垂危的两人从死亡线上挽救了回来,还将他们带到了自己所居住的,犹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之中。 在那里,三个语言互不相同的人开始了他们的奇异生活,对于这种平静而友好的生活,每个人都乐在其中。停战的消息传来了,这意味着三人生活无法再继续下去,面对心中涌现的感情,依维柯和伊万再一次的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