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票房收入最高的系列电影有哪些
系列电影的数量越多,潜在盈利能力就越高。但据以下十部数量最多的系列电影显示,两者之间并无直接相关性。(系列电影平均票房最高的纪录归《复仇者联盟》所有,平均14.6 亿美元,但这一系列只有两部电影。)出乎意料的是,《星球大战》并未摘得头筹,作为价值最高的系列电影,其总收入累计419.8 亿美元,其中玩具与周边产品收入约为170 亿美元。
1. 《哈利·波特》全系列共8 部票房:7726174542 美元2. 《007》全系列共24 部票房:6908499629 美元3. 《星球大战》全系列共7 部票房:6470365105 美元5. 《变形金刚》全系列共4 部票房:3772447523 美元6. 《加勒比海盗》全系列共4 部票房:3710254215 美元1,800%4. 《速度与激情》全系列共7 部票房:3897621978 美元7. 《侏罗纪公园》全系列共4 部票房:3693667453 美元8. 《暮光之城》全系列共5 部票房:3315085502 美元9. 《怪物史莱克》全系列共4 部票房:2985592942 美元10. 《指环王》全系列共3 部票房:2963329534 美元
『贰』 吉尼斯电影票房收入
《乱世佳人》这部电影的全球票房收入有2699710936美元,堪称是世界上票房收人最多的电影。
《乱世佳人》是美国电影《飘》的中文译名,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女主角郝思嘉由著名女星费雯丨丽扮演,男主角白瑞德由克拉克丨盖博扮演。这部影片获得了当年的多项奥斯卡奖,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费雯丽凭借其出色的演技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乱世佳人》是好莱坞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部旷世巨片,影片放映时间长达4小时,观者如潮。其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因此有好莱坞“第一巨片”之称。
『叁』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历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奇迹,在国际上也更具影响力,国产影片单片票房累计收入超20亿、30亿、50亿的电影也不在少数。
影片票房火爆的背后,当然是投资方大赚特赚。比如说一部成本3000万的影片,最终票房达到12.69亿,这部影片就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泰囧》,影片背后的投资方有一位90后,于宇昂投《泰囧》400万,经票片分账获得的收益为7000万;成本为5亿的《红海行动》,四川人投资百分之十,也就是5000万,最终吸金1.2个亿……
选择想投资的电影→了解项目资料与合同→确定认购金额→打款到出品公司对公账户→签订合同→等待电影上映→电影上映后等分红→会计律师所计算好分红→打款到合同上的银行卡上。
『肆』 电影的票房收入如何分成
分成方法如下: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总额(简称总票房),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 3.3% = 8.3%,称为“不可分账票房”。剩下的1 - 8.3% =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
然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直属的国有独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会征缴净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该分账阶段只存在于大片,小片没有。
最后在剩下的票房中,即净票房扣除“中数代理费”后的票房(以下由Δ表示),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如果电影院与院线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金逸”,那么它将独享这57%(即50% + 7%)。如果制片方与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这43%。
一般来说,发行方会与制片方约定,收取上述Δ的5%~15%作为其发行代理费用。那么只剩下43% - 15% = 28%归属制片方,即Δ的28%才是制片方的。
如果某些影片在某个档期处于竞争劣势,为了增加影片排映场次,制片方和/或发行方会承诺给影院和/或院线返百分点,一般占Δ的3~5个点。也就是说,制片方和/或发行方承诺把自己应得的43% x Δ 中的3~5个百分点返给影院和/或院线,使其原来占Δ的57%的份额提高到60%~ 63%。
制片方,简称“片方”,有时本身就是投资方,大多数情况下不只一家,因为很多电影的投资较大,制片方一家无力投资,于是会邀请多家公司联合投资。多家投资方如何分享票房,这取决于各投资方在总投资额中的地位、主次、份额,业界称之为“主投方”与“跟投方”。
主投方就是控股方,只能是一家;跟投方就是参股方,常常是多家,主投方就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片方。但不论如何,只有真正出资、投了钱才能算投资方,没有以货币形式出资的公司都不是投资方。
一部电影除了票房收入还有哪些渠道能够获得收益呢?
1、电视版权:即电视放映权。比如央视或一些省级卫视会购买某些电影(主要是大片)的电视播映权。
2、网络版权: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网等为主要买家。
3、海外销售:面向中国港澳台地区、海外国家的院线、电视销售版权。
4、商务合作:主要是植入式广告、营销合作、活动冠名、衍生品的销售收入。
5、政府补贴: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各类专项补贴。
6、行业补贴:主要是摄制3D或巨幕格式(包括IMAX和中国巨幕两种格式)的影片,票房达到一定数量后,享受专项的行业补贴。
上述这些非票房收入,有时也比较可观,主要都归制片方。因此近年来制片方都在不断加大并积极拓展“非票房收入”,以求利润最大化。
『伍』 影行天下的经典案例
《杜拉拉升职记》:
日期:2010.4.15
票房:1.09亿人民币
电影营销新范本,艺恩电影产业奖,“年度最佳电影植入广告”,“年度最佳创新营销案例”执行。
亮点:整合优势资源,跨界合作。在时尚、职场、商务等领域持续制造关注12次落地活动,打造电影盛事,引爆社会话题利用媒体资源,强势霸占超过10本一线大刊封面,制造“杜拉拉”现象。
《叶问2》:
上映日期:2010.4.29
票房:2.34亿人民币
2010上半年国产片票房冠军,2010年全年票房NO.8,国产片历史排名NO.15,艺恩电影产业奖,“年度最佳票房营销案例”。
执行亮点:十家卫视联动宣传造势,888家影院票房护航,叶问故里盛大开机仪式及寻找李小龙活动吸引关注,制造期待三大电影节活动及超前放映,赢尽口碑与人气 。
《武林外传》
上映日期:2011.1.26
票房:2.02亿人民币
尚氏喜剧经典不败,原班人马重装贺岁,打造新世纪华语电影第一喜剧品牌拨乱反正的最佳喜剧片。
执行亮点:经典电视剧晋级热门电影,凸显大片气质有怀旧心,更有新鲜感抓住大腕聚首时机,争取每次曝光的最大化。
《将爱情进行到底》
上映日期:2011.2.12
票房:2.03亿人民币
“华语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爱情影片营销案例”,主题曲视频微博转发量近千万。
执行亮点:
发掘新媒体资源巧打怀旧牌:微情书、校园情侣、微影评15次创意落地活动+病毒营销经典“将爱体”迅速蔓延,全民疯狂传播音乐营销神话:《等你爱我》&《因为爱情》俘获听众为潜在观众。
《失恋33天》
上映日期:2011.11.8
票房:3.5亿人民币
上映四天破亿,力压同期四部好莱坞大片。年内最具投入产出比的电影,2011年最成功电影营销案例。北京电视台“完美工作派80团队新偶像”荣誉称号。
执行亮点:捆绑“圣光棍节”制造社会热议话题,个性定制内地首部“情感疗伤治愈系”爱情电影概念,运用新媒体营销,官方微博粉丝近十万,网络指数、微博搜索量居首位,创造微博口碑营销新高度历时三个月遍及全国八大城市征集“失恋故事”录制《失恋物语》,视频点击率过百万。
《饥饿游戏》
上映日期:2012.06.14
票房:1.7亿人民币
好莱坞年度“现象级大片”在北美收官后,进入内地再度引爆电影市场,开创引进片在中国宣传营销的新模式。
执行亮点:自北美上映前两周即对该片进行不间断地传播,将欧美市场火爆的形势传递给大陆观众以及业内人士,助其得到广泛关注;特邀被誉为“中国第一剪刀手”的预告片制作人魏楠为该片制作中国版预告,迎合内地受众观影趣味,开启海外片为中国市场定制预告片的先河。此举不仅使《饥饿游戏》在内地晚于北美3个月上映之时仍热度不减,斩获超出预期近100%的票房,更帮助引进片在内地屡遭桎梏的宣传困境中独辟蹊径。
《钢铁侠3》
上映日期:2013.5.1
票房:7.55亿
2013年海外影片票房冠军、2013年批片票房冠军
《私人订制》
上映日期:2013.12.19
票房:7.04亿
2013年贺岁档票房冠军、冯小刚导演个人电影票房最高纪录、2D华语片首映日票房冠军、非假日首日最高票房纪录、华语电影最快破亿、华语电影次日票房最高纪录、公映第三日单日票房过亿、华语电影公映四天票房最高纪录、第二部华语片单日票房过亿影片、最高单日人次纪录、华语电影最快破3亿纪录、华语2D电影最快破4亿纪录、华语2D电影公映7天最高纪录
《环太平洋》
上映日期:2013.7.31
票房:6.94亿
2013年分账海外影片票房冠军、2013年暑期档票房冠军、中国大陆票房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票仓影片。
《地心引力》
上映日期:2013.11.19
票房:4.41亿
2013年年度分账影片票房亚军、年度神片首周票房破2亿
《超人:钢铁之躯》
上映日期:2013.6.20
票房:3.95亿
首周4天票房1.6亿、全年海外影片票房第六名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
上映日期:2013.2.22
票房:3.16亿
首周票房1.15亿
《分手合约》
上映日期:2013.4.12
票房:1.95亿
中韩合拍片票房冠军、首周票房破亿、2013年春节投资性价比最高影片
《饥饿游戏2》
上映日期:2013.11.21
票房:1.74亿
上映两周票房跃升至影片海外市场成绩第一位
《惊天魔盗团》
上映日期:2013.10.10
票房:1.44亿
连续蝉联单日票房冠军
《生化危机5:惩罚》
上映日期:2013.3.17
票房:1.09亿
内地上映时落后北美将近半年时间,但依然突破票房亿元大关
《北京爱情故事》
上映日期:2014.2.14
票房:4.02亿
内地影史2D华语片最高开画成绩、2D华语片工作日最高票房纪录、内地影史情人节档期爱情片最高票房纪录、情人节当日爱情片最高票房纪录、华语爱情片首周末票房冠军、史上最快过亿华语爱情片,最快破2亿的华语爱情片、内地14点上映影片最高票房纪录。
『陆』 电影票房一亿他就赚了多少这个怎么算的
一部电影的票房=各大影院的票房+海外票房-税(不包括成本)
一部电影放映期间累计之总收入,亦称“gross”。
先谈一下电影产业的产业链。(由于世界电影以独立制片影片较多,所以以其为例)
制片人有其想法————制作投资备忘录融资————建组————拍摄————完成首部校正拷贝————与发行商交易(其中也有很多种情况)————发行商在全国做广告————影片在院线得到上映————观众买票。
电影在影院上映时卖出票的总额,称之为票房。也是一部影片的主要收入。
但其的收入分配很有意思。
电影院老板拿其一部份交给发行商————发行商拿其一部份交给制片人————制片人拿其一部分交给投资方。
呵呵!投资方占的风险最长久,但分其利益时却排到了最后一个,这种方式是不公平的,别说呀!否则没人投钱拍电影了!(这种是典型的美国例子)
国内要好些!近年来国家鼓励单片拍摄!也就是说百姓私人也可以投资拍片!但很多条例还不健全,所以现在投资电影还属于风险性很大的投资!
国内电影院多数都是国营的,因此在利润分配是可能要好些!
『柒』 电影的票房都是如何分红的呢
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电影投资中来,大家都比较关心电影的票房是如何分红的?像《战狼2》的票房是56亿,投资者是不是就能分到56亿呢?并不是的,具体如何分账如下:
总票房划分
中国电影业对于票房分账的基本规则如下:
1、影片所有票房收入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统一汇总到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简称专资办),以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各方分账的依据。
2、所有影片收入首先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及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剩余的91.7%认定为一部电影的“可分账票房”。
希望以上的解答对您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您生活幸福,投资顺利!!
『捌』 最高电影票房收入列表的年度最高票房纪录列表[编辑]
此表格是每年度票房最高之电影列表,所列出1977年以前之电影的收入总合包括其所有重新放送之版本收入。 以底色 标示者表示目前尚在上映中(包括重映)之电影 年份 电影名称 电影原名 全球票房 制片预算 制片公司 1918 米奇 Mickey $18,000,000 $125,000 FBO制片公司 1919 罗伦佐的油先生 The Miracle Man $3,000,000 $120,000 派拉蒙 1920 江水东流 Way Down East $4,500,000 $700,000 联美公司 1921 启示录四骑士 The 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 $9,200,000 $800,000 大都会电影公司 1922 罗宾汉 Robin Hood $2,500,000 $1,000,000 联美公司 1923 蓬车队 The Covered Wagon $3,800,000 $782,000 派拉蒙 1924 海鹰 The Sea Hawk 第一国家电影公司 1925 战地之花 The Big Parade $18,000,000–$22,000,000 米高梅公司 1926 南海美人鱼 Aloma of the South Seas $3,000,000 派拉蒙 1927 爵士乐歌星 The Jazz Singer $3,000,000 $422,000 华纳兄弟 1928 毁灭之路 The Road to Ruin $2,500,000 $2,500 真命电影剧 1929 百老汇之歌 The Broadway Melody $4,400,000 $379,000 米高梅公司 1930 汤姆历险记 Tom Sawyer $11,000,000 派拉蒙 1931 科学怪人 Frankenstein $12,000,000 $291,000 环球影业 1932 上海特快车 Shanghai Express $3,700,000 派拉蒙 1933 我不是天使 I'm No Angel $2,900,000 $225,000 派拉蒙 1934 神秘的面纱 The Painted Veil $1,700,000 $947,000 米高梅公司 1935 礼帽 Top Hat $3,200,000 $609,000 雷电华电影公司 1936 茶花女 Camille $2,842,000 $1,486,000 米高梅公司 1937 白雪公主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66,596,803 $1,488,000 雷电华电影公司 1938 浮生若梦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5,300,000 $1,644,736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1939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390,600,000 $3,900,000 米高梅公司 1940 木偶奇遇记 Pinocchio $84,300,000 $2,600,000 雷电华电影公司 1941 约克军曹 Sergeant York $16,400,000 $2,000,000 华纳兄弟 1942 小鹿斑比 Bambi $26,800,000 雷电华电影公司 1943 名叫乔的家伙 A Guy Named Joe $5,400,000 $2,627,000 米高梅公司 1944 相逢圣路易 Meet Me in St. Louis $7,600,000 $1,707,561 米高梅公司 1945 圣玛丽亚的钟声 The Bells of St. Mary's $21,300,000 雷电华电影公司 1946 南方之歌 Song of the South $56,400,000 $2,125,000 雷电华电影公司 1947 金耳环 Golden Earrings $7,000,000 $1,000,000 派拉蒙 1948 万花锦绣 Easter Parade $6,800,000 $2,503,654 米高梅公司 1949 霸王妖姬 Samson and Delilah $29,300,000 派拉蒙 1950 仙履奇缘 Cinderella $85,000,000 $2,900,000 雷电华电影公司 1951 暴君焚城录 Quo Vadis $30,000,000 $7,623,000 米高梅公司 1952 这就是新艺拉玛体 This Is Cinerama $41,600,000 新艺拉玛发布公司 1953 小飞侠 Peter Pan $87,400,000 $4,000,000 雷电华电影公司 1954 后窗 Rear Window $26,000,000 $1,000,000 派拉蒙 1955 小姐与流浪汉 Lady and the Tramp $93,600,000 $4,000,000 博伟影片发行公司 1956 十诫 The Ten Commandments $85,400,000 $13,500,000 派拉蒙 1957 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33,300,000 $3,000,000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1958 南太平洋 South Pacific $36,800,000 $6,0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1959 宾汉 Ben-Hur $73,000,000 $15,000,000 米高梅公司 1960 我爱猜一猜谁来吃晚餐 Swiss Family Robinson $20,178,000 博伟影片发行公司 1961 101斑点狗 One Hundred and One Dalmatians $68,648,000 $4,000,000 博伟影片发行公司 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20,310,000 $1,500,000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1963 埃及艳后 Cleopatra $26,000,000 $44,0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1964 欢乐满人间 Mary Poppins $45,000,000 $6,000,000 博伟影片发行公司 1965 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 $79,975,000 $8,2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1966 灵欲春宵 Hawaii $15,553,000 $1,500,000 联美公司 1967 森林王子 The Jungle Book $60,964,000 $20,000,000 博伟影片发行公司 1968 妙女郎 Funny Girl $58,500,000 $14,100,000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1969 神枪手与智多星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96,700,000 $6,0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1970 爱情故事 Love Story $48,700,000 $9,000,000 派拉蒙 1971 屋上提琴手 Fiddler on the Roof $38,261,000 $9,000,000 联美公司 1972 教父 The Godfather $245,066,411 $6,000,000 派拉蒙 1973 驱魔人 The Exorcist $402,500,000 $12,000,000 华纳兄弟 1974 教父2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3,000,000 派拉蒙 1975 大白鲨 Jaws $470,600,000 $7,000,000 环球影业 1976 洛奇 Rocky $225,000,000 $1,100,000 联美公司 1977 星球大战四部曲:曙光乍现 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 $782,400,000 $11,0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卢卡斯电影 1978 火爆浪子 Grease $394,589,888 $6,000,000 派拉蒙 1979 星际旅行:无限太空 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 $139,000,000 $46,000,000 派拉蒙 1980 星球大战五部曲:帝国大反击 Star Wars Episode V: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538,375,067 $33,0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卢卡斯电影 1981 夺宝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384,100,000 $20,000,000 派拉蒙 1982 E.T. 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792,910,554 $10,500,000 环球影业 1983 星球大战六部曲:绝地大反攻 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 $475,900,000 $32,5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卢卡斯电影 1984 捉鬼敢死队 Ghostbusters $434,286,000 $30,000,000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1985 回到未来 Back to the Future $350,600,000 $19,000,000 环球影业 1986 壮志凌云 Top Gun $344,800,000 $15,000,000 派拉蒙 1987 致命的诱惑 Fatal Attraction $320,100,000 $14,000,000 派拉蒙 1988 雨人 Rain Man $412,800,000 $25,000,000 联美公司 1989 最后远征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474,171,806 $48,000,000 派拉蒙 1990 人鬼情未了 Ghost $505,700,000 $22,000,000 派拉蒙 1991 终结者2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519,800,000 $102,000,000 三星电影公司 1992 阿拉丁 Aladdin $504,100,000 $28,000,000 华特迪士尼影业 1993 侏罗纪公园 Jurassic Park $914,691,118 $95,000,000 环球影业 1994 狮子王 The Lion King $783,841,776 $45,000,000 华特迪士尼影业 1995 虎胆龙威3 Die Hard with a Vengeance $366,101,666 $90,000,000 华特迪士尼影业 1996 独立日 Independence Day $816,969,268 $75,0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1997 泰坦尼克号 Titanic $1,848,813,795 $200,000,000 派拉蒙 1998 世界末日 Armageddon $553,709,788 $140,000,000 试金石影片 1999 星球大战首部曲:威胁潜伏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924,317,558 $115,0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卢卡斯电影 2000 碟中谍2 Mission: Impossible II $546,388,105 $125,000,000 派拉蒙 2001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974,773,550 $125,000,000 华纳兄弟 2002 指环王二部曲:双城奇谋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926,287,400 $94,000,000 新线影业 2003 指环王三部曲:王者再临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1,119,263,306 $94,000,000 新线影业 2004 怪物史莱克2 Shrek 2 $919,838,758 $125,000,000 梦工厂 2005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896,016,159 $150,000,000 华纳兄弟 2006 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 $1,066,179,725 $225,000,000 华特迪士尼影业 2007 加勒比海盗3:世界的尽头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960,996,492 $300,000,000 华特迪士尼影业 2008 黑暗骑士 The Dark Knight $1,001,842,429 $185,000,000 华纳兄弟 2009 阿凡达 Avatar $2,768,572,014 $237,000,000 二十世纪福克斯 2010 玩具总动员3 Toy Story 3 $1,050,786,067 $200,000,000 华特迪士尼影业 2011 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1,328,111,219 $250,000,000 华纳兄弟 2012 复仇者联盟 Marvel's The Avengers $1,511,757,910 $220,000,000 华特迪士尼影业 2013 钢铁侠3 Iron Man 3 $1,215,439,994 $200,000,000 华特迪士尼影业
『玖』 历史票房收入最多的电影
到今天为止历史票房收入最多的电影是《阿凡达》。
《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和西格妮·韦弗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该片于2009年12月16日以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北美上映。
该片以全球累计27亿5400万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不计算通货膨胀)。此外该片还获得第67届金球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拾』 求电影市场定价策略的案例
在网上搜了一下,找到了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但太长了,摘抄部分如下,具体的链接过去看。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电影放映市场现状
电影,是一种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市场,就要赢利。不仅仅如此。有了市场还要追求更大的市场,争取让我们的商品渗透到每一个可以到达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的商品才有价值,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成长。同样,有了利润还要追求更大的利润,商品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创造利润。只有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商品的价值。
但是,目前“电影”这两个字对于我们却越来越生疏了。原因就是它的市场在逐渐缩小,它的观众在逐渐减少,观众离影院越来越远,电影正在与观众背道而驰。
为什么?
主要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高,远远超出了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大批的电影爱好者望而却步。调查发现80%的观众认为几十元票价经济上难以接受。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如果电影票价低一些还是愿意经常进电影院看电影的。但是普遍认为花十元钱看平庸的国产片是不值的,偶尔看一些进口大片还可以凑合,更何况少则30元、40元,多则80元、90元呢?消费者说这些话表明他们对于电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实。
例如,2005年1月3日,元旦的最后一天假期,北京王府井电影院挂出的《天下无贼》票价是48元,《加菲猫》是38元,《功夫》是58元,如果要在这儿看完三部片子,就得花144元,而且这还是普通票的价格,如果你想在贵宾厅看电影,价格还得翻番。此外,影城门口有告示牌,不让外带食品,消费影城的大杯可乐8元,爆米花10元,让人感觉进了候机厅。
与票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居民的收入太低了。以2004年为例,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为27596元,上海16683元,杭州14565元。这样算下来我国居民的人均月收入也就在1200元到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我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之间,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票价高了,观众怕了,进影院的人少了,观众人数自然大幅下降了。以电影重地上海为例,其电影观众人数上世纪90年代4500万人次,但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电影院越来越留不住人,这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瓶颈。
观众人数少了,票房必定下滑,即使票价很高。1989年时,电影票价为每张0.25元,全国票房总收入为25亿人民币。现在,电影的票价上涨了大约100倍,全国总票房收入却只有10亿人民币。而依我看来,考虑到物价指数上涨的因素,实际上现在每年的票房总数10亿人民币,只抵得上1989年时市值的5亿元以下。也就是说,目前每年的票房总值还不及1989年前的五分之一。
这就是我国电影放映市场现在的生存状况。票价居高不下、观众逐年锐减、票房无法突破就像三座大山重重的压在电影放映市场及其经营者的肩上。又像一个魔咒紧紧环绕在他们身旁使他们寝食难安。
我们的电影放映市场该怎么办?
(二)与以往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业开始复苏,看电影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那时电影院放映新片,基本上是场场爆满。而在今天,电影“高票价”导致的电影消费贵族化,则在使电影观众严重走失。同时,票房收入大幅下降。
下面我们分别从票价、观众和票房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首先来看票价:
建国初期 0.1元 60年代 0.15元
70年代 0.2元 80年代 0.3元
1989年 2.5元 1996年 15元(个别影院20元)
以均价90年代以前每票0.25元计,现在的票价较之涨幅近100倍!而其它商品的价格涨幅远远低于电影票价的涨幅。以成都市零售商品为例,90年代以前,大米每市斤0.142元,现在每市斤0.85元,涨幅6倍左右;90年代以前,猪肉每市斤0.85元左右,现在每市斤6.5元,涨幅8倍左右。
再看观众数量:
1989年我国电影观众有293亿,1999年只有3亿人次,这说明1999年,我国看电影的人次仅为十年前的1%,2001年已经降至2.2亿。我国电影重地上海,电影观众上世纪90年代是4500万人次/年,而现在却萎缩到500万人次/年。
最后来看票房:
198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1999年我国票房收入为8.1亿元人民币。票房收入为过去的1/3。据官方统计的结果,2004年一年,我国的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亿圆人民币,这其中还包括电影频道给一些不在院线上映的电视电影的钱,如果单纯考虑影院票房,连10亿元都没有。
票价、观众数量和票房的如此悬殊的对比,说明高票价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与国外电影放映市场状况的比较
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的电影票房动辄上亿美元;中国人也爱看电影,但中国的电影票房最高者《英雄》也不过2.5亿元人民币罢了。美国人爱看电影,美国人也有条件看电影,中国人爱看电影,但中国人却没有条件看电影。这真是让人觉得可悲。
美国1990年电影票房是47亿美元,以后连年大幅上升,到2004年已经达到了94亿美元,比2003年上升14%,同时也超过了之前的票房最高纪录—2002年的93亿美元,从而创造了美国电影票房新的最高纪录。而中国近年来则呈下降趋势,1992年是19.9亿元人民币,1999年以后就一直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下徘徊。
美国2004年人均收入是36000美元,月收入约3000美元,而美国的电影票一般在6美元左右,是月收入的1/500。中国人均年收入2004年广州人均收入16884元,深圳人均收入27596元,而上海人均收入16683元,杭州人均收入14565元。这样算下来,中国人的月收入也就在1200-1400元(这只不过是沿海一些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事实上,在欠发达的广大中西部地区远没有这么高)之间,但中国国内的电影票价大多在30-40元,一张电影票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30,这个比较有点可怕。
以上是我国和美国的比较,下面再看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韩国:电影票价一般是人均收入的1/150。韩国的票价由发行方、投资方及影院三方来维持,三方从市场经济规律考虑提出一个适当的价格,根据地方差异有所不同,偏远地区比这个价格还低。
日本:电影票价一般为成人票每张1800日元(约合人民币135元),是普通市民收入的1/200。为了留住观众,日本女人看一场电影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80元;日本男人需要多花500日元,也就是120人民币,但日本人均最低月收入在20万元,可以买1600张电影票。
法国:巴黎一般工薪阶层的月均收入为2000欧元(1欧元约等于10.5元人民币)。在香榭丽舍大道的UGC影院,三个放映厅的普通票价分别定为8.6欧元、8.2欧元和7.3欧元,学生票为6.7欧元,中午12时开映的影片票价为5.5欧元,12岁以下儿童票价为5.1欧元,另有三人联票等优惠价。票价的灵活掌握也是巴黎影院经营者经常用的手段,“办卡观影”活动在法国较为普遍,18欧元月卡和230欧元年卡很受观众欢迎。
意大利:罗马已实行年卡制,除本人照片外,在一次性交纳一定量的购卡费用,在年内观看任何场次的电影,只要每次交纳1欧元即可。
著名影星成龙被问及票房问题时,则表现得非常激动。“我最不愿意就是谈到票房的问题,我们中国有13亿人,票房上了1亿元就高兴得不得了,而韩国只有4600万人,却有1亿美元的票房。原因是我们中国人都去看盗版了。而看盗版的原因就是电影票价太贵了,看不起,尤其是一些不发达的地方,票价太贵,导致人们选择看盗版。所以呼吁一些地方降低票价,让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票价高了,进电影院的人数就少了,在电影院进行消费的人数也就少了。在中国的电影院里经常可以见到只有8、9个人的情况。即便是100元一张票,也不过8、9百元。如果票价低一些,影院里有500人,每人买一杯2元的水,影院就会有1000元的营业额。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电影管理者是否也该考虑一下措施,让更多的人能进电影院,让人们能看到更多的电影。这可能是振兴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一条必由之路。