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勇闯夺命岛电影剧情
一位美国将军在墓碑前悼念越战期间失去的部下,这些部下无法被政府承认,因为他们执行了一项任务,成功袭击了养伤的越南军官,结果却陷入了敌人设下的陷阱,全军覆没。
越战结束后,将军决定采取行动,劫走15枚新式VX毒气弹,并控制了阿卡拉岛,这里原为监狱,现已成为旅游地。将军向国家索要1亿美元,作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海军陆战队员阵亡士兵的赔偿金。
联邦调查局主任弗格森会同国防部召开会议,决定派遣突击队上岛。然而,阿卡拉监狱防守严密,被称为“恶魔岛”,从未有人成功越狱。国家绝密档案中,有一个老英国特工梅森成功逃出阿卡拉,成为唯一能完成任务的人。
为了说服梅森带领队伍潜入阿卡拉岛,弗格森对他做出虚假承诺,告诉他将得到赦免,重获自由。梅森与化学专家斯坦利同执行任务的突击队员成功地从地下遂道进入阿卡拉监狱,但在混战中,突击队被发现并被包围。只有梅森和斯坦利侥幸逃生。
斯坦利告诉梅森事情的真相,并请求他协助拆除毒气导弹,梅森终于答应。在拆除了12枚导弹后,梅森的部下将他们抓获。在监狱中,梅森告诉斯坦利当年被捕的原因是他掌握着一个美国政府绝密的胶卷,至今仍未失效。被捕后,他成为英美两国都不承认的人。
梅森用越狱的办法打开了门,两人逃出监狱去拆除剩下的导弹。而汉默的部下已发现政府在欺骗他们,由于汉默将军不同意真正使用毒气弹去杀害无辜的人,于是内部发生混战。汉默受了重伤,将最后一枚导弹的位置告诉了斯坦利后就死去了。政府派出了轰炸机来炸毁岛屿。
经过激烈紧张的斗争,两人终于拆除了毒气弹,成功完成了任务。正在斯坦利点燃绿色的信号弹时,轰炸机也放出了导弹,但幸运的是岛上的人质并未伤亡。
梅森和斯坦利因及时跳入海中而幸免于死,斯坦利借此机会向弗格森报告梅森已死,却将他放走了。梅森临走前将胶卷的藏匿处告诉了斯坦利。
《勇闯夺命岛》是由美国拍摄的一部动作惊悚片。影片主要讲的是一群海军陆战队的军官不满美国政府对于那些被派往海外执行非法任务而丧命的官兵的待遇而偷窃VX神经毒气导弹,准备以此要挟美国政府来给于死去的人以一个公正的评价。影片结构紧凑,扣人心弦,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⑵ 《勇闯夺命岛》一部引爆快感无法抵挡的影片,重温一回燃爆一回
《勇闯夺命岛》一部引爆快感无法抵挡的影片,豆瓣评价8.7,重温一回燃爆一回
这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片,看后心境难平,这是动作片中的精品,不不,是极品,看过整个影片,我觉得,无论是编剧和导演演员都不错,让人看后,十分地过瘾,爽快,最重要的是影片的主题有着一定 社会 意义。
从电影的构架说,它是一个商业片,很成功的商业片,而且完全用典型的美国式的手法,导演拍摄的技术相当见功底,商业片达到这个水准,那也真是的没的谁了。而更有意思的是,电影还有一个更响亮的译名《石破天惊》,想想看,真的是够石破天惊的了。一群人挟持人质在一个孤岛上对抗政府,这不天惊是什么!
实际上,从一开始看这片,我心都在提着,一直没有放下来。那让我们看看影片吧!
电影开始是一位老将军在一个墓碑前悼念自己的亡妻,他很愤恨也很悲伤,愤恨的不是自己的亡妻躺在了墓碑里,愤恨的是自己的部下在秘密行动中牺牲,而最后没有被政府承认,以致他们的家属得不到抚恤金和他们该得的荣誉,他要对得起自己的士兵,他多次上诉,可如同石头沉下大海一样,没有结果,他没有办法,决定采取措施。于是,影片开始了。
这位老将军叫汉默,他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他参加过越战,参加过海湾战争,他功勋卓著,于是,他召集部下,劫走了新式武器,这新式武器是化学武器,十五枚VX毒气弹,杀伤力非常了得,随后,他们控制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叫阿卡拉岛,这里原来是一个监狱所在地,现在变成了 旅游 区,大伙因为这个岛上有监狱,所以叫这个岛“恶魔岛”
岛上有八十多人的旅客,这回成了汉默等人的人质,汉默将军是凭借毒气弹和这些人质,要国家给拿来一亿美金,他要用这个钱给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部下和阵亡的士兵作赔偿金。此消息一出,震惊了整个美国。
国防部马上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办法,经过激烈的讨论,也不能任由这些人敲诈政府,最后,决定派突击队登岛,消灭汉默等,或者活捉他们。可要想上岛,谈何容易,因为这里当年是监狱,易守难攻,防守监视非常的严密,要想登岛几乎不可能,这里要重申一下,这个“恶魔岛”可不是白叫的,当时在岛上关押犯人时候,没有人能够越狱成功,说这些的是想表明,突击队根本登不上岛就被消灭了。
可在国家的档案里,有一位英国老特工梅森成功逃出“恶魔岛”,于是,联邦政府人员,找到了这个老特工,说服他带人潜入阿卡拉岛,联邦局长对他梅森做出虚假承诺,告诉他他将得到赦免,可以重获自由。梅森同意了这个行动。
梅森和化学专家斯坦利一同去执行这次突击任务,斯坦利的任务很明显,就是拆除那些毒气弹,梅森是给大家引路,经过寻找,梅森找到了地下隧道,并带领突击队员成功进入了阿卡拉监狱,可不幸的是,被汉默等人放置的感应器发现,突击队员被包围,被歼灭。
只有梅森和斯坦利侥幸逃生,斯坦利告诉了事情的真相,并恳求梅森留下来帮助拆除毒气弹,梅森想了一下,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答应了斯坦利。
于是,他们开始了拆弹之旅,在拆除了十二枚导弹后,被汉默将军的手下给抓到了。并被塞进了监狱,因为两个人共同拆弹,建立起了信任,梅森认为斯坦利是个可以信赖的人,斯坦利也一样,认为梅森是好人。在监狱里,梅森告诉斯坦利,自己当年被捕是因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政府的一个特殊秘密,这个秘密已经制成了胶卷,在梅森的手上,这个胶卷的存在,让他成为美国和英国都不承认的人。
这个秘密让斯坦利感到震惊,同时也为梅森感到担心和惋惜。之后,梅森用越狱的办法,打开了监狱的大门,两个人逃了出去,梅森和斯坦利一起拆掉剩余的导弹。
汉默的部下知道政府在欺骗他们,有人就同意用毒气弹毁灭一切,而作为军人的汉默将军根本就不同意用毒气弹,因为这太没有人性,人们是无辜的,于是发生了内部混战,汉默受伤,这个时候,见到了斯坦利,他把最后一个导弹的位置告诉了斯坦利,然后闭上了眼睛死去了。
于此同时,政府派来轰炸机要来炸岛屿,这是最危险的时候,如果炸到毒气弹,那人质将会被毁灭,于是,斯坦利和梅森经过激烈紧张的斗争,终于找到了毒气弹,把它拆掉了,他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而就在斯坦利发出完成任务的信号时候,天空中发下了导弹,轰天的巨响,所幸没有造成人质的伤亡,斯坦利和梅森由于及时跳海,逃过了一劫。
最后,斯坦利放走了梅森,而向国防部说梅森已经死亡,而梅森临走将胶卷的藏匿的位置告诉了斯坦利,整个电影到此结束了。
得说,影片场面非常震撼,本片长有136分钟,紧张的情绪,让你没有时间去喝水,唠嗑,吃爆米花,没有时间去厕所,全程定住影片,恐怕漏掉每一个场景。影片试图在说军人捍卫自己的尊严,整个片子充满了阳刚,没有为了博眼球而用女主角。影片都是男人帮,规模庞大,可没有丝毫拖拉的感觉。
而且影片的表现风格非常到位,虽然紧张,但对话也有幽默,可这丝毫没有减淡影片的紧张节奏。
这部影片高超奇妙的地方是,用 娱乐 的方式,说了一个比较沉重的命题,士兵为国家牺牲了,却得不到应有的抚恤,这是不公平的,就连身份是将军的汉默也感到不平,于是,激动犯险,为了手下讨回公道,而用来对付他们的,是一个被国家抛弃的间谍梅森,他曾经为国家的利益作出巨大牺牲,可最后却成了监狱里的逃犯,影片的主角们都是被国家抛弃的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影片便充满了悬念。
而影片最后,所有的人,都没有背叛国家,老将军汉默到临死的时候,能够把导弹的位置告诉斯坦利,说明他的人品,梅森虽然蒙冤几十年,而且最后他知道联邦局长用谎言骗他,可他还是没有出卖国家,而是选择平静地离去,少校汉德森知道要被射杀,也没有放下武器,还在真诚地说服对手要信守《海军十次》,影片从这里,彰显了人格的高贵。
可以说,除了汉默手下两个制造事端的两个,都是正面角色。这也就让整个影片充满了正能量,让人振奋。
而最重要的是,整个影片紧凑的毫无间隙,即使是插科打诨,也是在填补剧情,全程毫无尿点,看看吧,在把整个岛屿要炸平时候完成了任务,多么重的悬念,让你紧张到死,太好看了。
这部片子真的好,那,让我们先说说导演,他叫迈克尔贝,你完全想不到,这么完美的影片,竟然出自三十多岁的他手里,而且让人意料之外的是,这只是他的第二部电影,水平之高,已经惊艳到我们了,我想,国内是不会有这样高水平的导演了,从驾驭这么多是人力,物力,就令国内导演汗颜了。
说完了导演,再说演员,电影里汇聚了三大明星,哈里斯,尼古拉.凯奇,肖恩,每个人都有精湛的演技,先说扮演汉默将军的哈里斯,他挟持了八十一名人质,朝政府要钱来给手下抚恤,他在为民请命的角色,被哈里斯演绎的淋漓尽致,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反角,秉承正义的人,他让人们心情复杂,让我们看他在开始出现时候对墓碑深情的一吻,然后坚定地转身离去
占领恶魔岛后,将军走到两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面前,内心复杂,他赶小孩走,因为他要扣押人质,而不想连累孩子。
再看看扮演梅森的肖恩,他是老影帝了,他的光芒没有被身边的小影帝给盖住,反而更显得他的演技炉火纯青,他一出场就注定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一个老特工,一个刀口舔血的老人,可他的脸上始终保留着父亲般的慈心,电影上的梅森不止摆平了“夺命岛”,也摆平了观众的心。
还有,史丹利的扮演者 凯奇,他那忧郁的眼神,和略带质感很强的语言,入木三分的表演,一个消毒专家在经历一场生与死的战斗,他表演的绝对的棒。
汉默将军,你如此的热爱专家的祖国,所以,你无法忍受你的国家对你的舍弃,你的个非常优质的军人,你无法去真正地背叛你的国家,最后死去让我感到悲痛,但你已经尽力了,对手下,对国家,他是一个将军,不是“杀手”和“叛徒”,影片里,梅森读懂了汉默,我们在影片外也读懂了汉默。
影片用细腻的感情描绘,臻于完美的情节处理,让我但到很舒服。 汉默的鲜血在阳光中流失,手下的少校沉重感激地说,“将军,能在你手下服役是我一生的光荣!”我们不去谴责政府,可那一刻我们泪流满面,心里满满的悲伤。
说完演员,那我们再说影片的技术,在影片开头,大雨滂沱时候,用了蓝色调,再配上深沉浑厚的独白,让我们一下就感到影片主题的凝重,对比开头,中段史丹利和梅森的追车戏用的是另一种镜头。
这镜头的追踪,让观众目不暇接,感觉超级的兴奋,也有了看下去的理由,这就是高超的技术。
还有,电影的技术细节颇见导演的用心,开头汉默手下突袭火药库,着装全是黑色的作战服,而在绝命岛上又换上了蓝色的迷彩服,这让观众耳目一新。
汉默手里使用的突击步枪,在军迷的眼里一下就认出来,那是美制的M—16的改型,是特种部队的专属,可以看出导演完全按照实战情景安排的道具,我想那些枪一定都是真的。
影片的音乐,完全是大师级的音乐,据说的著名的德国音乐家汉斯.季默,是好莱坞最有实力的三个音乐家之一。影片通片是以深沉,阳刚,和坚韧为主,用交响乐和铜管交替出现,很好地衬托了主题,达到了尽善尽美的效果。可以说,影片的成功,音乐的配制功不可没。
应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片,值得我们再回头去看看,真的不错!
(完)
⑶ 电影《石破天惊》(勇闯夺命岛)的最佳影评是那篇请列出
《石破天惊》—— 脱下裤子当了,你也拍不出的电影
1994年至1996年,是引进大片的黄金岁月,在这一段时间中引进的大片是名符其实的大片,整体质量高,观赏性强。想看娱乐,有《真实的谎言》;想紧张,《生死时速》;想思考,《阿甘正传》;甚至想婚外恋,你可以去寻找《廊桥遗梦》。
姑且相信,真给了几个亿,这些自大症者们能拍出《生死时速》,甚至真能拍出《生死时速》,但他们绝对拍摄不出这部电影——《石破天惊》(THE ROCK)!
这部电影出品于1996年,位列同年全美票房榜第四,前三位分别是《ID4独立日》、《龙卷风》、《谍中谍1》,排其后的第五名则是州长先生在基层工作时拍摄的《蒸发密令》,当时第五名的门坎是1.1亿美元票房。中影公司同年将其引进。
这是一部十足十精品,我无意对比迈克尔贝和卡梅伦、德帮特几人的高下,但在我心中,《石》片对娱乐性和思想性的把握要超过另几部片子。
整体:
本片全长135分钟,没有那一秒钟是让你上洗手间、喝水、吃东西的时间。从电影开始,观众就只会死死盯住屏幕,而放不下每一个场景。
全片讲述的是一个(群)真正的军人悍卫尊严和正义的故事(内容俺就不重复了)。整部片子风格阳刚,气氛深沉,全片没有女主角,彻头彻尾的男人戏。差不多10——15分钟就有一场高潮动作戏,而且动作戏规模大但不失控,时间长而不拖杳,表现风格多样且技术性准确。中间穿插的幽默对白生活气息真实,但不会冲淡片子的紧张基调。
电影用娱乐片形式指明了沉重的命题——国家应该厚待为它作出了牺牲的个体。汉默将军为了手下被漠视而犯险,而被用来对付他的梅森居然也是一个为了国家利益作出了巨大牺牲的间谍。所有的主、配角都在为了自己的职责尽忠,即便是作为阴暗面出现的联邦调查局局长,沃麦克,也是为了保住国家机密而将梅森投入监狱。
所有的人物到最后都没有背叛自己的国家和职责,汉默在最后一刻调转了火箭;梅森在为国家蒙冤几十后,也只是选择平静的归去;汉德森少校在明知会被射杀的情况下,没有放下武器,仍在尽最大努力说服对手信守《海军誓词》。
除开汉默的两个新手下纯粹要制造事端外,这部片子最明显的特点可以说是没有一个反面角色。
拍摄:
因为整部片子是个“不完整团圆”结局,所以导演在整部片子的拍摄用光上动了心思,差不多所有场景都用了人工布光,加浓、加厚了色彩度,很好的衬托了片子的沉重基调。
开头,汉默将军到墓地一段戏,密布的大雨和深蓝的色调,再配上汉默深沉浑厚的独白,开宗明义点明了片子主题。电影是动作片,整部片子镜头切换超快,但开场3分50秒的戏却全是慢动作镜头。慢镜头最能突出主人公的伟岸和主题的凝重,而这场戏又在墓地,汉默将军准备为了死去的被政府忘记的旧部向政府讨回公道而实行兵谏,来墓地向已故妻子告别时却正好看见士兵葬礼,亡故者却能享受盖国旗的待遇。透过滂沱的大雨,更加衬托出汉默将军心中无比的愤怒。
对比开头,中段史丹利和梅森的追车戏则是另一种镜头运用,在整段戏中,基本没有超过10秒以上的镜头,所有镜头差不多都在5——8秒之间。而且镜头设置多样,除了没有俯拍,跟随、平行、正视甚至在史丹利和梅森驾驶的车头前方绑上摄像头,整段戏让观众目不暇给,高度兴奋。和现今好莱坞的追车戏会用电脑技术修饰不同,迈克尔贝的车戏风格是实拍,发动机的声音清晰可闻,车辆撞击时的金属扭曲声都相当真实。
2003年的《BAD BOY2》他也保留了这种追车戏风格,所以我个人认为此片的车戏要超越《黑客2》的车戏。《黑2》只是开创了反向飙车,但电脑痕迹太重,不刺激。
技术:
这里的技术指本片在技术环节上的真实。据《看电影》资料,剧组邀请了几名真实的特种部队士兵参与拍摄,片中溜绳突袭军火库和直升机机降的动作即由这几名士兵完成。
电影在具体技术细节上也颇见用心,开头,汉默将军手下突袭军火库,着装是用于突袭作战的全黑色作战服,而占据了监狱后,进入阵地作战状态,则全部换装成了标准的蓝灰色海洋迷彩服。在该部片子出现前几年,一直看到的美军形象都是史泰龙、阿诺那种风格的“硬汉”,衣裳不整、袒胸露臂、混身烟火和血污痕迹。这部片子完整的展示了美军两支特种作战部队标准的配置,从战斗开始到结束,着装整齐、号令严明、行动统一、令行禁止,使观众耳目一新。
汉默手下使用的突击步枪,是美军制式准备M—16的改进行,编号好象是M733,专用于特种作战部队。对比M—16标准型,其枪管缩短了1分米,枪托更换为伸缩式枪托,以满足突击作战战术需要。在开头,因为是夜里突击作战,所以士兵的枪管上都挂上了战术手电筒。而进入监狱阵地战状态时,都拆除了这一附加设备;再到后期进入阴暗地道查找梅森二人时,又装上了,道具完全按照战术要求而设置,相当用心。所有士兵持枪姿势都是枪管向下,以避免走火伤人及进水,完全是标准姿势。
对比我国拍摄的军事题材戏,“一点技术性都没有”。《突出重围》空军演习时,天上飞的是挂俄罗斯空军标志的SU—27,《武装特警》中国武警手里拿的居然是标准型M—16。当然,要解释为国家进口先进武器也无不可,但起码应该是汉默手下那种M733突击型,而不是标准型。而且,野战部队持枪居然是像仪仗队一样,随时雄纠纠将其怀抱于前胸,枪管向上、枪托向下,也不怕伤了同伴或进水。
音乐:
担任本片配乐的是好莱坞的德国音乐家汉斯.季默,好莱坞最具实力的三个音乐家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好莱坞音乐家。他的配乐作品以阳刚、深沉为主,多数是突出硬朗、坚韧的深刻题材。他为本片配的背景音乐和为《角斗士》配的音乐,是最精彩的两部作品,完全可以作独立的音乐作品,抛开背景来欣赏。
在本片中,汉斯用管弦乐和电声音乐交替出现,极好的衬托了电影主题。
比如开头,为突出墓地和庄严和汉默的沉重心情,汉斯用的就是曲调相当沉重的弦乐演奏,而且节奏舒缓,定义了电影不乐观的基调。
接下来,镜头切换,突击行动开始。加了强调急促感,汉斯将弦乐演奏节奏加快,并且加入了音阶变化大的吉它揉弦技巧,加剧了紧张感。
精品例子不胜枚举,本片配乐被广为借用,尤其是第二段《在隧道中》。从1996年到2002年世界杯前这7年中,每当国家男足陷入水深火热的地步,中央台5套足球节目就必然是用这段音乐配上男足队员“任人屠宰”的画面。(25年来的国家男足和15年来的中国电影一样,就没有几天水不深火不热的日子,2002年只不过是撞了大运)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来自于好莱坞的音乐竟然被中央电视台2001年的庆祝建党80周年主旋律大戏《忠诚》所用,戏里高长河同志抗洪时配的就是这一段音乐。今年,由同一个制片人胡枚女士制作的《汉武大帝》,大军出征又配了这段音乐。
演员:
本片演员个个出色。
当时的新科影帝凯奇出演化学武器专家古斯比,在本片前,凯奇的戏路一向是另类、狂野、边缘,就连得影帝也是扮演了一个酒鬼的角色。但古斯比这个书呆子他却把握十分到位,因为兴奋(或紧张)而随时左顾右盼的眼睛;在机舱中紧张而不停摆动的腿;和梅森独处强挤出的笑话,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演技。
肖恩康纳利,说实话老人家年青时的形象并不招人喜欢,太愣。但年老后,特别是1991年《罗宾汉》结局时客串一分钟的“狮心王查理”;1995年《剑侠风流》中出演亚瑟王后,逐渐显现了王者气质。本片中的形象是其老年最完美形象,银白的须发、满脸绉纹、浑厚的嗓音,一个大气雍容、沉稳睿智的老间谍出现在银幕上。亮相第一个镜头,牢房里放着《莎士比亚》、《孙子兵法》,业务学习和个人修养两不误。片中有一个镜头,梅森一拳将古斯比打倒后,习惯性的扶了扶衣领口(他这时穿着一件作战服!),估计他还以为自己是为女王服务的,永远西装革履“环球进出口公司”的职员占姆士邦德。
爱德哈里斯演出的汉默将军形象是我最喜爱的角色,开头3分钟的独角戏实在是帅呆了,几乎覆盖了整个前胸的勋章说明了他的功绩;对故去妻子的独白又显得情深意切,再没有比他更完美的军人形象了;特别是他把来袭击自己部队都视为自己的同袍。片中的两段独白,体现了他深厚的台词功底和演技。梅森的台词“他是军人,不是杀人犯”;总统的台词“我们忽略了汉默这样伟大的军人”,为这个角色定了性——他是爱国者。
大卫莫斯出演的麦特森少校,出场不多,过目不忘。我一个朋友曾指着《绿色奇迹》海报上的他说(他不知道名字)“这个演员是那种只要站在身后,就能让你放心的角色”。
约翰斯宾塞扮演的联邦查局长占姆斯沃麦克同样相当出彩。从开头始,你就觉得他会是一个为了完成任务而阴暗到底、不惜一切的政客,但当片中,首支突击队被埋伏后,是他制止了手下派出第二支突击队去送死。观众就可以体会得到,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和职责。片中梅森如此恨他有点牵强,他俩年纪相近,30年前,他也只不过是普通一兵,最多是参于行动的特工之一,不可能在30年前他就少年得志当了局长,有权力未经审判关押梅森30年。
导演:
驾驭这一切人力、物力资源的是当时不过30出头的迈克尔贝。这仅仅是他的第二部电影长片,第一部A级大制作(1995年的《BAD BOY1》应该不算A级)。但其功力足以令我国许多导演汗颜。
前几周中央6放了陈国星导演的,讲述我国核工业的《横空出世》。陈国星是在“主旋律娱乐化”道路上探索较深的导演了,但片子还是没能拍摄出令人激动的情节和人物。片中引用了当年国家领导人的一句话“脱下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而国内的导演,就算真脱下裤子当了,也决不可能拍出《石破天惊》这样的电影!
作者:千里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